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15)
2023(6766)
2022(5710)
2021(5386)
2020(4531)
2019(10423)
2018(10167)
2017(19588)
2016(10846)
2015(11692)
2014(11609)
2013(11530)
2012(10948)
2011(9977)
2010(9918)
2009(8796)
2008(8955)
2007(7900)
2006(6995)
2005(6441)
作者
(33118)
(28034)
(27851)
(26547)
(18346)
(13681)
(12618)
(10801)
(10720)
(10121)
(9864)
(9808)
(9338)
(8995)
(8976)
(8863)
(8398)
(8367)
(8253)
(8138)
(7015)
(7006)
(6739)
(6586)
(6451)
(6280)
(6202)
(5998)
(5714)
(5684)
学科
(42249)
经济(42197)
管理(25527)
(25336)
(20141)
企业(20141)
方法(18026)
数学(15408)
数学方法(15142)
(13153)
地方(11033)
中国(10965)
(10955)
(9420)
业经(8849)
(7863)
农业(7475)
理论(7204)
(6726)
金融(6724)
(6709)
贸易(6708)
(6505)
银行(6482)
(6401)
(6369)
(6251)
环境(6168)
技术(6160)
(5911)
机构
大学(156320)
学院(152963)
研究(58028)
(56161)
管理(55425)
经济(54737)
理学(48091)
理学院(47310)
管理学(46106)
管理学院(45812)
中国(42060)
科学(39944)
(34688)
(30617)
(30311)
研究所(28488)
中心(26897)
(26673)
业大(25372)
(24203)
农业(24047)
(23439)
师范(23157)
(21822)
财经(21578)
北京(21571)
(21284)
(19686)
师范大学(19189)
(18420)
基金
项目(109516)
科学(87066)
基金(82030)
(74635)
国家(74107)
研究(72885)
科学基金(62833)
社会(46390)
基金项目(44338)
自然(44153)
社会科(43946)
社会科学(43928)
自然科(43196)
自然科学(43180)
自然科学基金(42413)
(41332)
(37108)
教育(33268)
资助(33066)
编号(27214)
重点(25636)
(23976)
(23109)
(22417)
计划(22336)
成果(22251)
科研(21781)
创新(21095)
教育部(19726)
国家社会(19684)
期刊
(61460)
经济(61460)
研究(43826)
学报(30775)
中国(30767)
科学(27993)
(26277)
大学(21804)
学学(20654)
管理(19070)
(18841)
农业(17906)
教育(15474)
(13042)
金融(13042)
技术(11128)
财经(9983)
(9753)
经济研究(9695)
资源(9422)
业经(9085)
(8730)
(8427)
图书(8255)
问题(8041)
业大(8018)
科技(7720)
(7113)
现代(6931)
统计(6929)
共检索到225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建军  陈颖彪  千庆兰  韩富状  
以广州市地铁网络和公路网络数据为基础,运用GIS和SPSS等技术,通过重力度量模型、道路加权核密度模型、地铁站服务指数、最短距离模型来构建广州市综合通达性,并分析了广州市中心区和周边区综合通达性的空间特征。研究表明:广州市的综合通达性呈现多中心分布;中心区受历史、自然和经济等因素影响,交通网络发育成熟,高值中心位于越秀区和天河区西部,通达性较好,与区域内人口和经济的相关性不高;周边区交通网络发育不完善,表现出以区政府为中心的空间结构,通达性较差,与区域内人口和经济相关性较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长松   段蕴歆   张莉金  
通达性是度量交通网络结构的有效指标,但较少被用于民国时期铁路交通的研究。通过将民国时期铁路线路图数字化,结合铁路旅行时间、客货运输量等数据,分析民国时期中国铁路交通网络通达性变迁。结果表明:铁路建设以北京为中心,华北地区成为全国的通达性中心区;东北和华北地区的铁路客运、货运量大于其他地区,随着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华东和华南地区铁路客运、货运量明显增大,东西之间的联系也逐渐增强;铁路客货运量与铁路沿线城市人口数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铁路运输促进城市规模的增长。民国时期中国铁路在路权、路政和技术等方面都存在复杂性问题,铁路交通呈现出区域通达性较好,全国通达性差的特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逸靖  千庆兰  
通过对广州市样本众创空间内、外环境的实地观察、创客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获取一手资料,运用熵值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众创空间满意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广州市众创空间具有增长迅速、多个等级、多种模式、定位相异、水平参差的整体特征;(2)创客对广州众创空间内部、外部环境营造满意度最高的分别是基本生活设施的齐全度和整体环境。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众创空间的营造和建设应更加关注创客的行为特征与需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倩琼  郑行洋  刘樱  周春山  
