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66)
- 2023(5811)
- 2022(4817)
- 2021(4517)
- 2020(3464)
- 2019(8185)
- 2018(8140)
- 2017(14394)
- 2016(8234)
- 2015(9181)
- 2014(9410)
- 2013(8927)
- 2012(8336)
- 2011(7357)
- 2010(7537)
- 2009(6623)
- 2008(6707)
- 2007(5823)
- 2006(5280)
- 2005(4839)
- 学科
- 济(29741)
- 经济(29711)
- 管理(20323)
- 业(16152)
- 企(12587)
- 企业(12587)
- 地方(11850)
- 中国(9693)
- 农(9041)
- 方法(8543)
- 数学(7039)
- 业经(7011)
- 数学方法(6879)
- 财(6652)
- 理论(6477)
- 农业(6169)
- 学(6148)
- 教学(6002)
- 制(5957)
- 地方经济(5479)
- 环境(5478)
- 教育(5300)
- 发(4468)
- 和(4463)
- 贸(4389)
- 贸易(4382)
- 融(4247)
- 金融(4246)
- 银(4236)
- 银行(4233)
- 机构
- 学院(104813)
- 大学(102047)
- 管理(35804)
- 研究(35179)
- 济(34612)
- 经济(33320)
- 理学(29116)
- 理学院(28615)
- 中国(27999)
- 管理学(27927)
- 管理学院(27714)
- 京(23967)
- 科学(22464)
- 江(19521)
- 州(18495)
- 中心(17844)
- 财(17769)
- 范(17752)
- 师范(17602)
- 所(17169)
- 北京(15388)
- 研究所(15001)
- 农(14848)
- 技术(14368)
- 师范大学(14076)
- 院(13945)
- 业大(13880)
- 省(13430)
- 财经(13114)
- 职业(12938)
- 基金
- 项目(66791)
- 研究(52148)
- 科学(51559)
- 基金(44783)
- 家(38069)
- 国家(37693)
- 科学基金(32847)
- 社会(30433)
- 社会科(28641)
- 社会科学(28635)
- 省(27992)
- 教育(25542)
- 基金项目(24148)
- 划(23663)
- 编号(23267)
- 自然(20827)
- 自然科(20291)
- 自然科学(20287)
- 自然科学基金(19862)
- 成果(19205)
- 课题(17751)
- 资助(17678)
- 重点(15209)
- 年(15165)
- 发(15049)
- 创(13861)
- 规划(13590)
- 部(13537)
- 项目编号(13082)
- 创新(12919)
共检索到176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邓策方 卞芸芸
交通与土地利用协同是实现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国内的评价模型和实践应用有待丰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为交通与土地利用协同规划实践提供了重大契机。通过总结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认为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定量模型研究及本地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依托重大契机寻求实践突破是目前交通与国土空间规划协同工作的重点,其中可达性在交通与土地利用反馈调节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协同评价模型的关键指标。结合广州在国土空间规划等多层次规划中的实践与探索,基于可达性先行构建的交通与土地利用协同评价模型,可应用于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交通与产业空间布局协同评估、交通设施周边用地效能提升,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实施提供决策支撑,对于促进交通与土地利用协同落地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景国胜 宋程
城市更新是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合理的城市更新有利于提升城市品质,城市更新可引导优化城市职住空间、为交通系统提质增容创造条件,从需求源头和交通供给双重视角促进交通治理。从城市更新与交通系统协同发展视角出发,基于数据驱动能力分析传统城市更新带来的职住距离拉长、交通出行压力增大的现实问题,并解析了路网密度、公交可达性、职住平衡水平对城市更新开发规模的作用机理,提出密度分区主动管控和交通承载力评估反馈双向协同策略。以广州市为例,探索了人口适配性下的区域差别化城市更新治理、低效站点用地导入下的交通可达性提升、存量交通设施品质与效率提升等城市更新背景下的交通治理模式,为大城市的城市交通治理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叶红玲 黄尚宁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明确指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按照意见要求,2019年要完成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2020年要基本完成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同步开展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在此大背景下,广西壮族自治区结合近年来进行区级国土规划编制以及在柳州等部分城市开展"多规合一"试点的经验,加快推进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取得了初步成效。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GZPI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GZPI)创于1953年,是华南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专业最齐全、综合实力全国领先的规划勘测设计高新技术单位,致力于向政府、社会和公众提供城乡规划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GZPI业务涵盖了城市规划、测绘地理信息、建筑设计、市政与景观、岩土工程、工程管理与咨询六大领域,并始终以"服务政府、服务社会"为宗旨,兼顾质量标准、法律法规、业主期望和公众利益的统一,重视城市空间和地域文化对具体项目的要求。GZPI作品与项目遍及全国各地,乃至国际。拥有多名院士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伊婧 张姗琪 林昀 甄峰 赵赛帅 李璐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机制,提升国土空间规划治理效率和水平,是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的重要举措。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应通过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过程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行为进行长期性、动态性监测,为了解国土空间规划实时运行状态、推动规划实时反馈优化提供基础。系统回顾中国规划实施监测相关工作的发展历程,从监测工作定位、内容技术体系和传导衔接机制三个方面总结了现有工作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全过程支撑”的工作定位,并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从规划要求落实监测、规划实施效果监测和规划过程调整监测三个方面构建了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内容体系,进而建立规划监测指标与规则库、趋势分析与预警模型库和弹性监测分析单元三大技术体系,为全面开展城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工作提供经验参考。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金明 耿伟 徐梦馨
以某地区国土空间规划风险评估为例,将风险评估理论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实际,围绕风险评估工作开展的事前准备、风险调查、风险评估论证、风险因素分析等工作重点进行阐述。从实践来看,需开展规划风险评估理论相关研究,以提升风险评估工作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和实施中的保障作用。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风险评估 利益群体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年国 王娜 殷健
