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90)
2023(3855)
2022(3352)
2021(3298)
2020(2946)
2019(7037)
2018(7106)
2017(13386)
2016(7591)
2015(8707)
2014(8697)
2013(8529)
2012(7599)
2011(6767)
2010(7138)
2009(6418)
2008(6203)
2007(5428)
2006(4715)
2005(3983)
作者
(24323)
(20515)
(20356)
(19371)
(13156)
(9917)
(9144)
(8049)
(7888)
(7443)
(7161)
(7124)
(6789)
(6698)
(6558)
(6262)
(6208)
(6145)
(6041)
(6001)
(5370)
(5338)
(5218)
(4625)
(4615)
(4596)
(4567)
(4531)
(4400)
(4205)
学科
(28718)
经济(28699)
管理(18023)
(17413)
方法(17317)
数学(16043)
数学方法(15564)
(14593)
企业(14593)
(8928)
(6886)
中国(6097)
理论(6019)
业经(5287)
地方(4957)
(4930)
贸易(4926)
(4782)
(4673)
(4464)
农业(4443)
技术(4442)
教学(4387)
环境(3959)
(3667)
(3529)
生态(3415)
(3277)
(3094)
银行(3049)
机构
学院(106892)
大学(104420)
管理(38670)
研究(37238)
(35670)
经济(34833)
理学(33720)
理学院(33332)
管理学(32062)
管理学院(31906)
科学(28768)
中国(26246)
(25812)
(23080)
业大(22995)
(21018)
农业(20515)
研究所(19745)
中心(16448)
(16135)
技术(15357)
北京(14619)
(14231)
(14079)
(13972)
农业大学(13710)
(13585)
(13056)
(12457)
工程(12449)
基金
项目(78654)
科学(59126)
基金(54487)
(51016)
国家(50704)
研究(49540)
科学基金(41695)
(33471)
自然(31384)
自然科(30655)
自然科学(30641)
自然科学基金(30054)
基金项目(28333)
(28109)
社会(27497)
社会科(26013)
社会科学(26004)
资助(24538)
教育(24006)
编号(19312)
重点(18830)
计划(18083)
科技(17345)
(16479)
(16399)
科研(15847)
(15504)
创新(15383)
课题(14750)
成果(14549)
期刊
(34840)
经济(34840)
学报(25978)
研究(24456)
(22868)
科学(21457)
中国(20164)
大学(18900)
学学(18306)
农业(15671)
管理(14527)
教育(12020)
技术(11498)
(10586)
(9353)
林业(9141)
业大(8410)
统计(7357)
科技(7150)
(6692)
(6589)
(6425)
金融(6425)
业经(6269)
农业大学(6163)
决策(6099)
经济研究(5728)
资源(5350)
技术经济(5343)
财经(5273)
共检索到1485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润霞  吴卓翎  彭江炜  薛春泉  罗勇  苏志尧  
【目的】研究红树植物木榄的生物量预测模型,为有效估算红树植物各器官生物量奠定基础。【方法】以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为研究对象,将基径(D)和树高(H)这2个因子派生为多个一元及多元变量,包括D、H、D~2、DH和D~2H,用其作为变量构建直线方程和指数方程来预测木榄各器官(木材、树皮、树冠)、地上部分、地下部分以及全株总生物量,并对直线方程和指数方程的预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指数方程对木榄各器官及全株总生物量的预测效果优于直线方程;在所有的一元回归方程中,木榄各器官及全株生物量与D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决定系数较高,且以D或D~2为预测变量所构建方程的残差平方和(RSS)、均方根误差(RMSE)和赤池信息准则(AIC)值较以H为变量构建的方程小,说明D的预测效果优于H。所有预测模型对木榄地上部分生物量的预测效果均优于地下部分,用D或D与H结合预测地下部分生物量的效果均不理想。双变量指数模型的RSS、RMSE和AIC值普遍较单变量模型小,说明DH和D~2H的统计效力更好,预测效果更佳。