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79)
2023(5801)
2022(4723)
2021(4095)
2020(3216)
2019(7259)
2018(6995)
2017(12696)
2016(7331)
2015(8013)
2014(8124)
2013(8252)
2012(8102)
2011(7452)
2010(7508)
2009(6447)
2008(6343)
2007(5936)
2006(5365)
2005(4823)
作者
(24214)
(20625)
(20440)
(19301)
(12923)
(9908)
(9020)
(8026)
(8000)
(7507)
(7319)
(7178)
(6819)
(6707)
(6603)
(6387)
(6099)
(6069)
(6060)
(5942)
(5231)
(5194)
(5052)
(4846)
(4673)
(4578)
(4562)
(4432)
(4383)
(4170)
学科
(34876)
经济(34853)
管理(21061)
(15256)
地方(13214)
环境(12613)
方法(11142)
(11032)
企业(11032)
(10496)
(9968)
数学(9488)
数学方法(9346)
中国(8239)
地方经济(7957)
业经(7201)
农业(7177)
(6881)
(6666)
资源(6215)
(5861)
(5248)
贸易(5241)
(5157)
规划(5040)
(5002)
生态(5002)
环境规划(4901)
(4878)
(4729)
机构
学院(110521)
大学(110293)
研究(44516)
(42967)
经济(42021)
管理(38750)
理学(33138)
理学院(32604)
管理学(31855)
管理学院(31667)
中国(31459)
科学(30840)
(25093)
(24289)
(24151)
研究所(22467)
农业(19986)
业大(19841)
中心(19274)
(18408)
(18143)
(16824)
师范(16646)
(16418)
(15284)
北京(15110)
科学院(14852)
财经(14411)
(13940)
师范大学(13639)
基金
项目(79925)
科学(62528)
基金(57558)
研究(55155)
(53333)
国家(52963)
科学基金(43291)
社会(34636)
社会科(32838)
社会科学(32830)
(31533)
基金项目(30731)
自然(28761)
(28189)
自然科(28013)
自然科学(27997)
自然科学基金(27467)
教育(24026)
资助(22277)
编号(21099)
(19732)
重点(19591)
(16945)
计划(16824)
成果(16737)
(16149)
课题(15763)
科研(15514)
创新(15345)
发展(15124)
期刊
(49828)
经济(49828)
研究(30419)
中国(23644)
学报(23241)
(22903)
科学(21040)
大学(16276)
农业(15923)
学学(15599)
管理(13205)
(12467)
教育(11587)
(9014)
资源(8891)
技术(8572)
(8443)
金融(8443)
业经(7449)
经济研究(7278)
(6920)
业大(6586)
问题(6554)
财经(6410)
科技(6117)
(5614)
农业大学(5465)
技术经济(5214)
林业(5008)
(4985)
共检索到166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宗达  田蕙  甘昉  袁建龙  刘灿  王璐  
【目的】分析广西南宁市县域的化肥碳足迹和碳减排潜力,为广西乃至全国制定差别化农业低碳政策和可行路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借鉴化肥碳足迹计算模型测算2005—2019年广西南宁市县域(武鸣区、隆安县、马山县、上林县、宾阳县和横州市)的化肥碳足迹和碳负荷,利用碳减排潜力模型分析科学施肥条件下广西南宁市县域的化肥碳减排潜力。【结果】广西南宁市县域的化肥碳足迹在2005—2019年间呈单峰变化,在2017年达峰值(74.54×10~(4 )t CO_(2)eq),但2019年降至61.70×10~(4 )t CO_(2)eq,下降17.23%,氮肥使用是化肥碳足迹增加的最主要原因;在6个县(区、市)中,武鸣区的化肥碳足迹最高,但土壤碳固存最大的区域也是武鸣区。2019年广西南宁市县域的化肥碳足迹普遍较低,平均为10.28×10~(4 )t CO_(2)eq,但武鸣区、隆安县和宾阳县的化肥碳足迹较高,分别为31.48×10~(4)、9.26×10~(4)和9.82×10~(4 )t CO_(2)eq。在土壤碳固存方面,武鸣区、横州市和宾阳县的土壤碳固存较大,分别为-8.43×10~(4)、-8.01×10~(4 )和-7.08×10~(4) t CO_(2)eq;广西南宁市县域的平均化肥碳足迹强度(1.72 t CO_(2)eq/hm~(2))高于我国碳足迹负荷上限(1.22 t CO_(2)eq/hm~(2)),其中,武鸣区和隆安县的化肥碳足迹强度较高,分别为3.64和2.83 t CO_(2)eq/hm~(2),而马山县、上林县和横州市的化肥碳足迹强度(分别为0.64、1.09和0.73 t CO_(2)eq/hm~(2))处于中低水平。广西南宁市县域尺度的化肥施用碳足迹和碳足迹强度在空间上分布趋于一致,化肥碳足迹增加是由于碳足迹强度增加所致;从总体上看,广西南宁市县域的化肥碳减排潜力总计25.95×10~(4 )t CO_(2)eq,其中,最高的是武鸣区,化肥减排潜力为20.21×10~(4 )t CO_(2)eq,其次为隆安县和宾阳县,化肥碳减排潜力分别为4.49×10~(4)和1.25×10~(4 )t CO_(2)eq,而马山县、上林县和横州市粮食种植的实际施肥水平基本达到农业农村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给出的建议,无化肥碳减排潜力。【结论】广西南宁市县域的化肥碳足迹在2017年达到峰值,化肥施用碳足迹强度的增加是碳足迹增加的重要诱因;总体上广西南宁市县域的碳减排潜力较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文兵  邓明君  向国成  
