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91)
2023(5228)
2022(4399)
2021(4225)
2020(3304)
2019(7937)
2018(8106)
2017(14986)
2016(8362)
2015(8993)
2014(8736)
2013(8222)
2012(7583)
2011(6802)
2010(6845)
2009(6259)
2008(6122)
2007(4846)
2006(4656)
2005(4080)
作者
(19913)
(17025)
(16374)
(16063)
(10962)
(8058)
(7714)
(6646)
(6326)
(5921)
(5866)
(5560)
(5505)
(5249)
(5191)
(5138)
(4994)
(4825)
(4791)
(4764)
(4128)
(3999)
(3984)
(3962)
(3807)
(3691)
(3674)
(3597)
(3352)
(3290)
学科
(30396)
经济(30345)
管理(20387)
(16360)
(13319)
企业(13319)
中国(12047)
地方(11300)
(9941)
(9507)
(8115)
(7765)
方法(7738)
业经(7413)
城市(6818)
体制(6746)
数学(6566)
数学方法(6493)
农业(5989)
环境(5532)
理论(5054)
城市经济(4934)
(4857)
(4512)
(4427)
金融(4425)
工作(4348)
地方经济(4318)
(4283)
银行(4283)
机构
大学(101415)
学院(101400)
(38134)
研究(37985)
管理(37317)
经济(37008)
理学(31397)
理学院(30914)
管理学(30491)
管理学院(30241)
中国(28208)
(22754)
科学(22230)
(20164)
(17699)
中心(17364)
(17344)
师范(17276)
(16744)
(15855)
研究所(15796)
财经(14862)
(14580)
北京(14345)
师范大学(14339)
(14232)
(13330)
业大(12696)
(11293)
经济学(11281)
基金
项目(68477)
科学(54485)
研究(53877)
基金(48432)
(41369)
国家(40952)
科学基金(35686)
社会(34591)
社会科(32458)
社会科学(32447)
(26993)
基金项目(26599)
教育(24631)
(22928)
编号(22671)
自然(21690)
自然科(21103)
自然科学(21100)
自然科学基金(20668)
成果(19012)
资助(17664)
课题(16412)
重点(15419)
(15418)
(14836)
国家社会(14118)
(13973)
(13948)
(13694)
规划(13458)
期刊
(48933)
经济(48933)
研究(36456)
中国(24595)
教育(16769)
(16281)
科学(13344)
(13187)
管理(12919)
学报(12259)
(10006)
金融(10006)
大学(9885)
学学(8780)
农业(8399)
问题(8216)
技术(8189)
(8065)
城市(8046)
业经(7782)
财经(7108)
经济研究(6653)
资源(6343)
(6170)
现代(5667)
图书(5473)
(4908)
发展(4871)
(4871)
职业(4758)
共检索到163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津  赵俊源  胡刚  
随着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深入,公众参与的积极面不断放大。但与此同时,公众参与失效的案例依然存在。广州率先走上城市治理改革之路,但这种多元化、参与式的治理模式也遇到新的阻力。本文的重点是以广州市东濠涌的治理实践为例,找出这种公众参与在城市治理模式中发挥着何种积极作用,并从组织结构及其功能、多网络下的主导权问题、公众参与度以及精英人物和媒体介入的角度探讨了公众参与平台未能完全发挥作用的原因。其现实意义在于,探讨东濠涌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失效的原因可以为广州市后期公众参与城市治理模式的改良提供支持。从理论层面上看,探讨公众参与失效的原因及影响公众参与积极性的因素,提出构建良好的公众参与平台的必要因素,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景国胜   宋程  
城市更新是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合理的城市更新有利于提升城市品质,城市更新可引导优化城市职住空间、为交通系统提质增容创造条件,从需求源头和交通供给双重视角促进交通治理。从城市更新与交通系统协同发展视角出发,基于数据驱动能力分析传统城市更新带来的职住距离拉长、交通出行压力增大的现实问题,并解析了路网密度、公交可达性、职住平衡水平对城市更新开发规模的作用机理,提出密度分区主动管控和交通承载力评估反馈双向协同策略。以广州市为例,探索了人口适配性下的区域差别化城市更新治理、低效站点用地导入下的交通可达性提升、存量交通设施品质与效率提升等城市更新背景下的交通治理模式,为大城市的城市交通治理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晓洋  许丹敏  
以广州市城市井盖设施管理为案例,分析了城市井盖设施管理碎片化的起源、表象以及去碎片化策略。城市井盖设施管理碎片化的根源是城市井盖设施诱发的公共问题,具有跨组织边界、跨功能边界和跨时间边界的跨域性特征。城市井盖设施管理碎片化的表象为管理主体、管理流程、管理信息和管理资源的碎片化。协同治理理论可为解决跨域性城市井盖设施管理碎片化问题提供可行的政府治理架构。通过制度建设、组织整合、技术赋能和文化互信的四维策略可解决城市井盖设施管理的碎片化问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孟庆春  李晓晨  
本文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我国部分大城市高企房价的成因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分析部分大城市房价高企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已有理论成果,以调查问卷的有效数据为依据,应用AMOS软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需求拉动、房地产市场的寡头结构、成本推进均为高企房价的成因,并且其重要程度依次递减;据此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于海峰  邝艳华  柯杨濛  
在"互联网+"新业态下,满足了多元化出行需求的网约车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一系列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给政府治理抛出了新的难题。网约车治理经历了市场自治、市场和政府共治和政府主导治理三个阶段,目前广州市初步形成了合理的网约车治理体系,但仍然存在网约车动态调整机制不完善、政府治理理念未能获得广泛认同、网约车平台对司机监管过弱、多元治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建议政府在这四个方面完善网约车治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盛   何正国   毛海亚   陈行  
<正>核心提示本文以广东省广州市的实践为例,深入探讨了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的数据治理体系,并提出了质量量化及价值评价方法,以加速数据资源要素流通,提升数据资源价值,从而为各类数据在自然资源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翁毅  朱竑  
以广州中心城区为例,分析了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滨江城市演进与城区内涝的关系和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988年至2005年期间,滨江城区的扩展造成植被等透水面的大量减少,河涌、人工湖及内河水系出现淤积、堵塞并污染严重。江面束窄致使珠江水位异常壅高,而低平地势难以在短时间内排掉极端降雨过程形成的高峰流量,导致城区水涝的频繁发生。提出增加沿江低地势区域的滞水空间和疏通河涌等河网水系等内涝治理措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詹美旭  魏宗财  王建军  周小天  彭丹丽  