D~2H和DH与木榄各器官生物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且以D~2H为预测变量的指数模型预测木榄各器官、地上部分及全株生物量的RSS、RMSE和AIC值,以及以DH为预测变量的指数模型预测木榄地下部分生物量的RSS、RMSE和AIC值均较其他模型小。【结论】以D~2H为预测变量的指数模型对木榄各器官、地上部分及全株生物量的预测拟合效果最好,以DH为预测变量的指数模型对木榄地下部分生物量的预测拟合效果最佳,可以将其作为最优的生物量预测模型用于木榄各器官及全株生物量估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可峰  廖宝文  章家恩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它是海湾河口地区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生产者,对保护海湾河口地区的生态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湿地植物生物量是衡量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红树林生物量的研究,对于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玫  廖宝文  康丽华  郑松发  陈玉军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植物促生菌(PGPB)对红树植物木榄幼苗的接种效应,供试菌为6种解磷菌(即B.amy, Vib,B.atr,Xan,B.Lic,P.M.)和5种固氮菌(即Au4,Phy,24S,JA4,cd),结果表明:(1)分别接种6种解磷菌株6个月后木榄幼苗的生长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与对照相比,木榄苗高增加21.57%-9.54%,生物量增加27.49% -20.32%,叶片的氮含量增加33.33%-1.35%,叶片的磷含量增加24.42%-2.04%;经差异显著性检验,B.amy 和Vib 2个菌种对木榄幼苗的促生效应比其它解磷菌株更明显;(2)分别接种5种固氮菌株6个月后木榄幼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廖宝文  陈玉军  郑松发  郑德璋  昝启杰  王勇军  
分别从海南省的三亚、文昌、琼山,广西的防城,广东省的雷州、廉江和深圳采集木榄胚轴,同时种植在深圳湾作种源试验。通过4a的试验表明,7个种源间的成活率、树高、地径和单株生物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以琼山种源表现最佳,其成活率、树高、地径和生物量分别为90.0%、1.54m、4.97cm、1.358kg,比表现最差的文昌种源分别提高17.8%、17.3%、12.2%、55.9%,比本地的深圳种源分别提高5.5%、18.2%、9.0%、6.1%。根据种源综合评定结果,各种源的优劣排列顺序为:琼山、廉江、深圳、三亚、防城、雷州、文昌。鉴于文昌、雷州种源在深圳湾适应性差,不宜在本地区种植推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富强  罗勇  李清湖  
在广东省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样地(50个)的四个角外2 m处设置3个2 m×2 m的林下植被生物量调查样方,对林下灌木层植物组成和结构进行详细调查,并采用收获法测定每个样方中林下灌木层优势植物各器官生物量。结果表明:粤东地区森林灌木层植物种类丰富,6种森林类型150个样方中的主要灌木和小乔木有93种,分属36科72属,其中丰富度最大的为桃金娘、红背山麻杆、山苍子、山乌桕、檵木、岗松、栓叶安息香、白花灯笼、变叶榕、三桠苦、石斑木、托竹等。根据测定的生物量,建立了12个优势灌木各器官生物量相对生长方程,统计分析验证表明估算模型能满足生物量估算的精度,为估算广东省森林林下灌木层的生物量和碳贮量提供了科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开敏  洪伟  俞新妥  黄宝龙  
对不同地位指数和不同林龄杉木林下植物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除中龄林林下植物生长发育较差外 ,林下植物总生物量和灌木层生物量基本上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 ,而草本层生物量的变化较为复杂 ;不同地位指数和不同林龄杉木及其林下植物的凋落物积累量也存在明显差异 ,杉木凋落物积累量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 14地位指数的林下植物凋落物量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 ,而 16和 18地位指数的林下植物凋落物量除中龄林很少外 ,其他年龄段也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应用数量化模型Ⅰ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林分密度、林龄、地形和土壤条件是影响林下植物生物量、杉木凋落物量和林下植物凋落物量的重要因子 ,尤其是林分密度和林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冬至  张冬燕  蒋凤玲  许中旗  张志东  黄选瑞  
