- 年份
- 2024(10060)
- 2023(14596)
- 2022(12636)
- 2021(11708)
- 2020(9674)
- 2019(22306)
- 2018(22332)
- 2017(42547)
- 2016(23173)
- 2015(25995)
- 2014(26291)
- 2013(26126)
- 2012(24357)
- 2011(22239)
- 2010(22412)
- 2009(20612)
- 2008(19918)
- 2007(17581)
- 2006(15785)
- 2005(14241)
- 学科
- 济(113239)
- 经济(113141)
- 管理(65244)
- 业(60928)
- 企(49454)
- 企业(49454)
- 方法(42624)
- 数学(36648)
- 数学方法(36253)
- 中国(29802)
- 地方(29121)
- 农(26452)
- 业经(23803)
- 学(22992)
- 财(21726)
- 农业(18312)
- 制(17189)
- 地方经济(16986)
- 贸(16913)
- 贸易(16900)
- 环境(16585)
- 和(16323)
- 易(16237)
- 理论(16046)
- 融(15484)
- 金融(15483)
- 银(15454)
- 银行(15413)
- 技术(15223)
- 行(14857)
- 机构
- 大学(334795)
- 学院(333710)
- 济(139579)
- 经济(136566)
- 管理(131061)
- 研究(119141)
- 理学(112209)
- 理学院(110929)
- 管理学(109158)
- 管理学院(108575)
- 中国(87917)
- 京(73058)
- 科学(73053)
- 财(61498)
- 所(60713)
- 研究所(55040)
- 农(53166)
- 中心(52567)
- 江(49567)
- 财经(48660)
- 业大(48426)
- 北京(47130)
- 范(45831)
- 师范(45437)
- 经(43979)
- 院(43299)
- 经济学(41432)
- 农业(41202)
- 州(40626)
- 经济学院(36879)
- 基金
- 项目(222444)
- 科学(174064)
- 研究(164209)
- 基金(158666)
- 家(137794)
- 国家(136620)
- 科学基金(116736)
- 社会(102843)
- 社会科(97434)
- 社会科学(97407)
- 省(87584)
- 基金项目(84254)
- 教育(74870)
- 自然(74759)
- 划(73368)
- 自然科(72944)
- 自然科学(72929)
- 自然科学基金(71582)
- 编号(67285)
- 资助(65868)
- 成果(55005)
- 发(51418)
- 重点(49836)
- 部(48554)
- 课题(47322)
- 创(45460)
- 创新(42387)
- 科研(41797)
- 国家社会(41560)
- 教育部(41480)
- 期刊
- 济(164046)
- 经济(164046)
- 研究(105408)
- 中国(67807)
- 学报(50558)
- 管理(49728)
- 农(48630)
- 科学(47677)
- 财(44968)
- 教育(39978)
- 大学(38126)
- 学学(35639)
- 农业(34202)
- 技术(30848)
- 融(29790)
- 金融(29790)
- 经济研究(26537)
- 业经(26052)
- 财经(23872)
- 问题(20672)
- 经(20441)
- 图书(18172)
- 技术经济(18120)
- 业(17654)
- 理论(16254)
- 科技(16143)
- 现代(15514)
- 商业(15270)
- 资源(15100)
- 统计(14845)
共检索到509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韦启钧
为有效评价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现状,文章基于2012—2020年广西海洋相关数据,构建广西向海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测算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评价结果显示: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整体处于上升通道,其中对向海经济发展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科技创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次之。对此,广西应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向海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向海互联互通水平,形成对外开放格局;实施科技兴海,加快科技创新;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做强向海经济。
关键词:
向海经济 高质量发展 综合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丽敏 马翔文
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文章在使用文献研究法的基础上引入无监督特征选择算法,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借鉴相关研究,采用无监督特征选择多子空间随机化协作模型优化筛选初始集,最终形成含6个子系统30个经济指标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测度2011—2019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检验了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的适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毛艳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测度当前中国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现有文献出发,归纳整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内涵,提出和完善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和方法。通过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分析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路径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 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升路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茹 罗晖 王宏伟 王铁成
本文在深入剖析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比分析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态势及其在高质量供给、高质量需求、发展效率、经济运行和对外开放五大分维度表现。结果表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致呈现东部、中部和东北部、西部依次递减的区域非均衡态势。北京和上海组成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从供给、需求、效率、运行和开放五大方面全方位推进地区高质量发展。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大省构成"第二梯队",五大分指数跻身全国前列。绝大多数中部、东北部省份组成"第三梯队",在一些分维度存在明显短板。广大西部省份组成"第四梯队",五大分指数位于全国中部或中部靠后位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永伟 陈池波
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目标,构建出包含6大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获得指标数据的基础上,经过对数据的处理和指标权重的测算,分别得到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分项指数和综合指数。结果发现,北京、上海、浙江这3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程度较高,均超过了60%,依次排在全国前三位,但新疆、青海和西藏这3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程度较低,均未超过36%,分别排在全国的最后三位。从总体上看,全国各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程度均不高,大部分介于40%~50%之间。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指标体系 实现程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海军 崔婧
文章从经济基本面、生态环境、教育水平、就业质量、医疗水平、城市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7个维度选取反映美好生活需要的19个代表性指标,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用均值法和熵值法实证分析了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高度相关,但均值法优于熵值法。分区域来看,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基本呈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分布,不同省份之间差异较大。分维度来看,各省份在经济基本面、生态环境两个维度的差异性相对较大。从具体指标看,各省份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差异最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殷培伟 谢攀 雷宏振
