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84)
2023(3445)
2022(2899)
2021(2983)
2020(2507)
2019(5915)
2018(5909)
2017(11042)
2016(6250)
2015(7149)
2014(7072)
2013(7207)
2012(6605)
2011(5769)
2010(5959)
2009(5774)
2008(6080)
2007(5896)
2006(5440)
2005(4874)
作者
(16995)
(14004)
(13975)
(13391)
(9544)
(6868)
(6665)
(5606)
(5400)
(5377)
(5002)
(4900)
(4638)
(4554)
(4369)
(4355)
(4317)
(4198)
(4162)
(3995)
(3481)
(3386)
(3354)
(3336)
(3307)
(3229)
(3147)
(3092)
(2901)
(2827)
学科
管理(26400)
(22132)
经济(21991)
(20705)
(19580)
企业(19580)
方法(9596)
(9443)
中国(8511)
(7387)
业经(7112)
地方(6694)
(6548)
(6531)
财务(6525)
财务管理(6508)
理论(6450)
(6362)
企业财务(6179)
数学(5663)
数学方法(5625)
人口(5297)
(4966)
(4817)
农业(4799)
(4602)
人事(4365)
人事管理(4365)
企业经济(4211)
(4187)
机构
大学(81821)
学院(80735)
管理(35003)
(29384)
经济(28404)
理学(27399)
理学院(26996)
研究(26820)
管理学(26630)
管理学院(26412)
中国(24089)
(19538)
(17996)
科学(15595)
(15168)
(14987)
中心(14354)
(13564)
北京(12717)
财经(12554)
研究所(11732)
(11580)
师范(11512)
(11474)
(11252)
(11207)
(10656)
业大(9921)
(9261)
师范大学(9189)
基金
项目(47701)
科学(37569)
研究(36239)
基金(34208)
(28571)
国家(28232)
科学基金(25071)
社会(24263)
社会科(21547)
社会科学(21533)
基金项目(18493)
(17947)
教育(16774)
自然(16032)
自然科(15649)
自然科学(15646)
(15532)
自然科学基金(15392)
编号(15388)
资助(13965)
成果(13314)
课题(10911)
(10613)
重点(10100)
(9364)
(9314)
教育部(9254)
人文(9198)
大学(9191)
(9122)
期刊
(42692)
经济(42692)
研究(28138)
中国(25130)
(17208)
管理(16296)
科学(12014)
(10847)
金融(10847)
教育(10659)
学报(10353)
(10287)
大学(8354)
学学(7542)
技术(7513)
财经(6805)
农业(6455)
业经(5961)
(5832)
会计(5514)
图书(5290)
资源(5137)
财会(5077)
(5023)
(5023)
经济研究(4906)
问题(4886)
现代(4834)
经济管理(4229)
(4202)
共检索到146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云成,张桂霞,何新发  
80年代后期中国流动人口出现“高潮”,尤其是广州市,1988年达到117.0万人,1989年下降之后,1992年又达到108万。如此之多的流动人口尽管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同时也给广州市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本文着重探讨广州市如何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保持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华初  
相关数据表明,广州市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在百分制下得分为69.4分,比现有文献中的城镇户籍劳动者和农村居民都要低。究其原因,是因为流动人口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都存在"相对剥夺"的现象。运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析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与相关经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可得出如下结论:主观幸福感与年龄呈U型关系;女性的幸福感往往比男性要强一些;学历越高,幸福感往往越差;已婚者往往不如未婚者幸福;与没有孩子的流动人口相比,有孩子的幸福感要低一些;社会融入程度越高,流动人口的幸福感越强。通过培训提升流动人口技能,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是提高其幸福感的重要措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华初  
工资收入是反映流动人口生活状况的重要指标。就广州市而言,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市场结构对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具有显著影响,但劳动力市场结构所起的作用更加明显。来自城镇地区的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要比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高出14%,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要比没有参加保险的高出8%,但垄断性质单位的工资收入反而比市场化单位的收入低13%。针对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差异,广州市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消除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差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佳纯  王子成  
文章利用2013—2016年广州市外来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住房实行形式、住房支出、住房支出相对负担等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并通过Oaxaca-Blinder与Fairlie均值分解模型,探讨流动人口住房变动的成因。研究发现,流动人口自有住房占有情况明显改善,但社会租房仍是主要居住形式;住房支出成本逐渐攀升,而住房相对负担有所下降。流动人口住房变动均值分解结果进一步显示,可观测的变量特征是造成流动人口自有住房占有提升和住房支出变动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些变动也受到户籍等制度改革及住房调控政策等不可观测因素的影响。在可观测的禀赋差异中,经济收入是流动人口住房自有率提升的主要决定因素,支付能力是推动流动人口住房支出增加的关键变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建社  张华初  罗光容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了要提高人口城镇化率,这必须要考虑流动人口的迁移意愿。长期以来广州市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就业、居住,2014年又被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广州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表明: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都比较缺乏的流动人口一般无长期居留意愿也无户籍迁移意愿;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都比较高的人既有长期居留意愿也有户籍迁移意愿;相对于非农业流动人口而言,农业户口流动人口更渴望将户籍迁入城市,但他们并没有长期居留城市的打算;在广州社会参与程度较高的流动人口,以及来自省内的流动人口,他们长期居留城市但不落户的意愿更强烈。对流动人口的迁移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要根据流动人口的实际意愿采取不同的引导措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瑕  
1988年3月4日《中国计划生育报》上刊登了彭告文的“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探讨”一文。作者认为:面对改革开放后流动人口大幅度增长、计划生育处于失控半失控的状态,应该采取如下措施:①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建设,各级都要有专门机构和人员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②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玲,欧阳慧,陈耀森,林文生  
