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67)
2023(6152)
2022(5134)
2021(4478)
2020(3462)
2019(7926)
2018(7717)
2017(14270)
2016(7848)
2015(8655)
2014(8656)
2013(8771)
2012(8691)
2011(8130)
2010(8339)
2009(7629)
2008(7470)
2007(6799)
2006(6346)
2005(6098)
作者
(25651)
(21374)
(21353)
(20048)
(13792)
(10314)
(9636)
(8400)
(8218)
(7845)
(7485)
(7140)
(7027)
(6944)
(6928)
(6552)
(6326)
(6273)
(6266)
(6214)
(5566)
(5480)
(5298)
(4940)
(4937)
(4926)
(4845)
(4722)
(4518)
(4421)
学科
(40424)
经济(40391)
(18274)
管理(17258)
地方(16723)
中国(15056)
(12177)
(12050)
企业(12050)
业经(9998)
方法(9821)
地方经济(9630)
(8881)
农业(8717)
数学(8328)
数学方法(8258)
(8207)
金融(8206)
(7913)
银行(7888)
(7794)
(7256)
环境(6918)
(6658)
贸易(6648)
发展(6619)
(6600)
(6485)
(6287)
技术(6209)
机构
学院(115519)
大学(112565)
研究(48868)
(47282)
经济(46189)
管理(37829)
中国(36571)
科学(31123)
理学(30765)
理学院(30283)
管理学(29673)
管理学院(29444)
(26652)
(26111)
(26048)
研究所(24026)
中心(21619)
(21193)
农业(20408)
(19644)
业大(18718)
(17630)
(17569)
(17242)
北京(17180)
师范(17037)
(16466)
科学院(15791)
财经(15789)
技术(14579)
基金
项目(72895)
科学(55505)
研究(52427)
基金(49095)
(44207)
国家(43763)
科学基金(35601)
社会(32324)
(31127)
社会科(30666)
社会科学(30660)
(25586)
基金项目(25335)
教育(23033)
(22912)
自然(21886)
自然科(21338)
自然科学(21332)
编号(21091)
自然科学基金(20897)
资助(20351)
发展(18145)
(17801)
成果(17646)
重点(17126)
课题(16406)
(15205)
(14838)
创新(14299)
计划(14143)
期刊
(62327)
经济(62327)
研究(38505)
中国(30685)
(26592)
学报(22144)
科学(18832)
农业(18601)
大学(15985)
管理(15869)
教育(15435)
(14980)
金融(14980)
学学(14976)
(14567)
业经(11951)
技术(10532)
经济研究(10080)
(9906)
问题(7914)
财经(7675)
(6669)
图书(6582)
科技(6244)
世界(6232)
商业(6031)
(5994)
业大(5975)
(5801)
(5729)
共检索到197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秋霞   易齐贤   陈曦   樊熙蓓   唐昕妍   王景云   殷铭轩   郑日如   陈胜洪   袁慧红  
为检测广热带亚属睡莲挥发性成分,鉴定香气活性物质,筛选优良芳香品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EM-GC-MS)对30个广热带睡莲亚属常见栽培品种进行挥发态物质检测。结果显示,30个睡莲品种共含有60种挥发态物质,含量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烷烃、烯烃、萜类、芳香族、酯类、醇类、醛类7类化合物。其中,烷烃、烯烃是含量较高的类别,平均占比分别达到42.43%和28.61%,但其无明显气味特征。进一步通过气味活性值(OAV)筛选到了19种气味活性物质,其中可被嗅觉感知的(OAV>1)的特征气味物质均为萜类化合物,包括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反式-β-紫罗兰酮、金合欢烯,其中紫罗兰酮赋予睡莲木质香、甜香,金合欢烯赋予睡莲苹果香及典型花香。结果表明,以气味活性值为标准筛选出的‘蓝鸟’‘卡拉阳光‘’黄金国‘’鲁比‘’粉钻’5个睡莲品种是园林应用和产品加工的潜在优良品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国玲  李松涛  李振茹  亓丽萍  李天忠  
研究京白梨的香味成分,为今后利用多种方法开启京白梨次生代谢产物途径,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以北京市房山、大兴和昌平3个区不同土壤和环境条件的京白梨后熟果实为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果实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离,分别得到31、32和36种挥发性物质,3个地区总计得到挥发性物质54种,其中主要的香味物质有10种,分别为乙酸己酯、α-法尼烯、丁酸己酯、丁酸甲酯、乙酸丁酯、1-己醇、乙醇、丁酸乙酯、己酸乙酯和(E)-丁酸-2-己烯酯。京白梨果实香味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是由京白梨的遗传物质和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龚兴旺  肖继坪  王婷婷  郭华春  