目前已有不同方法构建生物量相容性模型,但基于非线性似乎不相关回归估计法实现不同树种生物量模型相容性及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模型的研究较少。因此,论文以塞罕坝华北落叶松、油松、白桦3种林分为对象,基于非线性似乎不相关回归估计法和广义多项Logit模型,建立了包含哑变量的非线性可加生物量模型及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树干生物量模型确定系数均大于0.90,树枝、树叶、树根生物量模型确定系数在0.77~0.93范围内,各器官生物量均方根误差和绝对误差分别在2.68~17.19 kg/株和0.83~1.39 kg/株范围内,经过检验不同树种各器官生物量模型均能满足精度需求。不同树种广义多项Logit分配模型,通过似然比检验、比分检验和Wald检验均达到显著水平(P<0.001),各器官参数均表现为显著水平(P<0.05)。不同树种树干、树枝、树叶及树根生物量比例分别在0.76~0.87、0.07~0.11、0.02~0.07、0.04~0.07范围内。包含哑变量的非线性似乎不相关生物量模型及广义多项Logit各器官分配模型,实现了生物量模型在不同树种间的通用性,并对森林生物量器官分配格局研究提供了科学参考。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吴尚英  张洋  刘爱荣  徐同  
以红树林植物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和秋茄Kandelia candel为对象,研究了2种植物的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红海榄和秋茄的枝、叶中分别分离到内生真菌30株和27株,内生真菌的优势属分别是茎点霉属Phoma和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同种植物的枝和叶中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差异显著;红海榄和秋茄内生真菌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7890和1.7473,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5260和0.5302。2种红树林植物的内生真菌显示出丰富的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薛春泉  徐期瑚  林丽平  何潇  罗勇  赵菡  曹磊  雷渊才  
【目的】建立樟树、木荷和枫香3个树种以胸径、年龄为自变量的单木地上生物量模型,为精准估计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变化规律提供理论、实践支撑和技术支持。【方法】基于每个树种按10个径阶均匀分配的90株伐倒木数据(3个树种共270株伐倒木),使用破坏性试验和树干解析分别获取生物量和年龄,采用哑变量方法区分起源,分别建立和比较3个树种不同起源(天然林和人工林)含胸径、年龄和2种常用的含胸径、树高单木地上生物量模型,并通过联立方程组总量控制法解决地上部分各组分(干材、树皮、树枝、树叶)的模型相容性问题。【结果】3个树种3个地上生物量模型修正的确定系数(R■)在0.89~0.94之间,使用含胸径、年龄的生物量模型(1)估计地上生物量是可行的,模型具有良好的估计效果且方便使用。增加哑变量后,3个树种3个地上生物量模型的R■均达0.90以上,模型(4)可以进一步提高模型精度,细化模型应用条件;基于B-D-T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系统(7)3个树种树干生物量模型的R■在0.90~0.95之间,树皮生物量模型的R■在0.84~0.94之间,树枝生物量模型的R■在0.73~0.91之间,树叶生物量模型的R■在0.63~0.75之间;构建含有哑变量的B-D-T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系统(8),树干生物量模型的R■在0.88~0.97之间,树皮生物量模型的R■在0.82~0.93之间,树枝生物量模型的R■在0.84~0.90之间,树叶生物量模型的R■在0.62~0.69之间,表明含胸径、年龄的生物量模型比含胸径、树高的生物量模型效果更好,满足估计需求。【结论】含胸径、年龄的单木地上生物量模型(1)和分起源的单木地上生物量哑变量模型(4)拟合精度均高于2种常用的含胸径、树高的单木地上生物量模型(2)和(3)以及分起源的单木地上生物量模型(5)和(6),含哑变量的非线性联立方程组(8)比B-D-T模型系统(7)精度更高,同时含胸径、年龄的哑变量非线性联立方程组(8)精度指标也优于含胸径、树高的哑变量联立方程组(9)和(10),联立方程组(8)不仅可保证不同起源各分量生物量之间的相容性,还能得到更优化的参数估计。含胸径、年龄的单木生物量模型(1)和考虑起源的地上生物量模型(4)、模型系统(7)中的含胸径、年龄的地上各组分生物量相容性方程组以及考虑起源的地上各组分生物量相容性方程组(8)比2种常用的含胸径、树高的地上生物量模型拟合精度高,实践中更适用于人工阔叶林和碳汇造林项目的碳汇计量、监测和评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梓晴   段爱国  
