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
- 2023(118)
- 2022(85)
- 2021(95)
- 2020(58)
- 2019(185)
- 2018(149)
- 2017(205)
- 2016(105)
- 2015(168)
- 2014(150)
- 2013(133)
- 2012(115)
- 2011(124)
- 2010(117)
- 2009(102)
- 2008(122)
- 2007(105)
- 2006(89)
- 2005(81)
- 学科
- 广告(613)
- 管理(402)
- 业(271)
- 教育(269)
- 企(247)
- 企业(247)
- 济(247)
- 经济(247)
- 政治(185)
- 思想(183)
- 思想政治(171)
- 政治教育(171)
- 治教(171)
- 德育(169)
- 理论(163)
- 方法(126)
- 中国(113)
- 学(101)
- 供销(100)
- 销(100)
- 业经(98)
- 工作(87)
- 教学(86)
- 环境(85)
- 农(80)
- 和(78)
- 划(69)
- 制(68)
- 研究(67)
- 数学(66)
- 机构
- 大学(1953)
- 学院(1933)
- 管理(654)
- 理学(563)
- 理学院(548)
- 管理学(528)
- 管理学院(525)
- 济(491)
- 经济(471)
- 研究(449)
- 范(425)
- 师范(424)
- 京(371)
- 师范大学(330)
- 中国(327)
- 江(321)
- 财(293)
- 科学(281)
- 州(267)
- 教育(247)
- 财经(222)
- 北京(221)
- 中心(209)
- 所(198)
- 经(197)
- 系(178)
- 技术(176)
- 南(174)
- 职业(174)
- 工商(171)
共检索到31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莉
广告的基本功能虽是商业促销,但它同时具有文化经济的作用,能够生产出大量的意义。因此,广告越来越成为塑造大众道德和伦理观念的主要资源。本文将广告放置在文化研究的视野中,对“编码”而成的广告文本进行“解码”,进而探讨广告的制作机理。广告将古今中外的文化资源加以肢解、包装,从而实现商业话语到非商业话语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能指”的产品被嫁接上一层甚至多层无甚相关的意义———“所指”。这种嫁接的任意性说明广告情景和所传达意义的欺骗性、想像性,而广告出奇制胜的秘诀就在于它切入了人的无意识深层欲望。
关键词:
解码 符号 嫁接 欺骗性 无意识欲望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曙冬
李碧华常因女性身份而被当作女权主义者解读,然而她所要解构的恐怕不只是男性中心话语。她的戏仿小说对经典文学形象(如潘金莲)、历史事件(帝王将相)或传统文化(京剧表演)重新书写的意图令人玩味。多元文化语境为文学评论提供了更多剖析角度,也给了读者更多阅读体验。文章试将研究注意力转向整体文本体验,从宗教、心理学等层面,探讨作者赋予人物形象更多欲望元素的意义,重新构想文本创作对传统文化的多重表达。
关键词:
李碧华 多元文化 欲望 叙述 世情关怀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乐传勇
美国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早期开创者之一,其小说和人物刻画大量运用了心理分析技巧。文章借助荣格的无意识理论,特别是集体无意识、个体无意识以及从众求同原型和阴影原型等概念来分析霍桑笔下的人物形象,探究人性中善与恶的冲突以及这种冲突在他们身上的体现,进而揭示小说家的"无意识"人性观,说明霍桑的文学创作思想与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有高度相似性。
关键词:
霍桑 荣格 “无意识” 人性观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昱 龚刚
资本主义可以分为"资本主义前期社会"和"资本主义消费社会"。于前者,资本主义主要是利用人们的生存欲望而奴役大众;于后者,资本主义主要是通过制造和繁殖欲望,再利用大众的贪欲而奴役大众。我们发现:贪欲是可以被制造出来的,又可以自我循环,自我繁殖,自我强化,并具有无限的增长趋势;贪欲还是一种异化的欲望,即这种本属于人自己的内在欲望却与人自己的本真需要相背离,相反对。这非但不能肯定生命,反而否定生命,成为奴役人的力量,也使得人离真正的幸福越来越远。在欲望异化的视角下,我们开始重新诠释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中的"按需分配"。我们发现马克思所说的"按需分配"绝不是满足贪欲,即"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而是对人类本...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小东
女性的自我觉醒首先在文学中得到张扬。中国百年文学中,大量女作家涌现和大量妇女问题得到前所未有的文学关注,大量两性关系的乡村化都市化和欲望化的多重叙述与多元描写,女性从肉体哲学到灵魂鞭笞,从“拷红”到“审男”乃至于阿Q与吴妈的原初欲念都一一在这种差异中显示着文学的诗学表达,显示着两性文学关系中的深度差异,正在成为文学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关键词:
女性书写 诗学 想像 欲望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金元浦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消费主义的时代。人们自由地享受生活,消费鸡块,消费可口可乐,消费衬衫领带;也消费广告、消费品牌、消费偶像;更消费虚荣、消费欲望、消费美丽,乃至消费语言与符号……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敏
与目前将消费行为作为一种有意识的理性决策过程来加以研究的主流理论不同,无意识消费行为理论为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消费行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分析了无意识消费行为的内涵及习惯性、冲动性、快速性特征,论述了无意识消费行为在知觉系统、评价系统、激励系统和情感系统共同作用下的产生机制,介绍了高端和低端两个层次的无意识消费行为以及无意识消费行为的测量方法,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要点。
关键词:
