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68)
- 2023(17789)
- 2022(15108)
- 2021(14133)
- 2020(11524)
- 2019(26289)
- 2018(26022)
- 2017(49531)
- 2016(26804)
- 2015(30049)
- 2014(30234)
- 2013(30032)
- 2012(27892)
- 2011(25551)
- 2010(25681)
- 2009(23591)
- 2008(22914)
- 2007(20517)
- 2006(18457)
- 2005(16565)
- 学科
- 济(117664)
- 经济(117524)
- 业(76292)
- 管理(70747)
- 企(52504)
- 企业(52504)
- 农(52324)
- 方法(44206)
- 数学(38053)
- 数学方法(37645)
- 农业(34859)
- 中国(34422)
- 地方(31700)
- 业经(29164)
- 财(24402)
- 学(23976)
- 制(22914)
- 贸(20177)
- 贸易(20161)
- 易(19469)
- 银(18711)
- 银行(18669)
- 发(18664)
- 环境(18385)
- 融(18280)
- 金融(18276)
- 行(18049)
- 技术(17655)
- 和(16872)
- 理论(16575)
- 机构
- 学院(384479)
- 大学(383300)
- 济(157273)
- 经济(153792)
- 管理(150054)
- 研究(137281)
- 理学(129278)
- 理学院(127759)
- 管理学(125665)
- 管理学院(124951)
- 中国(103563)
- 科学(84566)
- 京(82837)
- 农(77781)
- 财(69545)
- 所(69429)
- 研究所(62918)
- 中心(62827)
- 业大(61658)
- 农业(59440)
- 江(58255)
- 财经(54520)
- 范(53724)
- 师范(53267)
- 北京(52490)
- 院(49775)
- 经(49598)
- 州(46962)
- 经济学(45710)
- 师范大学(43001)
- 基金
- 项目(262016)
- 科学(206439)
- 研究(194016)
- 基金(189022)
- 家(165080)
- 国家(163626)
- 科学基金(139854)
- 社会(123047)
- 社会科(116242)
- 社会科学(116216)
- 省(102770)
- 基金项目(100997)
- 自然(89117)
- 自然科(86967)
- 自然科学(86951)
- 教育(86914)
- 划(86355)
- 自然科学基金(85367)
- 编号(80127)
- 资助(75871)
- 成果(64983)
- 发(60253)
- 重点(58774)
- 部(57462)
- 课题(55153)
- 创(54061)
- 国家社会(50558)
- 创新(50444)
- 科研(49108)
- 教育部(48620)
- 期刊
- 济(184188)
- 经济(184188)
- 研究(116580)
- 中国(82527)
- 农(78042)
- 学报(61378)
- 科学(58334)
- 农业(53043)
- 管理(53034)
- 财(48609)
- 大学(46999)
- 学学(44292)
- 教育(44211)
- 融(38376)
- 金融(38376)
- 业经(34521)
- 技术(32672)
- 经济研究(26974)
- 财经(25625)
- 业(25502)
- 问题(25170)
- 经(21900)
- 图书(19816)
- 版(19519)
- 科技(19271)
- 资源(19125)
- 技术经济(18665)
- 世界(18254)
- 理论(18007)
- 现代(17809)
共检索到5855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柏敏 韦福安 陈严武 董金义 羊绍全
本研究从社会经济基础、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水平、社会支撑基础3个方面构建农村发展评价模型,定量分析广西农村发展与交通优势度的空间协同性及二者相互驱动机制和效应。结果显示:1)在全域空间范围内,农村发展水平对交通优势度的驱动效应比交通优势度对农村发展水平的驱动效应大。2)在局域空间范围内,二者相互驱动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两者相互驱动发展模式可分为相互强驱动、相互较强驱动、相互较弱驱动、相互弱驱动(无明显驱动)、农业发展水平强驱动、农业发展水平较强驱动、农业发展水平较弱驱动、交通优势度强驱动、交通优势度较强驱动和交通优势度较弱驱动十种。