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99)
- 2023(11372)
- 2022(10189)
- 2021(9661)
- 2020(8127)
- 2019(18735)
- 2018(18687)
- 2017(36158)
- 2016(19803)
- 2015(22045)
- 2014(22130)
- 2013(22108)
- 2012(20317)
- 2011(18178)
- 2010(17894)
- 2009(16136)
- 2008(15520)
- 2007(13281)
- 2006(11424)
- 2005(9868)
- 学科
- 济(74609)
- 经济(74521)
- 管理(55016)
- 业(52874)
- 企(43463)
- 企业(43463)
- 方法(36302)
- 数学(31494)
- 数学方法(31133)
- 农(20927)
- 财(19030)
- 中国(19000)
- 学(18453)
- 地方(17805)
- 业经(16466)
- 农业(14240)
- 制(13469)
- 理论(12823)
- 贸(12610)
- 贸易(12599)
- 务(12293)
- 财务(12233)
- 技术(12230)
- 财务管理(12214)
- 易(12209)
- 和(12205)
- 环境(11778)
- 企业财务(11663)
- 银(10908)
- 银行(10869)
- 机构
- 大学(273126)
- 学院(271041)
- 管理(110435)
- 济(102220)
- 经济(99805)
- 理学(96549)
- 理学院(95438)
- 管理学(93708)
- 管理学院(93222)
- 研究(89518)
- 中国(65135)
- 科学(58765)
- 京(57863)
- 农(47453)
- 财(46383)
- 所(45236)
- 业大(44062)
- 研究所(41701)
- 中心(41273)
- 江(39604)
- 财经(37437)
- 农业(37266)
- 范(36604)
- 师范(36242)
- 北京(35992)
- 经(34179)
- 州(32754)
- 院(32698)
- 经济学(29481)
- 师范大学(29339)
- 基金
- 项目(194836)
- 科学(152621)
- 基金(140917)
- 研究(140356)
- 家(123319)
- 国家(122278)
- 科学基金(105029)
- 社会(86751)
- 社会科(82051)
- 社会科学(82026)
- 省(78425)
- 基金项目(76220)
- 自然(70569)
- 自然科(68909)
- 自然科学(68889)
- 自然科学基金(67636)
- 划(64887)
- 教育(64017)
- 资助(57856)
- 编号(57155)
- 成果(45699)
- 重点(43119)
- 部(42478)
- 发(40859)
- 创(40345)
- 课题(38991)
- 创新(37562)
- 科研(37536)
- 教育部(36069)
- 计划(35878)
- 期刊
- 济(109022)
- 经济(109022)
- 研究(77110)
- 中国(52044)
- 学报(47330)
- 农(42736)
- 科学(42297)
- 管理(38644)
- 大学(35133)
- 财(33833)
- 学学(32911)
- 教育(31061)
- 农业(29864)
- 技术(22781)
- 融(21362)
- 金融(21362)
- 业经(18307)
- 财经(17416)
- 图书(16633)
- 经济研究(16301)
- 业(15109)
- 经(14705)
- 科技(14273)
- 理论(14097)
- 问题(13925)
- 实践(13253)
- 践(13253)
- 版(13217)
- 资源(12867)
- 技术经济(12598)
共检索到388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伍婉华 苏日娜
广东省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发展离不开法律制度保障。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应的国家法律政策和广东省法规条例,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在已有法律政策基础上,从发展过程、工作机制、记录成果三个维度,探讨广东省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实际发展现状,分析发现:随着抢救性记录工作的深化,当前现有非遗的法律政策仅起到了基本的保障作用,但无法提供精准的法律制度保障,同时建议非遗法律政策可以得到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以推动广东省非遗保护工作乃至其他同类型地区非遗保护工作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非遗法律政策 非遗传承人 抢救性记录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程焕文
新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最大成就莫过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06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到2011年颁布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再到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抢救性保护 图书馆学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翟姗姗 刘德印 许鑫
"抢救第一"是非遗保护工作中应该长期固守的理念和方针。对非遗资源进行数字化并予以长期保存,不仅是实现其抢救性保护的有效方法,也是非遗项目及其文化精髓得以传承与传播的重要途径。文章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的三类世界级非遗名录进行整体分布、地区分布、主题分布的对比;在分析非遗抢救性保护必要性与紧迫性的基础上,利用SWOT框架对我国非遗抢救性保护的数字化战略进行分析,提出以抢救性保护为导向的非遗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策略。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苏日娜 王蕾 童翠萍
在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语境下的"抢救性保护"概念基础上,从指导原则和灾害管理的层面展开讨论,提出徽州文书抢救性保护工作需要遵从多元性、原生性和普适性的原则,徽州文书的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防灾对策、应急响应、修复保护五个方面,灾害管理则需要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以最终实现徽州文书的数字化保护。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高建辉
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语言和口传文化,急需对濒临消失的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资料进行抢救性采集。该文对以往的研究和实践情况进行了述评,探讨了在数字人文视域下进行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资料抢救性采集的必要性,分析了采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以建立数据库并提供利用为目的资源采集流程和方法,为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资料的抢救性采集工作提供了一套可行的实践方案。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博
