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37)
2023(8381)
2022(7569)
2021(7032)
2020(6469)
2019(15119)
2018(15029)
2017(28874)
2016(16303)
2015(18834)
2014(19325)
2013(18974)
2012(18239)
2011(16495)
2010(16839)
2009(15934)
2008(16093)
2007(14742)
2006(12762)
2005(11358)
作者
(51752)
(43684)
(43635)
(41302)
(27647)
(21229)
(19907)
(17328)
(16329)
(15742)
(14842)
(14660)
(13930)
(13822)
(13709)
(13694)
(13526)
(12832)
(12606)
(12562)
(11057)
(10802)
(10723)
(9904)
(9860)
(9842)
(9726)
(9673)
(9024)
(8935)
学科
(71999)
经济(71938)
管理(45624)
(41888)
方法(36725)
(33202)
企业(33202)
数学(32886)
数学方法(32357)
(19894)
地方(18275)
(17473)
(16153)
中国(15722)
环境(14595)
农业(13224)
(12948)
贸易(12940)
业经(12794)
(12510)
(11308)
(10996)
(10860)
理论(10696)
(9912)
财务(9877)
财务管理(9845)
企业财务(9270)
(9181)
金融(9179)
机构
大学(242674)
学院(242628)
(93573)
经济(91344)
管理(89798)
研究(84077)
理学(77513)
理学院(76568)
管理学(74700)
管理学院(74271)
中国(61449)
科学(57619)
(51873)
(51759)
(45682)
业大(42802)
研究所(41881)
农业(41313)
(41189)
中心(39653)
(38367)
财经(32861)
(32638)
师范(32251)
北京(32184)
(30867)
(30029)
(29490)
(29275)
经济学(27979)
基金
项目(162939)
科学(125864)
基金(116013)
研究(111867)
(103202)
国家(102377)
科学基金(85890)
社会(68078)
(67859)
社会科(64293)
社会科学(64263)
基金项目(61719)
自然(58832)
自然科(57382)
自然科学(57361)
自然科学基金(56234)
(56042)
教育(51946)
资助(49163)
编号(45214)
重点(37183)
成果(36674)
(35344)
(35032)
计划(32953)
(32877)
科研(32114)
课题(32031)
创新(30890)
大学(29530)
期刊
(102376)
经济(102376)
研究(64307)
中国(48170)
学报(47052)
(46958)
科学(40153)
大学(33470)
(32373)
学学(31765)
农业(31699)
管理(30039)
教育(24272)
技术(21477)
(18638)
金融(18638)
(17735)
业经(16547)
财经(15865)
经济研究(15382)
统计(14543)
问题(14110)
(13947)
(13562)
资源(13510)
(12960)
技术经济(12954)
业大(12466)
图书(12073)
决策(12006)
共检索到356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勇生  吴文龙  刘福业  潘方胤  沈万宽  邓海华  
针对广东省2004-2005年甘蔗品种区域试验数据,应用Tai氏方法分析基因型与环境交互效应的结果表明,粤糖96-86高产、适应性强、稳定性好,居于首位;粤糖95-168和ROC22高产但适应性较低,粤糖96-24、粤糖97-64和ROC10低产但适应性强,粤糖96-177产量低而且适应性差,它们的稳定性表现不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鸿凯  蔡华斌  刘桂富  王尚钦  郭荣发  
 用朱军的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E)对11个甘蔗亲本,及以5×6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的30个杂交组合实生苗的7个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各性状普遍存在基因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及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但不同性状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所起的作用不同;(2)不同性状的遗传率大小不同,受环境影响也不同,较大的互作狭义遗传率受环境影响较大,一般而言,除锤度外,其余性状的遗传率都以普通狭义遗传率为主,互作狭义遗传率较小;(3)所有性状之间都存在遗传相关,多数性状之间以加性和显性相关为主,环境条件对各性状遗传相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显性×环境互作相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学宽  刘家勇  范源洪  吴才文  赵俊  赵培方  
利用AMM I(主效可加互作乘积)模型及双标图、Di(品种稳定性参数)以及相应表现型值与Di值的聚类分析,对2005~2006年14个甘蔗品种云南5个试点的2年新植1年宿根甘蔗品种区域化试验蔗茎产量和蔗糖分进行基因环境互作研究分析。结果表明:①产量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显著,稳定性好的品种有云瑞99-113、德蔗93-94等;甘蔗糖分与环境互作效应较小,稳定性好的品种有云瑞99-113、云蔗98-236等。②根据AMM I双标图,提出了参试品种在参试点的适应性。③根据平均产量和糖分及其Di值聚类分析,参试品种可分为5类。基于AMM I的互作稳定性分析和聚类分析为蔗区甘蔗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学宽  刘家勇  赵培方  赵俊  昝逢刚  
