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39)
2023(12400)
2022(11037)
2021(10237)
2020(8573)
2019(19711)
2018(19458)
2017(37537)
2016(20351)
2015(22844)
2014(22851)
2013(22495)
2012(20749)
2011(18488)
2010(18386)
2009(16670)
2008(16011)
2007(13738)
2006(12163)
2005(10422)
作者
(58817)
(48868)
(48321)
(46022)
(31030)
(23559)
(21977)
(19130)
(18566)
(17145)
(16961)
(16380)
(15506)
(15206)
(14965)
(14770)
(14760)
(14479)
(13951)
(13792)
(12196)
(11707)
(11604)
(11073)
(10950)
(10807)
(10693)
(10678)
(9664)
(9624)
学科
(85037)
经济(84943)
管理(55109)
(52632)
(42463)
企业(42463)
方法(37870)
数学(32285)
数学方法(31955)
地方(24059)
(23497)
中国(20708)
(18510)
(18418)
业经(18413)
农业(16281)
环境(13958)
(13842)
贸易(13833)
理论(13558)
(13345)
(13344)
(12756)
地方经济(12569)
技术(12501)
(11320)
(11276)
金融(11274)
(11220)
财务(11162)
机构
大学(284657)
学院(284496)
管理(115869)
(109284)
经济(106779)
理学(100900)
理学院(99707)
管理学(98007)
管理学院(97496)
研究(95747)
中国(68837)
科学(62305)
(60484)
(47760)
(47559)
(46313)
业大(43960)
研究所(43889)
中心(43535)
(41211)
(41203)
师范(40865)
财经(38930)
北京(38061)
农业(36115)
(35361)
(35230)
(34138)
师范大学(33237)
经济学(31565)
基金
项目(203973)
科学(160480)
研究(149014)
基金(147094)
(128901)
国家(127572)
科学基金(109253)
社会(93241)
社会科(88248)
社会科学(88218)
(81833)
基金项目(79976)
自然(71810)
自然科(70015)
自然科学(70000)
自然科学基金(68699)
(67839)
教育(66948)
编号(61168)
资助(59820)
成果(48146)
重点(45508)
(44703)
(43983)
(41995)
课题(41608)
创新(39187)
科研(38731)
国家社会(37570)
人文(37274)
期刊
(118742)
经济(118742)
研究(80248)
中国(50983)
学报(45533)
科学(43400)
(41636)
管理(39471)
大学(33818)
(33215)
学学(31772)
教育(31333)
农业(29505)
技术(23490)
(20820)
金融(20820)
业经(20472)
经济研究(17573)
财经(17506)
图书(16078)
资源(15778)
问题(15466)
(15092)
科技(14929)
(14820)
理论(13899)
技术经济(13106)
(13031)
实践(13006)
(13006)
共检索到405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泽平  张河清  王蕾蕾  
区域旅游效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地区整体旅游的发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必须追求更高的旅游效率。基于投入和产出有效时规模报酬不变的DEA模型,对广东省14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016年旅游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有效评价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虽然各示范区创建单位旅游综合效率差异较为明显,但多数区域整体旅游效率水平较高;整体旅游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呈正相关;技术效率差异较小,整体规模效率较为理想;规模效率对综合效率影响和制约作用更大。加强区域旅游内部合作、合理调整旅游要素投入比例与投入规模以及主动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有助于旅游效率的提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河清  邓泽平  王蕾蕾  
首先,对特殊区域旅游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以广东省14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为研究对象,从要素竞争力、市场竞争力、管理竞争力、发展竞争力、新媒体评价五个方面,创新性地选取21个指标构建特殊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通过SPSS22.0数据分析软件,利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各示范区旅游分项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优化和提升广东省全域旅游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金仁重  
[目的]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和旅游业界推动旅游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区域旅游持续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共识。[方法]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既没有现成的范例,也没有统一的模式,需要在具体实现途径上认真探索,其中,引入CIS战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有针对性地筛选CIS构成要素后,构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CIS系统,并制定其战略步骤。首先是在以理念识别(即MI,包括示范区称谓和使命)为核心的基础上,对行为识别(即BI,包括示范区内部行为识别系统和外部行为识别系统等)和视觉识别(即Ⅵ,包括外观形象、应用系统、产品系统等)的具体化,然后是对三者在时间跨度和空间纬度上推进的总体设计。[结果]实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CIS战略,就是将组织识别系统的理论应用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与运营,以提高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识别度、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识别系统来突出该示范区不可代替的个性和加强对社会公众持久的吸引力。[结论]CIS系统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无形资产,它是一种市场号召力,在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可持续发展、改善示范区生态环境状况、提高示范区居民生活水平、重塑示范区形象、优化示范区产业结构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恒  李英  
