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47)
- 2023(4787)
- 2022(3995)
- 2021(3454)
- 2020(2768)
- 2019(6330)
- 2018(6018)
- 2017(11012)
- 2016(6362)
- 2015(6978)
- 2014(6671)
- 2013(6821)
- 2012(6690)
- 2011(6120)
- 2010(5849)
- 2009(4915)
- 2008(4619)
- 2007(4257)
- 2006(3896)
- 2005(3411)
- 学科
- 济(22834)
- 经济(22811)
- 管理(15051)
- 学(11916)
- 环境(10469)
- 业(9834)
- 方法(8833)
- 数学(7938)
- 数学方法(7790)
- 企(7209)
- 企业(7209)
- 地方(6206)
- 中国(6191)
- 农(5528)
- 生态(5254)
- 划(5059)
- 资源(5059)
- 和(4677)
- 财(4161)
- 业经(3985)
- 规划(3970)
- 壤(3897)
- 土壤(3884)
- 森(3862)
- 森林(3862)
- 环境规划(3845)
- 林(3839)
- 农业(3827)
- 发(3623)
- 经济学(3523)
- 机构
- 大学(91384)
- 学院(89924)
- 研究(42430)
- 科学(32833)
- 济(31109)
- 经济(30336)
- 中国(29406)
- 农(27828)
- 管理(26906)
- 所(24686)
- 研究所(23296)
- 理学(22790)
- 京(22641)
- 理学院(22360)
- 业大(22334)
- 农业(22066)
- 管理学(21486)
- 管理学院(21382)
- 中心(17710)
- 院(17081)
- 室(15784)
- 省(15756)
- 实验(14823)
- 北京(14737)
- 江(14296)
- 实验室(14168)
- 科学院(14058)
- 农业大学(14032)
- 研究院(13750)
- 重点(13458)
- 基金
- 项目(70326)
- 科学(52922)
- 家(50799)
- 基金(50693)
- 国家(50555)
- 研究(40160)
- 科学基金(39608)
- 自然(30799)
- 自然科(29976)
- 自然科学(29960)
- 自然科学基金(29400)
- 省(27343)
- 基金项目(27284)
- 划(25441)
- 社会(23147)
- 社会科(21941)
- 社会科学(21933)
- 资助(21068)
- 计划(18148)
- 重点(17640)
- 科技(17638)
- 教育(17025)
- 发(16001)
- 科研(15092)
- 专项(13763)
- 部(13719)
- 创(13546)
- 创新(12996)
- 编号(12769)
- 农(11518)
共检索到136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陶玉华 黄星 王薛平 钟秋平 亢振军
通过对广西茅尾海的仙岛公园和沙井红树林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以及C/N与SOC和TN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仙岛公园红树林的SOC、TN平均含量分别为24.5和1.06 g/kg,沙井红树林的SOC和TN平均含量分别为11.9和0.71 g/kg。仙岛公园和沙井红树林的SOC储量分别为181.03和92.4 t/hm~(2),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仙岛公园红树林的SOC储量高于我国森林土壤平均碳储量,显示了红树林土壤较高的固碳能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琴飞 郑威 黄小荣 刘秀 申文辉 何峰
以广西钦州湾沿海红树林区域内的3种乡土红树植物及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现场调查分析和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红树林的生物量、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红树植物的生物量回归方程不同,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的总生物量方程表达式分别为W_t=a+bD2、W_t=a+bDBH、W_t=a+bD2H,且这些生物量回归方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白骨壤(10.36 t/hm2)>秋茄(3.72 t/hm2),各组分的碳储量为树干>树根>多年生枝>树桩>树叶>幼枝>花果,地下与地上碳储量之比分别为0.2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干
为摸清广西红树林的数量分布 ,采用遥感、GIS和GP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红树林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在此基础上以自然海湾为研究单位 ,对广西红树林的空间分布、群落类型和覆盖度、树高等级等林分结构进行了分析评价 .结果表明 ,红树林在宏观上沿整个海岸线呈展开式均匀分布 ,在 14 89 64km海岸线中 ,间断距离
关键词:
红树林 数量分布 林分结构 广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志华 张莉 郭彦茹 文菀玉 曹萌 郭菊兰 李志勇
基于野外实地调查,研究我国海南清澜港红树林湿地离文昌河河口和海洋的距离对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及土壤有机碳与pH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取样区域内,清澜港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高、分布深;近河口各样地土壤pH为4.9~6.2,远河口各样地土壤pH为7.9~8.5;近河口红树林土壤厚度在85 cm以上,取样区内土壤有机碳含量为(9.1±1.08)~(66.2±5.17)g·kg-1,且随土壤深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60~70 cm处有机碳含量达到最高;在水平方向上,近河口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0~80 cm)随离海洋距离的增加而降低,近海、中间、近陆区域的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依次为(36.76±...
