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56)
- 2023(19121)
- 2022(15992)
- 2021(14714)
- 2020(12292)
- 2019(27818)
- 2018(27821)
- 2017(52668)
- 2016(28839)
- 2015(32313)
- 2014(32674)
- 2013(32106)
- 2012(29872)
- 2011(27273)
- 2010(27628)
- 2009(25433)
- 2008(24793)
- 2007(22196)
- 2006(19960)
- 2005(18384)
- 学科
- 济(131795)
- 经济(131657)
- 管理(79123)
- 业(73386)
- 企(59182)
- 企业(59182)
- 方法(48081)
- 数学(40599)
- 数学方法(40139)
- 中国(38152)
- 农(33809)
- 地方(32833)
- 学(29457)
- 业经(29380)
- 财(27197)
- 制(23900)
- 农业(22863)
- 贸(21027)
- 贸易(21010)
- 理论(20757)
- 银(20700)
- 银行(20642)
- 融(20393)
- 金融(20384)
- 易(20208)
- 行(19915)
- 和(19407)
- 环境(19181)
- 地方经济(18237)
- 发(18089)
- 机构
- 大学(413649)
- 学院(411069)
- 济(169027)
- 经济(165256)
- 管理(154740)
- 研究(151500)
- 理学(131647)
- 理学院(130012)
- 管理学(127616)
- 管理学院(126869)
- 中国(113560)
- 科学(93118)
- 京(91430)
- 所(78235)
- 财(77135)
- 研究所(70779)
- 农(69970)
- 中心(66949)
- 江(63681)
- 业大(60447)
- 财经(60068)
- 北京(58826)
- 范(57758)
- 师范(57160)
- 院(55064)
- 农业(54364)
- 经(54362)
- 州(51187)
- 经济学(50779)
- 师范大学(46217)
- 基金
- 项目(271698)
- 科学(212640)
- 研究(199648)
- 基金(194606)
- 家(170511)
- 国家(169053)
- 科学基金(143369)
- 社会(124979)
- 社会科(118199)
- 社会科学(118167)
- 省(106303)
- 基金项目(102222)
- 自然(91687)
- 教育(91225)
- 划(89825)
- 自然科(89510)
- 自然科学(89488)
- 自然科学基金(87863)
- 编号(81481)
- 资助(79949)
- 成果(67883)
- 发(61776)
- 重点(61674)
- 部(59026)
- 课题(57859)
- 创(55702)
- 创新(51992)
- 国家社会(51305)
- 科研(51242)
- 教育部(50166)
- 期刊
- 济(200538)
- 经济(200538)
- 研究(130287)
- 中国(90932)
- 学报(67514)
- 农(64838)
- 科学(61967)
- 管理(60991)
- 财(57442)
- 教育(52769)
- 大学(50764)
- 学学(47270)
- 农业(44301)
- 融(39874)
- 金融(39874)
- 技术(37198)
- 经济研究(32394)
- 业经(31713)
- 财经(29958)
- 经(25816)
- 问题(25741)
- 业(23290)
- 图书(23034)
- 技术经济(20799)
- 贸(19868)
- 科技(19612)
- 理论(19260)
- 版(18952)
- 现代(18819)
- 世界(18792)
共检索到644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亮 陈淑梅 陈敏
目前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即广域的一体化(或者又可被称为跨区域一体化)日渐盛行,即今后的经贸合作将越来越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区域或次区域的地理限制,即便地理位置不相邻的国家或地区也逐渐地开始进行经贸合作。因此探究今后的地区区域合作一体化、自贸区建设需要有广域一体化的新视角。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蔡鸿毅 王静怡 刘合光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CP)是东盟国家近年来首次提出,并以东盟为主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是成员国之间相互开放市场、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本文分析了RECP各成员国的贸易互补性和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并假设2025年RECP自由贸易协定签订,采用GTAP模型第八版数据库分析建立自由贸易区对RECP各成员国宏观经济和各部门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建立自由贸易区后,中国、日本和澳大利亚GDP和社会福利将显著提高,中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澳大利亚贸易平衡表现为顺差;中国的纺织服装等轻工业部门将受益。
关键词:
RECP 自由贸易区 GTAP模型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沈铭辉 李天国
经过7年的谈判,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整体上结束谈判,这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RCEP有助于整合区域多重制度框架,形成开放统一的亚洲市场,为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和全球经贸合作注入新动能。对于中国经济而言,RCEP的达成将大幅改善外部贸易环境,有力推动中国与RCEP成员之间形成更为紧密的贸易投资和产业分工关系,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RCEP不仅能有效形成应对CPTPP的战略缓冲,同时也有助于倒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动市场开放。未来,RCEP的规则体系与治理结构还需要由亚洲成员经济体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为全球自由贸易与经济增长做出更多贡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全毅 沈铭辉
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历程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经济关系的筹建过程看,RCEP是由东盟规划和推动的。2011年2月东盟第18次经济部长会议,首次提出组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概念和草案;在同年8月举行的"10+6"经济部长会议上,中日两国共同提出了《关于加快实现EAFTA和CEPEA构想的倡议》,建议将之前的"10+3"或"10+6"的伙伴国问题用"10+"的形式予以搁置,以打破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胶着状态,加快地区FTA的谈判进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唐宜红 王微微
本文以1990-2005年间的41个国家为样本,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伙伴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本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伙伴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本国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而伙伴国相对经济发展水平对于本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参与不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对本国经济增长有不同的影响,即参与南——北型和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经济增长,参与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尚不确定。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唐宜红 王微微
