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1)
2023(1270)
2022(1171)
2021(1102)
2020(1026)
2019(2349)
2018(2268)
2017(4312)
2016(2602)
2015(2833)
2014(2873)
2013(2956)
2012(3035)
2011(2702)
2010(2648)
2009(2431)
2008(2339)
2007(2058)
2006(1813)
2005(1590)
作者
(9839)
(8555)
(8180)
(7828)
(5556)
(4266)
(3718)
(3355)
(3243)
(3141)
(2953)
(2909)
(2900)
(2892)
(2753)
(2590)
(2586)
(2524)
(2479)
(2393)
(2313)
(2196)
(2091)
(1980)
(1941)
(1877)
(1876)
(1862)
(1837)
(1805)
学科
(10077)
经济(10071)
地方(6337)
(5450)
(4525)
(4011)
农业(3962)
方法(3604)
管理(3435)
数学(3324)
数学方法(3275)
地方经济(2686)
业经(2183)
(2050)
环境(1977)
(1937)
中国(1895)
(1826)
企业(1826)
农业经济(1670)
虫害(1651)
土地(1620)
病虫(1537)
病虫害(1537)
资源(1495)
(1390)
及其(1355)
(1347)
(1339)
生态(1239)
机构
学院(36018)
大学(34968)
研究(16352)
(16297)
科学(13605)
农业(13006)
业大(11547)
(11342)
管理(11139)
经济(10950)
(10866)
(10339)
中国(10176)
研究所(9754)
理学(9576)
理学院(9400)
管理学(9082)
管理学院(9026)
农业大学(8796)
(7744)
中心(7630)
(7428)
(6535)
(6304)
实验(5976)
(5916)
科学院(5826)
实验室(5761)
(5701)
重点(5463)
基金
项目(28606)
科学(20766)
基金(18445)
(17600)
国家(17431)
研究(17087)
(16569)
科学基金(13818)
(11151)
自然(10693)
自然科(10410)
自然科学(10396)
基金项目(10393)
自然科学基金(10181)
社会(9181)
社会科(8554)
社会科学(8549)
科技(8330)
(7775)
计划(7714)
资助(7646)
教育(7141)
(7058)
重点(6841)
编号(6488)
(5982)
科研(5850)
(5824)
专项(5680)
创新(5579)
期刊
(15451)
(14421)
经济(14421)
学报(13056)
农业(10541)
中国(9612)
科学(9530)
大学(8712)
学学(8542)
研究(7800)
(5275)
业大(4790)
农业大学(4112)
林业(3994)
(3247)
业经(3145)
资源(3038)
中国农业(3018)
管理(2942)
科技(2749)
技术(2734)
教育(2533)
自然(2496)
(2288)
(2226)
金融(2226)
自然科(2083)
自然科学(2083)
问题(1882)
农林(1877)
共检索到555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琼光  曾伟达  郑向华  陈泽鹏  
采用传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广东省发生的美人蕉、姜花、黄穗和百日草4种花卉青枯病的病原进行了鉴定。通过病菌形态观察、染色试验、生理生化性状测定以及细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4种花卉青枯病病原为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这4种花卉的青枯病均为国内首次报道,且这4种花卉均为茄科劳尔氏菌R.solanacearum的新寄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月廉  周娟  赵志慧  习平根  姜子德  
通过对来自广东省湛江市的发病火龙果果实的病原进行分离、致病性测定及形态学观察,将引起广东省火龙果腐烂病的病原鉴定为仙人掌平脐蠕孢Bipolaris cactivora,该种真菌为中国大陆新记录种。该病原菌的鉴定,对控制中国大陆火龙果腐烂病的发生和扩散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建光  孔宝华  杨丽霞  刘云龙  张中义  范静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愿   都梦丹   李正刚   佘小漫   于琳   蓝国兵   丁善文   何自福   汤亚飞  
