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16)
- 2023(13490)
- 2022(11710)
- 2021(10685)
- 2020(8951)
- 2019(20501)
- 2018(20162)
- 2017(38735)
- 2016(21363)
- 2015(23644)
- 2014(23275)
- 2013(23123)
- 2012(21019)
- 2011(18962)
- 2010(18499)
- 2009(16759)
- 2008(16145)
- 2007(13829)
- 2006(12025)
- 2005(10166)
- 学科
- 济(82903)
- 经济(82819)
- 管理(60107)
- 业(57579)
- 企(46606)
- 企业(46606)
- 方法(41117)
- 数学(36213)
- 数学方法(35843)
- 农(22818)
- 中国(20377)
- 学(20015)
- 财(19369)
- 业经(18703)
- 地方(16704)
- 贸(15782)
- 贸易(15778)
- 农业(15535)
- 环境(15484)
- 易(15324)
- 技术(14080)
- 理论(13117)
- 和(13060)
- 制(12530)
- 务(12480)
- 财务(12420)
- 财务管理(12404)
- 划(12297)
- 企业财务(11741)
- 银(10932)
- 机构
- 大学(302931)
- 学院(301297)
- 管理(120607)
- 济(117284)
- 经济(114888)
- 理学(106375)
- 理学院(105189)
- 管理学(103241)
- 管理学院(102731)
- 研究(101972)
- 中国(72268)
- 科学(68081)
- 京(63889)
- 农(58772)
- 业大(53611)
- 所(52264)
- 财(48856)
- 研究所(48675)
- 农业(46953)
- 中心(45579)
- 江(41471)
- 财经(40866)
- 北京(39592)
- 范(38450)
- 师范(37929)
- 经(37389)
- 院(36875)
- 经济学(34693)
- 州(34217)
- 技术(32292)
- 基金
- 项目(220621)
- 科学(171939)
- 基金(160078)
- 研究(153091)
- 家(143088)
- 国家(141944)
- 科学基金(120686)
- 社会(96077)
- 社会科(91095)
- 社会科学(91069)
- 省(87065)
- 基金项目(86023)
- 自然(81937)
- 自然科(80035)
- 自然科学(80012)
- 自然科学基金(78574)
- 划(73832)
- 教育(69339)
- 资助(65604)
- 编号(60597)
- 重点(49627)
- 部(47321)
- 发(46833)
- 成果(46808)
- 创(46249)
- 创新(43198)
- 科研(42971)
- 计划(42816)
- 课题(41466)
- 大学(39923)
- 期刊
- 济(118788)
- 经济(118788)
- 研究(81791)
- 学报(57672)
- 农(52004)
- 中国(50994)
- 科学(49750)
- 大学(42082)
- 管理(41467)
- 学学(40097)
- 农业(36462)
- 财(34378)
- 教育(28993)
- 技术(24587)
- 业经(20485)
- 融(20370)
- 金融(20370)
- 经济研究(19477)
- 业(18974)
- 财经(18794)
- 科技(16949)
- 业大(16184)
- 经(16004)
- 问题(15722)
- 版(15372)
- 图书(15209)
- 技术经济(14890)
- 理论(14352)
- 资源(13746)
- 实践(13321)
共检索到413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晓明 张泽宜
文章以广东省21市工业为研究对象,利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核算了广东省21市工业2005年-2014年包含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发现广东省工业GTFP在研究时段内综合表现为下降,但整体为增长趋势,表明广东省工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广东省21市工业GTFP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TFP有显著的动态性和延续性,人均GDP、外商投资份额、地区产业结构、资本劳动力比和固定资本投资均对GTFP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红蕾 覃伟芳 吴建新
本文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估算并比较了广东省36个工业行业考虑CO2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和传统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将CO2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估算的TFP低于传统生产率估算结果,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源泉;(2)考虑CO2排放对高能耗、密集排放行业的TFP冲击很大,其生产率较低且对实际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也很低;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TFP影响不大,其生产率较高,对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亦高,且促进了广东整体工业TFP的提高;(3)行业开放度、外资的利用和行业平均工资与传统TFP存在正相关关系,行业结构与传统TF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谭少鹏
【目的】化解林业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与环境污染、能源消耗间的矛盾,加速林业经济增长模式从以传统要素为主导向以高级生产要素为内核转变,推进区域绿色林业协调高质量发展。【方法】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非角度、非径向的SBM模型和GML指数对2002—2020年中国30个省域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相关性分析深层次揭示邻近省域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区域整体演变趋势产生的影响,采用邻接空间权重矩阵建立面板空间计量模型探究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整体来看,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态势,说明我国林业可持续化发展趋向良好;技术进步是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增长源,而技术效率则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我国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正相关性正渐趋弱化,“高-高”集聚特征重点体现在上海、江苏等华东区域,“低-低”集聚特征则主要分布于四川、甘肃等地。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产业发达程度、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与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则与其具有负相关关系。【结论】对策建议如下:1)全方位建立健全有关政策及法律保障体系;2)深层次统筹林业绿色发展和区域一体化战略;3)多维度补齐林业绿色发展要素,为我国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明确方向。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戴魁早 王思曼 温晓华
基础研究能推进工业绿色增长吗?文章在理论分析基础研究对工业绿色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以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测算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衡量工业绿色增长,并利用中国2005—2018年数据对理论预期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基础研究显著促进了中国地方工业绿色增长,而且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对地方工业绿色增长的影响存在协同效应,该结论在进行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量、各个城市2002年研发机构数量和1958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量作为工具变量和“省部共建实验室”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基础研究的促进作用不仅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而且长期效应也很明显。而且,基础研究的这种促进作用是通过降低工业能源消耗、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提高工业产品技术含量等途径和机制实现的。基础研究的影响也存在异质性,对省会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来说,基础研究对工业绿色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对重污染工业行业和低技术密集度行业来说,基础研究的作用效果较弱。本文验证了基础研究对地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创新发展理念与绿色发展理念的关系,这对中国正在推进的工业绿色发展和正在加强的基础研究的政策措施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基础研究 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应用研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玮 谭林 刘希章
研究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规律和演化趋势对我国未来工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是实现我国工业绿色转型的基础。本文基于Malmquist-Lunberger指数和Bootstrap纠偏估计方法测算了全国29个省区1998-2014年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分析了全国和分地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的演变特征,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申丹虹 刘锦叶 师王芳
为全面衡量黄河流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程度,本文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Malmquist指数测算并分解了黄河流域各省(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现2003—2020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技术进步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拉动作用,而规模因素则相反。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该地区出现σ趋同趋势,城镇化水平、金融化水平和研发投入对其具有正向影响,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能源结构具有负向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从提高技术效率、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城镇化水平和改善能源结构等方面对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申丹虹 刘锦叶 师王芳