采用历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和"2014年棉花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中的棉花施肥数据等,运用排放系数法和情景分析法,研究2004—2012年我国14个主要棉区棉花种植化肥施用的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减排潜力,结果表明:1每亩棉花种植化肥施用的实际碳排放量整体上升,2008—2011年湖南一直最高,新疆不断攀升;2棉花种植实际施肥的碳效率,江苏、湖南和陕西波动幅度较大,河北不断上升,主要棉区的平均碳效率经历了上升、下降和上升的过程,由2004年的每千克棉花排放2.79kg CO2e下降到2012年的2.46kg CO2e;3棉花种植实际化肥施用碳排放总量,山东、河南、江苏和河北下降最多,新疆不断上升,这种演变主要源于棉花种植往西北棉区转移;4湖北、安徽、湖南、新疆和江苏5个地区的棉花种植施肥总碳减排潜力较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邓明君  邓俊杰  刘佳宇  
研究区域农作物化肥施用的碳排放趋势演进规律与减排潜力对于合理制定农业碳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和农业部"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中各地区的三大粮食作物产量、化肥投入类型及其数量等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并分析2005-2013年中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施用碳排放时空演变与碳减排潜力。结果表明:1江苏、安徽、宁夏、甘肃和山西的玉米,湖北、陕西和宁夏的小麦,辽宁、山东、江苏、浙江、陕西和湖南的水稻,其化肥施用的单位产品碳排放量下降明显;2黑龙江、吉林和新疆的玉米,云南和河南的小麦,吉林、广西和云南的水稻,其化肥施用的单位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颖  叶林  李芳  
[目的]不合理的化肥施用不仅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还产生大量碳排放。削减化肥过度施用产生的碳排放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测算小麦化肥碳减排潜力并总结其时空分异规律,可以为削减化肥碳排放提供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2004—2020年10个小麦主产省份面板数据,使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小麦化肥投入效率以及化肥可削减比例作为化肥碳减排依据,并使用基尼系数、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Markov链分析方法分析与总结小麦化肥碳减排潜力的时空演变规律特征。[结果]10个主产省份小麦化肥平均碳减排潜力达到251.1 kg CE/hm~(2),其中西部地区碳减排潜力最高,总体碳减排潜力空间分布不均衡,分布差距扩大并且差距主要来自地区间差距,碳减排潜力虽然呈现下降趋势但在空间分布上仍较稳定。[结论]为促进小麦绿色生产,需要明确西部地区为小麦化肥碳减排重点地区、重视小麦低碳生产中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发挥测土配方施肥对促进化肥碳减排的作用、利用多个要素替代措施推动化肥碳减排。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灿强  王莉  华春林  金书秦  刘鹏涛  
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前提下,减少化肥不合理使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测土配方施肥是兼顾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科学施肥方法,本文在中国粮食作物区域大配方施肥数据的基础上,系统测算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化肥投入的削减潜力及其碳减排效应。结果显示,满足当前粮食产量水平下,全部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主产区化肥投入可削减814.1万t/a,占主产区三大粮食作物化肥使用量的27.6%,小麦、水稻和玉米化肥使用可分别削减36.9%、28.1%和16.7%;三大粮食作物化肥使用削减可减少碳排放1 045.9万t/a。