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89)
2023(11046)
2022(8643)
2021(7584)
2020(6431)
2019(14276)
2018(14132)
2017(27411)
2016(14430)
2015(16015)
2014(15874)
2013(15558)
2012(13912)
2011(11954)
2010(12081)
2009(11459)
2008(11367)
2007(10229)
2006(9288)
2005(8586)
作者
(40996)
(34346)
(34160)
(32246)
(22126)
(16120)
(15553)
(13298)
(13171)
(12220)
(11679)
(11637)
(11077)
(10953)
(10522)
(10474)
(10223)
(10192)
(9971)
(9826)
(8543)
(8461)
(8359)
(7923)
(7823)
(7655)
(7630)
(7560)
(6874)
(6827)
学科
(72742)
(66471)
经济(66389)
(65406)
企业(65406)
管理(55296)
业经(27176)
方法(25386)
(25341)
(21594)
农业(18817)
中国(18230)
数学(17816)
数学方法(17659)
地方(16668)
(16430)
财务(16404)
财务管理(16396)
技术(15568)
企业财务(15498)
(14000)
(12432)
(12390)
(12367)
理论(12150)
(10788)
企业经济(10705)
(10494)
贸易(10484)
(10455)
机构
学院(207883)
大学(200680)
(87743)
经济(85834)
管理(85790)
理学(73276)
理学院(72524)
管理学(71558)
管理学院(71162)
研究(64459)
中国(51775)
(41997)
(40055)
科学(39091)
(37378)
(34536)
(31723)
财经(31427)
业大(30731)
中心(30714)
农业(29007)
(28424)
研究所(28410)
(27343)
经济学(25557)
北京(25497)
(25413)
师范(25184)
商学(23924)
商学院(23711)
基金
项目(138269)
科学(111320)
研究(103214)
基金(100656)
(86219)
国家(85381)
科学基金(76224)
社会(68193)
社会科(64646)
社会科学(64625)
(58876)
基金项目(54577)
自然(48364)
自然科(47313)
自然科学(47302)
自然科学基金(46472)
(45217)
教育(44936)
编号(42075)
资助(38481)
(32855)
成果(31999)
(31872)
(31334)
重点(30387)
(29073)
创新(28896)
国家社会(28119)
课题(28094)
(26849)
期刊
(106356)
经济(106356)
研究(58491)
中国(42192)
管理(36211)
(36120)
(33312)
科学(27793)
学报(26949)
农业(24893)
大学(21454)
业经(20927)
技术(20590)
学学(20312)
(18623)
金融(18623)
教育(15777)
经济研究(15409)
(15324)
财经(15322)
问题(14098)
(13332)
技术经济(12626)
现代(11767)
图书(11288)
商业(10777)
资源(10353)
世界(10071)
财会(10035)
(9854)
共检索到3162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大为  
根据2001、2005、2009、2013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服务业发展数据,基于改进的空间引力模型,构建服务业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服务业空间联系量、接受辐射水平、服务业发展潜力等指标,综合考察广东省市级服务业集聚水平、服务业质量、空间联系与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化过程。通过比对发现,广东省市级服务业发展潜力、城市流强度与空间联系强弱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耦合关系,且空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对地区服务业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化有显著推动作用,随着空间联系的逐步增强,广东省服务业空间结构的复杂程度也在逐步提高,由期初的"行政—特区"双核结构逐步演化为"多核"并最终过渡到复杂的网络结构。研究发现,服务业集聚水平、服务业空间联系与城镇化水平在区域分布上实现完美的空间拟合,都主要集中分布于珠三角城市区域。这表明服务业集聚水平与服务业空间联系程度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服务业集聚程度的提高以及服务业空间联系的加深有助于加速推动区域间人口、信息、资本等资源要素的流通,主导并推动地区城镇化进程向前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大为  
根据2001、2005、2009、2013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服务业发展数据,基于改进的空间引力模型,构建服务业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服务业空间联系量、接受辐射水平、服务业发展潜力等指标,综合考察广东省市级服务业集聚水平、服务业质量、空间联系与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化过程。通过比对发现,广东省市级服务业发展潜力、城市流强度与空间联系强弱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耦合关系,且空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对地区服务业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化有显著推动作用,随着空间联系的逐步增强,广东省服务业空间结构的复杂程度也在逐步提高,由期初的"行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飞  
为研究中国城镇化与用水效率的动态关系,本文拟用人均用水量和用水强度作为衡量用水效率的指标,选用2004-2013年中国省域空间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城镇化与人均用水量及用水强度之间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研究结果表明:人均用水量及用水强度均呈现倒N型曲线,且大多数省区处在下降前的爬坡阶段。应对城镇化背景下的用水问题,需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经营方式创新,同时需要制定协同联动的区域用水、治水机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飞  
为研究中国城镇化与用水效率的动态关系,本文拟用人均用水量和用水强度作为衡量用水效率的指标,选用2004-2013年中国省域空间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城镇化与人均用水量及用水强度之间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研究结果表明:人均用水量及用水强度均呈现倒N型曲线,且大多数省区处在下降前的爬坡阶段。应对城镇化背景下的用水问题,需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经营方式创新,同时需要制定协同联动的区域用水、治水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瑞  史文中  
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在ArcGIS以及GeoDa的支持下,从时空变化的角度,对广东省2002—2012年城镇化发展以及城镇化过程中的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发展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到2012年,广东省各个城市的城镇化已经全部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发展并不完全一致,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布局上有较大的异质性,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都集中在东莞以及周边地区,而城镇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集中在珠三角偏东北部的沿海城市。同时,第一产业对城镇经济发展影响较小,第二、第三产业作用较大,不同的产业构成也有各自的空间布局特点以及空间布局变化特征。第一产业空间分布在近10年均衡性变弱,东部比重减少较快;第二产业趋于沿海分布,差异性减弱,空间分布均衡性提高;第三产业差异缓慢增大,空间分布较为均衡。通过分析,从而掌握广东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状况的空间布局以及时空变化特点,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邵燕斐  徐顽强  童国华  
推进省域城镇化发展需要厘清动力因素及其影响特性。文章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内源动力、外向动力、市场动力、政府动力的四大动力因子评价体系,选取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省域城镇化进程中的动力因素与空间集聚模式。研究发现:广东省城镇化水平在样本期内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其Moran指数呈现递增态势;城镇化发展动力因素具有多样性,因素互构性增强;在各因素中,产业结构的回归系数最大,人力资本次之,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发展水平、地方财政支出、批发和零售业等因素对城镇化进程也有显著促进作用。在未来城镇化建设中,应重视区域间的空间溢出与互动影响,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间城镇化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江波  
