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67)
2023(9388)
2022(7399)
2021(6794)
2020(5993)
2019(13096)
2018(13131)
2017(26625)
2016(13626)
2015(15402)
2014(15201)
2013(15393)
2012(14156)
2011(12465)
2010(13028)
2009(13208)
2008(12635)
2007(11630)
2006(10675)
2005(10111)
作者
(38514)
(31746)
(31564)
(29739)
(20153)
(14740)
(14549)
(12098)
(11965)
(11562)
(10613)
(10500)
(10396)
(9788)
(9612)
(9610)
(9288)
(9241)
(9062)
(9003)
(7944)
(7640)
(7604)
(7185)
(7180)
(7174)
(7084)
(7041)
(6170)
(6109)
学科
(74711)
(68638)
企业(68638)
(63713)
经济(63637)
管理(58157)
方法(27776)
业经(26737)
(26245)
金融(26245)
(25282)
(24656)
银行(24654)
(23969)
中国(23075)
(22818)
数学(20300)
数学方法(20211)
(19965)
财务(19943)
财务管理(19925)
企业财务(18936)
(18832)
农业(16929)
技术(15632)
(13312)
(13297)
理论(13210)
(12277)
(12140)
机构
学院(206639)
大学(201154)
(94047)
经济(92372)
管理(87913)
理学(73991)
理学院(73437)
管理学(72873)
管理学院(72483)
研究(59051)
中国(58009)
(49253)
(41197)
财经(38597)
(34793)
(31267)
中心(30298)
科学(29853)
(29171)
经济学(28924)
财经大学(28341)
(28265)
经济学院(26431)
北京(26228)
商学(26180)
(26082)
商学院(25954)
研究所(24550)
业大(24297)
(23672)
基金
项目(121011)
科学(97391)
研究(94819)
基金(89684)
(74286)
国家(73530)
科学基金(65969)
社会(63067)
社会科(60070)
社会科学(60059)
(47501)
基金项目(47366)
教育(41041)
编号(39750)
自然(39408)
自然科(38533)
自然科学(38523)
自然科学基金(37941)
(37413)
资助(36132)
成果(32487)
(30752)
(28781)
(27221)
(26719)
国家社会(26325)
项目编号(26186)
创新(25941)
(25888)
重点(25798)
期刊
(108043)
经济(108043)
研究(64222)
(41449)
(37804)
金融(37804)
管理(37089)
中国(36521)
(28313)
科学(21800)
学报(21111)
业经(20113)
财经(20112)
农业(18794)
技术(18564)
(17268)
经济研究(17164)
大学(17127)
学学(16217)
问题(14366)
技术经济(12977)
理论(12970)
教育(12329)
财会(12179)
(12178)
商业(11699)
现代(11646)
(11626)
实践(11571)
(11571)
共检索到325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韩文琴  
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会计学界普遍认为公允价值的运用对危机的加深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从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业的黑洞效应角度剖析次贷危机的形成过程,并且通过对黑洞效应的成因分析,得出相关的启示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对我国会计制度改革有所帮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林生  
当代国际贸易中有一个突出的趋势,即服务贸易增长率明显地高于货物贸易,80年代后期以来,通常要高出一倍以上。在90年代初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中,货物贸易额曾出现过轻微的下降,而服务贸易的增势依旧强劲,到1992年突破了1万亿美元大关,与货物贸易形成了1:...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宾建成  陈柳钦  
一、金融创新是我国金融发展的源动力 1.金融创新是金融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前的中国金融,几乎具备了金融压制型金融制度的所有特征。无论是在金融机构设置和信用形式结构上,还是在金融资源配置机制和金融调控方式上,金融压制都相当明显。金融创新的发展过程,就是中国从金融压制逐步走向金融深化的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波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全球金融体系呈现出从过去的严格分业逐渐向混业经营转变的趋势。本文探讨了分业经营条件下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动因、过渡性质 ,认为它可以解决我国金融发展需求与监管能力之间的矛盾。在分析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我国金融业的战略选择 :培育核心竞争力 ;准确把握金融业务相关多元化原则 ;建立多元化资本结构 ;运用并购手段实现变革 ;有效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权 ;强化金融控股集团层面的风险管理责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吴富佳  童威  雍志强  
随着金融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金融集团化势必成为金融机构发展的一大趋势。金融集团的迅速发展涉及一国的金融体制问题 ,它对于一国的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运行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尽管采取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制度是我国当前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 ,但在实践中 ,我国金融分业制度面临加入WTO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等诸多的挑战 ,混业经营和并购重组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战略联盟是我国金融机构现阶段迎接中国入世挑战、走向金融集团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陶士贵  
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环保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而这离不开金融业的大力支持。本文从国际上金融业向环保产业倾斜这一发展趋势,进一步探讨我国金融业如何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一、国际金融业积极支持环保产业 在环保产业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新热点的同时,各国政府和银行在发放贷款和进行投资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把有关环保的基建工程作为优先考虑的项目。尤其是“绿色银行”的不断出现,使银行在现代经济中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郭丽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金融业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面对这一浪潮的冲击,尽管中国目前实行混业痉营的时机尚不成熟,但是,金融业混业经营必将成为我国金融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我国当前要积极创造条件,寻找突破口逐步向混业经营过渡。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和秀星  蒋志芬  何金旗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我国金融业将进一步对外开放。短期内外资银行难以对中资银行形成巨大冲击。从中长期看 ,外资银行大举进入 ,将对我国金融业形成严峻的挑战 ,同时也带来发展的机遇。对此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加快改革步伐 ,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改善和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 ,提高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 ;拓展银行业务 ,支持业务创新 ;学习、借鉴外资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 ,建立全新的经营理念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本照  刘吉鹏  陈剑锐  
21世纪是绿色的世纪 ,金融业发展离不开绿色管理。作者以绿色管理“金三角” (绿色文化、绿色战略、绿色金融工具 )为管理框架 ,提出了我国金融业绿色管理的运作机制和实施方案———建立绿色管理体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鹿小楠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制度的选择与一国经济发展有着紧密联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出现了银行、证券和保险业混业经营的趋势。本文深入研究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国际趋势、内在规律和根本动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实现的路经。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新海  骆司融  曹晨舟  马燕杰  
征信体系作为金融行业的基础设施,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作为信用管理行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在征信数据应用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对美国企业和个人征信数据的基本内容进行了介绍、分类、解释和说明,并通过应用案例具体论述了征信数据在金融保险业中的典型应用。通过借鉴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国内征信机构加深对征信数据的理解,而且还能促进金融保险业更加广泛地使用征信数据进行风险监控、信贷决策、定价等,对提高国内征信数据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裴平  卢授永  
经济金融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显著特征,它推动了金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形成了无国界金融的格局。全球化对中国金融业必然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要从辩证的、历史的角度对此进行认识。为应对全球化的影响,要采取渐进开放的策略,并通过加强金融法制建设、金融创新及国际合作等措施,趋利避害,实现中国金融业的跨越式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梅新育  
在二战之后的世界金融发展史上,离岸金融中心吸引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因素包括资本自由化、利率自由化、零准备金等高度自由化的金融体制,以及有利的税收环境。随着金融自由化的深入发展,资本项目自由化、利率自由化、零准备金率等昔日离岸金融市场吸引资本流入的“卖点”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国家金融体制的特征,其结果之一是导致离岸金融中心在金融业跨境资产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按照国际清算银行《国际银行业及金融市场发展月度概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