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31)
- 2023(8402)
- 2022(7231)
- 2021(6330)
- 2020(5665)
- 2019(13177)
- 2018(12880)
- 2017(25324)
- 2016(13964)
- 2015(15964)
- 2014(16266)
- 2013(16362)
- 2012(15618)
- 2011(14290)
- 2010(14407)
- 2009(13416)
- 2008(13700)
- 2007(12526)
- 2006(10699)
- 2005(9582)
- 学科
- 济(67534)
- 经济(67468)
- 业(37695)
- 管理(37006)
- 方法(30815)
- 企(29388)
- 企业(29388)
- 数学(27183)
- 数学方法(26926)
- 农(18283)
- 地方(16389)
- 中国(15576)
- 业经(14423)
- 财(13919)
- 学(13796)
- 农业(12137)
- 贸(11985)
- 贸易(11983)
- 易(11548)
- 产业(10750)
- 制(10653)
- 和(9652)
- 技术(9580)
- 地方经济(9436)
- 环境(9125)
- 融(9037)
- 金融(9034)
- 银(8876)
- 银行(8844)
- 理论(8761)
- 机构
- 大学(214195)
- 学院(213479)
- 济(90535)
- 经济(88768)
- 管理(81217)
- 研究(73907)
- 理学(70386)
- 理学院(69537)
- 管理学(68289)
- 管理学院(67875)
- 中国(53650)
- 科学(47211)
- 京(45097)
- 农(39902)
- 财(39436)
- 所(38793)
- 研究所(35586)
- 业大(33865)
- 中心(33489)
- 江(32480)
- 财经(31894)
- 农业(31869)
- 范(28701)
- 经(28610)
- 经济学(28435)
- 师范(28412)
- 北京(27978)
- 经济学院(26024)
- 院(25905)
- 州(25573)
- 基金
- 项目(143545)
- 科学(112767)
- 基金(103851)
- 研究(102717)
- 家(90904)
- 国家(90210)
- 科学基金(76437)
- 社会(65602)
- 社会科(62356)
- 社会科学(62335)
- 省(57032)
- 基金项目(55455)
- 自然(48926)
- 划(48179)
- 自然科(47795)
- 自然科学(47776)
- 自然科学基金(46933)
- 教育(46497)
- 资助(42271)
- 编号(40915)
- 成果(33392)
- 发(33043)
- 重点(32848)
- 部(31596)
- 创(30007)
- 课题(28774)
- 创新(28168)
- 科研(27670)
- 国家社会(27199)
- 计划(26979)
共检索到3073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伍先福
文章通过构建广西产业协同集聚水平指数和内在集聚机理面板模型,利用广西14个地级市2003—2016年的观测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广西各地级市历年的产业协同集聚演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在分行业产业协同集聚中变得更加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的异质性特征不仅体现在不同城市间的分行业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对比上,而且体现在同一城市内的分行业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对比上。追根溯源,发现广西产业协同集聚的内在机理在于:构成产业专业化集聚对广西产业协同集聚的影响机理基本相左,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能驱动广西产业协同集聚水平的提升,优越的产业要素条件能整体拉动广西产业协同集聚水平提升,当地政府的扩张式干预抑制了广西产业协同集聚水平的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昀
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产业分散以及资源错配被认为是助长环境污染的重要诱因。论文基于201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资源错配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整体来看产业集聚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但在产业发展初期,集聚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资源错配与污染物排放显著负相关,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这一结论仍然成立;产业集聚有利于减少资源错配,提高资源分配效率,从而减少环境污染,产业集聚与资源配置在环境治理过程中会产生正向协同效应。
关键词:
产业集聚 资源错配 环境治理 协同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昀
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产业分散以及资源错配被认为是助长环境污染的重要诱因。论文基于201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资源错配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整体来看产业集聚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但在产业发展初期,集聚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资源错配与污染物排放显著负相关,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这一结论仍然成立;产业集聚有利于减少资源错配,提高资源分配效率,从而减少环境污染,产业集聚与资源配置在环境治理过程中会产生正向协同效应。
关键词:
产业集聚 资源错配 环境治理 协同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廖霄梅 李顺利
文章采用区位熵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广西金融业2000—2017年的金融集聚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广西金融发展基础薄弱落后,集聚水平较低,但2000—2014年广西金融集聚水平发展速度较快;2009—2012年金融集聚对经济发展具有反向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金融集聚 区位熵 因子分析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明生 于国栋
本文在自由资本垂直关联的协同集聚模型中引入社会信任要素,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考察社会信任作用于产业协同集聚的内在机制,研究分析表明社会信任水平越高,产业协同集聚程度也就越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大。基于此,本文对我国30个省份投入产出分析表中的19种制造业门类数据进行了两两任意匹对,在逐步增加控制变量和克服内生性后,均能验证上述结论。鉴于发展程度差异,本文又进行了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社会信任对东部地区和高市场化地区的产业协同集聚的边际效应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和低市场化地区。因而,通过提升地区社会信任水平促进产业协同集聚,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应是地方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特别是东部较发达地区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关键词:
社会信任 产业协同集聚 交易成本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崔书会 李光勤 豆建民
本文利用2003-2016年我国280个地级市的数据,分别测算了产业协同集聚指数、资本错配指数和劳动力错配指数,采用差分GMM方法考察产业协同集聚对资源错配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协同集聚的提高会显著降低资本错配指数和劳动力错配指数。分地区的回归发现:东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改善了资本错配,对劳动力错配的负向作用不显著;中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会改善资本错配,但会恶化劳动力错配;西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则加剧了资本错配,但可以缓解劳动力错配情况。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产业协同集聚水平的提高,会显著提升金融业的专业化分工,进而改善资本错配,同时会提高劳动力成本,改善劳动力错配。本文的政策建议是通过产业协同集聚,可以提高金融业的专业化分工和劳动力成本,进而缓解资本和劳动力错配,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冯曦明 张仁杰 杨膨宇
