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24)
2023(7668)
2022(6717)
2021(5976)
2020(5211)
2019(12387)
2018(12230)
2017(23170)
2016(13457)
2015(15449)
2014(15596)
2013(15549)
2012(14702)
2011(13460)
2010(13761)
2009(12858)
2008(12859)
2007(11793)
2006(10063)
2005(8810)
作者
(41204)
(34692)
(34639)
(32942)
(21990)
(16706)
(15908)
(13601)
(13135)
(12467)
(11802)
(11685)
(11099)
(11053)
(11013)
(10938)
(10936)
(10158)
(10129)
(10051)
(8906)
(8576)
(8525)
(7881)
(7841)
(7796)
(7748)
(7536)
(7081)
(6980)
学科
(55511)
经济(55463)
管理(33009)
(31409)
方法(26068)
(24333)
企业(24333)
数学(23199)
数学方法(22976)
中国(16672)
(14714)
(13844)
地方(13514)
(13197)
理论(10510)
业经(10198)
农业(9755)
(9691)
贸易(9691)
(9306)
(8848)
环境(8660)
(8428)
财务(8415)
财务管理(8389)
(8346)
企业财务(7907)
教育(7219)
城市(7207)
(7111)
机构
大学(196372)
学院(196294)
(75035)
经济(73100)
管理(70227)
研究(68946)
理学(60236)
理学院(59422)
管理学(58245)
管理学院(57873)
中国(49152)
科学(45646)
(43169)
(39125)
(36431)
业大(34071)
研究所(33472)
(33321)
中心(31469)
(31237)
农业(30851)
(27754)
师范(27459)
北京(27371)
(27358)
财经(26834)
(25309)
(24165)
经济学(23385)
技术(22520)
基金
项目(131851)
科学(101041)
研究(93718)
基金(92134)
(82181)
国家(81511)
科学基金(67482)
社会(56511)
(53334)
社会科(53268)
社会科学(53245)
基金项目(49567)
(45454)
自然(44782)
教育(44544)
自然科(43630)
自然科学(43609)
自然科学基金(42794)
编号(38884)
资助(37606)
成果(31632)
重点(30905)
(29004)
(28433)
课题(28154)
(26727)
科研(25678)
计划(25675)
创新(24989)
大学(24279)
期刊
(81785)
经济(81785)
研究(55731)
中国(37851)
学报(36304)
(34037)
科学(31124)
(26920)
大学(26453)
教育(25164)
学学(25071)
农业(22505)
管理(21613)
技术(17306)
(14620)
金融(14620)
业经(14071)
问题(13434)
财经(13246)
(12788)
经济研究(12445)
(11292)
(10766)
林业(10289)
资源(9610)
技术经济(9497)
科技(9264)
业大(9123)
图书(9019)
商业(8817)
共检索到2854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康文星  郭清和  何介南  申初联  邓湘雯  赵仲辉  
对广州城市森林涵养水源、固土、保肥的功能及其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广州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每年贮水量比无林地多6.429亿m3,调节径流防洪能力大2.609亿m3;每年植物组织净积累N元素4.949万t,P元素0.428万t,K元素4.400万t;每年凋落物归还林地N元素3.524万t,P元素0.216万t,K元素1.539万t;每年土壤流失减少123万t,有机质流失减少3.905万t,N元素流失减少0.218万t,P元素流失减少0.066万t,K元素流失减少2.368万t;森林贮水效益1.286亿元,防洪效益0.522亿元,储存在植物组织中养分效益3.497亿元,保持土壤效益1.145亿元,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崔嵬  郑小贤  顾丽  
为适应森林多功能经营的需要,以金沟岭林场为研究区域,根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和固定样地观测数据,动态评估主要森林类型及龄组的水源涵养量,利用影子工程法评价水源涵养价值量。结果表明:金沟岭林场1997年与2007年的水源涵养量分别为4 560.2×10~4、4 273.6×10~4 t,涵养水源的经济价值量分别为3 137.1、2 935.4万元;在不同森林类型中,针阔混交林蓄水量最大;10 a间,幼龄林的水源涵养价值量基本一致,中龄林与成熟林的价值量呈现增长的趋势,近熟林水源涵养价值量有所下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康文星  田大伦  
本文以连续定位测定数据 ,对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采伐后造成各种效益损失 ,用等效益相关代替法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 :杉木人工林采伐后 ,土壤蓄水量比有林区少 6 4 6m3·hm- 2 ,调洪能力少 786m3·hm- 2 ,枯水期提供水量少 318m3·hm- 2 ,每年流失的泥沙量比有林区多 4 8t·hm- 2 ,由此比有林区多流失的营养物质 ,纯N 0 0 87t·hm- 2 ,P 0 0 4 7t·hm- 2 ,K 0 10 1t·hm- 2 。通过有关计量计算得出 ,每采伐 1hm2 杉木林每年水源涵养效益损失 84 9元 ,固土保肥效益损失 5 0 4元 ,改良土壤效益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司今  韩鹏  赵春龙  