3)广西整体农村发展水平较低,增速较慢且县域间差异逐渐增大,农村发展水平与交通优势度水平耦合协调度不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丽娟 马晓冬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框架,采用熵权TOPSIS法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对2000、2005、2010和2015年的江苏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与乡村转型发展程度及空间集聚情况进行综合测度,解析两者的空间耦合协同特征,并判别空间协同的地域类型。结果表明:(1)江苏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南北差异格局未突破,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和次热点区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部县市,并向北演化。经济发展的冷点区范围逐渐缩小,主要在徐宿连和连淮盐交界分布。(2)江苏省乡村转型水平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性,次冷点区域变动明显,主要分布徐州北部、连云港北部和江苏中部等。(3)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转型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得到提升,61.8%的县市达到协调状态,根据其格局特征划分出"三协同双滞后"五种类型,80%的县市经济与乡村转型发展具有不同程度的协同性,符合经济发展一般规律,高水平协同型集中在苏南县市,苏中县市和苏北区域的市区主要为中水平协同型,低水平协同类型主要为苏北县市,溧阳、海门、泗阳和灌南等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于乡村转型,淮安市区、泰州市区、建湖、高邮等县市乡村转型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闵敏 苗长虹 胡志强 钟佳慧
构建加权地形修正系数的交通优势度模型,对河南省126个县市的交通优势度进行测算。在县域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河南省交通优势度呈现从中心向外围逐渐递减的类圈层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大体表现为从西北到东南逐渐递减的分布特征;(2)河南省交通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中部高边缘低的空间格局,修正后西部山区交通环境被高估的情况有所改善,基于修正后的交通优势度模型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结果更为符合客观事实;(3)各县市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中低度协调耦合型为主,绝大多数县市交通发展超前,交通对经济的正反馈作用尚未充分显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永林 谢炳庚 钟业喜 周炳喜
用重要区域邻近度替代区位优势度,对交通优势度评价模型进行修正,借助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及SPSS软件的统计分析工具,并用修正后的模型,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区域县域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空间关联。江西省交通优势度呈现北高南低、设区市周边县域高、交通干线沿线高的特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整体偏低且发展不均衡、主要中心城市和工业城市及交通枢纽地区偏高、沿交通干线尤其是铁路干线较高的特点;交通优势度与县域经济发展呈线性相关,有4种组合类型:极化型、滞后型、超前型、落后型。为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应从点(增长极)、线(发展主轴)及面(重点区域)3个方面发展交通网络。
关键词:
交通优势度 县域经济 空间关联 江西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安宁 梁进社 李雪
采用《省级主体功能区域划分技术规程》的技术流程和评价方法,基于GIS技术,以交通网络密度Di、交通干线影响度Ci和区位优势度Si为指标,对江苏省62个县域单项指标和集成性指标进行测算,分析了江苏省交通优势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成因。研究发现:(1)交通优势度区域差异明显,南高北低;(2)交通优势度具有空间自相关性,高值区和低值区呈现出相对集聚镶嵌分布的空间格局,形成以沿沪宁线和沿江地区分布的高值区,沿废黄河、沿洪泽湖和沿海分布的低值区;(3)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耦合性,两者相关系数达到0.798;(4)交通优势度呈现正偏态的特征。12.1%的面积具有突出的交通优势,2.7%的面积处于...
