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15)
2023(3633)
2022(3189)
2021(3038)
2020(2662)
2019(6006)
2018(5849)
2017(10498)
2016(6336)
2015(7285)
2014(6976)
2013(7104)
2012(7109)
2011(6475)
2010(6610)
2009(6029)
2008(5961)
2007(5447)
2006(4946)
2005(4681)
作者
(23315)
(19678)
(19616)
(18582)
(12553)
(9921)
(8720)
(7994)
(7677)
(7107)
(7083)
(6851)
(6763)
(6565)
(6541)
(6202)
(6101)
(5893)
(5844)
(5724)
(5400)
(5017)
(4968)
(4536)
(4532)
(4520)
(4460)
(4322)
(4302)
(4261)
学科
(19485)
经济(19462)
管理(12459)
(11223)
(9251)
(7490)
企业(7490)
(7280)
方法(7113)
教育(6246)
数学(5961)
中国(5925)
数学方法(5856)
(5831)
农业(4888)
土地(4866)
研究(4710)
(4527)
(4519)
地方(4457)
(4295)
贸易(4294)
(4143)
业经(4038)
(3991)
制度(3979)
(3894)
(3688)
金融(3687)
研究生(3579)
机构
大学(93856)
学院(91106)
研究(44589)
科学(32176)
(30580)
中国(30508)
(29366)
经济(28347)
(26493)
管理(25954)
农业(24946)
研究所(24445)
(23145)
理学(21239)
业大(21092)
理学院(20784)
管理学(20107)
管理学院(19969)
中心(18345)
(17027)
(16609)
(15772)
农业大学(15434)
(15336)
北京(15061)
科学院(14883)
(14137)
(13660)
师范(13375)
实验(13361)
基金
项目(64013)
科学(46599)
基金(43578)
(43567)
国家(43195)
研究(39915)
科学基金(32535)
(24973)
自然(24840)
自然科(24157)
自然科学(24143)
(23788)
自然科学基金(23723)
基金项目(22578)
社会(20825)
社会科(19381)
社会科学(19373)
资助(18926)
教育(18460)
重点(16304)
计划(16293)
科技(15599)
编号(15436)
(14663)
(13561)
(13486)
科研(13192)
成果(12969)
课题(12949)
专项(12696)
期刊
(37164)
经济(37164)
研究(28158)
(27625)
学报(27163)
中国(26987)
科学(21752)
农业(19155)
大学(18084)
学学(17126)
教育(14392)
(11153)
管理(9232)
(9006)
业大(8303)
(7673)
金融(7673)
(7280)
农业大学(6930)
资源(6587)
(6351)
林业(6041)
技术(5846)
经济研究(5617)
中国农业(5525)
自然(5178)
业经(5134)
科技(4943)
财经(4863)
世界(4445)
共检索到1482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国平  张新  周瑞阳  赵洪涛  
【目的】探讨一年生陆地棉在多年生栽培条件下的产量和品质变化规律,为陆地棉宿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4个陆地棉品种为供试材料,以一年生为对照,对三年生、二年生宿生陆地棉的产量品质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宿生棉的产量比一年生棉显著提高,4个品种三年生和二年生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391.75和1491.37kg·hm-2,比其一年生的分别增产39.98%和50.00%,其中高产品种中928F1三年生和二年生的产量分别为1781.67和1882.94kg·hm-2,比其一年生的分别增产53.95%和62.71%;宿生年限对产量无显著影响。宿生棉的纤维品质性状与一年生棉相比基本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国平  张新  周瑞阳  赵洪涛  
探讨陆地棉宿生栽培的生长发育规律,为陆地棉宿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4个陆地棉品种为供试材料,以一年生陆地棉为对照,对二年生、三年生宿生陆地棉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宿生棉与一年生棉比较,生长量明显增大,现蕾、开花和吐絮期大幅提前,在一年内出现2次生长发育过程,单铃重和子指出现"低-高-低"、衣分出现"高-低-高-低"的动态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梅拥军  朱军  张利莉  郭伟锋  胡守林  
目的阐明陆地棉产量组分对纤维品质性状的贡献,指导纤维品质性状的间接选择。方法采用加性-显性-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5个陆地棉亲本及其F1代20个组合产量组分和3个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2年资料,利用估算条件方差分量和预测条件遗传效应值的统计方法进行了贡献分析。结果3个产量组分对3个品质性状均有极显著的加性贡献(贡献率在12%~76%);铃重对马克隆值有较高的显性贡献(CRD=58%);铃数和衣分对纤维长度的母性遗传方差贡献率最高(CRM=100%),而铃重对纤维长度的母性效应却有抑制作用(CRM=-60%)。衣分对纤维长度的显性与环境互作遗传方差的贡献率、铃重和衣分对马克隆值的母性与环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林忠旭  冯常辉  郭小平  张献龙  