关键词:
红树林 土壤有机碳分布 土壤pH 清澜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文丽 雷丕锋 戴凌
对湖南省长沙市天际岭国家森林植物园和汨罗桃林林场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三个林龄的樟树林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贮量及土层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林龄的不同土层SOC、N含量和贮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史利江 郑丽波 张卫国 俞立中
区域土壤碳库的估算不仅是陆地土壤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可为国家尺度的土壤碳库的估算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利用上海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结合GIS技术对上海土壤有机碳储量、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地区0~100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总储量为5.76×107 t,占全国的0.062 6%,0~100cm的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为10.55kg/m2,高于全国平均值,反映出上海土壤具有较高的碳蓄积能力。各类土壤中,水稻土的土壤碳储量最大,其次是灰潮土和滨海盐土,而黄棕壤由于面积狭小,所以土壤碳储量最小。各类土壤0~100cm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水稻土>灰潮土>黄棕壤>滨海...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地利用变化 上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鹏 胡宏友 郑文教 李振基 林益明
本文探讨了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56年生白骨壤群落的生物量、生长量及能量分布。结果表明:该群落现存生物量为1658388g/m2,其中地上部占6678%,地下部占3322%。年增长量(1993)为11498g/m2。植物体各组分热值含量变化范围在161~1822KJ/g,其中以树干材热值含量居最高,而中根最低;群落能量现存量为291839KJ/m2,其中地上部占6851%,地下部占3149%;群落年增长能量存留量(1993)为20213KJ/m2。
关键词:
红树林,白骨壤,生物量,能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田耀武 贺春玲 刘杨 张宠 耿婉璐
基于河南省林业发展三级区划方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和810个土壤有机碳样点数据,构建河南省三级林区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模型,选用Nash-Sutcliffe系数(E)、模拟误差(V)和决定系数(R2)等统计参量评估模型的模拟能力。利用模型分析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估算不同深度的土壤碳储量。结果表明:所有林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值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迅速下降;表层(40cm)土壤有机碳密度受土壤质地影响显著,砂质土壤碳密度值高于粘土(P
关键词:
森林 土壤有机碳 储量 空间分布 模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懿凯 朱宁华 廖宝文 游奕来 唐虹
以珠海市淇澳岛大围湾湿地中14种同龄不同恢复类型的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其碳密度和固碳速率,选择碳密度高的红树林恢复类型以实现红树林碳储量的最大化。结果表明:1)以单一树种进行红树林湿地恢复,无瓣海桑为造林恢复的最佳树种,其植被碳密度为159.99 t·hm-2,1 m深土壤碳密度为196.72 t·hm-2,总固碳速率为15.48 t·hm-2a-1;2)以无瓣海桑混交其他树种进行恢复,无瓣海桑混交木榄为最佳组合,其植被碳密度为153.72 t·hm-2,1 m深土壤碳密度为185.78 t·hm-2,总固碳速率为14.47 t·hm-2a-1;3)以无瓣海桑进行林下天然恢复,无瓣海桑+老鼠簕+卤蕨的群落类型为最优恢复类型,其植被碳密度为162.68 t·hm-2,1 m深土壤碳密度为234.12 t·hm-2,总固碳速率为17.84 t·hm-2a-1;4)综上所述,无瓣海桑进行林下自然恢复的固碳效果明显,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湿地以无瓣海桑作为红树林湿地主要恢复树种的恢复效果明显,生态效益大。
关键词:
淇澳岛 红树林 恢复 碳密度 固碳速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耀军 郭菊兰 武高洁 林广旋 吴晓东
以广东湛江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高桥核心区为研究区,在2条垂直于海岸的样线A和样线B上,根据潮汐淹没时间各选择3个样点进行沉积柱取样,用于解析沉积物理化性质与金属元素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为粉--砂型质地,其中黏粒、粉粒和砂粒含量分别为(13±4)%、(39±12)%和(48±16)%;有机质含量范围为0.2%~3.7%,pH值为2.5~7.3,交换性盐基总量为1.4~16.4 cmol/kg,总氮含量0.01%~0.2%,总磷含量130~435 mg/kg;A、B样线的沉积物粒度、pH值、盐基总量、有机质含量、总氮含量、总磷含量等理化性质差异不显著。沉积物中11种金属的含量从高到低分...