利用方差分析、AMMI(主效可加互作乘积)分析及双标图、品种及环境稳定性参数(DiJ)等分析,对2008-2009年13个甘蔗品种在云南6个试点的2年新植一年宿根甘蔗品种区域化试验蔗茎产量和产糖量进行基因环境互作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甘蔗产量和甘蔗产糖量的基因型、环境、年份等方差达极显著水平,基因×环境×年份互作方差达显著水平。基因×环境互作的不显著,说明进行AMMI分析的必要性。AMMI双标图及稳定性参数分析表明,参试品种v13(ROC22-CK)、v1(YZ99-91)、v5(YZ03-103)蔗茎产量和产糖量都较稳定。品种v11(DZ03-83)、v13(ROC22-CK)、v5(YZ0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淑琴  蒋春志  
应用Eberhart和Rusel的模式和Tai的模式分析了黄淮北片水地高肥组1990~1991年区域试验中13个小麦品种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结果表明,Eberhart和Russel模式中,bi对品种稳定性的评价较为笼统,而Tai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分解,对新品种的推广和利用提供了更多、更精确的信息,用此方法分析区域试验的数据有助于更精确地评价品种,使其得到合理的推广和利用,同时在栽培管理方法上可以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梅洁  陈佳  杨金华  杜娟  普晓英  杨晓梦  李霞  杨加珍  曾亚文  杨涛  李玉萍  
【目的】探索大麦不同品种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差异,为饲料大麦在不同地区的优质栽培提供理论和方法。【方法】对不同海拔饲料大麦产量性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分别计算不同品种产量性状的平均值及差异显著性水平;以及不同地区产量性状的平均值,并进行多重比较;估算其遗传方差,环境方差及遗传环境互作方差,比较遗传及环境对饲料大麦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每个大麦品种中的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均有明显差异;玉溪地区的环境更有利于有效穗的增加,昆明和玉溪地区的环境更有利于实粒数的增加,保山和大理地区的环境更有利于千粒重的增加,玉溪和临沧地区的环境更有利于产量的增加;实粒数主要受遗传控制,其次受基因与环境互作影响较大,环境影响最小。有效穗、千粒重、产量等产量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基因与环境互作变异要大于遗传的影响。【结论】产量性状受遗传影响,产量遗传育种仍是提高饲料大麦产量的关键,根据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区的产量表现,选择产量高的饲料大麦品种进行推广,是提高不同生态区饲料大麦产量的关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臧贺藏  曹廷杰  张杰  赵晴  邸佳颖  张建涛  庄家煜  陈丹丹  刘海礁  郑国清  李国强  
为了评价不同生态条件下小麦新品种产量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中的丰产性、适应性和稳定性,于2018-2020年在河南省商丘市、洛阳市和新乡市3个地点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以参试的8个小麦育成品种为材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和GGE双标图分析了小麦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方差分析表明,年份、地点、品种及其互作中除了年份×品种以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陆鑫  毛钧  李纯佳  徐超华  蔡青  范源洪  
【目的】研究甘蔗基因型与土壤水分条件对甘蔗生物量的影响与互作效应,为甘蔗抗旱育种等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适度水分胁迫条件下,对9份不同基因型甘蔗种质开展水分梯度胁迫桶栽试验,测定并分析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叶面积、根冠比等指标。【结果】甘蔗生物量与用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47,不同基因型甘蔗种质间的生物量及WUE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边芯  安汝东  杨李和  桃联安  董立华  周清明  段惠芬  朱建荣  孙友芳  经艳芬  
采用同异分析法对参加国家第六轮甘蔗区域试验的13个品系在云南瑞丽点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同异分析评价为优秀的是闽糖95/261、福农02/3924、福农99/20169和粤甘16号4个品系,良好的是粤甘18号、闽糖96-6016、赣南99-591、云蔗99-91、粤糖93-159(CK2)和桂引6号(B8)6个品系,表现一般的是Rb76-5418、桂辐98-296和ROC16(CK1)3个品系。在同异分析评判优良的10个品系中,除桂引6号(B8)外,其余8个品系的综合表现均优于当地大面积栽培品种粤糖93-159(CK2),可在生产上示范应用;在全国种植面积排第二位的ROC16(CK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艳  何中虎  王磊  周桂英  