【目的】为了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陆地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利用包含471个标记、总长3070.2cM、覆盖棉花基因组65.88%左右的遗传图谱对其进行主效QTL定位和上位性互作分析。【方法】以DH962×冀棉5号的F2:3家系为分析群体,用WinQTLCartV2.5进行复合区间作图定位主效QTL,利用EPISTACY软件对共显性标记进行两位点的上位性互作分析。【结果】共检测到9个与产量相关性状的主效QTL,和5个与纤维品质相关性状的主效QTL,整齐度和比强度在显著LOD阈值下没有检测到相关QTL。共检测到75对互作位点,大多数互作属于非QTL位点与非QTL位点之间的互作,互作类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付远志  李鹏云  王浩丽  王清连  李成奇  
以我国近年来育成或引进的172份陆地棉骨干品种(系)为材料,对2年棉花株高、主茎长度、主茎节间长度、总果枝数、有效果枝数、果枝长度、果枝节间长度和果枝夹角等8个株型性状与皮棉产量进行了变异、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棉花株型性状和皮棉产量的变异年度间差别不大;除主茎节间长度与皮棉产量呈不显著负相关,其它株型性状均与皮棉产量呈不显著或显著正相关;2年除株高和主茎长度对皮棉产量的直接贡献方向相反,其它株型性状对皮棉产量的直接贡献均方向一致;对皮棉产量直接贡献最大的性状是有效果枝数,其次是果枝节间长度;回归与相关、通径结果吻合,表明可以通过提高有效果枝数和果枝节间长度,降低总果枝数或果枝长度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沛政  秦利  苏丽  胡保民  张天真  
【目的】在新疆特有的"矮密早"陆地棉栽培技术体系下,利用不同主栽品种(Gossypium hirsutum L.)组配F2组合筛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QTL,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新疆陆地棉育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新陆中10号、中棉所35号、军棉1号和新陆早7号4个品种构建了3个F2作图群体,连锁群构建及QTL定位使用MAPMAKER/EXP(Version3.0b)、MapQTL5和WinQTLCartV2.5。【结果】3个作图群体图谱覆盖了除D4和D12外的棉花所有染色体,将筛选出皮棉产量、单铃重、衣分、籽指、结铃数等性状在位置、效应一致的QTL认为是一个QTL,共鉴定、筛选出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占国  马峙英  张桂寅  吴立强  
1990~1991年在保定地区自然条件下,利用6个中熟的陆地棉现代品种(系)进行了吐絮进程与产量及纤维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吐絮进程是一个稳定的性状;它与产量性状相关不显著;与纤维比强度、马克隆值和纤维长度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1、-0.9053和-0.9421;与纤维伸长率和整齐度相关不显著;在产量因素中,单株结铃数对皮棉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这一结果提示出,通过田间直接选择单株结铃数高且吐絮进程稳定的类型,可使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得到同步选择和提高,这为培育高产优质陆地棉新品种(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选择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栾明宝  郭香墨  张永山  姚金波  
【目的】评估16个陆地棉染色体置换系的遗传效应。【方法】采用部分双列杂交试验,以16个陆地棉染色体置换系和TM-1为父本,中棉所41、中棉所43、SG506为母本配制51个F1杂交组合,2006年在河南安阳和山东夏津两地种植,获得产量、纤维品质性状数据。利用AD模型软件分析各性状的加性和显性效应。【结果】产量性状比较,铃重加性方差比率最大,铃数最小;显性方差比率籽棉产量最大,铃重最小。纤维长度主要表现出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显性效应稍大于加性效应,整齐度、麦克隆值、比强度的加性方差比例较大,未检测到显性效应。CSB06和CSB12Sh对铃重的正向加性效应显著,CSB14Sh、CSB01对纤维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成奇  李玉青  王清连  董娜  张金宝  
以陆地棉早熟品种百棉2号和遗传标准系TM-1形成的P1、P2、F1、B1、B2和F2 6个世代群体为材料,分别在我国的黄河流域棉区(环境Ⅰ)和北疆早熟棉区(环境Ⅱ)2个生态环境下,研究了陆地棉生育期及产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除衣分在环境Ⅱ中未检测到主基因外,其他性状在2个环境中均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生育期、皮棉产量、铃重和衣指在2个环境中的最适模型均相同,分别为E-0、D-2、E-3和B-1;籽棉产量、衣分、单株铃数和籽指在2个环境中的最适模型不同。各性状在2个环境中的遗传方式不完全一致,生育期、单株铃数、衣指和籽指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或属典型的主基因遗传;籽棉产量、皮棉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雄明  刘国强  傅怀勤  汤秀娣  李润花  周忠丽  
