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51)
2023(10942)
2022(9673)
2021(9082)
2020(7506)
2019(17491)
2018(17431)
2017(33571)
2016(18354)
2015(20503)
2014(20347)
2013(20230)
2012(18372)
2011(16345)
2010(16179)
2009(14514)
2008(13842)
2007(11713)
2006(10236)
2005(8570)
作者
(52566)
(43605)
(43316)
(41388)
(28075)
(21066)
(19727)
(17268)
(16786)
(15330)
(15297)
(14663)
(13862)
(13642)
(13541)
(13153)
(13089)
(12981)
(12444)
(12396)
(10851)
(10524)
(10436)
(9934)
(9740)
(9643)
(9569)
(9561)
(8601)
(8587)
学科
(71320)
经济(71239)
管理(49289)
(45165)
(37155)
企业(37155)
方法(33109)
数学(28815)
数学方法(28486)
中国(20491)
(17990)
地方(17669)
(17518)
(15660)
业经(15144)
环境(12294)
农业(12192)
理论(11862)
(11758)
(11160)
贸易(11155)
(10796)
(10714)
技术(10532)
(9937)
(9892)
财务(9832)
财务管理(9818)
企业财务(9303)
教育(9235)
机构
大学(254532)
学院(252298)
管理(102894)
(94016)
经济(91587)
理学(90176)
理学院(89064)
管理学(87371)
管理学院(86922)
研究(85002)
中国(60135)
科学(56380)
(54804)
(42097)
(41061)
(39315)
业大(39251)
研究所(39000)
中心(38338)
(35743)
(35470)
师范(35443)
北京(34392)
财经(33967)
(32021)
(31986)
(30917)
农业(30851)
师范大学(29155)
经济学(27134)
基金
项目(184634)
科学(145663)
基金(134546)
研究(132349)
(117890)
国家(116963)
科学基金(100961)
社会(82337)
社会科(77947)
社会科学(77925)
基金项目(73657)
(71878)
自然(68114)
自然科(66520)
自然科学(66506)
自然科学基金(65274)
(61399)
教育(59694)
资助(54117)
编号(53834)
成果(42395)
重点(41178)
(39633)
(39208)
(37844)
课题(36854)
科研(35550)
创新(35263)
计划(33820)
大学(33799)
期刊
(99007)
经济(99007)
研究(72824)
中国(42851)
学报(41161)
科学(39018)
管理(35039)
(34386)
大学(30293)
学学(28528)
(27975)
教育(27020)
农业(24458)
技术(20678)
(16612)
金融(16612)
业经(16210)
经济研究(15055)
财经(14960)
图书(14764)
问题(14630)
资源(13558)
科技(13129)
理论(12687)
(12497)
(12330)
现代(11935)
实践(11924)
(11924)
(11734)
共检索到351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林强  曹小曙  
基于对城市社区交通资源供给、社区道路与停车组织、社区交通方式与衔接换乘、社区入口模式等的分析,以广洲市6个典型社区为例表征了城市社区交通的属性特征,阐述了广州城市社区交通的空间分异现象。结果显示,随着城市空间的外移,社区的类型发生着变化,社区外部公共交通资源供给减少而内部私有交通资源增加,道路与停车组织更趋复杂,居民出行的机动性更强同时换乘的方式增加,社区的入口数量减少而口径扩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文翎  
在总结城市空间发展理论与交通的密切关系的基础上,以广州市为例,分析了因交通依附而导致的城市空间结构表现为集中与分散不断演替的发展特征,延续了不同交通方式对城市形态影响的图解,指出当前的多个阶段的空间发展规划无不以交通为依附,使城市趋向更大范围的分散。但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将会出现以信息、资本、技术与人力资源为特征的新型集聚,不管新的主要城市集中区在哪里产生,都会依附于新的交通结点,集中是城市后依附发展的必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泽   肖玲颖   任阳军  
文章在测度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片三大区域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强度的基础上,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其地区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并运用变异系数和固定效应收敛模型检验其收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三大区域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强度较为接近,均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长江经济带和珠江流域片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强度区域差异呈现缩小趋势,而黄河流域呈现扩大趋势;就贡献率而言,超变密度是长江经济带和珠江流域片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强度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区域间差异是黄河流域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考察期内长江经济带和珠江流域片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强度的地区绝对差异均呈缩小趋势,而黄河流域的地区绝对差异总体呈扩大趋势。此外,长江经济带和珠江流域片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强度存在σ收敛特征,黄河流域不存在σ收敛特征,但三大区域都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成方龙  赵冠伟  
