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86)
- 2023(7918)
- 2022(6628)
- 2021(5888)
- 2020(4630)
- 2019(10414)
- 2018(10387)
- 2017(19465)
- 2016(10197)
- 2015(11431)
- 2014(11632)
- 2013(11852)
- 2012(11571)
- 2011(10953)
- 2010(11405)
- 2009(10582)
- 2008(10221)
- 2007(9350)
- 2006(8882)
- 2005(8481)
- 学科
- 济(71966)
- 经济(71920)
- 管理(25575)
- 地方(23982)
- 业(23769)
- 中国(19839)
- 方法(17807)
- 企(16705)
- 企业(16705)
- 数学(15425)
- 地方经济(15339)
- 数学方法(15333)
- 农(15040)
- 业经(14144)
- 学(12165)
- 发(11082)
- 农业(10804)
- 融(10763)
- 金融(10763)
- 银(9940)
- 银行(9930)
- 行(9790)
- 环境(9741)
- 制(9726)
- 贸(8968)
- 贸易(8958)
- 财(8775)
- 易(8488)
- 发展(8047)
- 展(8025)
- 机构
- 学院(158803)
- 大学(156814)
- 济(78503)
- 经济(77007)
- 研究(65542)
- 管理(54632)
- 中国(49994)
- 理学(44868)
- 理学院(44252)
- 管理学(43531)
- 管理学院(43217)
- 科学(37130)
- 京(34697)
- 所(34218)
- 财(33491)
- 研究所(30448)
- 中心(28234)
- 江(25707)
- 财经(25488)
- 农(25279)
- 经济学(25276)
- 院(23374)
- 北京(23273)
- 经(22889)
- 范(22803)
- 师范(22609)
- 经济学院(22276)
- 州(21292)
- 科学院(20248)
- 省(20133)
- 基金
- 项目(94218)
- 科学(73878)
- 研究(71548)
- 基金(66172)
- 家(57120)
- 国家(56608)
- 科学基金(47481)
- 社会(46924)
- 社会科(44556)
- 社会科学(44548)
- 省(37758)
- 基金项目(33629)
- 教育(31295)
- 划(31213)
- 发(28088)
- 编号(28042)
- 资助(27640)
- 自然(27331)
- 自然科(26603)
- 自然科学(26598)
- 自然科学基金(26080)
- 成果(23692)
- 发展(23316)
- 展(22937)
- 重点(21923)
- 课题(21413)
- 部(20374)
- 国家社会(19709)
- 创(19035)
- 创新(17955)
共检索到272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覃东海
本研究采用指标综合评价法对1996年以来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情况、分市情况以及与部分省市对比情况进行了评估。评价指标体系按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公平共享和生态环境等5大类选取了25个指标,评价指标权重通过专家打分表问卷调查获得。一、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纵向评估(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指数自年以来总体上升且呈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露莹
本文立足于现阶段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涵和要求,构建了一套集既有指标和创新指标于一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发展转型指数,并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08年间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成效进行了评估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岩 戚巍 魏玖长 周志翔
我国每年因各类突发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总量的5%以上,同时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和损害。科学评估区域应急能力,加强区域应急弹性建设是提高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重要路径。DEA方法能够避免设定先验的评价指标权重,而且还能对投入冗余及产出不足进行分析。本文构建基于DEA理论的区域弹性评估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测度中国大陆各省区2001—2009年的"区域弹性指数"。研究发现,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能带来区域弹性的优化,更重要的是实施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科技创新、注重生态资源合理开发和环境保护,对区域弹性的提高具有正外部效应。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何雄浪 杨继瑞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全新的思想,反映了我们党经济建设指导理念的升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高增长和高发展,但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十分明显。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有效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莉 王曦 才国伟 舒元
经济增长理论以及跨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都认为,各个国家经济增长率和收入水平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差异。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最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由研发投入或技术引进带来的微观生产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则是改善资源配置(即生产要素由生产率低的企业、部门或地区流向生产率高的企业、部门或地区)带来的效率提高。尤其是后者,有很大改进空间。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在美国经济萎缩带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出口增长放缓的新形势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的当务之急。本文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从大力开发自然资源、基础工业优化升级、善用已有财力、重提西部大开发等角度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国强