1993~1994年鉴定了120份不同果枝类型的品种,分析了0(零)、Ⅰ、Ⅱ、Ⅲ型果枝品种群体的20多项农艺经济性状的表型表现、变异和相关性。结果表明,第5、6果枝第二果节间距的长短能较好地反映果枝类型;株型紧凑群体(尤其是有限果枝群体)的农艺经济性状有较大变异,这对杂交育种和遗传选择有较大潜力;与果枝类型显著相关的性状有果节距、果枝始节、果枝长、叶片厚度、铃重、2.5%跨长等。还对0、Ⅰ型果枝种质需要改良的性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提供了具有单项或多项理想性状和0、Ⅰ型种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发  孙济中  刘金兰  
采用同核异质系在单一或多个核背景中研究了中棉、草棉、异常棉、长萼棉、哈克尼西棉、海岛棉、蓬蓬棉和墨西哥棉等外源胞质对陆地棉产量、产量因素、纤维品质和抗红铃虫、棉叶螨的影响。与陆地棉胞质系比较,外源胞质系皮棉产量一般较低,其中哈克尼西棉和中棉胞质系减产幅度最大。哈克尼西棉胞质导致棉花衣指、衣分和铃重下降,其它胞质对产量因素和纤维品质均无显著的不良效应。各种胞质系间棉红铃虫、棉叶螨的为害无显著差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原根  牛永章  郭宝德  黄穗兰  
陆地棉×亚洲棉F_0成胚频数主要受母本陆地棉的影响,不同的7个陆地棉品种间存在着显著差异.成胚频数高的6901和朝阳1号,单铃子棉重、单铃种子数、子指一般配合力亦均高;而成胚频数低的6913和黑山棉,上述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也均低.在7个父本亚洲棉中,与陆地棉杂交当代成胚频数高的束鹿白花和完紫,其子指的一般配合力也较高.因此,选择单铃子棉重、单铃种子数、子指一般配合力较高的陆地棉作母本与子指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亚洲棉作父本杂交,可以显著提高种间杂交当代的成胚频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宿俊吉  雷亚柯  邓福军  宁新柱  林海  
为了探讨种植方式在海南对陆地棉部分植株性状的影响。以2个不同基因型陆地棉新品系为材料,研究了垄作覆膜和平作覆膜两种种植方式对陆地棉主根长度、侧根数目、株高、单株铃数、成铃率、单铃重、果枝始节位及小区产量的影响。垄作覆膜方式下陆地棉品系主根长度、侧根数目、株高、单株铃数和产量极显著高于平作覆膜,果枝始节位和单铃重差异不显著;在整个花铃期阶段,垄作覆膜下的结铃数目均明显大于平作覆膜,而其成铃率在降温前低于平作覆膜,升温后渐渐接近或高于平作覆膜水平。大力推广垄作覆膜种植方式是提高海南陆地棉育种工作成效的一项有效举措。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正圣  张凤鑫  
以不同产量、品质和抗病特点的材料作为亲本,采用互交结合新种质的输入和选择,改变了皮棉产量与纤维强力之间的负相关,并育成了一系列高产高强力新品系。采用两个以上亲本的复交,结合新种质的引入和选择能有效地扩大重组,改善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的不利相关,在改进纤维强力与细度时,低麦克隆值应放在首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贾晓昀  王士杰  朱继杰  赵红霞  李妙  王国印  
【目的】通过构建高密度SNP遗传图谱,开展棉花多群体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获得稳定性好、精确度高的QTL,为产量性状调控基因的挖掘和有效分子标记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以高稳产冀丰1271为母本、优质自交系冀丰173为父本,构建包含200个单株的F_2群体,利用测序基因分型(genotyping by sequencing,GBS)技术开发群体的SNP标记并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对F_2、F_(2:3)、F_(2:4)群体的衣分、子指和单铃重进行QTL定位,注释主效和稳定QTL位点内的基因并分析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筛选候选基因。【结果】通过简化基因组测序,共获得383.07 Gb数据,包括母本冀丰1271的26.93 Gb、父本冀丰173的27.30 Gb和F_2群体的328.84 Gb,Q30值分别为90.55%、89.95%和95.77%。在F_2群体中开发了1 305 642个SNP标记,其中,用于构建遗传图谱的aa?bb型SNP为410 726个。构建了一张包含16 088个SNP、总图距为4 282.81 cM的高密度遗传图谱,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0.27 cM,利用共线性分析证明了图谱具有较高的质量。在3个群体中共定位到108个QTL,包括34个衣分QTL、36个子指QTL和38个单铃重QTL,其中有30个QTL与已报道QTL位置重叠或接近,78个QTL未见报道。发现10个主效QTL、16个稳定QTL,其中有5个主效QTL可在2个或3个群体中被定位到。qLP-A13-4在3个群体中均可被定位到,贡献率达到13.78%;qLP-A13-6在2个群体中被定位到,贡献率达到10.01%;qLP-D10-2在2个群体中被定位到,贡献率达到10.92%;qSI-D10-1在2个群体中被定位到,贡献率达到12.31%;qBW-D5-3在2个群体中被定位到,贡献率达到15.54%。在主效和稳定QTL位点内注释到3 415个基因。通过KEGG和GO分析,注释基因主要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TCA循环、次生代谢物质和氨基酸生物合成、光合生物的碳固定等通路。利用TM-1和NDM8的转录组数据,发现8个基因在棉花产量相关的纤维、胚珠或种子中具有较高的表达量,可能通过调控纤维或种子的发育,影响衣分或子指,进而影响棉花单铃重和产量。【结论】构建了一张陆地棉种内高密度遗传图谱,定位了108个产量相关QTL,发现5个主效QTL可在多个群体中定位到,鉴定到8个在纤维、胚珠或种子中高效表达的候选基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