识别生活设施的空间分异特征对于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州市南沙区10类生活设施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基尼系数、区位商、核密度分析、信息摘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南沙区生活设施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南沙区生活设施与人口分布相匹配,但部分设施在地理分布上存在不合理现象。(2)各类生活设施的空间聚集水平差异明显,热点分布呈多中心格局。(3)在街道尺度上,人口密度大、交通通达性好、开发历史较早的街道(镇),其生活设施完备性较好。(4)路网密度、人流量、人口密度及海拔高度是南沙区生活设施空间分异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孟鑫  古恒宇  沈体雁  
研究城市内部住宅价格空间分异规律对于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结合k-means方法,从住宅价格总体影响因素、影响因素空间分异规律、影响区识别与划分等视角,对广州市住宅价格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昌东  周春山  刘艳艳  
采用1996、2001年两次基本单位普查和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的数据,对工业的企业规模、产出强度、专业化指数、工业区位商、工业地位凸显程度、投资强度、外向性和要素结构等原始数据变量的选取和处理基础之上采用主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广州工业空间分异。研究表明,近十年来广州工业空间分异有四种类型区:旧城工业区、综合工业区、专业工业区和乡村工业区。这四种类型区在原有工业基础、政府政策导向、市场经济机制、科技创新、区位条件、环境要求等因素的推动下分别表现出衰退、分化、强化和提升过程。文章最后总结了我国城市工业空间布局模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雪铭  刘秀洋  冀保程  
当前人居环境宜居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层次,城市社区的宜居性研究较少,研究社区的宜居,是对城市宜居性评价的深入,可为城市社区规划提供建议和指导。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大连市的社区进行调查,充分考虑评价因子的代表性和多层次性的特点,选取6项二级指标和24项单项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得社区宜居度偏好图,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Surfer 8.0相结合的方法,对大连市社区的宜居度进行初步评价,借用比奇的分异度指数的概念,参考其对社会阶层的分异研究,最后得到社区宜居性分异度指数为27.6。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社区的宜居度整体评价较好,市内四区存在较大差异;宜居度的高值区主要分布于风景优美的地区,以及商业活动的中心和行政中心所在地等地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康林  龚建周  刘彦随  陈晓越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绿色空间作为城市基础性要素之一,其稀缺性和作用日益凸显。论文以1979—2014年为研究时段,基于覆盖广州市域的7个时相Landsat影像获取城市绿色空间的信息,首先分析城市绿色空间数量变化与强度,再从研究区整体、境内各行政区单元和自中心城区向外人为划定的梯度景观等不同尺度对绿色空间破碎化的时空分异进行量化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城市空间自中心向外扩展蔓延;城市绿色空间总量在研究始末变化不大,但随不同的时段呈起伏变化,其中1979—1990、2000—2005年间增幅较大,分别为2.3%和5.3%,1990—2000年则降幅较大,为-2.7%。绿色空间破碎化的时空差异明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军波  余斌  江海燕  
社会经济体制综合转型以来,市场机制逐步取代行政命令成为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主体方式,其空间分布形态也由空间均衡趋向社会分异。以广州市为例,基于3954份有效问卷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调查数据,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社会生态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社会分异特征显著,中心城区116个街镇单元可以划分为6个类型,不同阶层社会群体居住单元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及可达性存在显著差异;受旧城区社会经济持续繁荣及历史沉积效应影响,社区地位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及可达性之间呈非完全一致性,体现出类似西方国家城市公共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城市生态法则"的作用特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飏  王士君  叶强  王雪微  