科学研判全域旅游示范区空间结构的合理性,有助于全域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以辽宁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样本,采用空间计量方法,从总体空间分布和区域分布均衡程度等方面分析示范区空间结构;采用拓扑分析法,从网络回路性、连接性、连通度、通达度和中心点等方面分析示范区交通网络空间结构。研究发现:示范区布局较分散,旅游资源禀赋与示范区分布具有一定相关性,北部及东部地区示范区建设有待提升;交通网络回路性一般,示范区空间分布交通指向性显著。基于此可得,示范区空间分布呈聚集状态,应合理调整示范区空间布局,促进旅游空间均衡发展;交通便利程度影响全域旅游发展效率,应持续完善全域旅游交通网络。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尹丽  田良  
本文以国家发布的两批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研究样本,从空间范围、人口、经济和旅游发展四方面对其规模进行初步统计分析,并设计了省级单位全域旅游发展水平测定指标,对31个省市全域旅游发展水平进行初步评估。研究表明:485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中,小型规模的示范区居多,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目前比较适合在小规模的区域开展;31个省级单位全域旅游发展水平初步评估表明,贵州省各项指标突出,综合指标排名第一,其次是江苏、浙江、海南;此外,省级单位内部市、县、区由于发展不平衡,全域旅游发展规模和水平还不能直接按照公布的名单确定,其规模大小和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尚需深入研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俞策  孟令国  
在新昌县全域旅游国家级示范区的全力推进中,工业旅游成了严重短板。虽然新昌工业旅游的发展有着深厚的产业基础、优越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发展契机,但当前却面临着重视程度不够、主体认知不足、市场开发不足、客观条件落后等问题。要促进工业旅游的创新发展,必须从全域旅游视角出发进行总体谋划,找准发展定位,立足实际,有序推进,深度开发,持续创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戴学锋  陈瑶  
改革创新是全域旅游建设的核心与灵魂,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关键要素。发展全域旅游的核心工作在于以旅游为优势产业的区域,通过改革创新,破除旅游产业发展的障碍,以旅游业引领和促进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旅游业的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探索全域旅游的新实践,创新旅游管理体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鹏  杨晓霞  杜梦珽  
我国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为优化其空间布局提供参考。文章利用地理数学方法中的空间分析手段和GIS软件提供的空间分析工具,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不平衡指数和核密度,对我国112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最邻近点指数为0.83,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省际分布较为集中,半数分布在11个省级行政区内;在七大地理分区的基尼系数为0.96,呈集中分布的态势,区域分布均衡性很低;分布的高密度区域为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建议改革和完善我国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评选机制,完善评选标准,加强西部、北部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儒练  李洪义  
土地集约利用是衡量全域旅游示范区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引入PSR模型构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土地集约利用"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指标体系,对上饶市2008—2017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演变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运用系统协调度函数计算PSR系统协调度指数,分析土地集约利用的压力、状态以及政府的响应政策情况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上饶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综合值从2008年的0.029 3上升到2017年的0.050 4,保持平稳上升趋势,土地集约利用情况向良性方向发展;(2)上饶市2008—2017年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分值较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仍属于粗放式用地模式,有待进一步改善;(3)上饶市土地利用集约度与区域旅游业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40,P<0.01;(4)2008—2017年上饶土地集约利用PSR系统协调度指数偏低,均值为1.599,并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土地集约利用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欠佳。研究结果能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及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毓利  徐彤  