关键词:
交通优势度 江苏省 交通可达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靳文凭 华亮春 王娟娟
根据湖南省交通和经济数据,利用交通优势度模型、综合评价模型和协调性模型,计算2005、2010和2015年湖南省交通优势度、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值、交通与经济协调度、交通与经济相对发展水平,从时序演变和区域比较两方面加以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2005—2015年湖南省县域交通优势度逐渐提高,呈现以长株潭核心区为中心向外递减的空间格局;②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长株潭核心区及各市州的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区域差异基本保持稳定;③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逐渐提高,中东部城区比西部山区协调性好,区域差异逐渐缩小;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2015年全部市县交通超前于经济发展,但交通相对经济的超前度日趋合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逐渐增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任剑波
如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已成为各级政府在经济建设中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广西在推进县域农村工业化建设的进程中,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逐步推进稳定发展、多种模式并存、持续发展的原则,实施“项目推动战略”、中心聚集战略和特色经济战略。
关键词:
县域 农村 工业化 战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鹏 白永平 马卫
县域交通优势度与经济潜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客观评价甘肃省县域交通优势度与经济潜能,有利于促进二者协调发展。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县域交通优势度与经济潜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5—2012年甘肃省87个县域进行评价,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二者之间的空间相关关系。结果显示:1受地形的影响,甘肃县域交通优势度呈现出"核心—外围"模式,核心区以兰州为主向外围逐渐递减。2县域交通优势度差异显著,其中陇中地区的交通优势度最高,并且交通优势度受交通线路的影响较大。3县域经济潜能空间上也呈现出明显的"核心—外围"模式,研究期间,各县域经济潜能值有很大的提高,但"核心—边缘"模式总体格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旦 夏飞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交通公路网密度、交通干线影响度和区位优势度三方面构建能综合反映区域交通优势度的多维指标体系,结合广西交通发展现状和实际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确定阙值和权重,深度的定量测度和比较广西各县区的交通优势度,并运用Arc GIS10.0软件呈现交通优势度的地域空间分布格局,以期全面展示广西各县区交通优势度的空间差异,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理论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旦 夏飞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交通公路网密度、交通干线影响度和区位优势度三方面构建能综合反映区域交通优势度的多维指标体系,结合广西交通发展现状和实际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确定阙值和权重,深度的定量测度和比较广西各县区的交通优势度,并运用Arc GIS10.0软件呈现交通优势度的地域空间分布格局,以期全面展示广西各县区交通优势度的空间差异,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理论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程佳聪
随着“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电商扶贫、数字乡村建设等工作深入推进,我国县域网络零售市场规模和农产品上行规模不断扩大,县域经济潜力进一步释放。本文着重分析农村电商及创业活跃度对县域经济发展效应,研究发现农村电商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区域异质性估计系数来看,农村电商发展对县域经济促进作用呈“自东向西”依次递减趋势。从作用机制分析来看,农村电商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进而影响县域经济发展。最后,为更好地发挥农村电商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效应,本文提出设立农村电商示范县标杆,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应用,加强创业扶持和培训等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电商 县域经济 创业活跃度 电商扶贫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邓彦
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发展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又为发展县域经经济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是助推县域经济大发展的强大动力。如何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发展县域经济的关系,从而实现县域经济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县域经济 新农村建设 互动机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忍
本文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和路网数据,利用空间滞后回归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对中国县域城镇化率的道路交通影响及其空间耦合协同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中国县域低城镇化水平的县(区)主要集中在传统农区、集中连片贫困山区、高寒经济欠发达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源空间上的错位,致使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倒挂,异地城市化特征显著;(2)中国县(区)道路交通优势度宏观上呈现出东西部区域差异和交通枢纽与外围区域的差异,"点—轴"地域结构特征显著,县域道路交通优势度数值呈现偏正态分布;(3)道路交通是城镇间和城镇与区域间联系的核心纽带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传输廊道,开放式的道路系统增强了农村生产要素非农化转型的市场可介入性,对县域城镇化发展有积极作用。高速公路出口、火车站的布局对城镇化影响和带动农村要素非农化作用较为明显;(4)中国县域交通优势度与城镇化率耦合协调度分级分布为偏正态分布,城镇化发展与交通优势度相互影响显著,呈一定的双向耦合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远智 周扬 刘彦随
运用层次分析法、耦合协调模型、Lorenz曲线等方法对2010年和2015年云南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的耦合协调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2010年至2015年云南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但呈现低水平的不均衡格局,经济发展的极化现象显著。(2)研究期内,云南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明显,但不均衡空间格局依旧显著,形成了以经济发展极为中心的低值区和以乌蒙山区深山区、滇西边境地区南北两侧为中心的高值区。(3)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贫困发生率呈现负相关关系,2010年和2015年云南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呈现出轻度失调的特征,并且2015年两者的耦合协调度低于2010年;同期经济发展年均增速与农村贫困年均减速以濒临失调为主,主要是由于低层次需求下两者呈现负相关关系,并且贫困人口分布的孤岛效应使得经济发展的减贫效应减弱。在推进精准扶贫政策落实中,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从多方入手强化措施的精准性,从而确保2020年减贫目标的实现,为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浩
交通优势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基于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表明,铁路对其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促进作用明显强于高等级公路;尽管不同交通线路的增长效应存在较大差异,但综合来看,河南省优越的交通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关键词:
交通优势 经济增长 县域经济 实证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