基于城镇化理论和产业经济理论的借鉴,本文利用中国200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城镇化与服务业空间分布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呈现较强的U型关系,拐点在城镇化率为68. 4%;城镇化与生活性服务业空间分布呈现线性正相关关系,与公共服务业空间分布存在较明显的倒U型关系,拐点在城镇化率为48%,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水平随城镇化进程大大高于生活性服务业。从整体上看,城镇化与服务业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线性正相关性,服务业具有一定的集聚化趋势,这也印证了服务业结构存在向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结构演变的规律。结合服务业空间分布趋势,应以城镇化为基础,合理引导各类服务业在空间上有序集聚和分散。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林琳  李冠杰  
运用熵值法,依据新型城镇化质量内涵,从经济绩效、社会发展、环境建设、城镇化效率、城乡统筹五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测度指标体系,评价2014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城镇化质量。研究表明:①城镇化质量整体处于良好状态,呈显著"哑铃型"分化;②城镇化质量呈明显空间集聚特征,且殊三角地区的城镇化质量领衔全省。③城镇化效率偏低、城乡统筹滞后于城镇化质量的发展。④城镇化质量与城镇规模无关,但与FDI有一定对应关系。⑤政府调控、经济驱动及发展要素是影响城镇化质量的三大因素,其中政府调控是可为城市带来发展机遇的外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晶晶  
利用中国2005-2013年省级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影响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城镇化均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第二,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还可以通过空间外溢效应的发挥推动周边地区城镇化进程。第三,市场潜能以及政府支出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第四,细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存在差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空间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最为显著,随后分别为金融服务业集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集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集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集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晶晶  
利用中国2005-2013年省级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影响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城镇化均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第二,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还可以通过空间外溢效应的发挥推动周边地区城镇化进程。第三,市场潜能以及政府支出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第四,细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存在差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空间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最为显著,随后分别为金融服务业集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勇  蒲勇健  陈立泰  
本文建立了一个城镇化与服务业集聚互动发展的耦合与协调模型,以31个省份2002—2011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测算了二者互动发展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并从空间、时间两个维度进行了对比,同时对西部各省份予以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化与服务业集聚耦合互动状况整体不佳,二者仍处在磨合阶段,东部地区失衡现象更为突出;失衡的原因具有省际差异,总体上东部地区表现为服务业集聚发展不足,中西部地区也已由城镇化相对滞后转变为服务业集聚发展滞后;城镇化与服务业集聚的耦合互动具有逐步加强的时变特点和分布的空间变迁特点,二者已在少数省份形成了协同发展的局面。鉴于此,本文认为在深化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道路过程中,应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钟逢干,袁政  
隐性城镇化问题在我国城镇化研究中是一个崭新的内容,它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建制镇以下农村居民点的城镇化现象联系起来研究。该问题的提出主要针对以下事实:①世界各国对城镇化的统计口径很不一致,我国对城镇人口统计的下限值偏高,不能真实反映我国城镇化状况,不利于国际对比研究。在沿用现统计口径时,希望有一种补充方案。②改革开放以来,我田广大农村地区持续进行了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由于受城乡户籍制度等原因的限制,已实现产业转移的农村非农人口无法实现地域转移,农村非农人口未向城镇集中。在一些至今仍被作为农村对待的地区,特别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许多农村地区,农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陶良虎  李星  张群也  
城镇化在促进工业化、增加碳排放量的同时,也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量。城镇化与碳排放量的关系十分密切,但并没有明确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为研究二者关系,论文以广东省为例,从产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能源消费结构、土地城镇化、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占比、研究与试验发展占比六个方面研究了其对广东省碳排放量的影响。选取1996—2015年的数据建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相关检验及修正。结果显示,广东省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城镇化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产业城镇化这一因素影响更大。最后结合实证分析和定性分析,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耀中  欧阳彪  李越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构建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考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新型城镇化在空间上存在自相关现象,并已形成东部沿海城市的高值集聚区和西部城市的低值集聚区;我国各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空间依赖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居民收入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作用显著;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由显著变得不显著;政府政策支持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影响日益显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戴一鑫  吕有金  卢泓宇  
基于人口城镇化等6个维度共27个指标,利用熵权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直辖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进一步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从空间视角分析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服务业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特征。(2)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并且产生较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这表明服务业集聚在提高本省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同时还能够带动邻近区域新型城镇化的发展。(3)政府过度干预不利于本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则能够推动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此,充分发挥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将服务业集聚区域作为产生城市功能溢出效应的核心区域,完善核心区域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通过溢出效应不断带动邻近区域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