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68)
2023(16631)
2022(13750)
2021(12737)
2020(10343)
2019(23237)
2018(22682)
2017(43069)
2016(23562)
2015(25692)
2014(25633)
2013(25635)
2012(23945)
2011(21761)
2010(22408)
2009(20955)
2008(21069)
2007(19339)
2006(17456)
2005(16028)
作者
(70594)
(59285)
(59054)
(55620)
(37533)
(28760)
(26372)
(22942)
(22503)
(21323)
(20529)
(20097)
(19235)
(19069)
(18448)
(17949)
(17531)
(17286)
(17269)
(17153)
(14982)
(14842)
(14473)
(13794)
(13369)
(13306)
(13250)
(13199)
(12131)
(11923)
学科
(106813)
经济(106695)
(93904)
(75083)
企业(75083)
管理(74050)
(48960)
方法(39272)
业经(34091)
农业(33029)
中国(29806)
数学(29455)
数学方法(29092)
(28451)
地方(26909)
(21321)
(20699)
技术(20180)
(19891)
财务(19865)
财务管理(19834)
企业财务(18810)
环境(18537)
(18405)
理论(18151)
(17903)
贸易(17884)
(17633)
(17278)
(17257)
机构
学院(348432)
大学(338841)
(142822)
经济(139873)
管理(133481)
研究(122281)
理学(113759)
理学院(112379)
管理学(110564)
管理学院(109900)
中国(94527)
科学(76695)
(74218)
(73056)
(65189)
(63081)
研究所(57076)
农业(56808)
(56486)
业大(55988)
中心(55511)
财经(50841)
(47493)
师范(47027)
(45895)
北京(45883)
(44591)
(44169)
经济学(41635)
(40771)
基金
项目(228288)
科学(181219)
研究(166671)
基金(164930)
(144670)
国家(143264)
科学基金(123161)
社会(107742)
社会科(101861)
社会科学(101831)
(92853)
基金项目(88247)
自然(78938)
自然科(77037)
自然科学(77015)
(76310)
自然科学基金(75640)
教育(73591)
编号(66833)
资助(65908)
(54786)
成果(52527)
重点(51646)
(49528)
(49197)
课题(46863)
(46265)
创新(45593)
国家社会(44531)
发展(43892)
期刊
(175807)
经济(175807)
研究(100709)
(73983)
中国(73100)
学报(54551)
科学(54033)
管理(50951)
(50839)
农业(50028)
大学(41625)
学学(39800)
(35326)
金融(35326)
业经(35185)
教育(33680)
技术(30351)
(26809)
经济研究(25076)
财经(24652)
问题(23465)
(21303)
技术经济(19086)
资源(18400)
(18316)
世界(17366)
科技(17074)
现代(16821)
商业(16775)
(15734)
共检索到536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乔钥  吴静激  
[目的]探讨农业生态旅游空间分布有利于合理优化和调整旅游资源,同时评价农业生态旅游为其进一步稳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意见。[方法]文章利用空间分布密度和最邻近点指数分析广西农业生态旅游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采用模糊层析综合法对构建的评价体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广西14个市区的农业生态旅游存在差异,北海市(2.45)、钦州市(1.08)、梧州市(1.04)、贺州市(1.02)、来宾市(1.01)的最邻近指数均大于1,属于随机型分布;防城港市(1.00)和百色市(1.00)的最邻近指数等于1,属于均匀型分布;贵港市(0.98)、河池市(0.98)、柳州市(0.96)、玉林市(0.95)、南宁市(0.92)、桂林市(0.86)、崇左市(0.75)的最邻近指数均小于1,属于凝聚型分布。此外广西农业生态旅游的综合评价结果得分36.52,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结论]在现有广西农业生态旅游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挖掘各地特色,提高农业生态化建设,促进农业生态旅游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潇  陆林  张海洲  徐雨晨  李冬花  张晓瑶  杨佳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实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理想机制,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贫困,促进生态脆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从生态旅游概念内涵出发,借助权重线性组合模型多维构建中国高原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评价体系,系统阐释中国四大高原生态旅游潜力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四大高原分维度生态旅游发展潜力空间分布极不均衡,旅游基础设施与生态旅游资源的空间错位特征是制约四大高原生态旅游发展潜力的主要矛盾;(2)四大高原生态旅游发展潜力总体较高,潜力等级在空间分布上呈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变化趋势;(3)云贵高原软/硬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均为四大高原之首,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兼具软/硬生态旅游高潜力区域,青藏高原硬性生态旅游适宜区面积最为广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石丹  杨慧  
[目的]生态旅游作为可持续旅游的一种形式,已成为旅游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热点,生态旅游发展潜力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文章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探讨生态旅游开发潜力的有关问题,以期为吉林省乃至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方法]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客源市场、生态环境4个方面设计了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与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的主客观综合方法进行指标赋权,构建了基于多层次灰色模型的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模型,并以吉林省8市1州为研究单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吉林省8市1州的生态旅游发展潜力综合得分介于3~4分之间,总体良好,但各市州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根据评价结果,将吉林省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划分为3个层级,即长春、延边州、吉林为一级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区;通化、白山、白城、松原等4个城市为二级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区;四平市、辽源市为三级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区,并提出了吉林省生态旅游开发的思路和战略性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萌  
作为一种可实现旅游业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旅游己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和潮流,在实际发展中却仍然面临着进一步持续发展的困惑,生态旅游作为具有多种良好功能的一种新型可持续旅游方式,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生态旅游景点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与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生态旅游景点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杨秀平  王睿  