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军力量。在明确界定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基础上,以经济运行供给侧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分维,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19年国家中心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指数和综合指数进行测度和比较,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剖析区域发展差异及来源。研究发现:17年间国家中心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但由东向西梯次下降;三个子系统指数在国家中心城市内部及其之间均表现出高度非均衡性;国家中心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集中在区域间,而东—西区域间差异最大且呈扩大趋势。据此,从加强区际循环、深化三大变革、开展先行示范等方面提出推动国家中心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正旭 张樨樨
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组合赋权法测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其耦合协调关系及演变趋势,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结果表明:(1)从时间角度来看,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稳步提升,但整体水平偏低,仍有较大进步空间,创新指数、协调指数、绿色指数、开放指数、共享指数呈不同程度增长趋势,协调指数增长最快,共享指数增长较为缓慢。从空间视角来看,东部海洋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优于北部和南部。(2)研究期内,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五个阶段,由轻度失调最终步入中级耦合协调阶段。(3)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差异逐渐缩小,新发展理念五大维度发展趋于均衡,三大海洋经济圈中,南部海洋经济圈内部差异最大,成为影响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指数差异结果显示,协调发展将是未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关注对象。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母爱英 徐晶
从五大发展理念出发,科学界定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国际竞争力法评价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以河北省118个县(市)的数据为样本,对其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把118个县的各指标进行排名,并按照综合指标排名,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最后分类施策,从科技创新、结构优化、绿色环保、开放互通、公共服务五个方面,提出对三个不同层次的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县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 空间分异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超超 徐翔
高质量发展既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也是科技创新成为主要驱动力的发展,研究科技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能有效指导区域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本研究梳理了国内高质量发展评价的研究现状,针对重庆市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具体情况,从"科技创新投入产出基础""‘双创’升级版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支撑"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三个领域,设计了最能体现重庆市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来衡量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指标体系 重庆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永芳 王秦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一级指标,构建了涵盖创新投入、城乡协调、资源消耗、贸易开放、民生改善等10个二级指标,R&D经费投入强度、城镇化率、单位GDP能耗、对外直接投资、城乡居民收入比等30个三级指标的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分析了2015—2022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表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非均衡态势,大致呈现东部、中部和东北部、西部依次递减态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构协调性经历了从初期的极不耦合到后期中度耦合的变化,协调性则保持在中度协调的范围内,水平略有提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琳 吕萍 贾峤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兴起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结合熵值法与线性加权法,本文从创新驱动、集约高效、协调普惠、绿色生态、开放共享5个方面构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2008-2020年间辽宁省农业经济集约高效水平和协调普惠水平增长最为显著,但发展水平较低;创新驱动水平和绿色生态水平保持缓慢正向增长,加上其较大的权重占比,成为近年来维持辽宁省农业经济高质、高效发展的关键因素;开放共享水平对辽宁省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最大,但近两年得分断崖式下降。总之,辽宁省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延续回稳向好势头。
关键词:
农业经济 高质量发展 熵值法 辽宁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晓倩 李玲
粮食主产区作为我国农产品主要供应基地,确保主产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0—2020年13个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选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法、ArcGIS可视化功能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测算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探究其区域差异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时间上呈上升态势,在空间上表现为由中低水平地区向中高水平地区缓慢过渡、东北地区向中南部地区逐渐推进的演变趋势,其空间集聚特征逐渐弱化。三大地区内区域差异不断减小,但区域间的差距仍是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提出应重点优化农业生态效率,统筹兼顾各地区农业农村发展,充分利用经济高水平地区的辐射作用推动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柳林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根基。文章以经济内生增长理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理论等为依据,通过建立评估体系、对比实证研究,探讨创新驱动广西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针对广西实体经济发展失衡、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创新驱动供给短缺、内生发展动力不足,运营成本快速上涨、机制改革亟待深化的问题,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度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多元化金融体系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创新驱动 实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 内生增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小刚 高丹丹
为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本文探究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在遵循科学性、综合性、动态性、参与性原则的基础上,基于新发展理念,建立包括经济活力、结构优化、绿色生态、创新开放、和谐共享5个方面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指数法实证分析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提出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