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71)
2023(5977)
2022(5399)
2021(4905)
2020(4408)
2019(10426)
2018(10388)
2017(20041)
2016(11341)
2015(12985)
2014(13205)
2013(13400)
2012(12838)
2011(11653)
2010(11843)
2009(11062)
2008(11243)
2007(10399)
2006(8791)
2005(7825)
作者
(36192)
(30724)
(30531)
(29323)
(19550)
(14927)
(13988)
(12051)
(11373)
(10848)
(10457)
(10433)
(9885)
(9780)
(9764)
(9728)
(9681)
(9072)
(8955)
(8923)
(7803)
(7728)
(7603)
(6984)
(6897)
(6895)
(6875)
(6828)
(6351)
(6240)
学科
(49914)
经济(49871)
(27865)
管理(27242)
方法(24601)
数学(22258)
数学方法(22066)
(20768)
企业(20768)
(14604)
(13187)
地方(12856)
(11891)
中国(11473)
农业(9820)
(9475)
贸易(9474)
(9130)
业经(8862)
(8249)
(7512)
(7024)
财务(7010)
财务管理(6989)
环境(6863)
地方经济(6855)
(6689)
(6651)
银行(6649)
金融(6648)
机构
大学(170726)
学院(169427)
(67287)
经济(65778)
研究(62002)
管理(60903)
理学(52388)
理学院(51686)
管理学(50622)
管理学院(50313)
中国(45556)
科学(42005)
(36862)
(36265)
(34079)
研究所(31485)
(30010)
农业(29689)
业大(29483)
中心(28843)
(26541)
财经(24072)
(23254)
师范(22932)
北京(22685)
(22005)
(21709)
(21457)
经济学(20981)
(20075)
基金
项目(114647)
科学(87808)
基金(81592)
研究(79243)
(73453)
国家(72875)
科学基金(59698)
社会(47856)
(45274)
社会科(45195)
社会科学(45177)
基金项目(43757)
自然(40230)
(39192)
自然科(39184)
自然科学(39168)
自然科学基金(38457)
教育(36259)
资助(33813)
编号(32280)
重点(27057)
成果(26705)
(25767)
(25452)
计划(23338)
科研(22962)
(22956)
课题(22470)
创新(21583)
科技(20944)
期刊
(71902)
经济(71902)
研究(46528)
学报(33062)
(32127)
中国(30439)
科学(28462)
(23507)
大学(23179)
学学(22105)
农业(21357)
管理(18585)
教育(15176)
技术(13511)
(13443)
金融(13443)
(12025)
财经(11761)
业经(11516)
经济研究(11301)
问题(10322)
(10097)
(9385)
资源(8988)
技术经济(8555)
统计(8201)
业大(8143)
(8060)
理论(7938)
图书(7821)
共检索到2455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马冬梅  黄樟翰  朱华平  谢骏  
本研究从粤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养殖基地随机取禾花鱼67尾,对其形态进行拍照测量和统计分析,依据形态比例数据可将目前养殖的禾花鱼分为偏向修长型和偏向团圆型两类,与目前已有报道的6种鲤鱼(Cyprinus carpio)的形态学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以总体体型为特征的第1主成分中,长体型禾花鱼与兴国红鲤(C. carpio var. Xingguonensis)、镜鲤(C. carpio var. specularis)和建鲤(C. carpio var. Jian)聚在一起,而与和瓯江彩鲤(C. carpio var. color)、荷包红鲤(C.carpio var. wuyuannensis)聚在一起的团圆体型禾花鱼区分开;在以头部形态为特征的第2主成分中,长体型禾花鱼与团圆体型禾花鱼聚在一起,而与镜鲤和欧江彩鲤区分开。形态学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长体型禾花鱼与兴国红鲤、镜鲤、黄河鲤和建鲤聚合为一支,荷包红鲤与瓯江彩鲤聚为另一支,而团圆体型的禾花鱼介于两支之间。COⅡ基因测序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禾花鱼为鲤属鲤种的一个群体,2种体型禾花鱼的COⅡ多态位点比例仅为0.33%。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禾花鱼的下一步选育提供参考资料。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祝东梅  杨坤  王卫民  宋文  