【目的】洋桔梗耳突曲叶病毒(lisianthus enation leaf curl virus,LELCV)是2015年发现的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病毒新种。论文旨在探究入侵中国大陆的首个LELCV分离物Tomato-2022的分子特征、亲缘关系、致病性及有效传播介体,为防控该病毒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2年,在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发生一种番茄新病害,病株表现叶小、卷曲、叶尖白化症状,采集两份病样提取总DNA,利用Begomovirus通用引物AV494/CoPR进行PCR检测。选取PCR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进行RCA扩增、酶切、克隆及测序,获得分离物Tomato-2022的基因组全长序列。采用BLASTn程序对病毒序列进行相似性检索并下载相似性较高的代表分离物序列,进一步用SDTv1.2的MUSCLE alignment方法进行序列相似性比对;利用软件MEGA7.0对获得的Tomato-2022基因组序列及已报道的相似性较高的代表分离物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应用酶切连接法构建Tomato-2022的侵染性克隆pGreenII0229-1.6A,通过农杆菌介导注射接种本氏烟叶片和番茄茎秆,测定其致病性。采取室内人工传毒方法,测定烟粉虱MEAM1隐种对分离物Tomato-2022的传播效率。利用LELCV的PCR特异引物对2021—2023年采集于广东省番茄主产区的135份番茄病样进行检测,明确该病毒在广东省的分布。【结果】PCR检测结果表明,两份表现叶小、卷曲、叶尖白化症状的番茄病样感染了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病毒。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显示,该病毒分离物Tomato-2022基因组仅含DNA-A,大小为2 757 nt,含有6个ORF。序列相似性比较表明,分离物Tomato-2022基因组序列与已登录GenBank的LELCV各分离物相似性较高,其中与LELCV中国台湾洋桔梗分离物(LC091539、LC091538)相似性最高,为98.33%。系统发育分析显示,Tomato-2022与LELCV的19个分离物聚在一个独立的分支,亲缘关系较近。利用构建的Tomato-2022侵染性克隆pGreenII0229-1.6A,农杆菌介导注射接种本氏烟和番茄,10 dpi,本氏烟上部叶叶缘轻微上卷,1株番茄的新叶轻微卷曲;18 dpi,本氏烟和番茄植株均表现较为明显的卷曲症状;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接种植株的症状越来越明显,30 dpi,本氏烟表现叶脉肿大、叶片严重卷曲,番茄植株的叶片表现卷曲、叶尖白化;PCR检测表明,在接种发病本氏烟和番茄植株中均能检测到LELCV。室内传毒试验证明,烟粉虱MEAM1隐种能高效传播Tomato-2022,当每株番茄接1、5、10头饲毒48 h的烟粉虱时,MEAM1的平均传毒效率分别为26.67%、93.33%、96.67%。PCR检测结果表明,采集的135份番茄病样中,8份样品检测到LELCV,说明LELCV已在广东省定殖。【结论】Tomato-2022是洋桔梗耳突曲叶病毒的一个新分离物,也是在中国大陆发现的第一个分离物,其基因组为单链环状DNA,全长为2 757 nt,编码6个ORF;该病毒分离物是引起广东省番茄曲叶、叶尖白化病的病原,可被烟粉虱MEAM1隐种高效传播。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五权  岑贞陆  韦忠  曾泉  史国英  周文亮  农泽梅  赖洪敏  黄雪兰  陆燕飞  胡春锦  
2014-2015年对广西百色烟区的烟草青枯病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并对具有典型青枯病症状的烟株进行病原菌分离及致病性鉴定。结果显示,烟草青枯病在百色市的靖西县、德保县、乐业县和凌云县主要种烟区普遍发生,部分茎下部黑色坏死病株复合感染黑胫病和根黑腐病中的一种或两种病害;隆林县的病害样本没有分离和检测出青枯病菌,推测该县烟草根茎类病害主要为根黑腐病和黑胫病。从百色市各主要烟区采集到疑似烟草青枯病害样本170个,通过特异培养基分离和青枯菌演化型鉴定获得青枯病菌137株,柯赫法则验证共有92株菌株为烟草青枯病致病菌株。选取其中典型菌株D3-12进行病原菌分类学鉴定,通过菌株16S r D...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旭  夏先全  姚革  顾勇  杜卫民  
烟草青枯病是四川烟草上的重要病害,主要分布在川东南海拔1000 m以下的烤烟区,7~8月为发病盛期,高温多雨病害严重,干旱可抑制病害的发生。对四川各地烟草青枯病的19个分离菌进行了形态、染色、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鉴定出两种生化型,即生化型III、IV。生化型III占73.7%。各生化型的分布不受地理条件限制。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各地的分离菌均为生理小种1号。烤烟品种云97、云98、RG11和RG17较抗病,红大、云85、云87较感病。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艳丽  李正楠  李会平  冉隆贤  
