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2)
2023(1650)
2022(1551)
2021(1490)
2020(1156)
2019(2740)
2018(2618)
2017(4568)
2016(2930)
2015(3203)
2014(3148)
2013(3339)
2012(3242)
2011(3125)
2010(3261)
2009(2739)
2008(2730)
2007(2432)
2006(2193)
2005(2027)
作者
(11571)
(9936)
(9674)
(9121)
(6512)
(5146)
(4350)
(3839)
(3738)
(3719)
(3517)
(3416)
(3397)
(3373)
(3342)
(3299)
(3051)
(3005)
(2887)
(2774)
(2768)
(2712)
(2638)
(2312)
(2288)
(2223)
(2215)
(2203)
(2171)
(2148)
学科
(10982)
经济(10977)
地方(6388)
(4919)
(4254)
(4155)
管理(4151)
地方经济(3552)
方法(3258)
农业(3133)
数学(2986)
数学方法(2940)
中国(2566)
(2554)
企业(2554)
(2550)
(2231)
(2014)
虫害(2012)
及其(1933)
(1896)
贸易(1895)
病虫(1887)
病虫害(1887)
(1821)
业经(1809)
(1770)
(1676)
(1673)
金融(1669)
机构
学院(43134)
大学(42848)
研究(20730)
(17618)
科学(16691)
农业(14186)
(13229)
(13220)
中国(13128)
经济(12869)
研究所(12372)
业大(11579)
管理(10517)
(9768)
农业大学(9236)
(9232)
理学(8932)
中心(8729)
理学院(8635)
管理学(8288)
管理学院(8217)
(8128)
科学院(7994)
(7817)
实验(7484)
实验室(7266)
(7169)
重点(6876)
(6808)
技术(6379)
基金
项目(32599)
科学(22921)
(22047)
基金(21999)
国家(21883)
研究(18183)
科学基金(16386)
(13081)
自然(12534)
自然科(12222)
自然科学(12205)
自然科学基金(12000)
基金项目(11993)
(11907)
社会(9741)
社会科(9096)
资助(9094)
社会科学(9093)
科技(8855)
计划(8740)
重点(8083)
(8064)
教育(7845)
(7584)
专项(6725)
科研(6667)
(6537)
(6484)
编号(6344)
(6240)
期刊
(17238)
学报(17031)
(16088)
经济(16088)
农业(11853)
科学(11722)
大学(11346)
学学(10972)
研究(10761)
中国(10081)
业大(6122)
(6063)
农业大学(5519)
(4074)
(3927)
中国农业(3559)
自然(3543)
管理(3444)
林业(3240)
(3146)
金融(3146)
教育(3091)
自然科(2976)
自然科学(2976)
科技(2905)
图书(2630)
经济研究(2600)
资源(2581)
农林(2422)
(2422)
共检索到67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宇雄  冯双庆  颜耀祖  李秀玉  李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建伟  杨建  周春香  洪亮  余磊  田婷  杨丽芬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超  胡美姣  李敏  高兆银  
采用平板对峙法从芒果叶片与果实分离筛选芒果采后主要病害病原菌(胶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芒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的拮抗菌,对抑菌效果好的拮抗菌进行采后病害防治试验,并采用形态及培养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结合16s 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发现菌株a1稀释10倍的lB菌液对芒果采后炭疽病防效为80.05%、对蒂腐病的防效为74.18%,平均防效达到77.12%,防效明显。菌株C13对芒果采后炭疽病和蒂腐病防效次之,防效分别为71.73%和54.24%,平均防效达到62.99%。经鉴定a1...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郑永华  席玙芳  应铁进  严珏敏  
枇杷果实采后呼吸速率逐渐下降,膜透性逐渐增加。低温能显著抑制果实的呼吸和膜透性增加。随采后时间的延长,果实的糖分、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及Vc含量不断下降。采后生理研究表明枇杷为非冷敏果实,其适宜贮藏温度为1~5℃。在此温度下结合薄膜包装贮藏30d,好果率可达90.0%以上。但枇杷果实贮藏中酸分的损失远大于糖分的下降,导致糖酸比例失调,果实风味变淡。因此枇杷果实不耐久藏,大红袍果实的贮藏期以15~20d为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国鹏  何红艳  尼章光  张林辉  解德宏  俞艳春  
果实采收后仍是活的有机体,因此都会有一些生理生化的变化。就芒果果实采收后的呼吸强度、乙烯代谢、香气变化、相关酶类、软化研究及果实内含物变化进行了概述,并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向妙莲  吴帆  李树成  王印宝  肖刘华  彭文文  陈金印  陈明  