【目的】检测蒸煮马铃薯中主要挥发性芳香物质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果】从46个马铃薯品种蒸煮块茎中检出43种主要挥发性芳香物质,其中醛类14种、酯类5种、醇类5种、烷烃类5种、呋喃类2种、酮类3种、苯环类7种及其它化合物2种。【结论】醛类物质是蒸马铃薯的主要香味成分,而苯甲醛、3-甲硫基丙醛、癸醛、壬醛、正己醛、2-正戊基呋喃等化合物是蒸马铃薯的主要芳香物质,不同马铃薯品种间,芳香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较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岳远征  胡宏敏  刘家伟  申慧敏  施婷婷  杨秀莲  王良桂  
【目的】花香是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最重要的观赏性状之一,对桂花MYB-related基因家族成员OfMYB1R47在芳香挥发物形成过程中的功能进行鉴定,可为桂花花香合成的转录调控机制研究提供新的基因节点。【方法】以桂花‘日香桂’O. fragans ‘Rixianggui’和本氏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为材料,以前期的花香转录组数据筛选出的MYB-related家族基因OfMYB1R47为目标基因。通过基因序列和系统进化树、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亚细胞定位、酵母自激活、瞬时超量表达本氏烟草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挥发性代谢物质量分数,对OfMYB1R47基因的特性和功能进行分析。【结果】OfMYB1R47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485 bp,共编码494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表明:与OfMYB1R47同源性最高的基因在木犀科Oleaceae的木樨榄Olea europaea subsp.europaea中;RT-qPCR分析发现:OfMYB1R47基因的表达量随着桂花花香的释放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桂花花朵初花期表达量最高;亚细胞定位和酵母自激活实验表明:OfMYB1R47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且具有自激活活性;与转化空载体的植株相比,在瞬时超量表达该基因的本氏烟草叶片中,辛醛、β-紫罗兰酮等芳香挥发性物质量分数均发生了明显改变。【结论】OfMYB1R47具有典型的转录因子特征,其表达模式与桂花花香的释放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参与调控了桂花β-紫罗兰酮等花香物质的合成,可作为桂花花香分子育种的基因资源。图7表2参39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哲辉  刘园  王江波  张红艳  吴翠云  徐娟  
为探究梨果皮挥发性物质和感官属性之间的潜在联系,为梨的风味品质育种和采后贮藏等提供理论支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库尔勒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雪花梨(P. bretschneideri)及黄冠梨(P. bretschneideri)果皮挥发性物质;组建15人的感官评价小组对3个品种梨果实香气品质进行快闪剖面分析;并进行感官评分与挥发性物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3个品种梨果实中分别检测到50、48和37种挥发性物质,且均以醛类、萜烯类和脂肪酸类为主,占总挥发性物质的85%左右;库尔勒香梨以脂肪酸类及醛类含量占优,雪花梨以萜烯类含量占优,黄冠梨中各类物质含量均为最低。3个品种梨果实中属性强度最高的均为果香,属性强度最低的则为酸味;库尔勒香梨中,仅甜香属性显著高于雪花梨,而除莲雾味外的其他香气属性均显著高于黄冠梨。感官评分与挥发性物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戊二酸二甲酯、丁香酚、2-十一烯醛、2-乙基-3-羟基己基-2-甲基丙酸酯、3-亚甲基-1-氧代螺环[4.5]癸-2-酮等8种挥发性物质的含量与花香、青草香和果香等多种感官属性的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感官评价和代谢物的关联分析有助于解析影响梨果实风味的关键化合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明池  郝静  唐晓伟  
