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19)
2023(5633)
2022(4794)
2021(4462)
2020(3691)
2019(8527)
2018(8566)
2017(15671)
2016(8737)
2015(9829)
2014(9435)
2013(9428)
2012(8678)
2011(7654)
2010(7536)
2009(6866)
2008(6428)
2007(5508)
2006(4696)
2005(4035)
作者
(24604)
(20534)
(20309)
(19253)
(13070)
(10015)
(9278)
(7871)
(7840)
(7554)
(7149)
(7007)
(6736)
(6523)
(6486)
(6232)
(6226)
(6179)
(6051)
(5849)
(5260)
(5136)
(4937)
(4678)
(4667)
(4562)
(4530)
(4360)
(4220)
(4142)
学科
(26651)
经济(26629)
(20839)
管理(19921)
(13502)
企业(13502)
方法(9669)
地方(8792)
(8661)
(8659)
数学(8223)
数学方法(8079)
中国(7553)
业经(6803)
服务(6568)
(6397)
工作(6396)
农业(5996)
(5627)
(5621)
贸易(5617)
理论(5447)
(5407)
服务业(5058)
(4451)
环境(4447)
教育(4372)
技术(4083)
教学(4066)
(3906)
机构
学院(110047)
大学(109673)
管理(39342)
研究(38766)
(35946)
经济(34746)
理学(33135)
理学院(32648)
管理学(31870)
管理学院(31641)
中国(29031)
科学(27304)
(25625)
(21432)
(19943)
业大(19417)
中心(18420)
研究所(18332)
(18130)
(16979)
师范(16792)
(16678)
农业(16440)
北京(16300)
(15658)
(14740)
(14130)
技术(13922)
师范大学(13551)
财经(12858)
基金
项目(79433)
科学(60499)
研究(58283)
基金(54472)
(49414)
国家(48989)
科学基金(40304)
社会(33604)
(31831)
社会科(31446)
社会科学(31439)
基金项目(29201)
(27583)
自然(27063)
自然科(26310)
自然科学(26307)
教育(25901)
自然科学基金(25798)
编号(24979)
资助(21226)
成果(20567)
重点(18530)
(18010)
课题(17535)
(16162)
(15610)
科研(15524)
计划(15422)
创新(15051)
项目编号(14913)
期刊
(42734)
经济(42734)
研究(30314)
中国(25889)
学报(21463)
(18164)
科学(17910)
教育(15794)
大学(15711)
学学(14179)
(13310)
图书(12814)
管理(12677)
农业(12264)
技术(10108)
书馆(9490)
图书馆(9490)
业经(8404)
林业(8185)
(7556)
(7355)
金融(7355)
资源(7073)
经济研究(6556)
科技(6165)
(6035)
情报(5935)
问题(5918)
(5597)
论坛(5597)
共检索到1697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书林  温作民  
文章结合样地调查方法和Kriging空间插值方法,研究了斯道拉恩索原料林基地森林保育土壤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研究发现,研究区森林年固土量为797564 t/年,其价值为837.44万元/年;林分年保肥价值量为13.173亿元/年,其中,林分年减少的有机质流失量价值为13.05亿元/年,林分年减少的总氮流失量价值为1179.4万元/年,林分年减少的钾流失量价值为41.39万元/年,林分年减少的磷流失量价值为9.65万元/年。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书林  温作民  
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地统计学方法及生态经济学价值量评估方法估算了广西斯道拉恩索公司两个原料林基地桉树人工林不同树种有机碳储量及其价值。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3种树种单位面积土壤有机碳储量平均值由大到小排列为:桉树(36.38 t/hm~2)>马尾松(35.02 t/hm~2)>杉木(33.37 t/hm~2),结果与其他学者利用样地调查方法估算的结果相一致;研究区森林土壤有机碳总储量为7.03×10~5t,总固碳价值为842.61亿元;3种树种单位面积价值量由大到小排列为:桉树(436.52万元/hm~2)>马尾松(420.28万元/hm~2)>杉木(400.47万元/hm~2)。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书林  温作民  
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地统计学方法及生态经济学价值量评估方法估算了广西斯道拉恩索公司两个原料林基地桉树人工林不同树种有机碳储量及其价值。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3种树种单位面积土壤有机碳储量平均值由大到小排列为:桉树(36.38 t/hm2)>马尾松(35.02 t/hm2)>杉木(33.37 t/hm2),结果与其他学者利用样地调查方法估算的结果相一致;研究区森林土壤有机碳总储量为7.03×105t,总固碳价值为842.61亿元;3种树种单位面积价值量由大到小排列为:桉树(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吉星  蒋劭妍  张红霄  王枫  黄生  
为加速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经营权单独参与林地流转是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方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外社会资本投融资山林经营至今的20多年正是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转型期,林地租赁经营普遍受到林地流转合同纠纷的长期困扰。文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工林经营企业为调研对象,分析人工林经营权合同纠纷的制度成因,从制度设计与实施机制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集体林三权分置的制度完善提供研究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岳永杰  韩军  李玉柱  陈晶晶  李钢铁  