【目的】建立适用于不同产区的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以便准确估算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方法】基于四川、广西、江西和福建共109株杉木的树干、树皮、枝、叶和根实测生物量数据以及四川、广西和福建共40株杉木的树干、枝、叶和根的含碳量实测数据,建立不同产区、不同林龄和综合产区成熟林的可加性生物量、碳储量模型。采用似乎不相关回归(SUR)对可加性模型系统中的参数进行联合估计,并用调整后确定系数R_a~2和总相对误差TRE检验模型拟合精度。【结果】1) 4个产区和不同林龄杉木生物量模型的R_a~2为0.635 0~0.995 8,TRE为-17.88%~21.39%,树干、树皮和全株生物量模型的R_a~2均在0.91以上,适用于建模地的杉木人工林生物量预测。广西分侧根拟合的生物量模型除一级侧根外,R_a~2均在0.80以上,TRE为-5.42%~7.21%,可用于预测广西杉木人工林侧根生物量。枝、叶、根的生物量模型拟合精度较干、树皮低。2)四川、广西和福建3个产区碳储量模型R_a~2为0.805 0~0.994 0,TRE为-19.34%~19.84%,树干、根和全株模型R_a~2在0.93以上,适用于各地区杉木人工林碳储量预测。枝、叶的碳储量模型拟合精度较干和根低。3)不同产区的生物量、碳储量模型通用性存在地域差异,位于中亚热带西区的四川生物量模型通用性最差,位于南亚热带的广西带皮干和全株生物量模型通用性较好,位于中亚热带东区的福建和江西生物量模型可进行相互预测;南亚热带广西的碳储量模型通用性最好,而四川和福建的碳储量模型仅适用于本地碳储量预测。4)综合生物量模型R_a~2为0.733 5~0.966 9,根据交互检验结果,综合模型可准确估算不同产区成熟林和福建幼龄林、中龄林的带皮干和全株生物量,TRE为-10.47%~19.88%;还可对江西和福建成熟林及福建中龄林除枝以外的各器官和全株生物量进行准确预测;综合碳储量模型R_a~2为0.802 9~0.982 6,除对广西杉木人工林枝碳储量的预测误差相对较大以外,其他检验样本TRE为-9.57%~15.70%,说明模型的通用性好,可准确预测不同产区的杉木人工林各器官和全株碳储量。【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型均适用于建模地生物量和碳储量的预测;模型的通用性受产区差异的影响;综合模型可用于不同地区生物量和碳储量的预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金金  刘晓彤  张逸如  李海奎  
[目的]定量化表征森林蓄积量和生物量与年龄的关系,为预测森林蓄积量和生物量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广东省3个针叶树种5期连清数据,通过保留木林分平均胸径和林龄之间的关系,分别以生长潜力和生长速度分级、是否考虑竞争、分步和联合建模共8种组合,构建林分蓄积量和生物量生长模型,并评价模型拟合优度;以独立的4期连清数据为验证样本,评价模型的适用性。[结果](1)不同种模型系确定系数皆在0.980以上,平均预估误差在±1%以内,总体相对误差在±0.5%以内。综合模型拟合和预测效果,以生长速度分级、不考虑竞争的分步模型最优,竞争对模型的适用性影响不大。(2)最优模型蓄积量和生物量的估计误差最大分别为10.36%和10.22%,模型适用性较好,4期估计误差表现为中期高于首末两期。(3)马尾松生长潜力最大,杉木最小,对杉木的估计效果优于马尾松和湿地松。(4)立地质量等级越高,生长量的极值越大,达到最高峰所需年限也更短;同一立地质量下马尾松生长量最大,其次为湿地松,杉木最小。[结论]含参数分级和林分特征的蓄积量和生物量模型,可以反映立地质量对广东省针叶树种蓄积量和生物量预测的影响,为精确估测森林储量提供方法学支持,也为其他地区林分水平生长模型的构建提供借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举扬  朱江  艾训儒  姚兰  郭秋菊  闫风辰  薛卫星  