本文对番茄果实芳香物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番茄果实主要芳香物质的种类,不同芳香物质对番茄果实风味的具体贡献入手,阐述了不同品种间、不同成熟时期、不同栽培条件下番茄果实芳香物质的变化情况和芳香物质分子遗传标记进展;对番茄果实挥发性芳香物质的形成途径、关键酶及影响番茄果实芳香物质变化的外界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番茄果实芳香物质的分离、鉴定方法进行了概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圆圆  刘文敬  张斌斌  蔡志翔  宋宏峰  俞明亮  马瑞娟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成熟桃果实的内酯芳香物质构成,并评价其对于桃果实芳香的重要性。【方法】以涵盖不同果肉质地、果肉颜色、果实成熟期等的多品种桃果实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体系检测样品的芳香物质,通过精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明确内酯芳香物质的构成,并结合芳香物质的气味活性值分析评价其重要性。【结果】内酯芳香物质存在于本研究全部桃品种的成熟果实中,样品中共检测到10种内酯芳香物质,包括γ-己内酯、γ-辛内酯、γ-庚内酯、γ-癸内酯、5-羟基-2, 4-癸二烯酸-δ-内酯、δ-癸内酯、γ-十一内酯、δ-辛内酯、茉莉内酯、顺式-4-羟基-6-十二烯酸内酯。各内酯物质具有特定的气味属性,主要散发果香(桃/椰子)、甜香、奶油香、焦糖香、花香和草本味等气味。不同品种的桃果实共有的内酯物质是γ-己内酯,较为普遍存在的内酯物质包括γ-癸内酯和δ-癸内酯,部分品种存在特有的内酯物质,如‘深州蜜桃’果实中的顺式-4-羟基-6-十二烯酸内酯。果实成熟期时,溶质‘白花水蜜’‘深州蜜桃’‘橙香’‘奉化玉露(晚)’‘肥城红里大桃’等品种中检测到较多种类的内酯芳香物质,硬质‘霞脆’‘秦王’‘华玉’等品种果实具有较少种类的内酯芳香物质。气味活性值分析表明,由于极低的气味阈值和较高的物质含量,γ-癸内酯存在于大部分品种中,且对于这些品种桃香气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使溶质‘深州蜜桃’‘橙香’‘奉化玉露(晚)’‘白花水蜜’等品种果实均具有较为强烈的典型的桃香气味,溶质‘阿初桃’和硬质‘华玉’品种的典型桃果芳香较淡,而未检测到该内酯的硬质‘秦王’‘霞脆’品种果实则没有典型的桃果芳香。此外,γ-辛内酯使部分品种(本研究中为‘橙香’和‘深州蜜桃’)桃果实呈现更为强烈的椰果味和非常甜的气味。【结论】内酯是桃果实挥发性芳香物质的一个重要类别,桃果实内酯物质构成丰富,成熟果实至少包含10种内酯芳香物质。内酯物质类别和含量的差异是不同品种尤其是不同果肉质地的桃果实芳香特征的一个重要体现,而不同果肉颜色或成熟期品种的内酯芳香无显著差异。γ-己内酯是品种之间共有的内酯物质,γ-癸内酯和δ-癸内酯是品种之间较为普遍存在的内酯,顺式-4-羟基-6-十二烯酸内酯等是部分品种特有的内酯物质。γ-癸内酯和γ-辛内酯等内酯对于品种的典型桃香气以及独特芳香气味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莹   王水莲   赵霞   沙凤霞   安磊   王玉娟   伏小刚   张莹   叶林   曹凯   鲍恩财   吴翠南   吴雪  
为探明人工光源植物工厂中不同光质对油葵芽苗生长和芳香物质成分和含量的影响,在光强为200μmol/(m~2·s)的条件下,以蓝光LED为对照,在蓝光的基础上分别添加光强一致的绿光、红光、远红光和紫外线,研究不同光质组合处理下油葵芽苗的生长以及芳香物质等指标的变化。与对照相比,蓝光+远红光处理下的油葵芽苗下胚轴长显著增加,而蓝光+红光处理下的油葵芽苗的下胚轴直径、根长、全鲜和全干质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提高;不同光质处理对油葵芽苗的品质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蓝光+绿光处理下的油葵芽苗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类黄酮含量与对照蓝光相比显著上升,分别增加了28.78%,72.25%,163.32%。蓝光+紫外线处理下的总酚、维生素C、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对照蓝光分别显著上升了25.81%,238.10%,12.50%,150.00%。蓝光+远红光处理有利于提高油葵芽苗特征挥发性芳香物质的含量,如青叶醛、α-蒎烯、对异丙基甲苯等,该处理下芳香物质的含量高于对照蓝光处理,且含量最大,使油葵芽苗菜具有清香。综上所述,蓝光+红光能促进油葵芽苗生长,蓝光+绿光则对油葵品质有较好的提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波  孙亚娟  王进英  金超  钟海雁  