采用植物血凝素、秋水仙素活体注射和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分析了中国胭脂鱼(Myxiocyprinus asiaticus)的染色体核型和Ag-NORs显带;并以中国胭脂鱼血细胞为样本,鸡血细胞DNA含量为标准(2.50 pg),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中国胭脂鱼的DNA含量。结果表明:(1)中国胭脂鱼染色体数目2n=100,核型公式为10 m+4 sm+12 st+74 t,NF=114,未观察到次缢痕及随体,亦未发现有性染色体。(2)中国胭脂鱼染色体具有1对Ag-NORs,位于第1对染色体短臂上,间期核中Ag-NORs的数目为1-2个,未见Ag-NORs的联合现象。(3)PI和DAPI作为荧光染料,得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尹洪滨  孙中武  孙大江  邱岭泉  
采用体内注射PHA和秋水仙素,肾细胞短期培养,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Brandt)的染色体,对其肾细胞染色体数目统计分析表明,俄罗斯鲟染色体组由236±2条染色体组成,其中具有明显着丝点的染色体为120条,其余为小染色体(点状染色体);核型公式为80m+16sm+24st,t+116mc,NF=332;采用德国PartecpasⅢ型流式细胞分析仪,以鸡红细胞为标准DNA(含量为2.3pg.N-1),测定俄罗斯鲟体细胞DNA含量为12.24pg.N-1,与染色体分析结果比较倍性一致。综合以上两项结果可得出,俄罗斯鲟为八倍体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卞晓东  张秀梅  高天翔  肖永双  
为了准确鉴别在南黄海海区(33°49′N,122°10′E)采集的附着在海藻上的鱼卵种类,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遗传学方法开展了综合鉴别研究。在光学显微镜下:卵呈微扁圆形,卵径1.95~2.38 mm,粘着沉性;卵黄间隙较窄,卵黄囊呈乳白色,无龟裂;卵膜平滑,在其表面有5~7根细长角质管状卵膜丝;多油球数不定(4~145),油球径0.05~0.50 mm,油球在卵黄囊中的位置随不同发育时期而不断发生变化;胚体处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其特征符合颌针鱼目鱼卵的特征。在扫描电镜(SEM)下观察:鱼卵受精孔明显,位于动物极的卵膜丝之间,外缘孔径12.3μm;卵膜壁孔不明显,在卵膜表面有大量颗粒状突起,...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博文   易霈霈   傅雪军   余进祥   余智杰   黄滨   龚海波   巫曦雅   兰若林  
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种质资源的衰退和遗传多样性的下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对我国棘胸蛙的不同地理群体进行种质鉴定,全面评估其种群的种质资源特性,并挖掘优良育种群体,为后续的群体选育和种质资源优化提供参考。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判别分析等方法,对来自贵溪(YJFGX)、宜丰(LHSYF)、于都(LHSYD)、泰宁(LHSTN)4个地理群体的120只棘胸蛙养殖个体的外部可量性状进行形态学分析,并结合简化基因组测序(RAD-seq)结果,对群体遗传差异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4个地理群体在形态特征上存在差异,其中LHSYD群体与其他群体的差异最为显著。LHSTN群体和YJFGX群体间形态相似,未表现出明显分化。4个地理群体在体肢长度等相关指标中表现出较为普遍的雌雄差异,存在部分两性异形。根据形态特征, 4个群体大致可分为3大分支:LHSTN群体、YJFGX群体各为一分支,LHSYF群体和LHSYD群体组成一大分支。观测杂合度(Ho)为0.035~0.038,低于期望杂合度(He,0.103~0.129),近交系数为0.197~0.287,处于较高水平。LHSTN群体与其他几个群体,包括LHSYF (Fst值为0.303)、LHSYD (Fst值为0.277)和YJFGX(Fst值为0.276)群体之间,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分化。相比之下,LHSYF、LHSYD和YJFGX这三个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则属于中等水平。综合分析表明:(1)棘胸蛙4个地理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形态分化,但尚未达到亚种分化水平;(2)种群整体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分化程度较高,遗传信息相对独立,这表明可以通过群体间的杂交来丰富本地种群的遗传信息,优化种质资源。研究结果可为棘胸蛙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葛家春  许志强  李晓晖  李跃华  柏如发  朱清顺  潘建林  