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难以避免地出现了环境污染、发展粗放无序、治理乏力等城市病。城市体检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新型城市治理方式,已成为解决"城市病",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对其评估方法与实施路径的学术探讨较为欠缺。广州是全国开展城市体检的试点城市,在指标体系优化、城市问题诊断和治理策略探索方面有一定的代表性。以广州为例,聚焦于城市安全维度,建立了城市安全评估研究的基本框架,对指标体系筛选优化的技术方法进行了探究,提出从政策办法、标准规范、行动计划、建设项目等方面综合施策,并通过满意度调查和体检信息平台持续监测城市安全的治理成效,为国家城市体检工作提供研究支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涛  韩清颖  
在中国,社区网格化管理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管理实践,历经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诸多城市的"常用工具"。虽然各地跟风推进网格化管理实践,但却未洞察它的本质与运行逻辑。从广州市越秀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案例来看,社区"网格化管理"在技术系统、管理流程、业务下网格、监督控制等环节较之于传统社区管理有着明显的优势,但目标的复制性和动力的被动性、资源配置中资源的依赖性和技术的非相宜性以及效果评估中效率的狭义性和不佳的自治性又彰显了某种程度的行政管理"回归"。这反映了社区网格化管理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手段现代化必须与治理生态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不能犯急躁冒进的"形而上学错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晓东   李欢   穆镁锐   麦凤霞  
超大城市边缘区是城市空间扩展蔓延的前沿区域,是亟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场域。论文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借助FROM-GLC10 LULC数据产品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灰色关联度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1985—2020年白云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城市空间演变的过程、特征、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超大城市边缘区的治理路径与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 1985—2020年,白云区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快速增长和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耕地与建设用地此消彼长的特征极为显著。(2)研究时段内,白云区建设用地呈现出“急剧扩张”“高速稳定扩张”“扩张减缓”“低速扩张”4个阶段的演变过程与特征。建设用地扩展受到中心城区辐射的显著影响,呈现由南向北扩展的空间态势。(3)超大城市边缘区空间演变受到自然因素、地理区位、经济发展、要素投入、政策制度等因素影响,多种因素共同驱动超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和空间演变。(4)新时期中国超大城市边缘区治理应以革新治理理念、完善内容目标、创新手段模式、健全体制机制等为重点,有效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城乡共治、多元共治、整体智治和基层自治。研究结果可为新时期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和现代化治理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红梅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是联系政府和群众的基础组织,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关系城市高速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之命脉。传统的治理模式、治理主体、治理体系已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城市要发展必须要进行基层社会治理改革;政府已意识到多重治理主体介入城市基层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中城市公民参与程度对城市基层社治理改革的影响毋庸置疑。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从公民参与视角对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电子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治理时代,重视引导公民参与,才能形成有效治理体制与机制,形成政府、社会、公民共同承担的"协同治理"的新模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善登  李庆钧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广度和深度是和公众的参与态度紧密相连的。公众参与规划的态度或积极或消极。根据苏州、扬州两地城市调查结果分析,以及从政府与公民的互动关系角度看,要促使参与城市规划的公众由消极的参与者向积极的参与者转变,城市政府须在学术界已提出的信息公开、增加参与路径、培育公众自治组织等措施之外,还应承担起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回应公众利益诉求、善待积极参与者的职责。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嘉欣  陈红喜  丁子仪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近年来党和政府持续推动的政策导向,其精神内涵提出了对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创新的现实要求。公众参与作为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创新的重要支撑,其作用在多元主体治理模式中因制度困境、组织困境、公民主体困境受到了极大的抑制。通过修改法律法规、落实多元主体治理、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提升公民主体意识和能力、构建基于公民主体地位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破解困境,满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要求。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媛媛   陈志鹏  
政府数字治理是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核心议题,通过公众微观诉求视角分析政府数字治理现状、问题和创新路径,能为政府数字治理实践提供思路。文章利用BERTopic与Sentence-BERT结合方式,提取北京地区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的公众诉求与政府回应文本主题信息,从主题的向量特征、主题内容、主题关联性等维度分析,发现政府数字治理存在消极应对、回应被动、公众评价与反馈机制不完善、应对能力有限导致的治理困境等问题。文章提出治理思想文化创新、治理技术手段创新、治理评价体系创新、治理模式机制创新等创新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荣增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城市空间将面临着由增量扩展到存量优化的重要转型,快速的城市空间拓展造成了城市新区之间、新区与老城区之间功能割裂或混乱、许多新区面临着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体系严重滞后,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要及时构建适应城市空间存量优化阶段的城市新的规划和管理体制、完善城市交通网络系统、及早进行产业的置换和重组、规划和建设城市新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等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