矿业城市是以矿产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的资源型城市,伴随矿业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城市空间会呈现相应的演变过程和格局,城市经济的转型也必将带来城市空间结构的响应。矿业城市空间结构受自然资源和产业发展的影响明显,是基于自然资源与产业转型的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典型研究对象之一。选取中国33个公认的典型地级矿业城市作为研究样本,提取空间结构数据进行紧凑度和分形维数的计算与统计分析,力图总结我国矿业城市对比其他类型城市在空间形态上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矿业城市空间形态的紧凑度较低,发展呈分散态;矿业城市空间的边界比较复杂,呈不规则状态;矿业城市紧凑度与边界维数呈负相关;矿业城市空间形态受城市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崔大树  杨永亮  
文章应用分异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地区Hoover指数等常规统计方法与基于空间统计学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一起,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总体以集聚为主,各地区、各细分行业差距明显,大致可以把25个地区分成扩散效应区、离心效应区、低速增长区和极化效应区等四种类型的关联模式,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了动态的多中心—外围空间结构并正在向网络化迈进。产生这种分异特征的原因主要是本地知识积累与人力资本积累状况、城市规模以及在区域城市等级体系中地位和区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方  戢晓峰  吉选  张宏达  
在分析交通公平内涵的基础上,考虑交通区位、交通方式与出行群体的差异,构建城市交通公平空间分析的测度指标,基于GIS建立了不同交通方式可达性与空间均衡度、不同群体交通公平状况的测度方法。选取昆明市不同交通区位的52个住宅小区为例,采集实际数据利用GIS获取交通公平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可达性、交通方式可达性指数、交通方式出行量区位熵三个测度指标,能够有效表征交通公平的空间分异;公交可达性差异是造成不同收入等级群体交通公平分异的重要影响因素;昆明市三环外圈层利用公交出行的群体是遭受交通不公平最为严重的出行群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德利  杨青山  
城市交通条件是反映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标志之一,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建设"宜居北京"的重中之重。在界定研究区域,建立城市交通便捷性指标的基础上,通过对北京市部分区域进行问卷调查,基于北京市交通满意度综合评价模型,对北京市交通出行结构、出行满意度等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将主观交通便捷性评价和客观交通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用以分析研究区范围内交通便捷性。结果表明,北京市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城市建设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协调;道路网络规划不尽合理;"职住分离"导致交通问题的加剧;公共客运交通难以应对私人交通工具的强劲挑战;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缺乏有效整合。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镘   刘晔   谭伟伟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正在日益加剧。立足地理学视角,开展特大城市高温脆弱性评估研究,对城市高温风险调控和防灾减灾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引意义。论文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从“暴露度—社会敏感性—物理敏感性—适应能力”4个维度构建高温脆弱性评估框架;采用等权重—函数模型法、熵值—函数模型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计算高温脆弱性得分,并结合热相关死亡数据,运用十折交叉验证方法检验不同脆弱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基于准确性最高的高温脆弱性评估结果,揭示广州市高温脆弱性的空间分异格局并识别其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广州市中心城区的高温脆弱性整体呈现以老城区、老黄埔区和白云区西片区、天河区南片区为四大高地,高温脆弱性高、较高区域沿着城市建成区扩展方向分布,其中老城区内环路环绕的城市中心区域为极高高温脆弱性社区的集聚区域;(2)老年人口占比、老年人自评为健康状态占比、独居老年人口占比、住房建成年代在1990年之前的占比和高温日地表温度均值为影响社区高温脆弱性的主导因素;(3)地表温度均值、老旧住房占比和老年人自评为健康状态占比主要作为第1~3位障碍因子,对于抑制社区高温脆弱性发挥重要作用,适应能力相关指标的障碍因子排名相对靠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军波  付景保  叶昌东  
基于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调查及人口交通出行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和数据统计方法,研究广州中心城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特征及其成因。广州中心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整体上呈老城区为核心、老城外围为边缘的空间分布格局;区际及不同类型服务设施的空间聚集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与人口分布不相协调;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圈层及扇形分化特征突出,次中心区的配置水平逐步提升。自然地理条件、城市建设历史、经济发展、制度政策变革及供给与需求变化是广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