研究了长江、辽河、瓯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及其莱茵河水系F1共4个群体71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比对长度包括628个位点,其中变异位点112个,简约信息位点36个。基因序列G+C(%)含量较低,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碱基组成偏倚性。71个个体共含17种单倍型,单倍型H13出现次数最多,为莱茵河水系F1、长江以及瓯江群体共享;单倍型H15、H16和H17为瓯江群体特有。样本总体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其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为0.862,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为0.016 9。各水系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长江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晓华  昝瑞光  谷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技术,对云南滇池高背鲫鱼的成熟卵和胚胎不同发育时期的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EC.1.1.1.27,LDH)同工酶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在所研究的整个发育过程中,LDH持续表达了4条酶带。这些持续表达的酶带,在发育过程中可能执行最基本的代谢功能。2.随着胚胎发育的进展,从心搏期起,尤其到肝形成期,LDH新酶带逐渐增加,这可能是胚胎细胞核中相应基因开始表达的结果,有些也可能是转录后或翻译后有关调节机制开始作用的结果。3.云南滇池高背鲫鱼胚胎发育过程中LDH同工酶的表达有一明显的特点,即与近缘的四倍体鲫鱼和鲤鱼相比,LDH的酶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海洋  潘家驹  王顺华  徐志森  张则辉  
对二个棉花半配合材料(G.barbadenseL)PSg和VSg自交后代产生的单倍体的形态、细胞学、以及半配合特性的遗传表现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PSg和VSg自交后代能产生单倍体,分母本与其它材料杂交F1能产生嵌合体.自交后代产生的单倍体均表现为植株瘦弱、花药不开裂、不能正常散粉结铃.半配合特征既能通过雌配子传递、也能通过雄配子传递,且表现母性影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武辉  胡婕  孙成飞  董浚健  田园园  赵金良  叶星  
为探究大口黑鲈远缘杂交育种的可能性,本研究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了以大口黑鲈为母本、蓝鳃太阳鱼为父本的远缘杂交实验,成功获得了杂交F_(1)群体。大口黑鲈(♀)×蓝鳃太阳鱼(♂)杂交F_(1)的胚胎具有正常的发育时序,在平均水温(22.5±0.5)℃条件下,胚胎发育历时约49 h,受精率约为65%,孵化率约为21%。室内养殖10周,结果显示杂交F_(1)日均增重1.55 g,饲料利用率为0.75,杂交F_(1)与大口黑鲈(日均增重1.56 g)具有相似的生长速率,且显著高于父本蓝鳃太阳鱼(日均增重1.07 g)。杂交F_(1)的形态特征表现出明显的杂交属性,可数性状(侧线鳞数、背鳍、胸鳍和臀鳍数)和测量性状(可量性状和框架测量性状)均介于双亲本之间;测量性状比少数偏向于大口黑鲈而多数偏向于蓝鳃太阳鱼,且部分性状比超越了双亲本。5S rDNA基因扩增和分析显示,亲本大口黑鲈和蓝鳃太阳鱼各有2种类型的5S rDNA,杂交F_(1)继承了双亲本4种类型的5S rDNA;4种类型的5S rDNA 编码区序列(CDS,120 bp)高度保守;杂交F_(1)与大口黑鲈的2种5S rDNA类型的转录间隔区(NTS)均包含1个“GCT”可变区(序列长度186~205 bp),而杂交F_(1)与蓝鳃太阳鱼的2种5S rDNA类型的NTS则高度保守(序列长度分别为86和263 bp)。5S rDNA分析结果证实了杂交F_(1)融合了双亲本的基因组。本研究为大口黑鲈远缘杂交育种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殿轩  马月红  苏方宏  孙世祯  郭建伟  王米贵  石敬彩  
把玉米自交系繁殖纳入回交群体模式,设计了玉米自交系选型留雄(确立轮回亲本群)保纯繁殖程序,在Mo17保纯繁殖实践中应用收到良好效果,优越性突出。运用群体遗传学原理,通过回交群体遗传分析,揭示了群体基因与基因型及其频率等参数取决于基因型的基因对数与世代数,总趋势是随世代的推移,逐步回归最终同一于其轮回亲本群的规律,对玉米自交系选型留雄保纯繁殖程序予以有力的理论支持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利兴  梁康迳  游年顺  吴志源  黄姗  