本文以1990-2005年间的41个国家为样本,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伙伴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本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伙伴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本国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而伙伴国相对经济发展水平对于本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参与不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对本国经济增长有不同的影响,即参与南--北型和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经济增长,参与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尚不确定。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叶波
在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已经成为中国主导亚太地区自贸协定的机遇。总的来说,RCEP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国有企业和竞争等议题上虽然没有TPP贸易自由化水平高,但相对来说比较符合参加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RCEP可以在市场准入、地缘政治方面产生积极影响,而东盟国家可以在RCEP谈判中发挥积极作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应当主导RCEP谈判,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费秀艳 韩立余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第一个泛亚洲自由贸易协定,对其评价众说纷纭。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一包容性可以作为评价国际经贸协定的重要尺度。在RCEP中,各缔约方谈判地位较为平等,充分考虑了各国不同发展水平和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为各缔约方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和营商环境。RCEP确立了非歧视性的累积原产地规则,有利于整合RCEP区域供应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达成了亚太地区水平较高的电子商务规则,能够加强缔约方数字经济能力建设、削减数字贸易壁垒。受法治发展水平限制,民间团体的参与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多元价值追求方面,RCEP规则设置相对保守,未能回应环境保护、劳工保护等新议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建平
RCEP是中国实施更加主动对外开放战略、减缓TPP对中国冲击的重要平台,有助于中国获得新的亚太战略主动。针对RCEP面临的挑战,中国应实施"用杠杆、撬核心、筑平台、构网络"的亚太自贸区战略,坚定支持以东盟为核心构筑RCEP区域合作平台,与东盟合作设计谈判模板,并形成中韩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与RCEP互相促进的区域合作新格局。
关键词:
中国 RCEP 战略选择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叶波
在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已经成为中国主导亚太地区自贸协定的机遇。总的来说,RCEP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国有企业和竞争等议题上虽然没有TPP贸易自由化水平高,但相对来说比较符合参加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RCEP可以在市场准入、地缘政治方面产生积极影响,而东盟国家可以在RCEP谈判中发挥积极作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应当主导RCEP谈判,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沈铭辉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东盟在美国积极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背景下做出的战略性选择,这也是东亚合作多年来取得的重大突破。"东盟+1"自由贸易协定的横向比较分析表明,各自贸协定在投资条款上差异最小,货物贸易次之,服务贸易差异较大。如果以整合5个"东盟+1"自由贸易协定的方式推动RCEP谈判,RCEP可能在投资协定上先行突破。尽管中国面临谈判困难,基于中国的经济利益,中国有必要以积极的态度推动RCEP谈判。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马忠法 谢迪扬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要求亚太经济伙伴关系建设必须以人民为中心,追求人类长远共同利益,坚持平等互利,开放共赢。不同于TPP搁置条款体现的资本本位主义,RCEP的制度设计全面贯彻了互联互通的共商理念、权责共担的共建理念、互利共赢的共享理念,以民生幸福为国际合作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伟大实践。面对RCEP的未来挑战,中国应尽快推进其规则的实施,完善国内法,尽早加入CPTPP,促进RCEP、CPTPP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对话沟通,巩固并弘扬多边主义,从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汤婧
本文基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框架下针对东盟内部成员间的自由贸易协定以及东盟与外部6个成员间已签署的5个"东盟+1"自由贸易协定,从关税减让、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两个方面,分析了RCEP区域整合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运用GTAP模型预测分析了RCEP的建立对中国经济、贸易以及各产业可能产生的影响。GTAP模型的类比结果显示,总体而言,RCEP的成功整合将有力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成长,提高中国实际GDP的增长速度与福利水平,但对不同产业的影响程度有明显区别。最后针对中国参与RCEP整合在路径选择、谈判议题、产业冲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对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淑梅 倪菊华
本文运用GTAP模型,模拟RCEP完全建成时区域内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宏观经济效应、贸易效应以及产业效应,特别是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RCEP建成后,就GDP、进出口、社会福利等总体指标来看,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将收益于关税减让而得到显著提升。对中国而言,贸易区域、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产业层面的积极效应显著,但同时对采掘业、机械电子与运输以及服务业有较大冲击。根据研究结果,论文最后分别从国家和产业层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