无意识消费行为 非理性消费行为 消费决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璐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探讨了女性在长期男性征服下对男性征服欲望的表现,尤其是在文艺作品中的表现。通过美术、文学、音乐等方面的例证展开了一幅女性征服男性的幻想图。
关键词:
女权主义 征服 传统文化 男权中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骆振华
近10年来,由于人类在发展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过程中,破坏了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导致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的威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找到一种能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而绿色经济强调经济的发展要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恰恰符合这样一种模式,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发展迅速。笔者以为,绿色经济之所以能得到迅猛发展,归根结底是因为其最能体现经济学研究的本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浩歌
据报道,在前不久召开的关于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小型研讨会上,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的领导提出一个观点:用新一轮改革促进新一轮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和信号,或许可以用高等教育新一轮改革和发展即将来临进行解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平 高杰 张锐
家庭进行消费或储蓄的行为受消费欲望和积累财富欲望的支配。家庭财富占有的欲望与消费的欲望强弱变化不仅受到外在的生存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家庭脆弱性、结构和生命周期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家庭消费需求具有刚性,家庭收入只有在满足刚性消费需求以后,才能确定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比例。在应用刚性消费需求构建的家庭消费函数模型对中国家庭高储蓄、低消费原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家庭消费长期低迷的主要原因是刚性消费需求低下和家庭脆弱性。
关键词:
家庭欲望 脆弱性 刚性消费需求 消费函数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石世奇
先秦各家的经济思想是从人的欲望和满足欲望的关系 ,即荀子所说的“欲多而物寡”出发的 ,这也就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所说的欲望和稀缺。他们从此出发 ,提出各种主张 ,形成他们的思想体系。荀子在这方面讲得最清楚。他可能是世界上最早最明确地从欲望和稀缺出发 ,研究经济问题的思想家。先秦的思想家面临的是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 ,他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形成了有中国古代特色的经济思想
关键词:
先秦 经济思想 稀缺 欲望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卢波
一种经济制度只有在各方面都能保持平衡和协调发展,才能随时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而这首先要有一个基本上愿意消费的、生机勃勃的消费大众,才会有这样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换言之,只有有了消费的意愿,才能使生产不断发展,并促使生产单位不断地改进技术,提高效率。只有不断地受到来自消费方面(包括生产性消费方面)的压力,才能使企业单位始终保持着高昂的生产积极性和热情,使生产适应消费的不断发展。因此象我国前段时期着重从生产供给角度来解决市场疲软问题,首先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人民有足够的消费欲望与相应的消费能力。那么,我国居民的实际消费欲望与消费能力状况究竟如何呢?在此不妨对它们作一番现实考察和分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齐秀强 唐新格
面对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垄断行业歧视、出身背景歧视、经验歧视等多种就业歧视,大学生"集体无意识"状况愈发严重。造成此种状况既有传统观念原因,又有学生自我认知原因,还有制度不健全、相关主体职能没有发挥等原因。为此,应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公平、公正就业观,建立健全反就业歧视相关法律法规,设立就业平等委员会,明确各主体职责,充分发挥各主体应有的职能,不断提升大学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歧视 集体无意识 实现路径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何英为 李爱梅 孙海龙 周蕾
无意识思维是指当有意识注意指向与目标无关的对象时,在无意识层面与目标相关的任务仍得到加工的思维过程。已有研究发现无意识思维比深思熟虑的有意识思维更能促进一些复杂问题的解决。那么,当消费者面临复杂决策时,无意识思维是否也存在优势?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无意识思维的理论发展,然后分消费前的目标识别、消费中的选择过程和消费后的结果评估三个阶段系统归纳了无意识思维对消费者复杂决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消费者个体差异与消费情境特征如何影响无意识思维效应,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