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92)
- 2023(6755)
- 2022(5585)
- 2021(5270)
- 2020(4363)
- 2019(9816)
- 2018(9964)
- 2017(18372)
- 2016(10216)
- 2015(11638)
- 2014(12049)
- 2013(11966)
- 2012(11053)
- 2011(10019)
- 2010(10371)
- 2009(9392)
- 2008(9312)
- 2007(9025)
- 2006(8187)
- 2005(7355)
- 学科
- 农(45188)
- 济(44121)
- 经济(44085)
- 业(40052)
- 农业(30169)
- 管理(25897)
- 企(19405)
- 企业(19405)
- 业经(14599)
- 方法(14403)
- 技术(13602)
- 数学(12362)
- 数学方法(12082)
- 中国(11129)
- 地方(11100)
- 农业经济(10164)
- 制(9822)
- 村(9108)
- 农村(9097)
- 发(9078)
- 学(8999)
- 土地(8372)
- 财(8252)
- 策(7665)
- 发展(7409)
- 展(7399)
- 体(7217)
- 贸(7133)
- 贸易(7128)
- 易(6983)
- 机构
- 学院(150432)
- 大学(142075)
- 济(60083)
- 经济(58630)
- 管理(56389)
- 研究(49986)
- 农(48208)
- 理学(47941)
- 理学院(47458)
- 管理学(46436)
- 管理学院(46168)
- 中国(40587)
- 农业(36530)
- 科学(31982)
- 业大(30996)
- 京(30447)
- 江(26469)
- 所(26231)
- 中心(25435)
- 财(24265)
- 研究所(23347)
- 农业大学(22436)
- 省(21531)
- 州(20760)
- 范(19868)
- 师范(19703)
- 技术(19166)
- 北京(18678)
- 经济管理(18678)
- 财经(18407)
- 基金
- 项目(95828)
- 科学(74215)
- 研究(74079)
- 基金(65971)
- 家(57273)
- 国家(56636)
- 科学基金(48069)
- 社会(44787)
- 社会科(41927)
- 社会科学(41916)
- 省(41395)
- 基金项目(34955)
- 编号(33565)
- 教育(32772)
- 划(32212)
- 自然(29753)
- 自然科(29005)
- 自然科学(29001)
- 自然科学基金(28444)
- 农(27965)
- 成果(26302)
- 资助(26236)
- 发(22410)
- 课题(22302)
- 重点(21116)
- 部(20773)
- 创(20521)
- 创新(19173)
- 性(18854)
- 业(18845)
共检索到239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秋香 杨远光 赵寒冰 孙伟杰 王振毅
研究目的:探索农用地分等成果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快速衔接的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为推进全国农用地分等成果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衔接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GIS辅助与自动化等方法。研究结果:在不考虑分等因素更新的基础上,结果传递法和参数传递法传递结果和精度一致,可以较好地实现分等与二调成果的快速衔接,但是结果传递法数据整理过程要远远小于参数传递法。参数传递法可以实现分等因素更新情况下的成果衔接。研究结论:结果传递法和参数传递法为县级农用地分等成果与二调成果的快速衔接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廖丽君 魏巍 郑宏刚 刘淑霞 马华平 余建新
探讨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年度更新方法,保持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的现势性,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对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的应用需求,是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不区分渐变与突变采用全面更新的方法会产生很大的更新成本。该文研究提出了一种区分质量渐变与突变区域的县级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年度更新的系统方法,并以耕地质量等级监测示范县陆良县对此方法进行了实例验证。以陆良县2010年度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和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为基础,结合该县2011年度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区别对待县域范围内耕地"渐变"、"突变"区域,并对突变区域"增加"、"建设"、"减少"三种不同的变化类型应用不同的农用地质量更新技术流程与方法,...
关键词:
农用地质量 分等 年度更新 陆良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潘洪义 韩玲 蒋贵国 何伟
研究目的:探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与农用地分等成果方法深度融合关键技术,为耕地质量评价更新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方法:应用GIS对上一轮分等成果进行了数据转换、空间拼配与属性传递;采用FME技术对分等成果的数据库进行了更新。研究结果:(1)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其等别个数与相应等别保持不变;(2)耕地质量空间分布规律未发生根本变化;(3)耕地质量得到整体提升。研究结论:基于本文耕地质量评价更新关键技术下的评价结果,既继承了原成果的评价体系,又体现了成果的现实性和准确性,符合当地耕地质量实际情况。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凤荣 徐艳 安萍莉 孔祥斌
研究目的:研究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剖析农用地分等过程及其产生的各种成果的内涵,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容,找出可应用的农用地分等成果。研究结果:综合运用tαj、jβ、CL值和调查得到的二级区作物最高产量,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型,用来计算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自然质量等指数和自然质量分既可用于划定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区,也可应用于耕地占补平衡规划,用于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和现有低产耕地的改造或整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秋香 赵寒冰 彭补拙
基于广东省农用地分等成果省级汇总工作实践,采用GIS辅助与自动化等方法,从部分关键参数和系数的获取,保持各级数据之间的等别不缺失,快速自动实现图层间图斑上下级关系索引,迅速实现自动制图综合等几个关键技术过程入手,对如何快速准确进行县、市、省三级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为区域性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莹 胡银根 李坤 吴善发 吴伟鹏