建议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建立配方肥生产服务中心,出台配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善高  田旭  周应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经济取得了巨大增长,但农业化肥过度施用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理清造成农业化肥施用量增长的根源,有助于制定相应措施实现农业化肥"减量化"目标。文章利用指标分解法分析了中国农业化肥施用量的增长原因,并探究了农业化肥施用量的削减潜力。结果显示:(1)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增加是引起我国农业化肥施用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其贡献率高达67.5%;而播种面积扩张、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贡献率依次为28.9%和0.7%;(2)我国农业化肥施用量存在巨大的削减潜力,降低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耕地轮作休耕均能降低农业化肥施用量。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措施建议以降低我国农业化肥施用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经阳  叶长盛  
本文运用ESDA空间相关分析理论,结合GIS技术和GWR模型,探讨了2000-2010年江西省农业化肥施用的地域格局变化规律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化肥施用负荷量各年均值表现为先升后降,2000年各县(市)的单位耕地化肥施用负荷量集中于225-675 kg/hm2,2005与2010年则在411-675 kg/hm2和>675 kg/hm2两级较为集中,高负荷量值呈增加趋势,高负荷量地区由南至北范围扩大;县域化肥施用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空间聚集分布显著;3个年份中,热点区范围由北到南移动、先收缩后扩大,冷点区则表现为由西向东迁移、发展变化;各类驱动因素对不同时间、地区化肥施用的影响程度...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晓婉  
广西南宁是整个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处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多个区域的交汇中心,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尽管南宁的金融体系建设还不十分健全,通过近些年的发展也具备了良好的经济和金融基础,同时国家出台各种政策和规划大力发展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赋予了南宁新形势下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依照南宁金融中心建设指导思想,明确战略定位,找准发展目标,努力完成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将南宁打造成为国际区域性金融中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秦明周  
农用土地配置系统分析与持续发展策略──以广西南宁市为例秦明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O8)农用土地是由耕地、林地、园地、牧草地、养殖水域等组成的开放型区域自然-一人文系统。它和外部环境有着密切的物质、能量交换,并受人类活动、资源状态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斌  贾黎明  金大刚  秦武明  
对不同年龄阶段(4、7和11年)马占相思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龄增加,林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呈增大趋势,土壤腐殖质(包括胡敏酸和富里酸)、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和土壤过氧化氢酶、蛋白酶、脲酶、酸性磷酸酶也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土壤结构破坏率和密度则呈下降趋势。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间呈现显著相关关系,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蕾  米晓田  孙利谦  李昭敏  石美  何刚  王朝辉  
