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57)
- 2023(10143)
- 2022(8089)
- 2021(7101)
- 2020(5856)
- 2019(13408)
- 2018(13182)
- 2017(25166)
- 2016(14030)
- 2015(15792)
- 2014(15868)
- 2013(15515)
- 2012(14629)
- 2011(13283)
- 2010(13348)
- 2009(12295)
- 2008(12276)
- 2007(10842)
- 2006(10040)
- 2005(9032)
- 学科
- 济(64171)
- 经济(64099)
- 管理(34735)
- 业(32476)
- 企(23816)
- 企业(23816)
- 方法(23270)
- 数学(20104)
- 数学方法(19834)
- 中国(19661)
- 农(19134)
- 地方(17964)
- 学(17566)
- 业经(14476)
- 农业(13191)
- 财(11464)
- 制(10642)
- 环境(10515)
- 发(10093)
- 土地(9957)
- 理论(9051)
- 贸(8615)
- 贸易(8609)
- 城市(8331)
- 和(8327)
- 易(8199)
- 地方经济(8126)
- 融(8125)
- 金融(8124)
- 体(7978)
- 机构
- 大学(209360)
- 学院(207134)
- 研究(82851)
- 济(80099)
- 经济(78109)
- 管理(72183)
- 理学(61941)
- 理学院(60958)
- 中国(59559)
- 管理学(59389)
- 管理学院(59034)
- 科学(56616)
- 京(47385)
- 农(47373)
- 所(44869)
- 研究所(41404)
- 农业(37817)
- 业大(37746)
- 中心(36193)
- 财(34493)
- 江(34031)
- 范(30786)
- 院(30623)
- 师范(30376)
- 北京(29244)
- 省(29197)
- 财经(27490)
- 州(26781)
- 科学院(26194)
- 经(25027)
- 基金
- 项目(145718)
- 科学(114219)
- 基金(105469)
- 研究(98279)
- 家(96478)
- 国家(95734)
- 科学基金(79724)
- 社会(62280)
- 省(59399)
- 社会科(58801)
- 社会科学(58777)
- 基金项目(56193)
- 自然(54558)
- 自然科(53235)
- 自然科学(53212)
- 自然科学基金(52221)
- 划(50329)
- 教育(44064)
- 资助(42283)
- 编号(37415)
- 重点(34499)
- 发(33176)
- 部(30864)
- 计划(29952)
- 成果(29883)
- 创(29081)
- 课题(28276)
- 科研(28169)
- 创新(27465)
- 科技(26650)
共检索到316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汤青 徐勇 刘毅
研究目的:分析广东省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和特征,划分快速型、中速型、慢速型和稳定型4种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探讨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化和工业化耦合关系。研究方法:GIS技术,统计分析与耦合分析方法。研究结果: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粤东地区次之,粤西地区和北部山区相对稳定;城市化、产业非农化与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有较高一致性,表现出良好的正相关性。土地利用变化越剧烈的地区,其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越大;处于城市化加速和完成阶段、工业化中期和后期的县市区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研究结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是导致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必须通过掌握广东省土地利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武京涛 涂建军 阎晓 周艳
利用协同论思想建立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之间的耦合模型,通过构建耦合作用的指标体系,计算出中国主要城市的耦合关系值,并利用相关分析研究其驱动力。结果显示:2008年中国主要城市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交互耦合基本处在颉颃时期,耦合度明显存在着地域差异;耦合协调度表现为发达城市一般高于落后区的城市,高土地利用效益对应着高耦合协调度;耦合强度与耦合协调程度在空间上不具有一一对应性,二者尚未达到良性共振;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滞后,应加强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土地集约利用空间。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 耦合机制 中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施宏 王富喜 高明
将山东半岛作为研究区域,建立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质量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权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质量指数及二者的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从时空两个维度分析了山东半岛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质量的耦合关系和协调发展情况。结果表明:①城市化水平只能反映城市化的速度,并不等同于城市化质量,土地城市化较快的城市,在土地城市化质量上反而较低。②从时间序列上看,山东半岛城市群自1999年到2010年,土地城市化速度明显快于人口城市化速度,2004年起半岛城市群城市土地面积迅猛增长,土地城市化质量开始明显低于人口城市化质量。③从空间格局上看,山东半岛城市群8地市总体协调发展度偏低,烟台、日照、威海三市的人口城市化质量和土地城市化质量耦合度较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磊 王琰琰 张宇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相互促进与制约,共同影响着城市的发展状态,准确把握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构建环渤海区域27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两者之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各个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内部指数水平均处于波动状态,且处于非同步型阶段,各个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差异明显;(2)研究区域内城市的耦合度均处于拮抗阶段,且以中高度耦合为主;区域空间耦合度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京津冀圈耦合度达到中高度耦合,山东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磊 王琰琰 张宇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相互促进与制约,共同影响着城市的发展状态,准确把握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构建环渤海区域27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两者之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各个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内部指数水平均处于波动状态,且处于非同步型阶段,各个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差异明显;(2)研究区域内城市的耦合度均处于拮抗阶段,且以中高度耦合为主;区域空间耦合度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京津冀圈耦合度达到中高度耦合,山东半岛圈和辽东半岛圈耦合度较低,需要进一步提升;(3)研究区域内各个城市的耦合协调度排序呈"橄榄型",处于排序两端城市的耦合协调度无明显变化,且环渤海空间区域三个城市群的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一定的空间响应关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燕 吴玉鸣
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的耦合协调关系。应用耦合机制和时空协调性模型,对1996、2000和2004年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在地区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性。中国大部分省区处于低强度低协调的颉颃阶段,且东部大部分省区的耦合协调程度高于中西部地区,同时在空间对应上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②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差距在增大;③中国大部分省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类型为工业化发展超前型。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卢新海 陈丹玲 匡兵
研究目的:揭示并分析产业一体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间的耦合交互关系,从空间效应视角探寻两者协调发展路径。研究方法:SVR算法、耦合协调模型、空间相关分析。研究结果:(1)产业一体化与城市土地效率间存在彼此影响、相互约束的耦合协调关系;(2)2003—2015年间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产业一体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局部差异显著;(3)产业一体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耦合效应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逐步显化,这种相关性主要表现为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研究结论:根据产业一体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耦合特征,制定差异化的产业发展策略和城市土地利用管控策略,推动产业与土地要素的高效融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阳兵 谢静 邵景安 张双
川东平行岭谷地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研究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1986、2000和2007年的Landsat TM影像,辅以10m分辨率的SPOT影像和野外调查,结合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应指数探讨了平行岭谷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空间格局和变化轨迹及其相应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受地形空间分异明显控制;1986~2007年,土地利用变化总体特征是建设用地、水体增加,耕地减少,耕地-耕地-建设用地变化迹线占1986~2007年建设用地变化量的66.47%,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以2000年后的耕地转入为主;邻近主城所在地的岭谷条带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增加快于相隔...