【目的】探究褪黑素(Melatonine,MT)处理对梨果实采后黑斑病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为外源物质调控果实抗采后病害及贮藏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翠冠’梨果实为试验材料,喷施0.1 mmol·L-1 MT溶液置室温,48 h后沿梨果实赤道两侧刺直径1 mm、深度3 mm大小两个小孔,待伤口晾干后注入20μL浓度为1.0×106 spores/mL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孢子悬浮液,以无菌水处理作为对照。接种后果实置于25℃,分析梨果实病斑直径、诱导效果及过氧化氢酶(PpCAT)、过氧化物酶(PpPOD)、多酚氧化酶(PpPPO)、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等防御酶相关基因和几丁质酶(PpCHI)、β-1, 3葡聚糖酶(PpGLU)等病程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研究MT诱导梨果实抗黑斑病的效应和机理。此外,梨果实喷施0.1 mmol·L-1 MT溶液晾干后于(5±1)℃、相对湿度85%—90%贮藏42 d,以无菌水处理为对照,定期测定果实腐烂率、失重率、呼吸强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酚和丙二醛含量,从而探讨MT处理对梨果实贮藏效果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梨果实接种A. alternata后,病斑直径随接种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MT处理组果实病斑直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海燕  冯双庆  
研究了“紫花”芒果(MangiferaindicaL.)的低温冷藏,气调冷藏条件下其活性氧代谢反应。结果表明,后熟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X)和过氧化氨酶(CAT)的活性呈上升趋势;气调贮藏显著抑制了这三种酶的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淑宇  陈发河  于新  杨鹏斌  刘丽  
【目的】研究绿色木霉菌发酵液处理对芒果采后炭疽病的抑制作用及保鲜效果。【方法】以紫花芒果为材料,通过对照、发酵液处理、损伤接种与损伤接种+发酵液处理4组的比较,测定绿色木霉菌发酵液处理对芒果果实采后炭疽病发生率、色泽指数、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含量的影响。【结果】在33℃、相对湿度75%~80%条件下,绿色木霉菌发酵液处理可降低芒果炭疽病的发生率。贮藏7d时,对照、发酵液处理、损伤接种、损伤接种+发酵液处理组的发病率分别为64%,58%,87%和79%;发酵液处理、损伤接种+发酵液处理组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玳琳  王廿  卯婷婷  陶刚  
【目的】确定引起贵州兴义芒果畸形病的病原菌种类,为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典型的芒果畸形病株花序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纯化菌株,通过离体接种和活体接种方法进行分离菌株的致病性测定、采用形态学结合r DNA-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学方法鉴定病原菌的种类。【结果】分离真菌菌株MGXJB-1在离体条件下能侵染芒果果实,形成褐色的水渍状圆形病斑,在活体条件下能侵染芒果花序并引起畸形病害,根据培养特征和显微形态学特征结合r DNA-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学鉴定该菌株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曦  张润光  韩军岐  张有林  
【目的】核桃鲜果在贮藏期间易出现青皮褐变腐烂,果仁哈败、发霉、失水等问题,鲜食期很短,生产中常采用干制保藏。研究气体成分对核桃鲜果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为延长核桃鲜果供应期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方法】以主栽品种‘香铃’为试验材料,采用气流法测定脱青皮核桃鲜果和带青皮核桃鲜果呼吸强度,研究核桃鲜果呼吸类型。分别采用塑料袋抽真空贮藏、塑料袋限气贮藏、试验箱气调贮藏和自然裸放等4种贮藏方法,于温度(1±0.5)℃、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贮藏。贮期测定各贮藏核桃鲜果果仁水分含量、还原糖含量、油脂含量、蛋白质含量、脂氧合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脂质氧化终产物丙二醛含量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关军锋  窦世娟  