本文根据广州 2 0 0 0年对暂住人口和出租屋的全面登记资料 ,已发表文章中可获得的北京、上海的流动人口资料 ,比较分析三大城市流动人口的特点。广州具有流动人口增长速度快、平均滞留期短、聚集在城乡结合部和居住出租屋的比例高、女性所占比例高、以务工为主的就业人口及相当于本地劳动力的比例高等特点 ,增加了对广州流动人口管理、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管理的难度。本文认为 ,改变城市产业结构 ,可以减少低素质外来工的比例和总量 ,但无法杜绝他们进入城市。因而将对外来工聘用单位和对流动人口居住地的管理相结合 ,将对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的管理与改变城乡结合部常住人口户籍和用地的二元管理体制相结合 ,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的关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华松  许学强  薛德升  
流动人口的大量出现是当代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对于中国流动人口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以中国特大城市——广州为例,首先系统分析了广州流动人口近30年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发现流动人口总体分布具有近郊区指向、文化程度较高者多集聚于发展新区、产业转型与转移对流动人口职业分布有重要影响、以户籍地为基础的集聚区经济形态已经出现。此外,全球化背景下广州出现了跨国移民聚居区的基本雏形。其次,对其原因进行归纳,包括城市发展格局的演变及产业地域转移、户籍和劳动力二元市场等制度因素及人力和社会资本的拥有状况。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宪康  
浙江省萧山市现有人口113万。设6区、1个区级镇,43个乡,23个乡级建制镇。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47.3%。1988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55.99亿元,国民生产总值26亿元,财政收入达到3.09亿元,被列为全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承宽  周建芳  全碎莲  林芝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马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城市(特别是东部沿海城市)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吸引了无数来自不发达地区的建设大军,外地建筑流动人口的涌入,无论是对流出地,或是流入地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大多数建筑工地环境卫生、食堂卫生、民工居住条件及自我保护意识都较差,从而给流人地的卫生管理和防病灭病工作带来了新问题。建筑工地成为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场所,因此,加强建筑工地流动人口的卫生防疫管理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1 加强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卫生防疫管理的重要性 从山东省青岛市有关建筑工地流动人口的调查资料表明,目前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及其卫生防疫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1 流动人员复杂,来往频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义  刘于琪  刘晔  李志刚  邱婴芝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流动人口作为城镇化的主体,其主观幸福感的水平是衡量当前城镇化质量的重要依据。现有研究较少关注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在城市微观尺度的空间差异性,少有研究探讨邻里环境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文基于2015年广州调查问卷数据,采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了广州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水平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重点关注社会支持、邻里建成环境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广州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平均水平仍然较低,具体表现为:(1)流动人口的生活满意度较低、消极情感偏高;(2)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地理空间异质性;(3)邻里社会环境(如邻里贫困、人口密度)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邻里建成环境(如整洁程度、交通可达性)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邻里流动人口比重和人口密度,与流动人口的消极情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4)广泛的社会支持能显著提升人口的生活满意度。因此,减少地区贫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拓展社会支持的来源等都将有助于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以及新型城镇化的推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盛斌  
1990年,宜昌市主持召开了全省八个大中城市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信息交流会,同年5月,又在本市主办了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经验交流会。下面介绍宜昌的经验: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努力创造齐抓共管的大气候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以及城市经济的繁荣,来宜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的资料,全市有暂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计6.7万。近几年来,宜昌市多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接栋正  
从法制保障、责任归属、资源配置、信息共享、待遇赋权等5个方面探讨了杭州市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制度安排及实施方法的创新与特色,认为通过推动政策在更高层面实现法制化以破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诸多难题、注重培育新经济社会组织及流动人口自身在服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从而形成政府服务管理与流动人口自管自治的良性互动,是杭州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值得借鉴的经验,即"杭州解法"。"杭州解法"的局限性也启示我们,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有赖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新突破,应逐步健全常住流动人口的居住证转办户口政策,以促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周世军  潘妍  伏玉林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掀起了全民创业浪潮,对于我国日益庞大的流动人口而言,其创业面对诸多挑战,其中具有中国情境的"关系"是流动人口创业选择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本文基于沪、汉、蓉等7市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高学历还是低学历人群,其创业概率普遍不高,而具有中等学历的人群创业概率却最高,是流动人口创业的主力军;后者不仅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还具有较好的社会关系,尤其是作为弱关系的"与本地人关系"的边际影响要超过"与亲友关系"强关系影响。最后从社会融入、创业培训、关系发挥等角度提出了促进流动人口创业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