根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三次清查数据,利用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对1994-2008年间大兴安岭森林涵养水源和保育土壤2项生态服务功能的物质量和价值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近15年内,大兴安岭林区森林固土量>保肥量>涵养水源物质量,三者都呈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在第五次复查期均达到最大,在第五次复查期固土量是1 586.342×109t·a-1,保肥量是34.350×109t·a-1,涵养水源物质量为12.388×109t·a-1。保育土壤价值量均高于涵养水源价值量,二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第五次复查期都达到最大,二者的和为561.608...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卢成阳  宋同清  彭晚霞  曾馥平  杜虎  鹿士杨  杨钙仁  
根据广西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桉树(eucalyptus)3种人工林分布情况,按其在各县市的分布权重选取不同龄级(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典型样地,样地面积20m*50m,采用网格法采集表层土壤(0cm-10 cm),采用稀释平板涂抹法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氯仿熏蒸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各林龄阶段土壤可培养微生物中,细菌数量占有绝对优势,幼龄、中龄、过熟龄阶段微生物数量大小顺序为:杉木>桉树>马尾松,杉木幼龄、马尾松、桉树近熟林微生物数量在各自的林型中最大。微生物生物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宋贤冲  项东云  杨中宁  张照远  曹继钊  
为了揭示广西主要桉树人工林种植区桉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差异,借助BIOLOG检测法,比较了广西5个地区的桉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各样点土壤微生物碳源平均颜色变化率排序为梧州样点(WZ)>田林样点(TL)>吴圩样点(WX)>鹿寨样点(LZ)>宁明样点(NM);5个地区的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类型和微生物代谢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分异,对根际土主成分1起分异作用的碳源为糖类及其衍生物、氨基酸类和羧酸类物质;5个地区的桉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性之间的差异显著,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纪杰  张友育  俞元春  崔晓晓  陈瑜  舒洪岚  
对福建省漳州市不同林龄的巨尾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人工林土壤的持水性、渗透性、抗蚀性等水土保持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最大持水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0.3 a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国雷  刘勇  李瑞生  吕瑞恒  徐扬  
2005年在北京市延庆县营盘村附近中山,以21、29、36年的油松林为对象,采用时序研究法从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土壤酶角度进行多因子综合比较,分析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土壤质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21、29、36年土壤质量综合得分分别为0.579、-0.456和-0.123,29年油松土壤质量最差;2)29年油松土壤质量表现为物理性质的下降,36年土壤质量的下降则主要体现为土壤养分特别是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的锐减;3)油松人工林土壤质量首先取决于林龄,其次是林分密度;4)21、29和36年油松林龄内的土壤质量变异系数分别为0.192、-1.361和-2.407,林龄较大林分的土壤质量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雅如  康慕谊  宋富强  
为研究陕西省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效果,选取退耕还林前的1995年、退耕还林初期的2000年以及退耕还林后期的2007年作为研究时点,采用USLE模型测算退耕还林前后延安市的土壤侵蚀量变化,并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从不同时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2个方面对土壤保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从1995—2007年,延安市的土壤保持总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态势;2)1995、2000、2007年延安市农林牧业土壤保持功能价值总量分别为1 076.84亿、911.04亿、1 341.59亿元,在此3期的价值量评估中,土壤肥力保持的价值量占总价值量的98%以上;3)1995—2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斌  贾黎明  金大刚  秦武明  
