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32)
2023(16454)
2022(13802)
2021(12288)
2020(10611)
2019(24059)
2018(23653)
2017(44960)
2016(24755)
2015(27864)
2014(27809)
2013(27625)
2012(24909)
2011(22316)
2010(22332)
2009(21360)
2008(21672)
2007(19721)
2006(17359)
2005(15773)
作者
(74923)
(62824)
(62621)
(59437)
(39784)
(30158)
(28366)
(24434)
(23468)
(22380)
(21379)
(20915)
(20048)
(19957)
(19737)
(19423)
(19183)
(18653)
(18129)
(18091)
(15967)
(15430)
(15336)
(14190)
(14184)
(14183)
(13924)
(13915)
(12678)
(12582)
学科
(105948)
经济(105795)
(96135)
管理(87442)
(84868)
企业(84868)
方法(47439)
数学(38443)
数学方法(38070)
(35103)
(34126)
业经(32294)
中国(25921)
(24755)
(24446)
财务(24383)
财务管理(24341)
农业(23430)
企业财务(22992)
(19978)
贸易(19972)
技术(19798)
地方(19605)
(19417)
(18586)
(18058)
理论(17741)
(17621)
(17469)
(16364)
机构
学院(366585)
大学(361358)
(150665)
经济(147709)
管理(142681)
理学(122987)
理学院(121713)
管理学(119818)
管理学院(119151)
研究(118916)
中国(91855)
(75178)
科学(74688)
(72447)
(72181)
(61691)
业大(59141)
农业(57599)
财经(56893)
(56623)
研究所(55785)
中心(54759)
(51426)
北京(46478)
经济学(45462)
(44121)
(42799)
师范(42220)
(42192)
财经大学(41762)
基金
项目(242716)
科学(190562)
基金(176406)
研究(171760)
(155330)
国家(153966)
科学基金(132112)
社会(110328)
社会科(104681)
社会科学(104646)
(97255)
基金项目(93975)
自然(86935)
自然科(84954)
自然科学(84923)
自然科学基金(83473)
(80886)
教育(78375)
资助(71171)
编号(67421)
重点(54901)
成果(53656)
(53302)
(52874)
(52313)
(49990)
创新(49235)
科研(47279)
课题(47171)
(46942)
期刊
(168722)
经济(168722)
研究(101619)
中国(70442)
(67111)
学报(61737)
(59887)
科学(55217)
管理(55169)
大学(46030)
农业(45185)
学学(44158)
技术(33930)
(32533)
金融(32533)
教育(30412)
业经(29889)
财经(28676)
经济研究(26645)
(26438)
(24629)
问题(22504)
技术经济(19977)
(18980)
商业(17864)
(17827)
科技(17460)
财会(17196)
现代(16754)
统计(16702)
共检索到540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玲   朱柳   吴克雄  
研究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同发展,有助于提升两业的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通过耦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广西市级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地区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处于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状态。交通可达性、经济外向度、地区经济实力、信息化水平、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自然资源禀赋和地区创新能力等因素对两业协调度均有影响,且这些因素之间存在双因子增强关系,特别是经济外向度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协调度影响显著。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对策,旨在进一步提高广西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调发展水平,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玲   朱柳   吴克雄  
研究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同发展,有助于提升两业的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通过耦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广西市级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地区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处于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状态。交通可达性、经济外向度、地区经济实力、信息化水平、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自然资源禀赋和地区创新能力等因素对两业协调度均有影响,且这些因素之间存在双因子增强关系,特别是经济外向度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协调度影响显著。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对策,旨在进一步提高广西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调发展水平,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弓宪文  王勇  
制造业和物流业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两业协调发展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耦合理论和协同理论构建制造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模型,以全国31个省区2003-2013年间两业发展数据为样本,对其耦合协调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时序演化看,我国两业耦合协调度在上升的过程中经历了若干波动,总体呈现从低度耦合协调向中、高度耦合协调发展的演化趋势。从空间分异看,我国各省区两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不平衡,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研究从系统论的视角指出,应从制造业、物流业、政府及外部环境着手,提升两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丽君   张宗庆  
本文基于2001—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28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对环境规制与制造业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20年间,中国环境规制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处于稳步上升状态,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呈自东向西逐渐下降的趋势;(2)中国30个省(区、市)的环境规制与制造业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关系虽然彻底实现了从不适应衰退型到协调发展型的质的飞跃,但大多数省(区、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3)样本研究期间,技术创新、市场化、政府干预、城镇化和人力资本等因素能显著促进环境规制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耦合协调发展,产业结构和贸易开放则对其产生负向影响,而外商直接投资对其没有显著影响;(4)各影响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路径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梁树广  张芃芃  臧文嘉  
基于2010—202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耦合协调度并进行时空演进分析,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影响双链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21年,我国制造业双链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的发展态势,但区域分布不均衡,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2)我国制造业双链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其中,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设施水平和人口集聚程度可以促进双链协调发展,但产业结构升级和环境规制对双链协调发展存在抑制作用。最后,从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搭建要素共享平台和构建综合交通枢纽集群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龚雪  荆林波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通过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包括藏、港、澳、台)的截面数据,建立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物流业与制造业耦合协调度,进一步利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回归模型考察“两业”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效应,得出:2009—2020年,全国“两业”耦合协调度由最初的濒临失调阶段逐步提升为中级协调阶段,协调程度日渐提高;不同区域和省份的“两业”耦合协调度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沿海经济区的“两业”耦合协调度明显高于内陆地区;从全国范围来看,“两业”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在东北、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地区,“两业”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效应,北部沿海、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影响不显著,东部沿海地区呈现负相关。