基于中国70个重点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将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视为推动城市旅游化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旅游化政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旅游化能够显著提升共同富裕水平,并且其促进效应存在一年的政策预期。相较于中西部城市,旅游化对于东部城市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旅游化对于各等级城市共同富裕的政策促进效应呈现“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对低行政等级城市共同富裕的政策促进效应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旅游化可通过发挥产业收入效应、就业增收效应、美好生活效应和创新提质效应等提升各城市的共同富裕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燕  钟家雨  
从生态价值评估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因素两个层面选取9个指标衡量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生态价值,以大围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为例,分析其生态价值评估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因素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生态价值评估的影响。研究认为生态价值评估的间接影响因素和直接影响因素与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生态价值评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且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生态价值评估有着正向影响。从长期看,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生态价值评估的间接影响因素拉动其生态价值的效应比直接影响因素的拉动效应要大,但短期内,其生态价值评估的直接影响因素拉动生态价值的效应比间接影响因素的拉动效应要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石培华  张毓利  徐彤  申军波  
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如火如荼开展的背景下,科学研判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中国60个重点旅游城市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并深入分析该影响的区域异质性和规模适用性问题。研究发现:(1)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对各重点旅游城市旅游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可以有效提升区域旅游发展水平;(2)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区域差异性,西部旅游城市创建的积极效果显著优于东部旅游城市;(3)由于城市规模级别存在差异,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对各地旅游经济影响也有所不同,相对大型城市而言,示范区创建会显著促进一般规模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4)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可以通过增加旅游项目投资、推动优化产业结构、释放居民旅游需求和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等直接和间接方式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永广  吴文静  
着眼于解决古村落群旅游开发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深入分析古村落群旅游开发现状和回顾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黄山乡村旅游国家示范区为例,从区域整合和内在机制优化两个视角出发,对其深度开发的关键环节进行了剖析和总结,认为皖南古村落群旅游深度开发应强调其区域性、文化性和国际性,并通过内生式发展与广义BOT模式,最终实现开发主导权利的本地回归。研究为旅游地整体升级转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与系统的经验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左雨芳  王育红  徐君  冯锋  
[目的]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理念和经济增长战略,全域旅游目前正在我国高位推进、大力实施,在空间上已形成涉及省市县三个层次,覆盖1000多个县的宏大格局。本文以省份为单位开展研究,旨在理清我国大陆31个省份国家级全域旅游区空间分布格局基本特征及彼此差异,为全域旅游区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提供数据基础和方法参考。[方法]采用GeoDatabase模型设计建立全域旅游区空间数据库,从规模度、均衡度两个维度界定选择空间格局测度模型,通过变异系数、折线图、分级图分析描述省际差异程度、等级与分布。[结果]研究发现,(1)31个省份的全域旅游区在多项指标上均存在差异,尤以示范区通过率、密度指数差异最为显著。(2)31个省份的全域旅游区在空间格局上整体呈现出不均衡的聚集型分布态势,尤以青海省示范区最为集中。[结论]我国全域旅游区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引领全域旅游区建设的先行示范标杆相对较少,仍需加大政策扶持和贯彻落实力度,有效促进全域旅游区的整体协调平衡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保超  王朝辉  李龙  刘琪  王美  
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为例,利用Arc GIS中网络分析与成本加权栅格集成法生成高铁影响下的区域内部等时圈图,从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两个研究视角,探讨高铁对区域内部旅游可达性及区域旅游联系的影响。结果显示:1高铁使得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等时圈沿高铁线路呈轴突扩张态势,1h等时圈由开通前的"时圈岛"变化为开通后的"时圈廊",在示范区内沿高铁线路呈"卅"字分布,高铁对旅游圈空间扩张具有显著推动作用。2高铁网络的建设完善将产生时空压缩效应,扩大"2h旅游圈"辐射范围,九华山风景区和铜陵市在2h内可达景区数量最多。3高铁对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的对外旅游联系总量产生显著的带动作用,提高核心景区和城市的对外旅游联系总量,但提升幅度具有显著差异。高铁的建成会改变区域内旅游空间结构和既有的旅游竞合模式,促进形成高铁沿线旅游经济带,实现旅游地系统优化升级,对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形成重要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