采用菌液浸泡法、顶尖接种法对不同的桉树无性系盆栽苗和生根组培苗进行抗青枯病性能测定,并结合林间调查筛选桉树抗青枯病树种和无性系,并从根系分泌物和组织研磨液的角度研究其对桉树青枯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探索不同抗性桉树无性系抗病性强弱与其根系分泌物和组织研磨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18个桉树无性系中,bd1、bd2、赤桉和南宁巨尾桉为抗病无性系;U6、南宁尾叶桉、雷9、钦32-29为中抗无性系;DH32-27、钦9、南宁广9、钦8、邓恩桉、钦32-22、雷2、巨桉、尾叶桉和钦广9为感病无性系。不同抗性桉树无性系根系分泌物和组织研磨液对青枯菌没有直接拮抗作用,但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青枯病菌在抗病...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向华  邓海滨  刘琼光  陈泽鹏  陈永明  李华平  
从广东省韶关和梅州2个烟草产区采集了来自8个县市的共38个烟草青枯菌菌株,对病菌的生物型、致病型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广东烟草青枯菌全部为生物型Ⅲ。通过在红花大金元,K326,岩烟97和系3等4个烟草鉴别品种上的致病性反应,将广东烟草青枯菌分为强致病力、中等致病力和弱致病力3种致病型,其中以中等致病力菌株为主,占78.9%;强致病力菌株占13.2%;弱致病力菌株占7.9%。从116个RAPD通用引物中筛选出10条引物,用于对38个烟草青枯菌株DNA的RAPD分析,扩增条带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条带主要聚集在0.3~4.0 kb之间。聚类分析这38个菌株可分为2个组群,即组群A和组群B。...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会香  赵新兰  牛福芳  潘彦平  刘爱新  
2006—2007年在山东农业大学中药材试验站栽培的药用植物草决明上发现一种新病害,定名为草决明荚枯病。该病主要危害荚果,荚果受害后均从尖端开始发病,使受害部分变褐枯死,不能正常结籽。从多个发病荚果中共分离到11株相同真菌分离物,针刺法接种荚果后均可引起荚果发病。根据该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培养性状并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将引起草决明荚枯病的病原鉴定为葡萄座腔菌,这也是首次在草决明荚果上发现由该种病菌引起的病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黎青   魏真真   王毛   雷应华   Gongjun Shi   郭静微  
【目的】对四川省主要小麦产区的小麦黄斑叶枯病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分析其致病基因组成情况,探究其致病菌的致病力,明确其生理小种类型,为小麦黄斑叶枯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21—2022年在四川主要小麦产区采集小麦叶枯病样本,经病原菌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分析,内部转录间隔区(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分析,致病基因(Ptr ToxA 、ToxB 和 ToxC)扩增和小麦黄斑叶枯病鉴定系致病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在小麦叶枯病样本中共分离并鉴定出3个小麦黄斑叶枯病病原菌菌株,均为Pyrenophora tritici-repentis,其在所有分离得到的小麦叶枯病病原菌中所占比例较小。对3个小麦黄斑叶枯病病原菌菌落和分生孢子进行形态学观察,未发现显著差异,符合病原菌形态学鉴定标准。进一步对3个小麦黄斑叶枯病病原菌进行ITS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个菌株与参考基因组(ID:AM887509)的ITS序列相似性达到100%。对致病基因Ptr ToxA、ToxB、ToxC进行扩增,3个菌株在ToxA和ToxB基因的位点上均未扩增出任何片段,但在ToxC基因位点上均成功扩增出约500 bp的条带。病原菌致病性鉴定结果显示,本研究分离得到的菌株在Prosper和6B365品种上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引起大面积叶片黄化,而在Glenlea和6B662品种上则未出现明显的叶片坏死或黄化症状。在四川省主要小麦产区收集到的小麦黄斑叶枯病致病菌为Pyrenophora tritici-repentis生理小种3。【结论】本研究系国内首次针对Pyrenophora tritici-repentis不同生理小种进行鉴定报道,将为我国在小麦黄斑叶枯病的防治上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卢文洁  尹桂芳  王艳青  孙道旺  隆文杰  李程鹏  陈佳  王莉花  