利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对全国冬播麦区 4 8个小麦主栽品种和优良品系在 15个地区于 1995~ 1996年度种植的多点试验数据蛋白质含量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AMMI模型解释G×E互作明显优于线性回归模型。通过AMMI1模型双标图可以看出蛋白质含量在品种和地点间的变异程度 ,找出稳定性较好的品种。在AMMI2模型双标图上对每一地点很容易找出蛋白质含量互作最大的品种。通过计算地点的IPCA值与环境因子的相关系数 ,可以找出与品质性状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爱军  王新安  
为选育具有普适性的优良家系和适于某一特定环境的优良大菱鲆家系,实验以大菱鲆选育F2的10个优良家系为材料,利用随机区组设计,将其推广到5个不同的实验点进行养殖实验,采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AMMI)分析方法,分析大菱鲆选育家系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结果显示,家系和环境互作效应(G×E)的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10.82%,达到极显著水平(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邢德  李琪  张景晓  
为探索壳白长牡蛎品系的壳色性状和生长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效应,利用巢氏设计构建全同胞家系,每个家系分成两组分别在乳山和荣成海域进行养殖。利用线性混合模型和REML法分析11月龄壳白长牡蛎生长性状和壳色性状的遗传力及G×E效应。采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LUP法)估计壳高和L~*两个性状的育种值,并通过加权获得综合育种值来筛选优良家系。结果显示,乳山组和荣成组的壳白长牡蛎生长和壳色性状的遗传力不同,分别为(0.14±0.08)~(0.62±0.18)和(0.01±0.03)~(0.78±0.19),可能存在尺度效应。以不同环境为固定效应,综合两个环境计算出的生长和壳色性状的遗传力为(0.02±0.02)~(0.51±0.09),然而由于部分全同胞家系缺失和模型不收敛的原因,估计模型中未包括母本/共同环境效应和显性效应,上述遗传力估计值偏高。本研究中生长和壳色性状在两个环境间的遗传相关为(–0.47±0.40)~(0.75±0.18),均小于0.8,表明壳白长牡蛎品系的生长和壳色性状都具有明显的重排效应,壳白长牡蛎品系其选育需要针对不同的养殖环境培育不同适应性的选育家系。综合育种值排名前20的个体其家系来源比例表明,家系G1和G21对于乳山海域表现出特殊的适应性,而家系G4、G22和G5对荣成海域环境具有特适性,家系G2则对两个环境具有普适性。研究为壳白长牡蛎品系的良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丽萍  刘家勇  昝逢刚  赵培方  赵俊  朱建荣  杨昆  覃伟  姚丽  夏红明  陈学宽  吴才文  
采用盆栽方法,以ROC22、云蔗06–407、云蔗05–211为试验材料,研究磷素(磷浓度分别为0.2、1 000μmOl/l,分别记为P1、P2)对3个甘蔗品种(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1处理下,云蔗06–407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直径、根体积、茎径、冠鲜重、冠干重比P2处理分别增加了19.50%、31.63%、11.11%、42.25%、14.21%、39.99%和36.31%,ROC22、云蔗05–211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茎径、冠鲜重、冠干重均低于P2处理;在P2处理下,ROC22具有较高的磷利用效率,在P1和P2处理下,云蔗06–407的磷利用效率均较高。综合分析结果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伦旺  李杨瑞  杨荣仲  李翔  黄家雍  方锋学  
为了解甘蔗不同品种的耐低氮胁迫栽培的能力,以每公顷施尿素300、150和0 kg的3种施氮水平处理作主区,选择5个引进的固氮甘蔗品种和广西主栽品种之一新台糖16号(CK)作副区,进行1年新植1年宿根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新植蔗产量极显著高于宿根蔗,施氮比不施氮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每公顷施尿素300与150 kg之间产蔗量差异不显著。3种施氮水平下5个引进品种新植宿根平均产蔗量极显著高于CK。不施氮对各参试品种的分蘖、宿根发株、伸长、成茎均有不利影响,特别是对分蘖和有效茎数的不利影响较大。各品种耐无氮、低氮肥胁迫栽培的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B8>B9>B5>B1>B3>新台糖16。研究结果可为今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平  沈学善  屈会娟  王宏  都栩  王晓黎  黄静玮  
【目的】筛选出川中丘陵区鲜食型和全粉加工型紫色甘薯适宜的种植品种。【方法】于2009-2014年,陆续引进23个紫色甘薯品种(品系),以‘南紫薯008’为对照,研究不同基因型紫色甘薯品种主要品质性状在川中丘陵区的变化。【结果】鲜食型品种以蒸煮食味优、干物率和淀粉含量适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为主要筛选指标,‘渝紫263、‘南紫薯008’和‘南紫薯014’的食味评分分列前3位,干物率27.52%31.34%,淀粉17.20%22.17%,可溶性糖6.75%10.38%,产量22 59725 312 kg/hm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