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29)
2023(6969)
2022(5440)
2021(5109)
2020(3867)
2019(8580)
2018(8435)
2017(14416)
2016(7670)
2015(8522)
2014(7990)
2013(7576)
2012(7020)
2011(6074)
2010(6143)
2009(5797)
2008(5845)
2007(5435)
2006(4799)
2005(3801)
作者
(19402)
(16515)
(16157)
(15152)
(10500)
(7759)
(7300)
(6126)
(6126)
(5832)
(5600)
(5528)
(5204)
(5111)
(4885)
(4876)
(4820)
(4673)
(4639)
(4549)
(4021)
(3909)
(3848)
(3732)
(3701)
(3695)
(3649)
(3635)
(3242)
(3236)
学科
(28049)
经济(28034)
管理(24154)
(21332)
(18988)
企业(18988)
技术(11599)
中国(11062)
地方(9730)
(9406)
业经(9396)
技术管理(8962)
方法(7442)
农业(6315)
理论(6295)
教育(6196)
(5842)
产业(5579)
(5428)
(5422)
银行(5417)
(5273)
(5266)
(5255)
金融(5253)
(4958)
贸易(4953)
数学(4893)
环境(4818)
数学方法(4807)
机构
学院(99087)
大学(96277)
(38091)
经济(37180)
管理(36184)
研究(33503)
理学(30020)
理学院(29656)
管理学(29196)
管理学院(28966)
中国(25101)
(20088)
科学(18901)
(17719)
(17224)
(17071)
中心(15927)
(15332)
师范(15223)
(15062)
研究所(13416)
财经(13190)
(13119)
北京(12576)
技术(12442)
(12002)
师范大学(11923)
(11856)
业大(11615)
经济学(11559)
基金
项目(65896)
研究(54948)
科学(52224)
基金(44208)
(37414)
国家(36987)
社会(34868)
社会科(32876)
社会科学(32868)
科学基金(31971)
(28614)
教育(25159)
编号(23620)
基金项目(23041)
(22729)
成果(20053)
课题(17722)
(17444)
自然(17221)
自然科(16792)
自然科学(16788)
自然科学基金(16459)
创新(16279)
(16239)
资助(15529)
(15279)
重点(15129)
项目编号(14708)
国家社会(14100)
规划(13956)
期刊
(48903)
经济(48903)
研究(32166)
中国(27010)
教育(20378)
管理(16123)
(13312)
(12758)
学报(12257)
科学(11880)
技术(10904)
(10262)
金融(10262)
大学(10133)
业经(9329)
学学(8901)
农业(8678)
图书(8508)
经济研究(7386)
职业(6623)
书馆(6600)
图书馆(6600)
科技(6579)
(6537)
论坛(6537)
财经(6343)
问题(6140)
(5623)
(5443)
国际(4975)
共检索到162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姚宜  伍庆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为广州文化对外开放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广州要在已有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上,建设国际文化产品交易中心、国际文化资源配置中心、国际文化人才汇集港湾、国际城市文化外交平台和国际文化创新示范城市,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对外开放新枢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赛飞  刘晓丽  
首先界定了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内涵;其次,分析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外部环境及基础条件,发现广州面临世界各大城市加快创新布局、中国迈向创新型国家、广东迈向中等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水平的外部环境,具备较大的城市规模、较高的发展水平、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和中等的研发投入强度等基础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应发挥的主要功能。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一民  
成都虽然地处四川盆地,对外交通不便,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但正是这种地理上的封闭性成就了成都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成都在中国宏观地理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三大交通线和经济带的交汇点。秦汉以前,以成都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就已开通,并延续了2 000多年的发展。汉以后,张骞"凿空"西域,开通北方丝绸之路,成都的蜀锦等丝绸产品就一直是北方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而在南北朝的两百多年间,当河西走廊交通因战乱受阻,北方丝绸之路中断时,以成都为起点,经过甘南、青海进入西域的"河南道",成为新的北方丝绸之路,使中国与亚欧国家的贸易一直未曾中断。秦汉以后,成都成为岷江...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彦博  王遥飞  丁凌云  
通过梳理武汉市的交通区位、经济产业和现代物流业现状,分析武汉市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的优势与不足、机遇与挑战;结合武汉市实际情况,从完善物流设施网络布局、构建内联外通的双循环大通道、优化提升物流要素供给水平、做大做强枢纽产业、推动枢纽功能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构建开放协同发展格局等方面,提出武汉市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的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剑平  
本文应用中枢网络结构理论分析了在IT产业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主枢纽网络结构体系重构问题。文章将城市对外公路交通和城市公共交通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来考虑,提出了一种公路主枢纽网络结构模式,该模式能提高城市内外交通衔接的能力、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拥挤的局面、提高公路主枢纽市场化运营效率并提高其信息化管理程度。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高旭  刘丽伟  