【目的】对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木本植物生物量模型进行汇编与分析,获悉基于样地调查的植物名录中生物量模型现状,为研究者开展生物量计算与评估提供参考,从而为完善该类森林木本植物生物量模型的研究提供方向,为制定统一的生物量建模标准提供借鉴。【方法】根据在鄂西南3个自然保护区和1个国有林场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内的固定监测样地调查确定物种名录,检索、筛选和整理木本植物生物量模型,并对模型结构、参数和影响模型准确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167组665个生物量模型,涉及55科、110属、270种的植物,涵盖了物种名录中455种植物的60%,有182个物种未找到生物量模型;模型集中包含19种自变量形式(主要为胸径D、基径DB、树高H等及其不同组合,如D2H、 DB2 H)和5类函数形式(幂函数388个、线性函数121个、多项式函数73个、对数函数68个、指数函数15个);模型集中的568个模型(85.4%)标注了自变量取值范围,596个模型(89.6%)标注了建模标准木数量,样本数超过30株的生物量模型占比较低(22.3%);559个模型(84.1%)标注了相关系数或决定系数以表征模型准确性,该类系数介于0.17~0.99之间,平均值为0.91;模型自变量、样本量、函数类型、树木不同器官组分和生活型均会对模型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结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木本植物的生物量模型仍存在较大的空缺,且已有的模型存在样本量不足、统计参数不完整等问题,模型的准确性需要考虑样本量、自变量、函数类型等因素带来的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仲科  郭清文  张彦林  
为解决生物量随机模型的确定、形式、意义和权函数的统计性能等问题,该文从数据采集出发重点分析归纳了生物量模型拟合误差的来源,证明了单木生物量模型拟合误差的异方差性的特点,并揭示了其方差与单木相应的鲜重成正比的本质.该文还详细论述了几种常用随机模型的特点及其在生物量模型研究中的适用性,并以函数模型为示例,着重分析比较了采用不同随机模型对回归参数及生物量估值的影响及所确定的随机模型的物理意义,并引入稳健估计抗差理论削弱粗差的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再知  郑海水  尹光天  杨曾奖  陈康泰  
依据生物体各部分器官与测树因子之间存在着相对生长规律,以树围(G)和D2H为自变量建立橡胶树树叶、树干、小枝、树根、树头、地上、地下部分及全株生物量估测模型,经综合检验,确认以树围为自变量的模型优于以D2H为自变量的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更新橡胶林的生物量进行了估测,同时建立了橡胶树生物量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农友  卢立华  游建华  雷丽群  王亚南  李华  杨桂芳  
以南亚热带5个年龄系列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时空互换的方法对其植物多样性及乔木生物量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演替阶段次生林之间的植物多样性及乔木生物量差异,为次生林的管理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1)共调查植物69种,隶属于39科,55属;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多样性呈波动的不稳定状态,乔、灌、草各层物种组成及多样性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乔木层植物的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J_(sw)均匀度指数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规律;林下灌、草层植物的物种丰富度S呈现前期平稳,中期升高,后期下降的趋势;林下灌、草层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J_(sw)均匀度指数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规律。(2)通过异速生长方程计算,乔木生物量随演替的进行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趋于稳定的状态,演替进行到30 a时,乔木生物量最大(296.91 t·hm~(-2))。(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不同层次的物种丰富度S差异不显著(P>0.05),但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J_(sw)均匀度指数差异显著(P0.0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