国务院机构改革前,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分别由国家不同部委主导划定,存在划定过程统筹协同不够、划定结果交叉重叠、实施管理困难等问题。国务院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部负责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求在资源环境城镇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基础上,自上而下逐级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本文总结了沈阳作为试点城市,在三条控制线划定中的矛盾冲突表现与成因,构建三条控制线与生态、农业、城镇三大空间关系,建立管控体系与调整规则,并阐释在市级权限范围内的调整优化做法。研究发现:三条控制线存在空间交叉重叠、功能难以区分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基本农田承担了限制城市空间蔓延的使命,指标不允许跨行政区调整导致部分基本农田不得不安排到城镇内部;由于概念界定不同导致部分城市公园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内的部分耕地被先期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提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三条控制线优化建议:一是突出既是政策线又是技术线的特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划定;二是国家自上而下对基本农田调整政策和制度进行创新;三是建立事权分级管理机制,合理预留地方事权弹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邱衍庆 姚月
"编制统一的空间规划"是厘清各层级政府的空间管理事权、打破部门藩篱和整合各部门空间责权,实现空间资源保护、空间结构优化、空间效率提升的重要措施。空间规划体系如何构建、空间规划如何编制、如何服务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等问题日益受到有关学者专家的关注,并引发了热烈讨论。从空间规划的本质出发,总结了广东省多年来基于"多规合一"形成的"一套目标体系、一张规划蓝图、一套项目库、一套实施协调机制、一个信息平台"的空间规划编制实施路径,"全地域"覆盖、"全领域"衔接、"全过程"管控和"大数据+"的空间规划编制评估方法,以及"指引+标准+协调机制"的空间规划政策保障等有益经验,并探讨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管理的总体思路,以期为全国开展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规划改革 多规合一 国土空间规划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袁源 王亚华 周鑫鑫 张小林
研究目的:基于大数据视角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升弹性、增强效率的理念探索与实践应用研究。研究方法:借助互联网LBS数据(人口迁徙和人口热力),分别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进行区域人口流动格局分析和存量建设用地潜力评估。研究结果:(1)规划编制理念应推动双向驱动决策机制,从经验判断走向数据支持;(2)人口迁徙和热力数据在宏观和微观场景中的实践应用有助于空间规划编制实现提升弹性、增强效率的目标。研究结论:大数据技术方法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落实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应得到进一步研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惠敏 常青 胡天汇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核心是不同层级的传导落实。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是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重要实施平台,从发展历程演化看,国家调控、地方发展、市场需求之间的张力,造成空间治理的合成谬误,系统剖析规模超前增长、空间粗放扩张、功能结构失衡的问题。以北京市为例,总结梳理规划引领下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在总量、布局、功能、效益方面的结构性调控策略,及组织运行机制。进一步从供给端的政策协同、需求端的激励约束、运行端的实施反馈、平台端的数字治理四大方面,展望协同规划引领和市场配置的探索方向,以期为高质量发展下土地要素配置提供借鉴。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供应计划 市场配置 北京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潘安 吴超 朱江
就一座城市而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影响城市空间布局,乃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三个最为重要的规划。长期以来,由于"三个规划"由三个部门分别编制,规划主体、技术标准、编制办法和期限不尽统一,审批常常互设前置条件,导致在规划落实中存在一些不协调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城市发展的提速和对土地需求的不断加大,问题更加显现、矛盾更加突出,往往造成相关部门无所适从,审批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官卫华 杨梦丽 朱晨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亟待加快村庄规划管理制度创新。结合南京地方实践,首先分析揭示新时期新型城乡关系发展变化特征,摸清村庄规划的适应性动向,然后面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深入认知当前村庄规划管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基于村庄规划管理全域全要素覆盖进行空间分析,尝试探索“分层管控、分级审批”的村庄规划编制管理机制创新和“依法行政、分类管理”的村庄规划实施管理路径创新,以规划创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天尧 刘晏彤 李凌月
近年来,随着城市公共卫生问题频现和公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如何通过城市规划促进公共健康成为当前规划学科领域的热点议题。诸多研究表明,在规划环节开展健康影响评估(Health Impact Assessment,简称HIA)可有效预防因空间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的健康问题。然而,目前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尚未明确对HIA作出相关规定,极大制约了规划在提升公共健康中的重要作用。综合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案例研究、经验追溯等方法,对HIA嵌构国土空间规划的认知基础、关键议题、方案设想进行探讨,提出相应制度保障和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城市规划HIA体系构建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丹 牛锐 刘洁
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非建设空间规划体系是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的核心内容和难点所在。本文基于对首都非建设空间规划的认识,从行政逻辑、技术逻辑、空间逻辑、治理逻辑和实施逻辑五个维度出发,探讨了首都非建设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逻辑,并梳理了新时期的相关实践探索。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亚洲 闫永涛 聂危萧
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产业、朝阳产业,体育产业将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支柱,其空间规划愈发重要。在探析体育产业相关概念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体育产业功能区是一种成熟的空间布局形态,并从该视角出发,以广州为例,提出体育产业空间规划应注重集群式规划、明确空间重点、促进城体融合,具体的规划方法可包括"分级规划"、"分类引导"、"多种规划模式"等。
关键词:
体育产业 空间规划 广州 体育产业功能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