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76)
2023(5301)
2022(4274)
2021(4210)
2020(3545)
2019(8670)
2018(8597)
2017(16947)
2016(8820)
2015(10032)
2014(10014)
2013(9646)
2012(8639)
2011(7695)
2010(7963)
2009(7334)
2008(6967)
2007(6061)
2006(5433)
2005(4913)
作者
(25040)
(20781)
(20694)
(20046)
(13544)
(9980)
(9429)
(8166)
(7996)
(7508)
(7404)
(7113)
(6826)
(6738)
(6527)
(6268)
(6194)
(6088)
(6078)
(5928)
(5078)
(5052)
(4991)
(4837)
(4750)
(4691)
(4627)
(4490)
(4199)
(4125)
学科
(38833)
经济(38811)
管理(21270)
方法(20258)
(19939)
数学(18822)
数学方法(18309)
(16080)
企业(16080)
地方(10104)
(9227)
中国(8853)
(8424)
(8311)
银行(8308)
(7613)
业经(7353)
(6807)
理论(6327)
农业(6130)
(5717)
(5545)
制度(5529)
(5493)
贸易(5486)
(5269)
金融(5267)
(5087)
(5008)
环境(4976)
机构
学院(120696)
大学(119893)
管理(48479)
(45316)
经济(44177)
理学(41834)
理学院(41308)
管理学(40154)
管理学院(39958)
研究(37781)
中国(31519)
(26597)
科学(24775)
(19823)
中心(19137)
(18671)
(18447)
(18107)
业大(18099)
(18072)
(16776)
北京(16745)
师范(16625)
研究所(16582)
财经(16019)
(14515)
农业(14434)
(14198)
师范大学(13529)
经济学(13511)
基金
项目(85000)
科学(67575)
基金(62227)
研究(58995)
(54452)
国家(54072)
科学基金(47731)
社会(37000)
社会科(35223)
社会科学(35211)
(33399)
基金项目(33308)
自然(33189)
自然科(32528)
自然科学(32522)
自然科学基金(31876)
(28736)
教育(28087)
资助(26464)
编号(23892)
重点(18978)
成果(17971)
(17801)
(17647)
(17625)
课题(16954)
创新(16578)
科研(16364)
计划(16049)
大学(15654)
期刊
(48476)
经济(48476)
研究(34231)
中国(23801)
管理(18144)
科学(17535)
学报(17302)
(16022)
(15696)
金融(15696)
(14212)
大学(13283)
教育(12890)
技术(12817)
学学(12558)
农业(10524)
统计(8518)
业经(8298)
(7914)
经济研究(7630)
财经(7395)
决策(7085)
资源(6975)
(6179)
技术经济(6174)
(6114)
问题(6097)
(6067)
理论(5930)
商业(5920)
共检索到177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康敏  张虹鸥  王洋  吴旗韬  叶玉瑶  
不同职能类型商业中心识别对研究城市商业空间结构有重要意义。与传统识别方法相比,大数据的分析更为精确和便捷。本文以广州市核心区59125条城市热点(POI)数据为基础,利用核密度分析、统计分析、最邻近距离分析等方法识别广州市多类型商业中心的边界,探索其商业空间结构与模式。结果表明:1广州市商业结构呈现明显双核集聚式分布,传统的越秀分区与现代的天河分区构成当前广州市商业空间的双中心;2不同类型的商业中心在空间上呈现显著分异,其中城市生活与公共服务中心在越秀区,商务与金融中心在天河区,休闲娱乐中心呈现分散集聚式特征;3广州市商业结构的空间模式是"圈层+组团"式分布,其中,生活、公共服务、商务职能集中分布于内圈层,娱乐休闲职能呈组团状镶嵌于各圈层中。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贵才  朱倩琼  刘樱  周钰荃  
采用广州市域范围内行政村2005,2013年人口、社会经济、空间等现状摸查数据,运用GIS,SPSS等分析手段,对比研究乡村发展类型、空间特征及其动态演变规律,归纳其演变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影响乡村分类的主因子具有可持续性,但其影响程度总体减弱,而非持续性因子则具有时代特征,影响乡村发展的因子多元化;(2)乡村类型演变呈现由低等级分异向着高等级分异的演变趋势;(3)广州市乡村发展的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圈层状"的分布状态,随着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人口、产业、基础设施出现了大幅扩散,乡村发展逐步走向多中心协同发展的局面;(4)广州市乡村发展演化的模式主要有渐变模式、突变模式和惰性模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世栋  袁奇峰  
