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84)
2023(14715)
2022(12675)
2021(11898)
2020(9848)
2019(22750)
2018(22826)
2017(43117)
2016(23979)
2015(27034)
2014(27485)
2013(27015)
2012(25254)
2011(22847)
2010(22935)
2009(20938)
2008(20286)
2007(17949)
2006(16031)
2005(14250)
作者
(71421)
(59135)
(58865)
(55802)
(38001)
(28601)
(26787)
(23388)
(22817)
(21443)
(20373)
(20087)
(19106)
(18965)
(18444)
(18249)
(17648)
(17476)
(17033)
(16921)
(14950)
(14877)
(14390)
(13611)
(13352)
(13313)
(13290)
(13111)
(12178)
(11933)
学科
(97991)
经济(97884)
管理(64842)
(61321)
(49210)
企业(49210)
方法(38923)
数学(33148)
数学方法(32729)
中国(29331)
(27733)
地方(27236)
(22923)
业经(22363)
(21637)
农业(18657)
(18391)
理论(16386)
(16077)
(16029)
环境(16026)
银行(16025)
(15987)
贸易(15974)
(15704)
金融(15696)
(15439)
技术(15382)
(15344)
(14196)
机构
学院(334959)
大学(334954)
管理(129748)
(127116)
经济(124012)
研究(120048)
理学(110669)
理学院(109309)
管理学(107339)
管理学院(106736)
中国(89061)
科学(77184)
(74616)
(62075)
(60380)
(58390)
研究所(56543)
中心(54172)
业大(52646)
(51739)
北京(47888)
(47588)
农业(47139)
师范(47076)
财经(45600)
(44236)
(43931)
(41268)
技术(38554)
(38345)
基金
项目(228076)
科学(176890)
研究(166637)
基金(160501)
(140897)
国家(139632)
科学基金(118140)
社会(101142)
社会科(95523)
社会科学(95495)
(91524)
基金项目(85541)
自然(77390)
(77168)
教育(76394)
自然科(75518)
自然科学(75494)
自然科学基金(74075)
编号(69360)
资助(66376)
成果(57069)
(52162)
重点(51272)
课题(49411)
(48872)
(46836)
创新(43634)
科研(43254)
计划(41968)
项目编号(41863)
期刊
(149419)
经济(149419)
研究(101779)
中国(73507)
学报(56445)
(55506)
科学(51291)
管理(48309)
教育(44796)
(42689)
大学(41505)
学学(38771)
农业(38559)
(30800)
金融(30800)
技术(30703)
业经(25954)
经济研究(22855)
财经(21173)
(19905)
图书(19859)
问题(19272)
(17957)
科技(17424)
理论(16388)
资源(16147)
技术经济(15993)
(15714)
现代(15126)
实践(15106)
共检索到513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阮建军  李立辉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出发 ,结合广州市的实际 ,按照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者的协调发展的原则 ,建立了评价广州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庆东  
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关心的重要课题,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的研究与探索也得到各界的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便是其中之一。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我们论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方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秦毅,马廷玉  
辽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辽宁省科委秦毅辽宁省发展研究中心马廷玉一、目的与意义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探讨还大多停留在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性因素、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以及途径与对策等方面的定性描述上,还没有一套全面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凌亢,赵旭,姚学峰  
本文在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基础与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以南京市为例,采用目标层、准则层、领域层和指标层的结构模式构建了城审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此体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小寅  罗胜  蓝艳銮  余戈  何莉  范宇航  
本文在对南宁市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子系统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层次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 ,建立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运用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 ,对南宁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正发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脚点和切入口。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需要配套标准,构筑这套标准,建立相对健全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茜桦  
本文借鉴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国情,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指导下,依据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在“状态-关系-反应”的概念框架下,采用目标层、准则层、领域层和指标层的结构模式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简要介绍了熵值法与秩和比法的原理和步骤,通过实例论证了评价方法的具体应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余丹林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哲学理念自提出以来,立即受到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响应。但各个团体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理解又各自不同。本文论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其构建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大致框架进行了设计,并就指标体系构建中应注意的一系列问题及指标选取中定性与定量的关系问题作了扼要的论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白凤峥  
对城市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 ,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从目标层、准则层、领域层和指标层 4大层次入手 ,应用 4 1个指标 ,重点测度城市可持续发展度、可持续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协调度。在此基础上 ,提出综合评价模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庆宜  
自本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工业发展而带来的人口爆炸,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日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广泛接受以后,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测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便为可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良健  
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学术界及旅游管理部门备受关注的课题 ,科学地制订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实施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按照“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 ,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并建立了综合评价的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模型 ,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郝利花  谢合明  黄敏  卢明湘  姚世斌  
文章在对当前我国城市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分析和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建立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应该具有的特点,然后分析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提出指标体系分为主要指标和辅助指标,并建议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评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詹存卫  叶明  
本文以蓄滞洪区复合系统为评价对象 ,在对相关子系统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设计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并以洪湖蓄滞洪区为实例 ,对其发展资本、发展水平、防洪情势和综合发展度进行了评价 ,分析了洪湖蓄滞洪区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评价结果表明 :洪湖蓄滞洪区的发展资本和发展水平都处于比较良好的状态 ,防洪情势为风险型 ,是洪湖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洪湖蓄滞洪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解决社会经济与防洪子系统之间的矛盾 ,加强防洪子系统的发展 ,改善社会经济结构 ,同时注意保护和利用环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叶裕民  陈丙欣  杨映雪  
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借鉴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等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点,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包含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和生态环境4大支持系统20项具体指标的首都后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相关年度数据对首都后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纵向和横向评估,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和人的发展是制约首都后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社会发展能力提升缓慢需要予以更多关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