关键词:
平行岭谷区 土地利用 格局 生态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悦 吴克宁 李晓亮 康龙 孟佳林
[目的]研究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分异与耦合协调度,为区域土地全面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利用等提供参考。[方法]该文以河北省为例,运用综合指数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00—2019年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进行时空分异特征评价和耦合协调性分析。[结果](1)2000—2019年,河北省县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都明显增强,空间差异特征明显;生产、生态功能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差异格局;生活功能呈分散式空间分布。(2)从动态演变来看,河北省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变化幅度大,均有较大提升;从空间分布来看,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均呈显著正相关性,空间上存在集聚。(3)研究区“三生”功能的耦合协调性显著提高,2000年、2010年和2019年耦合协调度均值分别为 0.30、0.39 和 0.40,土地利用冲突正逐步减小;不同主体功能区耦合协调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结论]河北省各县(市、区)应充分发挥作用,走绿色发展之路,提升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进一步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耦合协调,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玉坤 白云升 洪舒蔓
基于新发展阶段的特征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分析了2005—2019年四川省18个地级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同时,构建动力因素模型,分析影响耦合协调度的动力因素。结果显示:2005—2019年,四川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水平大幅提升,但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成都"一市独大"现象严重,多数城市属于城市化滞后型。耦合协调度时空变化呈现不均衡状态,多数城市处于基本协调阶段,呈由成都向外围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异与集聚特征。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为政府动力和内源动力,对国外循环的依赖度较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明斗 莫冬燕
实现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的高度耦合协调,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为例,对其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①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的测算得知,并没有城市处于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同步型的发展阶段,而是全部位于滞后型或超前型的状态,且滞后型成为主流趋势,城市数量也呈现递增的态势;②东北三省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之间的耦合程度总体较高,以中高度耦合为主;在区域内部,辽宁省内中高度耦合的城市比例明显高于吉林和黑龙江;③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协调度分析得知,协调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君 贺际康 陈丹玲
在理论层面揭示了区域一体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耦合机制,构建了区域一体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测算指标体系,并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和Tapio脱钩指数探讨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一体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间耦合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协调发展路径。结果显示:区域一体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约束的耦合关系,且区域综合一体化、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指数均呈现武汉城市群>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江淮城市群的基本格局;不同维度区域一体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间的脱钩关系的演变趋势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秀 姚玲玲 李阳 陈晓红
以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08、2011和2014年为评价时点,采用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筛选指标的方法,建立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性及其时空分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各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大多滞后于新型城镇化质量,城市间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差异显著;(2)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均处在颉颃耦合阶段,以中等强度耦合为主,高强度耦合城市渐少;(3)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协调度相对较高的城市呈典型"T"型地域分布特征,与优质协调存在一定差距,但呈不断优化态势;(4)城市间的协调性呈弱相似属性随机分布状态,集聚状态趋好但远不及最佳规模效应;协调性的次热点区数增加,冷点区数减少,冷热点演变渐趋稳定,热点区型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和南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秀 姚玲玲 李阳 陈晓红
以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08、2011和2014年为评价时点,采用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筛选指标的方法,建立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性及其时空分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各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大多滞后于新型城镇化质量,城市间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差异显著;(2)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均处在颉颃耦合阶段,以中等强度耦合为主,高强度耦合城市渐少;(3)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协调度相对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久枫 余华飞 付迎春 赵耀龙
多维城市化协调度评价是衡量区域城市化质量的重要方面,探究城市化时空聚类模式则是分析区域城市化特征的有效方法。针对目前城市化协调度评价缺乏多维度时空综合分析的现状,本文以广东省为例,提出一种基于时空权重矩阵的复杂时空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运用此模型分析2006-2014年城市化协调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借助时空扫描方法分析其聚类模式。研究结论为:(1)近10年来城市化水平呈现3种时序特征,人口城市化水平表现出随时间均衡发展的"集中"特征,而经济与土地表现出低频次的"集中与分散"交替,社会、生态及综合水平表现出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