以广州为例,研究大都市区域农村聚落类型、空间布局特征及形成机制,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首先采用2013年广州市农村聚落现状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将广州市行政范围内1 109个行政村划分为8类农村聚落类别,即生态型、农耕型、农—工混合型、工业发展型、工业主导型、人口规模凸显型、外来人口集聚型、商服型,分析了各类农村聚落的特征。其次,通过GIS分析工具将聚类结果与空间数据相关联,探究广州农村聚落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1)市域层面上广州市农村聚落空间结构呈现典型的圈层特点,以主城区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倩琼  郑行洋  刘樱  周春山  
以广州为例,研究大都市区域农村聚落类型、空间布局特征及形成机制,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首先采用2013年广州市农村聚落现状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将广州市行政范围内1 109个行政村划分为8类农村聚落类别,即生态型、农耕型、农—工混合型、工业发展型、工业主导型、人口规模凸显型、外来人口集聚型、商服型,分析了各类农村聚落的特征。其次,通过GIS分析工具将聚类结果与空间数据相关联,探究广州农村聚落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1)市域层面上广州市农村聚落空间结构呈现典型的圈层特点,以主城区为核心,由外向内农村聚落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各区层面以各自的行政中心为内核呈现圈层结构,农村聚落发育水平由外圈层向内圈层不断发展,发展程度受城市副中心发展状况的影响;(3)城市重大基础设施极大地提升其周边农村聚落的发展水平。最后,从乡村工业化、城市扩张、流动人口集聚、自然条件以及城市规划和管理因素等方面对广州市农村聚落空间结构形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少沛  丘健妮  
广州市在2000年提出"东进、西联、南拓、北优"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2010年初步形成"两心四城"城市空间格局,随后在发展战略中加入"中调",以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布局,谋求在2020年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的城市空间架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调整有赖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同时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与密度也是进行城市通达性差异研究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广州的城市交通通达性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运用网格分区法对广州市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区域划分和密度计算;进一步结合快速轨道交通(地铁)网络的时间通达性度量,对广州市的城区通达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城区的通达性呈现同心环状的空间分布格局,区域差异性较大,城市空间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在此基础上,基于地铁网络时间通达性和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密度值进行区位等级划分,探讨区位因素与交通通达性的相互关系;并结合城市公共、商业服务设施和住宅区的空间特征差异,进一步甄别广州城市通达性空间格局特征和区域差异,从而为城市建设和空间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符海月  王妍  张祎婷  王昭雅  
城市群交通网络的合理发展对于促进区域资源整合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空间句法模型,分析1995~2015年中原城市群交通网络通达性演化特征,并提出相应交通网络优化改进建议。结果表明:(1)1995~2015年期间,中原城市群交通路网由初期的"发散"状,逐渐演化成为"树轮"状;通达性中心也由初期的郑州市扩大到洛阳市、许昌市、周口市、商丘市、开封市等周边城市,通达性较高的轴线已经从区域性线状分布发展为中心地区面状分布。(2)1995~2015年期间,中原城市群各城市通达度均有提高,京广线辐射区内城市通达度提升幅度明显大于陇海线辐射区域;郑州市、邯郸市等核心城市的通达度增长率在减缓,而亳州市、淮北市等边缘城市通达度增长率在上升。中原城市群交通路网建设总体呈空间收敛趋势,但城市间的通达度水平仍在逐渐拉大。(3)基于以上分析,研究提出将中原城市群交通系统整体培育成以郑州市为中心,以陇海线和京广线为"十"字发展轴的"多核多向状"网络结构。改进后的路网可以提升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的通达性,能够充分体现城市群中心带动边缘、城市联动发展的基本功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邓毛颖  
长期以来,广州市城市交通需求和供给维持在一个低水平的平衡状态,时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目前,广州市道路空间增长有限,个体机动交通膨胀,公共交通竞争力不强,"粗放式"外延加剧了城市交通的钟摆式走动,拥堵区域进一步扩大。在具体研究广州市交通运行特征的基础上,从城市发展战略和交通发展预测等方面分析了城市交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依托轨道交通系统,优化常规公交,形成有竞争力的公共交通体系;完善骨干交通系统,加强土地开发与交通建设协调,优化市域空间结构和布局;打通区域通道,完善地区路网,挖掘通行潜力;加强交通需求管理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彭保发  陈端吕  