为应对快速城市化带来的生态保护压力,有必要界定"都市生态农地"概念。都市生态农地是指在都市系统中由农用地构成的生态性空间,一般仅限于都市区内,以较大规模和连片的空间形态融入都市功能组团。论文根据城市空间重构过程,推演出两个假设:1)都市生态农地存在圈层分布模式;2)都市生态农地生态价值与农地丰度、区位表征的供需关系相关。以广州的镇街为空间单元进行实证,结果表明:1)从区位上看,广州都市生态农地基本可分为核心圈层、过渡圈层和外围圈层,验证了假设;2)基于区位和丰度差异,将都市生态农地分为三大类12级,为制定保护政策提供分类指导;3)农地生态功能是公共产品,但在政府与市场双失效下产生了租值消散。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马欢欢  周年兴  谢引引  尹上岗  
基于公共自行车租赁大数据,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和PageRank算法,对南京市新街口商业区公共自行车使用者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并揭示公共自行车慢行行为的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公共自行车慢行行为存在显著的方向偏移性规律,慢行网络形成了"核心—边缘"网络模式;②慢行行为空间中心性呈现多中心圈层分布格局,与传统的商业集聚区存在空间错位现象;③慢行行为空间遵循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理论;④公共自行车慢行行为存在明显的通勤慢行行为与商业中心辐射慢行行为的空间特征差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林耿  
大城市中心区的商业和房地产开发,既随着城市功能外溢而分化,又随着中心城区的二次开发而重构。以越秀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分别针对消费者和社区居民的两次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以街道为基本分析对象,通过空间和行为分析等方法,发现中心城区商业业态与房地产开发具有2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商业业态空间下商业配套与居住的关系,二是城市化进程下商业与房地产开发的关系。从第一层含义看,人口的空间分异和居民的消费习惯,解释了商业与房地产开发的空间分异、商业中心的业态构成与房地产开发的关系、社区商业发育程度与房地产开发的关系。从第二层含义看,地价的空间差异和政府的规划行为导向,成为影响商业与房地产开发关系的深层原因,巨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芹  
目前,广州市高职院校异地办学管理主要采用三种模式:属地式管理、延伸式管理和混合式管理,三者虽有差异,但却存在着缺乏高职教育特点的共同问题。高职院校异地办学管理要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和基本职能,选择合适的理想管理模式。具体来说,扩大办学管理主体,建立民主、开放的管理模式,应是高职院校异地办学管理的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晓平  
我国正进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功能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都市圈化和效区化趋势在一些城市都有表现,因此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我国城市化规律有重要意义。利用19821、990、2000年三次人口普查中得到的广州市中心区和近郊区各街道、镇的人口密度资料,对广州人口密度分布进行模型研究。结果发现:1982年以来广州市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呈典型的克拉克分布,即城市中心人口密度最大,随着向外距离的增加,人口密度迅速降低,表现出城市发展早期阶段的特征;与此同时,中心区人口密度先升后降,近郊区人口密度持续上升,远效区人口密度缓慢上升,城市郊区化开始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升发  董玉祥  