【目的】化学品和灌溉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是限制小麦生产的重要因子。本研究旨在查明我国北方麦区小麦生产化肥、农药和灌溉水使用现状及其减施潜力,并尝试阐述农田经营规模对小麦生产的影响,为小麦可持续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在我国北方七省开展的大范围小麦生产中化肥、农药和灌溉水使用现状,基于小麦产量形成的养分需求评估北方麦区的化肥减施潜力、基于标准推荐用药量评估农药减施潜力、基于Penman-Monteith估算节水潜力,并尝试分析农田经营规模对小麦产量、化肥和灌溉水投入成本的影响。【结果】各麦区产量间差异较大,春麦区、汾渭平原灌区、黄土高原旱地和绿洲灌区平均产量分别为3.0、7.6、4.7和7.4 t·hm~(-2)。春麦区氮磷钾用量分别为87 kg N·hm~(-2)、91 kg P_2O_5·hm~(-2)和1 kg K_2O·hm~(-2),汾渭平原灌区氮磷钾用量分别为280 kg N·hm~(-2)、133 kg P_2O_5·hm~(-2)和1 kg K_2O·hm~(-2),黄土高原旱地氮磷钾用量分别为178 kg N·hm~(-2)、117 kg P_2O_5·hm~(-2)和25 kg K_2O·hm~(-2),绿洲灌区氮磷钾用量分别为225 kg N·hm~(-2)、168 kg P_2O_5·hm~(-2)和15 kg K_2O·hm~(-2)。氮磷肥用量偏高,钾肥用量不足普遍存在。汾渭平原灌区的氮、磷肥减施潜力分别为25%和40%,黄土高原旱地的氮、磷肥减施潜力分别为24%和57%,春麦区和绿洲灌区的磷肥减施潜力分别为65%和54%。不同麦区农药喷施的次数差异较大。春麦区、汾渭平原灌区、黄土高原旱地和绿洲灌区的平均喷药次数分别为1.8、1.4、1.6和1.6次。春麦区、汾渭平原灌区、黄土高原旱地和绿洲灌区的减药潜力分别为40%—70%、54%—83%、40%—65%和50%—83%。施用农药的种类为杀虫杀菌剂和除草剂,杀虫杀菌剂的施用频次较高,占比为73%。杀虫杀菌剂中吡虫啉和三唑酮的用药频次较高,在杀虫杀菌剂中占比分别为32%和12%,除草剂中苯磺隆、2,4-D丁酯和二甲四氯钠用药频次较高,在除草剂中占比分别为48%、15%和19%。调研农户小麦生产的灌水次数多为2—4次,汾渭平原灌区灌溉次数较少,为2.2次,均采用河水灌溉;绿洲灌区灌溉次数最多,为3.5次,均采用井水灌溉。汾渭平原灌区和绿洲灌区的节水潜力分别为14%和42%。各麦区中小规模经营占比最大,经营碎片化现象明显。相对于农田小规模经营,大规模经营在增产7%—36%的同时可使肥料和灌溉成本降低17%—19%。【结论】本研究查明了我国北方麦区小麦产量及其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和灌溉水使用现状,发现不同农户、不同区域间的用量存在较大变异,同时具有较大的减用潜力;并与农田经营规模结合,发现农田适度规模经营能在增产的同时减少投入成本,这为我国北方麦区优化经营规模提供参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力强  李彦  
研究广西南宁市所辖一市六县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于深化认识其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功能,构建面向南宁市"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的金融支持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实证研究显示,银行贷款余额对该市各区域GDP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差异,银行贷款投放量呈现明显的边际效率递减现象。区域内金融资源配置不协调,降低了整体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金融相关率在市辖区和各县域对GDP的影响基本不显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贤荣 张俊飚 程琳琳 田云  
科学估算各地区碳减排潜力并探讨其空间异质性是制定减排政策及碳权交易政策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环境生产技术.通过构建期望产出与非期望产出共存的农业经济核算体系.以2001-2012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方向距离函数测算农业碳排放影子价格.并以此构建农业碳减排潜力指数.通过计算发现.考察期间.中国各省域农业碳减排潜力水平呈现相对平稳略有提升趋势.各时期的农业碳减排潜力水平地区差异明显。在此基础上.引入考虑空间距离函数的空间权重矩阵.通过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检验得出:中国各省域农业碳减排潜力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最后.采用空间Durbin模型探讨中国省域农业碳减排潜力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叶建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文化和旅游产业也在同步加速发展。在经济新常态、国家政策支持和文化经济大发展的趋势下,旅游产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有许多城市把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作为建设目标,越来越重视城市品牌建设。基于此,本文以广西南宁市为例,探讨在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城市品牌建设,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和城市品牌建设,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