因此,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地区异质性,因地制宜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提高“两业”耦合协调度。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龚雪  荆林波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通过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包括藏、港、澳、台)的截面数据,建立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物流业与制造业耦合协调度,进一步利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回归模型考察“两业”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效应,得出:2009—2020年,全国“两业”耦合协调度由最初的濒临失调阶段逐步提升为中级协调阶段,协调程度日渐提高;不同区域和省份的“两业”耦合协调度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沿海经济区的“两业”耦合协调度明显高于内陆地区;从全国范围来看,“两业”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在东北、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地区,“两业”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效应,北部沿海、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影响不显著,东部沿海地区呈现负相关。因此,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地区异质性,因地制宜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提高“两业”耦合协调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洪涛  
探究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深度融合对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分析了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由于物流业效率的提升在推动制造业效率改进方面相对滞后,因此两个行业的整体协调水平处于勉强协调阶段;其次,长江经济带两业耦合协调发展关系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最后,制造业的投入效率是影响两业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因。因此,本文提出加强物流业深度参与供应链合作、协调区域发展以及推动双循环发展格局从而促进两业耦合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魏作磊  唐林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产业和区域视角测度我国283个城市2004—2016年服务业与制造业综合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水平。研究结果发现:服务业、服务业内部产业以及制造业综合发展水平低下,具体表现为制造业综合发展水平优于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业内部表现为:公共服务业优于生活服务业,生活服务业优于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三大产业耦合协调度也呈现一致的特征。从区域视角来看,制造业与三大产业服务业耦合协调度呈现"梯度化"趋势,呈现由东向西递减趋势、由内陆向沿海逐渐隆起的特点。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梁树广   臧文嘉   冯倩倩   谢冉冉  
围绕创新链部署资金链是提升中国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重要支撑,但中国创新体系仍存在着创新链和资金链(以下简称“‘两链’”)耦合程度不高而导致资金注入不及时、资金错配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然而,目前缺乏关于多因素对“两链”耦合协调的影响分析,尤其是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宏观因素以及企业内部治理情况对“两链”及其耦合协调度的影响机制有待深入分析。为促进中国“两链”耦合协调度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为破解发展困境提供路径参考,基于2015—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将内部微观因素和外部宏观因素等多重因素纳入统一分析框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测算“两链”耦合协调的整体特征,探讨内外部因素对“两链”链耦合协调的影响机制和路径。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两链”耦合协调度一直属于勉强协调发展型;“两链”发展水平的提升会加速推进“两链”耦合协调度的提升,而营商环境、创新环境以及公司治理的优化对“两链”发展水平的提高有直接促进作用,其中营商环境的作用效应最大、创新环境次之、公司治理较低,且前两者主要通过提升创新链整体效能的路径影响“两链”耦合协调度,后者则主要通过提升资金链整体效能的路径影响“两链”耦合协调度。基于此,从促进创新链与资金链协同发展以及充分利用地区宏观环境优势等方面提出推动中国制造业“两链”深度耦合的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静   崔兰花   齐巧玲  
基于系统耦合视角,对京津冀2000—2019年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与制造业碳排放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运用Tobit模型剖析了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在时间演变上,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值呈波动上升的发展态势;在空间演变上,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从影响因素来看,人力投入水平、政策扶持力度和技术进步水平对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影响,能源消费结构对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静   崔兰花   齐巧玲  
基于系统耦合视角,对京津冀2000—2019年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与制造业碳排放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运用Tobit模型剖析了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在时间演变上,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值呈波动上升的发展态势;在空间演变上,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从影响因素来看,人力投入水平、政策扶持力度和技术进步水平对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影响,能源消费结构对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永生   雷洪博   张宇飞   方俊智  
选取中国30个省份为样本,构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分析了动态演进、地区差异和空间效应。研究表明:2011—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并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核密度显示全国以及东部、中部、东北地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Dagum基尼系数显示四大经济区域耦合协调度地区差异呈缩小趋势,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莫兰指数显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永生   雷洪博   张宇飞   方俊智  
选取中国30个省份为样本,构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分析了动态演进、地区差异和空间效应。研究表明:2011—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并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核密度显示全国以及东部、中部、东北地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Dagum基尼系数显示四大经济区域耦合协调度地区差异呈缩小趋势,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莫兰指数显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颜平   周闻宇   王瑞荣   金湖江  
数字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基于长三角城市群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2—2021年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不断增强。从整体上看,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在时序演化特征方面呈现高度耦合协调发展趋势;从城市层面看,其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2)不同区域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提升空间较大。从空间演化特征看,优质协调、良好协调和中级协调占比很低,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从空间相关性看,呈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具体表现为空间集聚特征。(3)相邻城市之间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耦合协调度相互影响且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利用外资水平和产业结构优化对邻近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对外开放度对邻近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人力资本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最后,提出要强化顶层设计、辐射带动和支撑保障,共同为城市群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耦合协同发展提供源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