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90)
- 2023(4864)
- 2022(4148)
- 2021(3693)
- 2020(3094)
- 2019(7106)
- 2018(6928)
- 2017(13351)
- 2016(7096)
- 2015(7868)
- 2014(7815)
- 2013(7822)
- 2012(7308)
- 2011(6294)
- 2010(6393)
- 2009(5575)
- 2008(5287)
- 2007(4805)
- 2006(4173)
- 2005(3800)
- 学科
- 济(34958)
- 经济(34945)
- 业(22346)
- 管理(20026)
- 方法(18065)
- 数学(16922)
- 数学方法(16817)
- 企(16339)
- 企业(16339)
- 技术(11897)
- 贸(11873)
- 贸易(11871)
- 易(11712)
- 出(11084)
- 农(9612)
- 口(8099)
- 出口(8078)
- 出口贸易(8078)
- 中国(8055)
- 财(7794)
- 农业(7116)
- 技术管理(6686)
- 地方(6637)
- 学(6082)
- 业经(5827)
- 环境(4931)
- 地方经济(4357)
- 税(4289)
- 税收(4145)
- 收(4129)
- 机构
- 大学(103099)
- 学院(102695)
- 济(49639)
- 经济(48920)
- 管理(39897)
- 研究(35483)
- 理学(34930)
- 理学院(34583)
- 管理学(34066)
- 管理学院(33880)
- 中国(25516)
- 科学(21309)
- 京(21113)
- 农(19825)
- 财(19768)
- 所(17796)
- 业大(17342)
- 经济学(16647)
- 研究所(16305)
- 中心(16225)
- 财经(16061)
- 农业(15667)
- 江(15467)
- 经济学院(15460)
- 经(14795)
- 北京(12780)
- 院(12510)
- 范(12336)
- 师范(12184)
- 经济管理(12160)
- 基金
- 项目(72616)
- 科学(57851)
- 基金(54095)
- 研究(51509)
- 家(48075)
- 国家(47734)
- 科学基金(40677)
- 社会(35035)
- 社会科(33612)
- 社会科学(33605)
- 基金项目(28655)
- 省(28395)
- 自然(25469)
- 自然科(24926)
- 自然科学(24922)
- 自然科学基金(24527)
- 教育(23902)
- 划(23468)
- 资助(22041)
- 编号(19070)
- 部(16855)
- 重点(16665)
- 发(16260)
- 创(16136)
- 国家社会(15808)
- 创新(15243)
- 教育部(14497)
- 成果(14319)
- 人文(14043)
- 科研(13761)
共检索到1513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方
《只要有(广义)技术变动,劳动生产率就不可能不发生变化;只要劳动生产率发生了变化,就说明肯定有(广义)技术变动。 (广义)技术变动=劳动生产率变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方
在宏观经济意义下,一国在某一年的实际产出(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或实际国民收入)为何比上一年增长了,造成这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相对重要性是怎样的以及如何度量它们的贡献作用,等等,都是经济学应设法弄清楚的一些问题。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静 张传慧
在中国农业生产持续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将农业主要水污染物(总氮和总磷)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采用基于RD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DEA模型测算并分解1999—2018年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指数,并进一步分析农业技术进步的产出偏向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绿色TFP增长率持续提高,产出偏向型技术进步是农业绿色TFP增长的重要来源;中国农业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产出偏向性并总体上偏向绿色产出(即偏向减少污染物排放),表现为技术进步偏向减少总氮和总磷排放的省份数波动上升以及各区域的技术进步绿色产出偏向程度都有所提升,但也存在时空差异;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农业人力资本水平、粮食播种面积占比、城乡收入差距、农业政策支持力度的提高有利于农业技术进步绿色产出偏向程度的提升,而城市化水平和农业化肥施用量的增加会阻碍农业技术进步绿色产出偏向程度的提升。应从农业支持政策、环境规制、绿色技术供给、农业生产者发展等多方面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农业技术进步的绿色产出偏向程度,以实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领 谢家智 李文静
促进技术进步、加强财政金融支农力度是发展中国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性措施。然而,根据中国1978-2008年的实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却显示:技术进步、财政投入和农户投资的产出效应较低,而农业贷款对农业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证明了由于我国缺乏稳定的农业资本形成机制而导致的资金配置效率低下这一事实。进一步分析发现,虽然财政金融支农力度在加强,但只有政府主导的农业资金投入有利于农业产出的提高却效率低下,而由市场主导的资金投入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增长。最后,文章就如何实现农业经济平稳增长提出了简短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技术进步 资金投入 产出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封永刚 蒋雨彤 彭珏
研究目标:从有偏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增长视角分解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研究方法:基于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对中国1978~2015年的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进行估计,并扩展Solow增长核算方程重构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分解框架。研究发现:国内研究在技术进步偏向识别、生产函数参数设定及估计方法应用方面存在部分偏误;修正偏误后本文发现考察期内有偏技术进步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支持总体强于要素投入增长,且有偏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增长内部发生了明显的动力转换;中国经济增速近期下滑主要由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减缓、资本累积速度下降和人口红利消失引致。研究创新:基于多种要素替代关系、市场假设和技术进步率框架,对中国要素替代弹性、有偏技术进步进行全面再评估,通过打开技术进步率的"黑箱"进一步分解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研究价值:为有偏技术进步识别和经济增长动力分解提供可靠框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封永刚 蒋雨彤 彭珏