基于2006—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厘清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发展影响理论机制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其影响效果、作用机制、空间溢出效应及衰减边界。研究表明: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曲线关系,技术进步、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市场化是重要的作用机制;产业协同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其溢出效应大于直接效应。技术进步与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市场化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但效果更明显;直接效应变动较平缓,溢出效应与总效应的波动更明显且呈现出波动中上升趋势。并且随着地区间地理距离的增大,溢出效应衰减边界明显“,虹吸效应”与“涓滴效应”依次出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潘欣欣 周洪勤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如何提升产业链韧性、加强产业链建设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包含产业链基础能力、产业链抵御能力、产业链链条控制力、产业链创新能力在内的多维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4—2021年中国27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影响产业链韧性的效果及机理。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显著提升了产业链韧性水平。分地区考察发现,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能够提升产业链韧性水平,但对西部产业链韧性水平未产生显著性影响,对东北地区产业链韧性水平产生抑制作用。调节机制表明,城市创新能力会强化产业协同集聚对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但外商直接投资弱化了产业协同集聚对产业链韧性水平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语格 张红霞 孙子轩
以国家级新区提升城市产业协同集聚水平、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是解决我国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议题。文章将国家级新区的设立视为一次拟自然实验,以2005—2019年我国69个大中城市为样本,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国家级新区对提升城市产业协同集聚水平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1)国家级新区显著提升了主体城市产业协同集聚水平,且提升效应至少可持续7年;(2)国家级新区通过市场化机制和城市创新机制显著提升了主体城市产业协同集聚水平,但政策优惠机制并不显著;(3)国家级新区对邻近城市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存在帕累托改进,即在对周边100千米内城市的产业协同集聚水平不存在显著负向虹吸效应的同时,显著提升了周边100~150千米内城市的产业协同集聚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倪进峰 李华
利用我国2004—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产业集聚—人力资本—区域创新能力的链式关系,探讨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会与当地人力资本形成有效互动,并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并没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也不能通过与人力资本的互动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影响;协同集聚创新效应的发挥更加依赖当地人力资本状况,在人力资本的对数值超过0.0886后,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整体影响为正,如果低于0.0886,协同集聚会抑制区域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付书科 廖莉莉 刘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江经济带的物流产业集聚态势明显,一些物流枢纽城市、物流节点城市正在形成。本文选取2004-2015年数据,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物流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面板固定效应及分位数回归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正效应,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较大,而政府支持水平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负效应。根据实证分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物流产业 集聚水平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前林 刘海玉 朱文兴
文章利用2003—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沿江省份的面板数据,在运用区位熵测度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沿江省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水平及发展态势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总体上,中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势头较好,发展潜力较大;东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基础较为雄厚,但其发展速度有所放缓。(2)不同的因素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影响与作用程度存在差异。其中,潜在市场、资源禀赋、人力资本、政府扶持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潜在市场、政府扶持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基础设施、地区包容度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具有负向作用但并不显著。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长江经济带 产业集聚水平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姜钰 许馨
文章运用区位熵系数法,从生产总值以及从业人数这两个角度对黑龙江省林业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算。并从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选取指标,运用DEA模型对其集聚效率进行测度,结合黑龙江省林业产业构成,并根据技术效率测算值明确了林业产业集聚的改进方向,最后针对黑龙江林业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曦 朱建华 李国平
从空间视角审视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间协同集聚,基于地级市层面各制造业细分行业两两之间的产业间协同集聚指数,探究了各产业组合产业间协同集聚程度的空间差异性,并利用计量回归实证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产业间协同集聚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产业间协同集聚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产业间协同集聚水平较高的地级市更多地分布在东部地区,城市规模等级也相对较高,而产业间协同集聚水平较低的地级市则以西部地区居多,并以中等城市和Ⅰ型小城市为主。我国制造业产业间协同集聚的区域差异主要受到制度和政策、信息传输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制造业劳动力供给和交通设施水平等因素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焦百强 张曙霄 谢子远
基于中国大陆各省市产业发展环境客观存在的差异,本文在产业集聚水平之外重点考察产业集聚生态差别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发现产业集聚水平、产学研合作水平、市场化水平、金融发展水平等对产业国际竞争力有积极影响,而高校及科研机构发展水平、中介机构发展水平对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产业集聚 产业生态 国际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