关键词:
红树林 柱状沉积物 理化性质 金属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小花 陈宗铸 雷金睿 吴庭天 李苑菱
[目的]从土壤酶活性的角度分析清澜港红树林不同群落类型湿地土壤质量状况,为海南省红树林湿地土壤碳汇监测与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5种红树植物群落类型的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1)不同群落类型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微生物熵碳皆是榄李群落最低,且显著低于个别群落;土壤微生物熵氮在不同群落类型间无显著差异。(2)不同群落类型表层土壤酶活性基本表现为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脲酶。不同群落类型的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表现为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角果木群落的最高,均显著高于海莲和正红树群落;蔗糖酶活性以杯萼海桑群落的最高,显著高于海莲和正红树群落。(3)土壤脲酶活性与含水量(SWC)、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MB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和还原性物质总量(RS)呈极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SWC、MBC、MBN和RS呈极显著正相关,与TN、TK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SWC、SOC、MBC和TN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酶活性与SWC、SOC、MBC、TN和MBN呈极显著正相关。(4)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SWC、MBC和RS是影响清澜港红树林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子。[结论]可以通过土壤酶活性来表征清澜港红树林湿地土壤质量状况。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勇 李晓景 何东进 王韧 蔡金标 郑开基 游巍斌 张中瑞 肖石红
在测定红树林天然分布北缘区不同起源秋茄各器官干质量热值(GCV)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起源秋茄红树林热值器官差异和滩位差异、秋茄天然林热值的径级变化和纬度变化。结果表明:秋茄天然林各器官热值均高于人工林,且各器官能量分配趋于均等,不同起源各器官热值顺序呈现出高度一致性,高低排序依次为叶、花、枝、树墩、干、粗根、细根、中根。秋茄热值随滩位向外延伸呈现上升趋势,天然林热值对滩位的响应比人工林更为敏感。从径级差异看,大致为径级越大,热值越高,径级Ⅳ热值>径级Ⅲ>径级Ⅰ>径级Ⅱ,另外径级变化对秋茄不同器官的影响程度不一。与其他纬度相比,红树林天然分布北缘区秋茄热值较其他纬度秋茄热值低,并且各器官间热值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玉连 陆梅 曹乾斌 李聪 冯峻 王志胜
【目的】植被群落随山地海拔升高呈现有规律的垂直分布,能够引起样地微气候及土壤性质的改变,进而影响碳氮在土壤中的沉积。因此,不同典型植被类型土壤碳氮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山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旨在探明南滚河自然保护区不同典型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储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方法】选取南滚河自然保护区沿海拔形成的3种典型植被类型(沟谷雨林、半常绿季雨林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植被类型之间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储量的变化规律,并运用线性回归和RDA冗余分析等方法研究环境因子沿海拔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典型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储量随海拔升高呈现显著增加的变化趋势(P <0.01),冗余分析表明凋落物厚度与土壤含水量是影响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主导因子。【结论】热带地区植被类型沿海拔梯度有规律的分布,能够通过改变样地微气候(如温度、水分)、凋落物输入(凋落物厚度)及土壤理化环境(如土壤密度、C与N含量等),进而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储量的空间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国钢 梁伟 钱法文 刘冬平 楚国忠
选择海南岛有红树林分布的地点和红树林完全消失的地点,于2003—2005年冬季进行越冬水鸟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在有红树林分布的区域如后水湾和东寨港等地,由于底栖生物的密度较高,因此水鸟的种类、数量以及水鸟多样性都明显高于没有红树林分布的地点。鸭科、科和鹬科水鸟的数量和种数在两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而鹭科鸟类的种数和数量以及鸥科鸟类的种数在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一些体型中等的鹬类如红脚鹬、青脚鹬和泽鹬的数量明显多于没有红树林分布的地点。从判别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鹭科鸟类的种数和总数量是判别两地点最重要的2个变量。
关键词:
红树林 水鸟 多样性 海南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丽 温小荣 汪求来 叶金盛
【目的】探索基于地理编码的森林碳储量的空间分布,为森林碳储量长周期空间变化分析提供方法参考。【方法】基于紫金山1987、2002和2019年3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结合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并利用地理编码的固定网格对32年来紫金山的森林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在时间维度上,1987、2002和2019年研究区森林碳储量分别为62 541.1、81 703.0和106 281.8 t,32年来净增加43 740.7 t,年平均增加1 325.5 t;阔叶类乔木林的碳储量占森林碳储量的62.1%、73.0%、81.7%,明显大于针叶类乔木林和针阔混交类乔木林。1987和2002年期间,中龄林和成熟林的碳储量之和占乔木林碳储量的76.4%、60.4%;2019年,成熟林及过熟林碳储量占乔木林总碳储量的59.5%。2)在空间分布上,研究区森林碳储量均呈现由南到北逐渐增大的空间分布特征。中碳储量和高碳储量分布区域占比从1987年的45.1%提升到2002年的53.9%,到2019年的60.3%。研究区中稳定性、中高稳定性和高稳定性区占总面积的71.1%,森林碳储量的总体稳定性区域占比较高。3)在时空维度上森林经营作用,针对区域森林碳储量长周期空间变化分析困难和森林经营明确空间位置精度低的问题,论文研究提出的方法,既能对比相同空间位置长时间序列森林碳储量的分布特征,又能对比分析其具体明确空间位置固碳增碳的森林经营效果,也便于查询监督;能为林长制网格化长周期管理提供支撑以及区域森林碳汇经营精准提升提供技术支撑。【结论】利用地理编码的固定网格及变异系数指数对森林碳储量空间分布进行研究,为今后紫金山的森林碳储量持续监测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