研究目标:从有偏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增长视角分解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研究方法:基于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对中国19782015年的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进行估计,并扩展Solow增长核算方程重构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分解框架。研究发现:国内研究在技术进步偏向识别、生产函数参数设定及估计方法应用方面存在部分偏误;修正偏误后本文发现考察期内有偏技术进步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支持总体强于要素投入增长,且有偏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增长内部发生了明显的动力转换;中国经济增速近期下滑主要由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减缓、资本累积速度下降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西明 刘贵基 姜庆华
技术进步与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改革开放20多年来,江苏省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增长速度方程测算,我们发现技术进步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却是在不断下降的,尤其是2003年,贡献率竟然出现了负值,这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背道而驰。因此,必须进一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技术进步因素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增长速度方程 指标选择 江苏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立 姜春海
本文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作为技术进步的衡量指标,剔除了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规模损益对乡镇企业产出增长的影响,对技术进步与乡镇企业产出增长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详细的实证分析,分别考察了技术进步对乡镇企业产出增长的绝对拉动作用和相对贡献份额,并提出了加快技术进步速度,保证乡镇企业持续增长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勋
本文通过模型观察和研究36家新材料上市公司2002-2007年数据,解释和分析2002-2007年间新材料产业总产出及其增长是如何决定的。通过分析可知,中国新材料行业,特别是上市企业,资本量提高迅速,但在目前还没有取得与资本规模增长幅度相一致的产出增长率。在2002年至2005年期间,还发生随着产出规模的扩大,新材料产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却不断降低的现象。本文认为,这是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中一个危险的信号。说明大量新材料上市企业采用的是购并等外延式的产业扩张模式,在短时间内投入了大量的资本,扩展了行业规模,真正依赖技术进步的内涵式发展的模式十分少见。因此,要加大科技进步对产出的贡献,必须通过改革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红玲,徐桂祥,胡中立
农业经济增长中广义技术进步的度量方法研究王红玲徐桂祥胡中立ABSTRACTThispaperhasmadedetaileddiscussiononrestrictivefactorsanddificultpointsinmeasurementofge...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蔡继明 钟一瑞 高宏
"价值总量之谜"反映的是在传统劳动价值论框架下,社会财富总量与价值总量脱节的现象,其根源在于,劳动价值论以活劳动作为新价值的唯一源泉,不能反映非劳动生产要素和技术进步对价值创造和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在广义价值论框架下,建立了内生技术进步的消费-生产者一般均衡模型,认为消费-生产者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以学习技术,技术能够进入产品的生产函数,也是新增价值的源泉。技术进步能够促进价值总量增加和经济增长,虽然在同一时期价值总量等于劳动总量,但从跨期来看,由于不同时期的劳动时间已经存在质的差别,只要这种质的差异体现的是技术进步的贡献,当期的价值总量就会大于前期的价值总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厚明
基于1978~2005年的面板数据,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运用广义C-D生产函数建立模型,对中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各生产要素贡献率和不同时期(若干个"五年计划")的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及各生产要素的年平均贡献率进行了全面测算和考察,并辅以"Chow检验"方法,对改制前后乡镇企业生产函数模型估计结果中相关参数的稳定性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目前乡镇企业的产出增长主要还是靠劳动、资本投入来拉动,特别是以高资本投入来推动,这一趋势近年来还在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
乡镇企业 资本 劳动 技术进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福象 朱蕾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并比较了1992年以来全国、广东和江苏中间消耗水平的结构性变化,通过对各地三大产业部门直接消耗系数的对比和将技术进步、结构转换从劳动生产率中分解开来,发现二者对降低中间消耗和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较大的区际差异。横向对比来看,技术进步对降低中间消耗和提高经济增长效率的贡献比结构转换的贡献要高;但动态变化来看,在现有的产业结构状态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衰减的迹象。为此,要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和"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战略目标,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并提高服务业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同时要加快核心区向外围的区际知识溢出和行业的技术标准、技术范式的...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席利卿 彭可茂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河南省乡镇企业发展迅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作为技术进步的衡量指标,对技术进步和河南省乡镇企业产出增长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详细的实证分析。在分析中,本文剔除了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规模损益对河南省乡镇企业产出增长的影响,考察了技术进步对河南省乡镇企业产出增长的绝对拉动作用和相对贡献份额,最后提出了加快技术进步速度,保证河南省乡镇企业持续增长的若干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