【目的】文章旨在明确云南省荞麦茎枯病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采自云南澄江的荞麦上采用植物真菌组织分离法,通过观察病原形态特征、测定致病性及分析rDNA-ITS序列系统发育树,鉴定引起云南省荞麦茎枯病的病原种类,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采自云南澄江荞麦基地的典型荞麦茎枯病症状样品上分离到与菌株M38形态一致的病原真菌。经形态学、致病性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M38的rDNA-ITS序列长度为517bp(登录号:KP205542.1),与木贼镰刀菌菌株(MG736112.1和MG736187.1)的同源性均为100%,鉴定该病原菌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equiseti)。菌株M38的菌丝在培养基PDA和PSA上最适宜生长,菌落直径大小分别为61.69mm和57.93mm;菌丝在25~30℃均适宜生长,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8℃,菌落直径大小为61.23mm,致死温度为65℃,10min;菌丝在pH值为8.0~10.0均适宜生长,最适宜生长的pH值为8.0,菌落直径大小为68.60mm;在连续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菌落直径大小为59.55mm;菌丝在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菌落直径大小为66.55mm;菌丝在硝酸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菌落直径大小为71.16mm。【结论】引起云南省荞麦茎枯病的病原菌为木贼镰刀菌(F.equiseti);该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和PSA,温度为28℃,菌丝致死条件为65℃处理10min,pH值为8.0,光照条件为连续黑暗,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硝酸钠。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邹俐爱  刘琳  姚丽萍  甘树炯  叶苏娜  杨细玉  梁允萍  肖谦  袁建平  伍大春  吴洁兰  赵斌  
目的:了解30个病种在本省同一地区不同级别医院同一病种的社会平均成本水平,分析成本与费用之间关系。方法:收集省内21家医院2009年30种病种费用与成本测算相关数据,采用统计描述的方法了解病种费用与成本水平。结果:(1)病种的费用水平离散、高低差异较大,特别是非手术类病种表现更为突出;(2)病种价格水平普遍低于成本水平,反映出当前医疗收费价格与成本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3)三级医院病种损益亏损幅度低于二级医院;(4)药品、材料、人力和管理成本构成了病种主要成本。结论:按照价格的本质确定病种付费标准,并分地区、分医院逐步推行按病种付费工作,同时统一全省医院成本核算系统是解决医疗服务价格缺乏成本基本的有力工具。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莉  戚佩坤  姜子德  习平根  
1998年至 2 0 0 0年在广东省进行姜科 (Zingiberaceae)观赏植物真菌病害系统调查中鉴定到 9种病原真菌 ,其中华山姜球腔菌Mycosphaerellaalpini suishaenscolaL .Zeng ,Z .D .JiangetP .K .Chisp .nov .、姜花假尾孢菌PseudocercosporahedychiaeL .ZengetP .K .Chisp .nov .和红苞小草蔻茎点霉Phomaalpini henriicolaL .ZengetP .K .Chisp .nov .为新种 ,其它真菌分别为 :省藤球座菌Guignardiacalami (...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绍江  宋同明  吴全安  
着重研究了玉米青枯病病原禾生腐霉(PythiumgraminicolaSubram)和肿囊腐霉(P.inflatumMatth.)与其伴生病原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iumSchw.)间代谢水平上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腐霉代谢产物对禾谷镰刀菌的生长有刺激作用,而禾谷镰刀菌代谢物对腐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腐霉代谢产物对寄主的致萎能力比禾谷镰刀菌更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在哲  亓玉昆  吕娟  张玉娇  张伟  刘云  付翠翠  刘慇  刘保友  王清海  
[目的]明确引起山东省济南市侧柏枝枯病的病原菌种类,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进行病原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ITS、TEF-1α、TUB2)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通过人工接种测定其致病性。[结果]菌落初期白色,菌落中间簇状,后期菌落深灰绿色,背面黑褐色。分生孢子单孢透明,梭形、椭圆形、卵球形。根据形态特征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将分离菌株鉴定为Neofusicoccum occulatum Sakalidis, M. L., Burgess, T. I.。人工接种分离菌株,均可以引起侧柏枝条、鳞叶发病,症状与田间一致。从发病部位同样可以分离获得接种菌株。[结论]明确了N. occulatum是引起山东省济南市林场侧柏枝枯病的致病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