为探析茶油的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以20种不同产地、制备方法的茶油为原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仪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1)茶油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由壬醛、2-反己烯醛等17个共有色谱峰构成,且经聚类分析和相似度分析得出茶油的产地、储存时间,尤其是制备工艺对其影响较大;(2)选取一种茶油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菜籽油-茶油的掺伪模型:Y=-4 572.5X3+5 637.4X2-2 206.3X+364.05(Y为菜籽油掺假比例%,X为夹角余弦cosθ),适用于菜籽油掺伪量25%以上的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姬小明  李冰洁  于建军  赵铭钦  刘国顺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旱金莲花挥发油,运用GC/MS分析挥发油的成分,根据内标法计算其含量,并进行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124%(1号)、0.517%(2号);检测到的化学组分分别为26、67种,其中有22种在2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均存在,主要是高级脂肪酸、高级烷烃、酯类和醇类等;在100g烟丝中,添加0.005~0.015g的1号挥发油或0.005~0.010g的2号旱金莲花挥发油,能提高卷烟烟气的香气质和香气量,降低刺激性,改善余味,同时蒸馏萃取法所提挥发油(2号)的加香效果更好。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家玉  林志华  李立  杨小燕  张奇  何海斌  
采用稻稗抑草圈土壤盆栽种植方法,微波萃取和气质联用色谱技术测定苗期强化感水稻PI312777与非化感水稻Lemont的茎、叶中萜种类及总萜、单萜、含氧单萜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根据物质分析结果,进一步考察含氧萜类对稗草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化感水稻PI312777显著抑制其周围稗草的生长,且其苗期茎叶中总萜、单萜以及含氧单萜含量均高于非化感水稻Lemont.验证结果表明,所选择的7种含氧单萜的混合溶液对稗草的株高和干重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高而升高,且低浓度的含氧单萜混合溶液对常规水稻Ⅱ优航无危害作用,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吕秀立  施季森  沈烈英  尹丽娟  王铖  
以3个考来木品种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其在人工模拟根系全部淹没、半淹两种不同程度水涝胁迫下,其质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发现各个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其中一个品种抗全淹能力相对较弱,叶片失水严重;而在半淹状态下,3个品种在整个处理过程中无明显变化,可见半淹不能对考来木造成危害。初步筛选出2个优良耐水湿考来木品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郝丽宁  陈书霞  王聪颖  陈巧  万旭花  申晓青  程智慧  孟焕文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芳香物质主要组成成分及含量的差异,为黄瓜的品质育种及其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11个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为材料,采取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黄瓜果实的香气物质组成进行分析,并根据其香气值确定黄瓜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结果】从11个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中共检测到78种芳香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醇类、酮类、烃类及酯类,其中醛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占芳香物质总量的56.30%~83.95%及7.78%~21.33%,表明醛类和醇类是黄瓜果实芳香物质的主体香气成分;烃类芳香物质1,4-辛二烯在黄瓜中属首次检出。【结论】根据检出芳香物质的香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牛自勉  王贤萍  许月明  林桂荣  李全  
以元帅系苹果为试材,在小袋气调贮藏、大帐气调贮藏及低温冷藏三种条件下,采用气相色谱法(GC)分析贮藏期间果肉中芳香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①低温冷藏时,红星苹果贮藏初期乙醛、乙醇及乙酸乙酯含量低,60天时形成高峰,其后持续下降,呈跃变形。小袋简易气调贮藏时,果肉中乙醇和乙酸乙酯含量低,贮藏后期乙醛含量显著上升。②小袋气调贮藏时,红星苹果乙醛含量低于短枝型品种新红星及首红,而乙酸乙酯含量高于短枝品种。贮藏90天时,红星苹果乙醛含量下降及乙酸乙酯增加更为明显。③小袋气调贮藏时,测出了红星苹果13种4大类芳香物质,其中醇类和酯类物质有明显高峰期,醛类贮藏期持续上升,酮类则无显著差异。小袋简易气调贮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