为全面衡量黄河流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程度,本文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Malmquist指数测算并分解了黄河流域各省(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现2003—2020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技术进步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拉动作用,而规模因素则相反。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该地区出现σ趋同趋势,城镇化水平、金融化水平和研发投入对其具有正向影响,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能源结构具有负向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从提高技术效率、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城镇化水平和改善能源结构等方面对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乌静 肖鸿波 陈兵
基于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地区间的异质性,并进一步探索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中存在的技术和资本门槛效应。研究发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时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性;从"本地—邻地"视角看,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分区域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要强于东部地区;研发投入在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中发挥了单一门槛作用,当跨越门槛值后促进效应会呈现递减的规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莎
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于实现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市样本数据,采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测度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引入空间杜宾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从空间维度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外溢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产业结构合理化作用相对较弱;考虑到绿色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在不同门槛值下,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存在双门槛效应,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单门槛效应。因此,建议从注重产业间融合发展、加强科技研发及提高创新水平等方面入手,实现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艳琴
基于环境成本和技术创新两个视角,文章对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生产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的环境污染现状以及现行的环境规制政策,提出了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完善政府环境规制职能和采用差异化环境规制政策的建议,以期能为政府制定环境政策提供参考,从而促进中国工业沿着持续、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许瑜 唐梦晗 王敏
经济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重要战略决策,政府环境审计在推动经济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基于2013~2022年我国281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政府环境审计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环境审计可以有效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这种促进作用在环境规制水平高、数字经济赋能强以及东部地区更为显著。作用路径检验发现,政府环境审计通过增强地方政府环境注意力、公众环境关注度以及地区污染治理等方面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同时,政府环境审计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还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毛丰付 邵芳琴 邵慰
数字产业化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的重要基础底座,能否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这一问题有待讨论和进一步确认。本文结合中国21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7~202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研究了数字产业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数字产业化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数字产业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并且数字产业化能够通过创新活力、绿色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升级渠道作用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产业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和区域异质性。本文为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布局,为绿色发展提质增效提供重要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振清 谷文姗 成晓斐
当前碳交易已成为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家战略,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文章基于2007—2018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首先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对碳交易政策实施下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了评估,且通过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对其稳健性进行了检验,最后通过机制分析验证了文中提出的假设。研究结果表明:碳交易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较为显著,且通过PSM-DID进一步评估后结果并无明显差异;在动态性检验过程中可以看出,碳交易试点开展后短期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无明显提升反而有所下降,从2016年开始呈显著提升状态,表明碳交易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时效性;机制分析验证了碳交易通过驱动低碳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能源结构清洁化、资源要素替代等效应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因此,在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及碳交易全国推广的背景下,探讨碳交易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制问题,对推进经济绿色高质量增长、碳市场的完善和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碳交易 绿色全要素 双重差分 机制检验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金营 王思敏
选取2007—2021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ML指数测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检验人力资本对GTFP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本地GTFP的影响呈“U”形,对周边地区GTFP的影响呈倒“U”形。机制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在人力资本对本地GTFP的影响中起遮掩作用,而污染排放强度起部分中介作用;且在不同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污染排放强度区间内,人力资本对GTFP的影响均具有单门槛效应。人力资本对GTFP的溢出效应均呈倒“U”形,但本地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对东部地区GTFP的本地效应呈“U”形,对中部地区GTFP的本地效应呈倒“U”形,对西部地区GTFP的本地效应不显著。因此,应着力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和区域人才协作,提高其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为绿色生产和技术进步提供人力资本保障。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超凡
本文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及ML指数测算了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然后通过SYS-GMM动态面板模型研究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04—2013年,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出现倒退且不具收敛特征,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低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尽管如此,仍有一半左右的工业行业在绿色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实现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2较高的技术水平、合理的产权结构能显著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资本深化、不合理的能源结构阻碍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3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尚未越过"波特拐点",外商投资能提升技术进步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还未发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企业规模并无直接关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