针对森林水源涵养价值内涵理解不同,不同方法核算结果差异迥然的现象,总结现有方法深入分析其内涵,并选取5种方法进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区两个小流域方法间核算结果差异显著,其中以纸坊沟为例,综合蓄水能力法、当量法、水量平衡法Ⅰ及降水储存量法Ⅰ所得价值最高可相差1.5×106元,而南方女儿寨小流域同比相差最高为2×105元,且三个流域利用水量平衡法Ⅱ计算所得结果皆出现反常现象。分析表明:降水储存量法Ⅰ与水量平衡法Ⅰ内涵接近,反映实际水源涵养价值;综合蓄水能力法则反映潜在水源涵养价值,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可能出现实际蓄水能力低于理论值,实际价值与潜在价值相差较大的情况;水量平衡法Ⅱ计算公式无法代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书林  
为了克服传统森林水源涵养服务功能估算所面临的空间尺度问题,将遥感技术引入到森林水源涵养服务功能评估中,利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模型估算了研究区森林涵养水量,并进一步估算了森林年涵养水量价值量和年净化水质价值量。与样本点实测土壤水分含量数据对比发现,tvdi模型能适用于研究区土壤水分含量的估算。研究发现,不同树种单位面积森林年涵养水量价值量和年净化水质价值量排序为:马尾松林>桉树林>杉木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尧  徐佩  傅斌  王威  王海雯  
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进行定量评估,可以指导森林保护、水资源利用以及区域规划等。文章在分析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内涵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常用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模型进行归纳与分类,从经验模型和物理模型两方面综述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模型研究进展。论述了各类模型的主要特征、优缺点以及应用现状,总结了在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代表性应用成果,探讨了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模型的主流研究方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余新晓  周彬  吕锡芝  杨之歌  
基于北京市第六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区划北京山区森林景观类型,并应用InVEST模型评估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总面积为479209hm2的北京山区森林可划分为18种类型,其水源涵养总量为16.2万亿m3,平均水源涵养深度为75mm;各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深度差异很大,落叶松人工林最大,为148mm,其他阔叶人工林最小,为47.6mm;在各类森林水源涵养总量方面,天然柞树林最高,为8.25万亿m3,其他阔叶人工林最小,为60.7亿m3。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袁继安  田大伦  康文星  伏珂颖  
以湖南省有林地资源为研究对象,以城市供水制造成本的账面价值为基础,核算了近年的森林涵养水源价值。结果表明,2014~2016年,有林地年均涵养水源量为426.28亿t/年,年均涵养水源价值926.65亿元/年,单位面积提供价值7128.41元/hm~2·年,是按城市供水价格法核算结果的48.78%,相当于按影子工程法核算结果的35.59%。为准确核算森林涵养水源价值,应客观分析涵养水源功能的水文学过程、正确计量涵养水源实物量并规范核算城市供水的生产成本。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邓坤枚  石培礼  谢高地  
该文以长江上游为研究区域 ,根据上游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的差别 ,划分为暗针叶林、其它针叶林、阔叶林、经济林、竹林、灌木林和 6个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区域 ,并利用年降雨量、林冠截留量数据以及“影子工程”等方法 ,计量和评述了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效益。结果表明 :长江上游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年涵养水资源量为 2 397 2 81 4× 1 0 8m3 ,涵养水源的年经济价值为 1 6 0 6 1 79× 1 0 8元 ,相当于该区域 1 99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 1 4。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士美  谢高地  张彩霞  盖力强  
基于多年的定位监测数据,研究了亚热带5种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的流量过程。结果表明,里骆杉木林、西江坪常绿阔叶林的年内林冠截留量曲线呈现单峰型,而宜山龙桥的3种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量曲线则呈双峰型。5种森林生态系统累积林冠截留价值的过程曲线基本一致。里骆杉木林和西江坪常绿阔叶林的水文调节量变幅较大,而龙桥3种类型的年内水文调节量变幅较小。5种森林生态系统的月平均水文调节量依次为西江坪常绿阔叶林>里骆杉木林>龙桥柠檬桉马尾松混交林>龙桥马尾松林>龙桥杉木林。5种森林生态系统水资源供给功能过程曲线呈现与水文调节功能曲线相似的规律,对应的月平均水资源供给量分别是751.92、486.92、332...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肖建武  康文星  尹少华  谢欣荣  