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要是从高能耗、粗加工、科技含量低的生产发展模式向高科技、精加工、低能耗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产业结构的优化,而投资的增量及其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产业结构的改变。因此,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应该从投资结构的优化入手。目前,我国投资结构不合理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房地产投资比重过大,严重制约了资金向其他领域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洪银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党的十七大确定的重要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转向主要依靠科技、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实现这个转变需要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支持。一是通过知识创新支持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二是通过知识传播,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劳动者素质。这意味着,大学无论是在科学发展还是在社会和谐中都起着重大作用、承担着重要责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欢进
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从非结构优化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结构优化型经济发展方式;从非协调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协调型经济发展方式;从不可持续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可持续型经济发展方式;从片面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全面型经济发展方式;从投入主导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创新主导型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完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形成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方式 改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凌红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面临资源与环境的严峻挑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成为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以广东省为例,探讨在低碳背景下如何走出一条低排放、低污染、低投入、低能耗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对低碳经济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挖掘制约广东省农业发展的几点问题,如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加剧、森林生态系统脆弱、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素质偏低、农业科技含量低,转化成果速度慢等。明确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过程中的选择途径有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生态农业经济、有机农业经济,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经济。并提出建立低碳能源结构、建立低碳的生产结构、实施低碳技术、提高劳动...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马伯钧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这对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无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期编发几篇学习《建议》的体会论文,以飨读者。
关键词:
中共中央 “十二五”规划 建议 体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唐龙
把对经济工作考察的视野从经济增长扩大到经济发展,这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创新,是党和国家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认识进一步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内涵更丰富,在思路上应以节能减排为抓手,以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为载体,以体制改革与创新为保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政大 袁晓玲 苏玉波
本文基于EBM-Luenberger分析模型,构建非参数生产前沿分析框架,分解1995-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剖析效率改善的贡献,以评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效果。研究显示:虽然要素投入仍是近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因,但是效率改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在不断提高,从2012年起中国已经进入粗放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的过渡期;技术进步是效率改善的主要推动力;东部地区转型效果较好,发展方式即将实现向质量型的转变,中部、西部地区转型速度最快;省际层面中,2014年上海等5个省市经济发展实现了从粗放型向质量型的转变,贵州等9个省区仍属于粗放型发展,安徽等16个省市处于从粗放型到质量型的过渡期。基于研究成果,本文针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的重点和难点,从如何处理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长久地保持效率改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政大 袁晓玲 苏玉波
本文基于EBM-Luenberger分析模型,构建非参数生产前沿分析框架,分解1995-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剖析效率改善的贡献,以评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效果。研究显示:虽然要素投入仍是近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因,但是效率改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在不断提高,从2012年起中国已经进入粗放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的过渡期;技术进步是效率改善的主要推动力;东部地区转型效果较好,发展方式即将实现向质量型的转变,中部、西部地区转型速度最快;省际层面中,2014年上海等5个省市经济发展实现了从粗放型向质量型的转变,贵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常修泽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要真正使这一变革达到预期目的,必须明确"基本导向"问题。从理论、现实的角度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看,"以人的发展为导向"是我国经济方式转变的根本指导理念。它是摆脱"GDP中心主义"惯性运作的理性选择;从未来趋势分析,则是适应中国现阶段人的需求发生新变化的必然要求。以人的发展为导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当在需求结构方面,重在提高"居民消费率";在产业结构方面,重在发展现代服务业;在要素投入结构方面,重在实现市场主体的自主创新;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重在寻求"天人合一"的绿色发展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