“十四五”时期,中国旅游业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分析旅游目的地发展潜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在界定旅游目的地发展潜力概念的基础上,建立旅游目的地发展潜力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域的旅游发展潜力进行了动态定量分析,利用核密度估计和ArcGis空间分析软件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别研究。研究表明:(1)中国旅游目的地发展潜力整体呈现协调演进上升态势,但区域间仍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和不均衡分布状态,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的特征;(2)省域间旅游发展潜力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聚集效应不断加强,且高值聚集型区域范围逐渐扩大,但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3)旅游发展潜力重心均在河南省内,重心转移路径总体向西方向移动,呈现明显的东北(偏北)—西南(偏南)空间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霍修顺  
生态旅游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它代表着旅游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前景十分广阔。本文用生态学、旅游学的观点分析了茂名市的城市生态景观、农业生态景观和海洋生态景观等发展潜力 ,提出发展生态游的战略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琪  谢双玉  王晓芳  姜莉莉  古恒宇  刘大均  
针对武汉市旅游交通"进得来,散不开"的问题,以图论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空间句法、核密度分析法、缓冲区分析法,分别从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和感知可达性三个视角对武汉市主城区内旅游景点的客观层面可达性和主观层面可达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第一,研究区内旅游景点的全局可达性和局部可达性总体表现较好或很好,而感知可达性则较弱,不利于游客通过局部空间的路网结构来感知整个路网;第二,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与研究区道路的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都存在部分空间"错位"现象,即全局、局部可达性最好的区域没有旅游景点分布,而全局和局部可达性较差的东南部却有较多旅游景点集中分布;第三,从不同类型旅游景点的可达性来看,都表现为历史遗产类旅游景点的可达性较好,自然景观类旅游景点可达性较差,现代人文类旅游景点可达性居中;第四,从不同等级旅游景点的可达性来看,表现为等级越高的旅游景点其可达性反而越差的现象。在此基础上,针对可达性较差的武汉东湖风景区提出交通优化建议,以期促进武汉市旅游景点可达性整体水平的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真真  李盈昌  
[目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为了探究其开发与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以山西省489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方法]运用最近邻指数、基于Ripley’s函数的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和核密度分析等GIS空间分析和计量地理方法,对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定量测度。[结果](1)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呈中部和东南部密集、其他区域稀少的分布特征;(2)Ripley’s函数分析表明景点空间分布格局随距离变化有所不同,并在37km处聚集强度达到最大;(3)核密度分析显示高密度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南部分区,而北部和西部密度相对较低,一级热点区包括太原-平遥热点核心区、晋城热点核心区和阳泉热点核心区。[结论]根据研究结果将山西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划分为晋北和晋西2个单核心均衡发展区,晋中和晋东南2个多核心不均衡发展区,研究结论对山西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进一步规划开发和管理有重要的参考、借鉴和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真真  李盈昌  
[目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为了探究其开发与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以山西省489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方法]运用最近邻指数、基于Ripley’s函数的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和核密度分析等GIS空间分析和计量地理方法,对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定量测度。[结果](1)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呈中部和东南部密集、其他区域稀少的分布特征;(2)Ripley’s函数分析表明景点空间分布格局随距离变化有所不同,并在37km处聚集强度达到最大;(3)核密度分析显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晓露  沈和江  
乡村旅游作为典型的民生产业,具有极强的扶贫、富民和振兴乡村的作用,也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河北是农业大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已具备相当规模和优势,成为"十三五"以来河北精准扶贫、产业优化、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潜力产业。但纵观乡村旅游发展,在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现代农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促进广大村民从脱贫到富裕、激活乡村绿水青山生态经济等方面的潜力,仍缺乏有效释放的机制与模式。深入探讨乡村旅游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潜力现状、瓶颈及实现路径,对"十四五"全面振兴乡村战略实施、巩固旅游精准扶贫成果、推动小康社会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袁蓉  
旅游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景点是旅游业的核心。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景点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必须顺应时代要求,为旅游景点的可持续发展创新运行机制、开发机制、管理机制和竞争机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美云  
本文通过对产业融合的基本理论进行回顾,从旅游景点业与动漫业之间的产业边界特征出发,探讨了两者融合的过程和模式,以及如何通过两者融合而成的动漫景点业实现两大产业间的互动发展,最后提出了加速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立勋  石一博  
文章运用离散系数法测度及评价西北五省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各因素贡献度基础上,利用发展潜力指数测度并评价了该区域旅游业发展潜力及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西北五省区旅游发展市场属于投资驱动型市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指数在近十年内呈动态波动上升的趋势,发展潜力巨大;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发展受到经济条件、偶然事件及政策等因素的制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立勋  石一博  
文章运用离散系数法测度及评价西北五省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各因素贡献度基础上,利用发展潜力指数测度并评价了该区域旅游业发展潜力及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西北五省区旅游发展市场属于投资驱动型市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指数在近十年内呈动态波动上升的趋势,发展潜力巨大;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发展受到经济条件、偶然事件及政策等因素的制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杜焱  
提炼25个影响因素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省2000—2012年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基本呈现持续上升态势,潜力指数从2000年的-1.716上升至2012年2.01,旅游产业发展呈现竞争能力与发展潜力协同演进上升的局面。湖南旅游产业发展潜力上升得益于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逐步完善和保障条件的逐步健全,未来进一步做强旅游产业,应继续强化政府、社会、经济和市场对旅游产业的支撑作用以及完善旅游产业自身的基础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