对不同年龄阶段(4、7和11年)马占相思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龄增加,林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呈增大趋势,土壤腐殖质(包括胡敏酸和富里酸)、全氮、水解氮、全磷、速效磷和土壤过氧化氢酶、蛋白酶、脲酶、酸性磷酸酶也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土壤结构破坏率和密度则呈下降趋势。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间呈现显著相关关系,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智  安冰  付军  黄彩枝  陈虎  魏国余  
【目的】探明桉树人工林的土壤养分丰缺状况,明晰其土壤养分综合水平,为广西各林区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及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2019—2021年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土壤数据库的土壤调查数据,分析其8个分场桉树人工林的土壤容重、pH及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微量元素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铁、有效硼含量等的现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法综合评价不同区域桉树人工林的土壤肥力等级。【结果】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桉树人工林土壤总体上表现出高酸及肥力中等特性,透水性、透气性、导热性和紧实度中等,多数林地土壤具有较强的持水性能;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除有机质和有效铜含量处于三级水平及有效磷和有效硼含量处于五级较低水平外,其他养分含量均处于四级中等水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速效磷含量与其他指标间均呈负相关,其中与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公武分场>岑勒分场>北山分场>念克分场>鸿鸪分场>大王山分场>那赖分场;占全场桉树中小径材工业原料林培育面积和蓄积量50.06%和53.07%的5个分场,其主要土壤肥力指标均低于全场桉树人工林相应主要土壤肥力指标的平均值,说明桉树速生阶段对土壤肥力要求高,中小径材培育模式更易引起土壤肥力衰退。【结论】桉树中小径材培育模式下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土壤肥力更易衰退,在实际生产中应重视测土配方施肥和精准施肥,增大混交林、大径材人工林培育面积,减少使用酸性肥料,增施有机肥、缓释肥,以保障桉树人工林的速生丰产和可持续经营。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欧阳资文  宋同清  彭晚霞  杜虎  曾馥平  
基于动态监测样地(200m×40m)的网格取样分析,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喀斯特峰丛洼地人工林地表层土壤(0~20cm)主要矿质成分(SiO2、Fe2O3、CaO、MgO、Al2O3、MnO)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喀斯特峰丛洼地人工林地表层土壤6种主要矿质成分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SiO2、Al2O3、Fe2O3、MgO、CaO、MnO,变异系数为6.90%~28.89%;Fe2O3、CaO、MgO的半变异函数最佳拟合模型为球状模型,SiO2和MnO的为高斯模型,Al2O3的为指数模型;MgO和CaO呈中等空间自相关,其他成分空间自相关强烈;SiO2与MnO及MgO与CaO Krig...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莉莉  王得祥  张宋智  王兆杰  吕婧娴  
【目的】探讨油松人工林不同林分密度下的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方法】以秦岭西段30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6种不同林分密度(1 367,1 861,2 517,2 617,3 012和3 683株/hm2)的标准地,采集土样和枯落物样品带回室内,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持水量、枯落物层持水特性等。【结果】林分密度对油松人工林的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含量、体积质量、总孔隙度、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具有显著影响。密度为2 617株/hm2的林地土壤体积质量较小(1.14g/cm3),总孔隙度较大(62.57%),有机质含量较高,为1 367株/hm2林地的1.63倍,土壤持水性能较好(1 2...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丽鸿  崔朝伟  王佳琪  马东旭  任正标  何宗明  林开敏  
为了解连栽对杉木人工成熟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类群的影响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峡阳国有林场53年生1代林(CK)和23年生2代林(TP)土壤真菌进行测序并分析.结果显示:Alpha多样性指数有所升高,但不显著(P≥0.05);土壤真菌纲水平上主要优势菌群分别为粪壳菌纲、座囊菌纲、散囊菌纲,属水平上主要优势群落为木霉属、圆孢霉属、青霉属,连栽对土壤主要优势真菌群落种类及相对丰度差异的影响并不显著.共发现7种营养功能类群真菌,其中腐生营养型真菌丰度占比最大,腐生—共生过渡型真菌丰度占比在连栽后极显著降低.土壤碳和钾元素是引起真菌Alpha多样性指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而氮和磷元素是影响真菌物种组成的主要驱动因子.腐生营养型真菌与全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腐生—共生营养型真菌与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2代连栽对土壤优势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并不显著,从功能类群来看,会造成腐生—共生营养型真菌群落极显著降低,导致土壤养分循环效率降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