主要介绍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功能及经济价值评估方法,并以中国第三个"国家森林城市"长沙市为实证分析,计算了长沙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和释氧功能的经济价值分别约为27.12亿元/a和10.61亿元/a,固碳释氧总价值约为37.73亿元/a,最后做了进一步分析与对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金龙  杨伶  张大红  彭强  
水源涵养林在京冀流域水源地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在野外调查与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筛选及专家咨询方法,建立了京冀水源涵养林生态效益计量指标体系。研究过程中采用市场价格法、影子工程法等对京冀水源涵养林建设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价值量估算并货币化计量。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3年,京冀水源涵养林建设产生了可观的生态效益,总生态效益为39 343.13万元,其中涵养水源效益为20 792.87万元;水土保持效益为278.01万元;固碳制氧效益为4616.25万元;净化大气环境效益为5673.9万元;改善小气候效益为2466.8万元;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为5515.3万元。本研究的计量结果将为京...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岳永杰  韩军  李玉柱  陈晶晶  李钢铁  
根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三次清查数据,利用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对1994-2008年间大兴安岭森林涵养水源和保育土壤2项生态服务功能的物质量和价值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近15年内,大兴安岭林区森林固土量>保肥量>涵养水源物质量,三者都呈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在第五次复查期均达到最大,在第五次复查期固土量是1 586.342×109t·a-1,保肥量是34.350×109t·a-1,涵养水源物质量为12.388×109t·a-1。保育土壤价值量均高于涵养水源价值量,二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第五次复查期都达到最大,二者的和为561.608...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丹  邵全琴  刘纪远  
森林生态系统综合水源涵养能力是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蓄水能力的总和。本文根据江西泰和县2003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合文献收集,从3个作用层评估了泰和县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比较了不同森林类型、林龄、海拔、坡度下的林冠降雨截留能力,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土壤蓄水能力。结果表明,林冠层平均截留率为16.31%,枯落物层持水率为2.14%,土壤层蓄水率为81.55%,3个层次总截留和蓄水量为1.41亿m3。各种森林类型水源涵养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杉木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阔叶林>毛竹林>灌木林>混交林>经济林。幼林龄、中林龄、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水源涵养贡献率分别为17.58%、65.39%、14.18%、2.48%和0.37%,涵养水源能力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空间上,泰和县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水源涵养力表现出从东西两侧向中部递减的分布。不同立地条件下林分的合理经营与管理对于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石小亮  张颖  单永娟  段维娜  
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对云南省高原3种典型森林植被的林冠截留、枯落物持水和土壤蓄水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蓄水是森林发挥涵养水源功能的最主要途径;从林冠截留量和截留率两个指标来看,林冠截水能力排序为高山松林(209.87t/hm2、28.87%)>白桦林(194.17t/hm2、19.82%)>川滇高山栎灌丛(111.78t/hm2、16.32%);对于枯落物持水能力:最大持水量排序为高山松林(35.79t/hm2)>白桦林(24.52t/hm2)>川滇高山栎灌丛(18.49t/hm2);最大持水率排序为川滇高山栎灌丛(177.42%)>白桦林(152.08%)>高山松林(138.48%);...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