城市中不同高程上的土地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式不一,因此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了一定的分布模式。利用TM遥感影像数据和DEM数据,通过比较1990、1995、2000、2005和2009年广州市土地利用垂直分布特点发现,每个地类均有相对集中分布的高程级,而垂直分布的最大变化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园地在第3至第10高程级(1~90 m)之间对耕地和林地的快速侵占。总结各高程级上的优势地类可得出典型的广州市土地利用垂直分层模式,按照第一优势地类对各分层进行命名,结果显示随高程增大将依次出现耕地层、河流层、城镇层、园地层、林地层。最后应用生态学上的群落演替理论对城市土地利用垂直分层模式的演变过程进行解释...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平海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市的中小物流企业正扮演着中国物流企业改革先头部队的角色。国外物流企业在运作模式、赢利模式上具有诸多优势,值得广州市中小物流企业借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玮   叶昌东   米继洋  
城市建设用地资源日益紧缺背景下,建设用地复合利用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轨道交通导向的发展模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集约复合方式。文章分别从权属、功能、空间3个角度综合测度了广州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的建设用地复合度,选取广州设计之都站域、珠江新城站域、镇龙车辆段站域3个典型案例总结模式特征。广州设计之都站域(权属复合)通过对复杂权属用地的重新整合实现片区综合统筹开发;珠江新城站域(功能复合)将多元用地功能进行有机联系与集中布局,实现了站、城、产、人、文融合发展;镇龙车辆段站域(空间复合)以立体开发实现了用地的集约与兼容。为提高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建设用地复合利用程度,应统筹其周边多权属存量用地并促进多功能用地有序集中,以及增强建设用地立体开发维度。不同复合类型的TOD开发模式的合理运用,能有效促成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建设用地高效利用、片区联动发展、产业业态布局优化和综合效益提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曾源  王国恩  张媛媛  
文章借助POI数据根据商业设施的空间分布和聚集程度对武汉市的商业聚集区进行定量识别,运用核密度、Getis-Ord G_i~*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结合商业聚集区POI点数量、面积以及热点聚集程度综合识别商业中心并研究其等级。研究表明:(1)不同商业业态在区位选择和空间分布上有所差异,但总体呈现聚集融合现象;(2)体验型商业快速发展及与传统商业空间的融合,成为新零售环境下商业中心新模式;(3)武汉市商业聚集区主要呈现"中心城区轴向分布,外围城区散点扩张"的格局;(4)商业中心等级差异依然存在,但"市级—区级—居住区级"三级体系并不显著,而是呈现"主—副"两级结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凤菊  徐颖  邹颖源  
广州市康智乐务中心通过创建智障学员招募评估系统、职业康复训练服务系统和训练后续跟踪系统的"三大系统",探索出了一套以职业训练与身体康复相融合、职业康复与辅助性就业相配合、短期与中长期训练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并通过推行"三三三"制养老保险计划获得一定程度的社会保障。借鉴广州市康智乐务中心的这种服务模式,文章认为,在政策的支持下,通过民非企机构对就业年龄阶段的轻中度成年智障人士,在提供职业康复训练的同时开展辅助性就业的服务模式,是一种可行和有效的就业途径,可大幅度提高成人智障人士的就业率。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箭飞  冯艳君  
传统专业批发市场大量的物流产生了消防、交通、环境等城市问题,同时也制约了批发市场自身的转型升级。现有研究提出引入现代物流理念以优化专业批发市场物流组织,但多为理论模型而缺乏实例的研究与支撑。以广州市一德路传统批发市场为例,通过与市场、行业商会、商户、物流企业的深入访谈与实地调研,分析物流设施、组织模式的现状,厘清存在的问题,同时总结不同商品品类的物流特点。最后结合现代物流理念探索可行性较高的物流组织模式,以及实现此模式的规划与行动策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温锋华  许学强  
对广州商务办公空间进行了系统考察,分析了广州商务办公空间的二维和三维空间演变特征,并分析了商务办公空间在功能维度方面的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最高办公建筑对办公活动的引导和集聚作用非常明显,每次最高商务办公建筑的诞生,均会引发商务办公空间重心的偏移,带动城市中央商务区空间的轮换。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为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及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需求,提升服务效率,进一步方便市民,广州市商业银行近日成立了“个人消费信贷中心”并投入运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