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12)
2023(4800)
2022(4016)
2021(3286)
2020(2762)
2019(6184)
2018(6072)
2017(11754)
2016(5879)
2015(6737)
2014(6764)
2013(6878)
2012(6734)
2011(6450)
2010(6790)
2009(6437)
2008(5961)
2007(5286)
2006(5058)
2005(4813)
作者
(17466)
(14725)
(14639)
(14063)
(9596)
(6879)
(6680)
(5650)
(5594)
(5256)
(5217)
(4893)
(4863)
(4762)
(4626)
(4538)
(4350)
(4250)
(4166)
(3948)
(3887)
(3548)
(3503)
(3499)
(3419)
(3353)
(3129)
(3017)
(2963)
(2850)
学科
(53978)
经济(53949)
地方(15975)
管理(15738)
方法(13998)
数学(12270)
地方经济(12238)
数学方法(12196)
(11539)
中国(9788)
(8943)
企业(8943)
业经(8252)
(7737)
(7630)
金融(7630)
(7155)
贸易(7152)
(6858)
经济学(6442)
(6418)
环境(6364)
(5773)
世界(5637)
(5534)
银行(5534)
(5533)
(5440)
(5350)
产业(5345)
机构
大学(96368)
学院(95926)
(56439)
经济(55593)
研究(38415)
管理(34325)
中国(29391)
理学(28712)
理学院(28390)
管理学(28115)
管理学院(27917)
(22708)
(19636)
经济学(19367)
(19009)
科学(18845)
财经(17917)
经济学院(17047)
研究所(16858)
(16184)
中心(16083)
(14017)
(13362)
财经大学(13140)
北京(12889)
(11895)
师范(11847)
科学院(11570)
社会(11516)
(11148)
基金
项目(56093)
科学(44832)
研究(43277)
基金(41688)
(35010)
国家(34785)
社会(30870)
科学基金(29926)
社会科(29482)
社会科学(29475)
基金项目(21041)
(20700)
教育(18705)
资助(17430)
(17054)
自然(16084)
编号(15965)
自然科(15704)
自然科学(15701)
自然科学基金(15399)
(14338)
国家社会(13681)
成果(13671)
(13555)
经济(13440)
重点(12797)
(12794)
发展(12582)
(12415)
课题(11830)
期刊
(70867)
经济(70867)
研究(36439)
中国(18563)
(16033)
管理(14792)
经济研究(13018)
(11168)
金融(11168)
科学(10425)
国际(10032)
财经(9935)
学报(9885)
(9308)
问题(9254)
(9059)
技术(8853)
(8797)
业经(8183)
大学(8162)
学学(7806)
世界(7591)
技术经济(6817)
农业(6284)
统计(6267)
教育(6077)
经济问题(5529)
(5287)
经济管理(5173)
商业(5118)
共检索到161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明棋  
国际经济协调做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了理论界的普遍关注。广义国际经济协调与狭义国际经济协调是有区别的,狭义国际经济协调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国际矛盾尖锐化的产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明棋  
国际经济协调作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近几年中有了很大发展,也引起了理论界的普遍关注。但迄今为止,多数研究偏重于从国际关系出发,偏重于探究协调的具体问题和影响,有的甚至在阐述协调的对象时前后概念不一,对协调的定义不准。本文试图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出发,研究广义国际经济协调与世界经济发展的本质联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唐绍欣  
一、资产阶级的国际经济协调理论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协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本质上是国家经济调控的国际化。二次大战以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的国际化进一步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赖程度加深,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竞争必然引起矛盾,这种矛盾有时表现为剧烈的经济摩擦,有时表现为军事冲突或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战后普遍采取了缓和、协调的一手,致使国际协调机制得到相当程度地发展和完善。在这种背景下,资产阶级的国际经济协调理论应运而生。1962年,西方学者罗伯特·A·孟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连平  
一 国际经济协调是世界各国政府和有关的国际机构为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并促进其发展,对国际经济活动进行联合干预、管理和调节的政策行为。各国政府和有关的国际机构是实施国际经济协调的主体;稳定和发展国际经济从而使之有利于各国经济发展则是这类行为的目的;其实施对象是国际经济活动;而共同或联合对国际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节则是上述政策行为的特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朱明侠  
国际经济协调是指有关国际机构和世界各国政府为达到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并促进国际经济发展的目的对国际经济活动进行联合干预、管理和调节的政策行为。 战前,西方国家往往也共同采取一些经济政策,对国际经济关系进行协调。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对付频繁出现的经济危机,其国际协调的基本特点是特定性和临时性。并且在战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下,西方发达国家几乎都拥有各自的经济区域和势力范围,相互之间争斗甚于合作,国际协调的效果极其有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国兴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创建了一种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的新框架,其主要特点是双边、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以及协调内容超越了传统经济协调范畴。