文章以苏南地区为例,探讨手工艺类非遗传承人培育的4种模式:家族师徒传承、政府倡导下的非遗传承人培训、“大师工作室”非遗传承人培育、“两馆一所一基地”体验传承。这些模式存在社会传承教育方式相对脆弱、学校传承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学者大师传承人后继乏人等问题。文章提出多元社会力量整合培育、地方高校“双向传承”培育、地方文化精英式培育的多渠道培育方式,希望以此来构建手工艺类非遗传承人培育体系,实现非遗传承的良性发展。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陈壮
湖北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保存各类档案305万卷,经过普查,有不同程度破损的档案达80余万卷,其中全国重点档案有50万卷。重点档案主要是革命历史、明清时代、辛亥革命、民国时期以及汉冶萍公司、应城膏矿、海关、日本侵华、历史名人、历代优秀科学文化、少数民族、中南行政区的档案。由于我省地处长江中下游,雨热同期,高温高湿,加上档案长期存放在无防高温、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珍珍 刘晓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绕不开传承者的技能学习过程。《指尖上的传承》讲述了不同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及传承者的成长故事,结合工作场所学习和动作技能学习等相关理论,构建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者技能学习的分析框架,有利于探究学习阶段、学习内容和技能水平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为促进传承者从"学徒"到"师傅"主体身份的建构,需完善学习内容体系,提升传承者理论素养;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培育传承者工匠精神;搭建学习交流载体,深化传承者交互学习。
关键词:
传统手工技艺 传承机理 技能形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瑗彬 窦以霞
非遗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教育层面政策体系的支撑。使用Nvivo软件对来自国家和桂滇黔各地的443份政策文件进行编码,运用政策工具理论及注意力配置理论进行政策文献计量分析以及内容分析。从发文数量、教育类型、发文时间、文本类型等方面开展政策计量分析,对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政策工具进行内容解析,总结职教推进非遗传承政策发展的成就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滇黔桂职教推进非遗传承的政策体系完善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郝文军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充分发挥这一群体的作用至关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自身特点影响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效果。但是具体怎样影响、影响多大,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本文以辽宁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对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提供借鉴。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张美芳 王新阳
照片档案修复是利用影像现有缺、损、多添加、污染等区域进行信息矫正的过程,其目的就是对破损的影像进行复原。本文在对比数字修复技术与传统手工修复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字修复破损照片的基本原则和功能,选择照片典型的破损现象,利用Photoshop软件进行修复,部分解决了传统照片修复中的问题,对开展档案数字修复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照片档案 数字修复 档案抢救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张美芳 刘江霞
模拟声像档案记录的复杂性和载体自身的不稳定性已经明显限制其保存和利用。数字化是目前模拟声像档案抢救与保存的主要途径,是应对信息质量快速下降的有效方法。本文针对数字化过程中模拟声像档案保存现状、读取设备情况,分析数字化抢救的影响因素,得出载体衰变快;读取设备缺损、缺失;数字化后信息质量堪忧等均是影响模拟声像档案抢救与保护的主要障碍。
关键词:
模拟声像档案 档案保护 数字化抢救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万迅 周耀林 付正刚
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程成效显著,但该工程质量管理不力的现象却不容忽视。本文在列举重点档案抢救工程质量问题的基础上,界定了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程质量的定义,分析了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程质量管理的特殊性及其质量管理的"三部曲",并通过案例解析,提出了加强当前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程质量管理的途径。
关键词:
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程 质量管理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黄体杨
在现代化冲击之下,非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笔者调查发现众多的白族非遗项目正在丧失其数百上千年奠定的群众基础和市场份额,并直接导致了传承人收益和社会地位的下降,随着老一代传承人相继谢世,传承人面临着断代乃至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传承人档案能够原真地记录传承人所承载的非遗信息与文化,将活态的非遗"物化"留存下来,为后世提供无穷的智慧。从这个意义上看,建立、管理和保护传承人档案的建档保护方式,与延续传承人传承生命、培养新的传承人的动态保护方式同等重要。政府部门已经注意到为传承人建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国家级非物
关键词:
传承人 白族文化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黄体杨 欧阳光
为传承人建档是非遗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起点,也是保护非遗的重要方式。通过对白族聚居区及其传承人进行调查,发现当前传承人档案处于多元主体各自建档的格局,普遍存在建不全、管不好的现象。文章引入协同治理理论,从初始条件、行动者、结构、过程与结果等五个维度构建传承人建档保护的分析模型,探讨协同开展传承人建档保护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