试验结果表明,在2℃~4℃贮藏温度下,与对照(不包装)、聚乙烯塑料薄膜(PE)包装相比,聚氯乙烯塑料薄膜(PVC)包装能较好地保持果实的硬度及其风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褐变度、丙二醛(MDA)含量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较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高。在贮藏前期,不同包装的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低于对照,而贮藏后期却高于对照。总体看来,PVC包装处理有利于桃果实的低温贮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彬  郑伟  李胜海  何绪晓  邓仁菊  周俊良  
为了探索适宜的贮藏温度,为火龙果贮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以火龙果新品种晶红龙为试材,从火龙果贮藏期果实的呼吸强度、失重率、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及Vc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着手,研究了不同温度贮藏对火龙果贮藏生理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0.5)℃恒温冷库贮藏与室温(20~30℃)贮藏相比,可显著降低火龙果的呼吸强度,抑制果实水分缺失、腐烂,并可抑制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的增加,减缓火龙果果实整个贮藏期可滴定酸和Vc含量的下降,从而延缓果实的成熟衰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段爱莉  雷玉山  孙翔宇  高贵田  赵金梅  谷留杰  
【目的】对陕西省周至县猕猴桃主栽品种‘华优’、‘海沃德’及‘秦美’贮藏期霉烂果实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分析比较病原菌rDNA-ITS序列的差异和种内与种间群体分化状况,确定优势菌,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原菌形态鉴定与rDNA-ITS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引起猕猴桃霉烂的病原菌种类;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病原菌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从贮藏期霉烂的猕猴桃果实中共分离出30株病原菌,主要为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毛霉属(Mucor)、拟青霉属(Simplicillium)等5个属。其中青霉属(Pen...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吴皆宁  桂思琦  曹佳佳  杜雪  李俊博  李秀娟  开国银  周伟  
【目的】真菌性病害是西红花Crocus sativus的主要病害。分离鉴定西红花茎腐病致病菌可为西红花茎腐病科学防控及特效杀菌剂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番红花1号’C. sativus ‘Saffron No. 1’为供试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感病球茎中分离获得致病真菌。通过PCR扩增、测序与进化树构建对真菌保守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ITS)和RNA聚合酶Ⅱ亚家族(RPB2)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与进化分析。对感病球茎进行致病菌再分离并回接到植株,验证真菌在种球种植模式下的致病特性。【结果】所分离获得的球茎致病真菌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的形态特征高度相似;候选致病真菌的ITS和RPB2保守序列与其他植物来源的黑曲霉同一DNA序列同源性高达99.6%,与黑曲霉处在同一进化分支上;基质种植模式下,接种黑曲霉菌液极显著(P<0.01)增加了西红花球茎的发病率。【结论】黑曲霉是引起西红花种球腐烂的真菌病害之一。图7参3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士燕  许璐  魏莉  曹晓璐  刘蕾  李潞滨  
[目的]为获得高效拮抗3种兰花病原真菌胶孢炭疽菌、尖孢镰孢菌和腐皮镰孢菌的菌株。[方法]使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结合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对目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筛选获得5株同时拮抗三种病原菌的菌株,其中菌株GT312拮抗效果明显。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菌株与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模式菌株fZB42T)相似性最高,为99.93%。菌株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结果与B.AmyloliquefAcieNS描述一致。[结论]菌株GT312可同时拮抗3种兰花病原真菌,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为兰花病害的生物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