新框架的建立不仅反映了中美两国经济的全球影响越来越大、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而且也是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进一步发展双边经贸关系的客观需要。中美通过联合经济委员会(JEC)、商务与贸易联合委员会(JCCT)等平台开展的单项经贸协调的历史与实践,为新框架下开展更加广泛、更加深入、更具战略性的协调奠定了基础。尽管新框架对于稳定和发展中美经济乃至战略关系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它并不能完全防止两国局部利益的冲突,而且中方在新框架下面临的压力也更为巨大。为此,中方应在参与协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金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 ,国家间经济相互依存和经济政策协调的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以Dornbush两国开放宏观经济静态模型为理论背景 ,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国际经济政策协调。通过对合作与非合作两种情形的对比分析 ,得到的基本结论是 :国际间经济政策不协调是无效的 ,而通过政策协调则可以达到帕累托效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戴月明  
二次大战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虽历经衰退、危机和滞胀的困挠,但总的来说仍获得了相对稳定的持续的发展。为此,人们自然会提出“资本主义为何垂而不死”的问题。对于当代西方经济发展原因的研究,简单地采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或限于生产关系的概念的探讨是不够的,正确的方法应是从西方国家和世界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入手,分析其在当代西方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作用。以下笔谈正是根据这一思路而进行的一种探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钱宗鑫  储青青  王芳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完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提高协调效率,切实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才能确保实现宏观政策的预期效果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与演变,充分证明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不稳定性。多元化的储备货币体系,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多极化趋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都面临经济结构转型的任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完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提高协调效率,才能确保实现宏观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文才  龚俸  石丁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海燕  郭翠荣  
愈演愈烈的经济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范围内大规模的经济政策协调行动。协调措施包括降息、政府注资、银行的国有化及国际论坛的政策协商和共识的达成等。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支持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恶化的金融局势,增强了人们对抗危机的信心。但政策协调的不和谐音符也同时存在。展望未来,经济大国的大规模干预活动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果会逐渐显现,但投资者信心的恢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子昌  栾淑彦  
对东盟经济合作的个案分析表明:国家利益之间的协调是国家之间经济合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如果条件不具备,即使有政府的积极推动,也难以取得理想的合作成果;即使在对外交往中合作取得一定成功,即使产生了一定的外溢效应,其对内部合作的影响也十分有限;因此,在区域国际经济合作中,不能只强调合作后市场扩大可能带来的合作收益,而必须注意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或经济结构的相同可能对合作的进程及具体合作成果的影响。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石士钧  
这些年来,我国在加入WTO及其后的运作中积极合理地开展国际经济协调活动,积累了不少有益启示甚或成功经验。它们至少包括:(1)不宜热衷于动辄从政治角度判断和应对国际经济争端;(2)立足于发达国家贸易运作的特点展开经济协调;(3)正确判断和深入探究贸易对方的主要利益追求;(4)适度考虑对方政府所面临的国内实际压力;(5)用全局性的战略头脑敢于作出某些贸易让步;(6)勇于和善于变革自身不合国际规范的经济制度;(7)应当对违反国际规范的经济作为展开立场鲜明的抗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志芳  张丹  
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全球价值链的深度关联,以及全球政治经济关系的深刻调整,正在促使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核心议题和主要原则从贸易平衡向市场准入、从边境到边境后发生着根本性改变,对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规则规范与主权国家内部经济政策协调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自贸试验区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度创新探索高地,是我国对接引领国际规则的试验田。目前,我国以要素有效流动为重点的政策制度改革和创新探索,正在推动形成覆盖市场准入前、准入后全过程的开放型经济制度规则体系。由于兼顾了国际国内市场规则高效对接的开放发展需求,也顾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底线原则,我国自贸试验区的制度性改革创新与国际经济政策的变迁不谋而合。自贸试验区的相关探索对我国准确定位自身在国际经济政策新体系中的作用、有效对接和积极参与引领转型时期国际经济规则变迁,正在形成极其重要的制度性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