数字贸易已成为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近些年来,中国数字贸易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经济保稳转增的重要支点。为促进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并填补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间的数字贸易鸿沟,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首要任务是打造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基于数字经济的发展背景,在阐述数字贸易概念及分类的基础上,剖析了上海打造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的现实基础、优势条件及严峻挑战,并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统计问题、法律法规问题、安全与开放问题、巨额逆差问题提出了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秀芳   夏小燕   王振宇   宋文秀   薛克光   张艺泷  
通过分析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结合酒泉所处的战略位置,深入探讨甘肃省酒泉市创建丝绸之路节点物流枢纽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酒泉市立足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结合国内东西商贸互通、世界中东贸易和亚欧贸易等“一带一路”桥梁纽带,把物流作为核心经济、支柱经济来开发,重振丝路古道经济,并将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酒泉经济长远规划相结合,科学有效地进行专业化物流产业开发,探索符合酒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物流枢纽区发展新路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胡伟  夏成  陈竹  
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体制机制改革滞后、结构性矛盾等问题加速凸显,急需进一步通过深化开放,为发展注入新动能,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随着东北亚深度合作的外部环境遇暖,"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正推动东北地区成为向北开放的主阵地,为东北全面振兴持续注入发展新动能。为推动东北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应率先推动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创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发展模式,着力建设面向东北亚的跨境大通道,积极探索东北亚区域合作新模式,以特殊政策推动沿边开发开放。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国政  
枢纽经济是以枢纽为引擎衍生出的一种新经济形态,这一现象在经济史中较早存在,其内涵和外延在不同阶段有差异化表现,但本质都是通过优化资源要素的时空配置重塑产业体系,促进生产力空间布局的提升和完善。功能聚疏性、空间开放性、多维融合性、形态多样性、迭代周期性是枢纽经济的基本特征,综合交通枢纽是枢纽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枢纽经济运行机制可分为动力机制、演进机制和调适机制。现阶段我国枢纽经济发展存在顶层设计不足、枢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枢纽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效应不明显等问题,在新发展格局视野下需要进一步从国家视角完善枢纽经济规划体系,搭建枢纽经济运行平台,进一步优化培育枢纽产业,推进枢纽经济与城市高效协同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焕芝  
新加坡高等教育枢纽包括学生枢纽、高技能人才枢纽和知识创新枢纽三个层次。新加坡通过制定外来人才与创新创业政策、全球校园计划、生物医学科学计划、卓越研究与科技企业校园计划以及与著名大学合作组建大学联盟等举措推动高等教育枢纽建设。与此同时,新加坡在建设亚洲高等教育枢纽进程中,面临着国际学生招生数量不断萎缩、国内民众的反移民情绪不断高涨以及如何处理国家高度干预与学术自由、基础研究与科研成果商业化的关系等诸多挑战。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夏杰长  毛丽娟  
文化服务业具有直接创造经济价值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的双重属性,发展空间巨大,其对外开放亦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当前,文化服务业对外开放相关政策以鼓励支持为主,兼顾保障文化安全。应借鉴国际经验,立足中国国情,探索扩大我国文化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最佳路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耘  
科技创新能力是世界城市影响力、控制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本质上是不断提升北京国际影响力与控制力的过程。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的核心是强化枢纽功能,是对北京科技体系在国际、国家科技体系中的功能定位的概括。因此,强化北京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功能是推进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战略突破口和着力点。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启泉  
在中国对外开放的40年中,对外开放与体制改革良性互动,共同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崛起。本文将中国对外开放40年分为启动对外开放、深化对外开放、适应规则对外开放和崛起大国对外开放四个阶段,用数据和事实刻画了对外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贸易大国和资本流动大国的形成过程,指出中国已进入崛起大国对外开放模式再造阶段。但中国崛起后对外开放模式再造仍面临着一定的国内挑战和巨大的外部压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学政  胡念华  
我国证券业已走过了一条"以我为主、循序渐进、互利共赢"的开放道路,但对外开放水平仍然偏低,证券公司国际化程度不高,竞争优势不明显2014年5月9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国九条"),对跨境投融资、提高证券期货行业对外开放水平、加强跨境监管协作等方面做了统筹规划和总体部署。在此背景下,有必要立足证券业对外开放现状,抓住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