以福伊A、谷丰A和全丰A等抗稻瘟病水稻不育系选育系谱中的谷农13、天谷B、福伊B、谷丰B、全丰B为母本,以CO39为轮回亲本的6个近等基因系和感病对照丽江新团黑谷(LTH)为父本,组配了包括亲本(P)、F1、F2 3个世代的遗传材料.以3个稻瘟病菌系进行苗期室内喷雾接菌鉴定,应用经典遗传学分析方法研究该系谱中的5个供试亲本抗瘟基因的遗传及其与CO39近等基因系中抗瘟基因的等位性关系.结果表明,谷农13、天谷B、福伊B、谷丰B和全丰B等5个亲本的抗瘟性由显性基因控制;谷农13、福伊B、谷丰B和全丰B中都含有2对与CO39近等基因系中Pi-1、Pi-2、Pi-3、Pi-4a、Pi-4b不等位的显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爱琴  李宁  李金泉  赵兴波  
为了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GF5)基因在山羊被毛生长中的的作用,进一步寻找与山羊被毛生长相关的遗传标记,为山羊绒毛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根据人和小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GF5)基因的同源序列设计引物对山羊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将扩增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并与人和小鼠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确定扩增的片断为山羊的FGF5基因片断。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FGF5基因外显子在内蒙古绒山羊、辽宁绒山羊和文登奶山羊品种的多态性,结果表明:FGF5基因在P1和P2引物扩增片段中存在PCR-SSCP多态性,而在P3和P4中没有发现多态。经克隆测序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薇  佘群新  梁运祥  
根据同源重组的原理,构建了用于敲除冰岛硫化叶菌中反螺旋酶(RG)基因的质粒pRG。重组质粒反复转化冰岛硫化叶菌,得到质粒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的单交换菌株,但没有获得反螺旋酶基因缺失的双交换转化子。由此推测反螺旋酶基因是冰岛硫化叶菌必需的功能基因,敲除反螺旋酶基因可导致细胞死亡,或者转化菌株为生存需要存在某种未知机制而阻止双交换发生。单交换菌株可以再次发生同源重组,通过PCR的方法,证实再次重组得到的皆为回复突变而无缺失突变菌株。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素明  张昌毅  彭楠  梁运祥  佘群新  
为在体内研究古菌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机制,利用基因敲除的方法,对泉古菌核苷酸切除修复机制进行研究,构建了冰岛硫化叶菌编码真核生物NER解旋酶XPB同源蛋白的基因xpb1和xpb2单缺失突变体,从而在体内分析xpb1和xpb2基因的功能。结果表明:基因xpb1或xpb2不是冰岛硫化叶菌存活的必需基因。表型分析发现,xpb1和xpb2基因单缺失突变体相较野生型菌株REY15A,对DNA损伤试剂4-NQO 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itroquinoline 1-oxide,4-NQO)分别表现出轻微敏感性和不敏感性,暗示NER解旋酶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志成  李亚东  宋晨雨  陈健  宋娜  
利用传统形态学、耳石形态学和线粒体DNA(mtDNA)部分片段作为标记方法,研究了斑尾刺虾虎鱼和黄鳍刺虾虎鱼的种间差异。结果显示,两种间的第二背鳍鳍棘数、第二背鳍鳍条数、臀鳍鳍棘数、臀鳍鳍条数和脊椎骨数无交叠现象;量度特征的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达到52.101%,主要反映了鱼体体型的比例,其中与躯干后部特征的相关性最高;依据判别函数的综合判别准确率为100.0%;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两种虾虎鱼除吻长、上颌长等头前部指标和与尾部长度相关的指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耳石傅立叶分析的结果与量度特征分析的结果类似,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12.181%,主要反映了耳石背侧和前后缘的形状特征;依据判别函数的群体综合判别准确率为100.0%。对两种虾虎鱼线粒体DNA的D-loop、COI、16S rRNA、12S rRNA 4个片段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基于K-2P模型计算得到两种虾虎鱼种间遗传距离均显著大于种内遗传距离;以六丝钝尾虾虎鱼作为外群,结合GenBank上下载的刺虾虎鱼属其他鱼类的同源序列构建的系统树均显示两种虾虎鱼分别聚类,遗传差异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