研究目的:探索县(包含县级市)域范围内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新思路,拓展《农用地分等更新成果》应用领域,加强集约利用研究与集约利用实践工作的衔接力度。研究方法:系数修正法,综合评分法,ArcGis 9.2软件中的Natural breaks分类法。研究结果:对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较为一致且以追求社会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区域进行耕地集约利用及其时空变异特征研究时,在具备特定资料基础(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前提下,采用系数修正的思路切实可行。研究结论:在农用地分等更新成果基础上,通过系数修正思路研究耕地集约利用,既可以减少集约利用研究的工作量,又不会降低集约利用工作质量,还可拓展《农用地分等更新成果》的应...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文璐 赵庚星
研究目的:探寻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和耕地地力评级结果间的差异与联系.实现其成果的衔接研究方法:模糊综合指数评判法、聚类分析法、层次分析法、GIS叠加分析法、转移矩阵分析、拟合分析。研究结果:(1)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之间"等"、"级"变化差异程度不同,同一评价单元农用地自然质量等较多高于耕地地力评价级;(2)平原区"等"与"级"结果的差异程度远大于丘陵区;(3)建立了不同指标区农用地自然质量指数与耕地地力评价指数之间的衔接模型,丘陵区衔接模型的线性相关程度明显高于平原区。研究结论:利用衔接模型,可以在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和耕地地力评级结果间进行转换,实现了两者在同一指标区的相互衔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金东海 许皞 秦文利
研究目的: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提出进行农用地定级的新方法。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构建了农用地定 级的技术方法体系即两层七参数法,利用各参数乘积获得定级指数并依此划分级别,提出服务于不同流转方式的两种宗 地级指数求算方法,并在河北省蠡县应用,将全县农地划分为四个级别。研究结论:利用两层七参数法进行农用地定级,利 用分等成果,依据定级要求对其加以选择和修正,是一种较科学实用的方法。
关键词:
农用地 定级 分等 方法 基准级 宗地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秋香
研究目的:探索广东省农用地分等工作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为区域性农用地分等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和文献资料法。研究结论:保证区域性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质量,准确把握分等工作中5个参数、应用及其相互联系是关键所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蕾娜
目前,要实现基本农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土地质量评价科技成果是其重要技术支撑之一。文章在介绍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进展及取得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碧林 陈印军 卢布 陈静
目前我国农用地分等这一重要基础性工作已基本完成,农用地分等成果已经开始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和农业资源管理的具体业务中。该文及时总结了农用地分等成果应用中在成果检验、"等—级—价"集成应用、应用领域和应用效果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进行典型样带分布规律的分析与检验;开展农用地等、级和价三级综合应用;引入多元统计和数学模型等方法进行成果检验与分析;及时评价应用效果。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彭建 蒋一军 刘松 张清春
研究目的:探讨标准样地在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中的应用。研究方法:比较研究与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1)农用地分等结果的区域可比性及其全国汇总,直接影响农用地分等的科学性,对全国农用地分等工作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2)分析了标准样地的内涵与类型、设立原则与意义。(3)提出标准样地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构建全国标准样地类比体系。(4)对标准样地的设立与管理提出相关措施建议。研究结论:建立标准样地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全国标准样地类比体系,根据各指标区标准样地农用地分等指数之间的等比关系,进行全国农用地分等结果的统一调整、汇总,是现实可行的。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农用地分等 标准样地 类比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董秀茹 佟星 孔玲
[目的]我国现行耕地质量评价体系有国土资源部的《农用地分等》和农业部的《耕地地力评价》,因两种耕地质量评价实施部门的不同,在评价体系的建立、评价过程的开展和评价成果的应用都不尽统一,进而造成两种耕地质量评价成果在国家土地管理和指导农业生产工作上互不链接。[方法]为了探寻两种耕地质量评价成果差异性的具体表现及其形成原因,研究将辽宁省法库县作为研究区域,以国土部门和农业部门耕地质量评价的已有数据和图件成果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对比分析法和GIS叠加分析法探寻两者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分布上的差异。[结果]两种耕地质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袁天凤 张孝成 邱道持 魏朝富 谢德体
最大自然质量等指数综合反映区域间气候因子差异性,是农用地分等指数横向可比的关键。①对最大自然质量等指数可比性影响因素分析表明,β系数的产量比算法具有条件性,国家提供的光温潜力指数与重庆实际存在一定偏差,不同两熟标准耕作制度间作物生育期存在重叠长短差异,导致最大自然质量等指数偏差;②尝试对最大自然质量等指数模型进行改进,β系数采用同能量标准粮折算与光温潜力匹配;引入光温潜力协调系数γ,以调整作物间光温潜力偏差和协调不同耕作制度间最大自然质量等指数偏差;③以重庆市为例,通过改进的算法获得5种作物中稻、冬小麦、玉米、甘薯、油菜的β系数为1、0.99、1.04、0.23、1.66,γ系数为1、1.1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艳敏 林培
农业用地是土地的农用类型。根据FAO关于土地的定义,土地应当是比土壤更为广泛的概念,该文在太原市万柏林区的工作区采用了土地类型系统分类中以中地形为主体的小单元的逐级分级理念,分为土地综合类、土地综合亚类和土地利用综合体三级分类系统,既解决了农用土地分等的理论问题,又解决了过去长期以来,直到现在还在困扰农用土地分等的最低制图与评价单元的实际问题,并利用“面向对象”的土地资源的信息编码技术,将黄土高原边缘地带的太原市万柏林区的土地类型划分为10个土地综合类、42个土地综合亚类和309个土地利用综合体。并在GIS支持下,绘制了该区1﹕3.5万土地类型图。该方法初步建立了利用土地类型概念进行农用土地分...
关键词:
土地 土地类型划分 资源信息编码 GIS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