采用复杂网络的研究方法,建立交通复杂网络,针对度分布、度中心性指数、中介中心性指数、集聚系数等参数分析了常德市交通网络拓扑结构特征,揭示了交通网络结构的复杂性。研究结果表明:(1)从连接性来看,常德市交通网络度分布的累计概率呈现幂律分布的特点,常德市交通网络的连通性较好,但常德市下属各县市区的分布不均匀的特点。(2)从中心性来看,常德市各区域的群体中心性不算高,整体区域的中心性不是很均衡,度中心性指数与中介中心性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742和0.447,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交通设施分布不均的情况。(3)从区域集聚性来看,整体集聚性偏低,常德市交通网络集聚数平均值为0.117,各县市区集聚系数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谦  吴殿廷  鲍捷  
通过改进用于描述网络系统通达程度的分散指数,基于换乘便利程度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总体通达性的指标——换乘效率指数。通过对京沪穗三地轨道交通网络换乘效率指数的比较,发现北京轨道交通的换乘效率不及另外两地;通过对1988年以来8个不同时期北京轨道交通网络格局演变造成的换乘效率变化进行研究,发现北京换乘效率指数在2011年之前总体呈下降趋势,当前则在逐年提升,这是由于历史上重视规模扩张而忽视效率提高造成的。最后针对北京外围线路比例偏高、中心城区线网不足、规划不合理等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詹璇  林爱文  孙铖  乔卫  
本文以构建公共交通网络为切入点,运用改进的多中心性评价模型测度了武汉都市发展区公共交通网络中心性,并结合GIS核密度分析法与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讨了公共交通网络中心性和银行网点空间分布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性与空间结构。主要研究结论为:(1)武汉都市发展区公共交通网络中心性具有城市多中心指向性特征,且由中心向外围圈层递减;(2)银行网点布局呈现"核心—中心—过渡区—外围"多层次结构,且具有空间不均衡性;(3)公共交通网络各中心性指标与银行网点具有不同程度的空间正相关。银行网点受接近中心性的影响最大,直达性次之,介数中心性最小;(4)局域上,公共交通网络中心性指标与银行网点的耦合关系存在空间不平稳性与空间异质性。高—高聚集与低—低聚集是主要的空间关联模式;高—高聚集主要位于银行网点布局的核心圈层,低—低聚集点缀于外围圈层,高—低聚集与低—高聚集介于核心圈层与外围圈层之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亚婷  潘少奇  苗长虹  
以分形理论为基础,借助GIS技术,分别测算了河南省全域公路交通网络的长度-半径维数、分枝维数以及其所辖18个省辖市各等级公路的相似维数及权维值。研究表明:河南省公路交通网络具有分形特征,长度-半径维数与分枝维数存在一定差异;各地市权维值存在较大差异,表明河南省公路交通网络分布不均衡,差异较大,中原城市群和黄淮的部分地区公路交通较好,而豫北、豫西、豫西南及豫东南部分地区交通覆盖度较差。为进一步探讨各地市公路建设规模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通过公路规模与经济产出的分形模型测算出18个省辖市的分维值,发现郑州等10个城市经济发展超前于公路规模、开封等3个城市基本一致、平顶山等5个城市经济发展滞后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彦开   赵渺希   吉瑞  
利用广州市的企业公开交易数据,分别构建全行业和信息基础设施领域关联企业的供应网络,在明确总体和特定样本企业供应网络韧性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考察企业交易视角下城市供应网络韧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关联企业的交易广泛分布于各个行业,蓄意攻击相比随机攻击更能显著降低供应网络的韧性;网络的多中心性和供应商数量对于全行业供应网络韧性影响最为明显,需求方信息化程度的影响不显著;信息基础设施关联行业的多中心作用稍有下降,而需求方信息化程度的效果有一定上升,且韧性表现具有显著的市场规模依赖性。整体而言,市场交易规模越大、多中心水平和需求方信息化程度越高的行业具有越高的网络韧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从扩大城市供应来源多样性、提高企业信息化程度和提振市场规模等方面提出提升城市供应网络韧性的策略建议,以期为信息时代背景下提高特大城市供应网络韧性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何冬华  袁媛  
轨道交通环线往往与城市其他轨道交通线共同形成"环线加放射线"的结构,环线对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利用的影响发挥特有的作用。以广州轨道交通11号环线为例,研究在其导向下,城市空间结构、主要功能分区以及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等三个层面的空间特征,认为轨道交通环线引导开发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构建城市中心体系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实现区段空间资源整合过程中具有"催化剂"作用;在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中具有引导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振  周春山  
详细分析了广州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背景及概况,采取指标分析法,得出各区个体私营经济专业化程度的城市核心边缘区指向性;个体私营经济密度分布的城市核心指向性;以及个体私营经济就业比重及户均人数的城市外围地区的指向性等空间分布特征。并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历史、动力机制以及不同类型企业生产运作及空间需求等几个方面予以详尽的解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