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77)
2023(10336)
2022(8800)
2021(7784)
2020(6813)
2019(15423)
2018(15034)
2017(29075)
2016(16100)
2015(17917)
2014(17885)
2013(17815)
2012(16624)
2011(15116)
2010(15044)
2009(13920)
2008(13876)
2007(12677)
2006(10833)
2005(9376)
作者
(50724)
(42769)
(42746)
(40316)
(26697)
(20554)
(19384)
(16895)
(15837)
(15093)
(14414)
(14104)
(13693)
(13553)
(13272)
(13243)
(13177)
(12684)
(12341)
(12190)
(10958)
(10448)
(10327)
(9759)
(9493)
(9488)
(9415)
(9316)
(8742)
(8683)
学科
(70767)
经济(70702)
(45628)
管理(43820)
(35227)
企业(35227)
方法(33592)
数学(29891)
数学方法(29666)
(20711)
(17017)
中国(16235)
业经(15954)
(15176)
地方(14982)
(14413)
贸易(14413)
农业(14193)
(13998)
产业(12197)
(11615)
技术(11544)
环境(10269)
(10236)
财务(10222)
财务管理(10195)
(9870)
企业财务(9629)
(9425)
银行(9359)
机构
学院(239697)
大学(239626)
(100266)
经济(98445)
管理(91256)
研究(82188)
理学(80161)
理学院(79228)
管理学(77872)
管理学院(77445)
中国(58575)
科学(54223)
(52381)
(49275)
业大(43539)
(43500)
农业(42190)
(41968)
研究所(40272)
中心(37657)
(35087)
财经(34536)
(31353)
经济学(31277)
北京(30080)
(29511)
师范(29053)
经济学院(28772)
(28677)
农业大学(28214)
基金
项目(167808)
科学(130659)
基金(121551)
研究(114391)
(109202)
国家(108313)
科学基金(91101)
社会(73489)
社会科(69872)
社会科学(69846)
(67565)
基金项目(65612)
自然(60911)
自然科(59505)
自然科学(59481)
自然科学基金(58476)
(56923)
教育(51687)
资助(48637)
编号(44526)
重点(38301)
(37276)
(36364)
(35637)
成果(34499)
计划(33906)
创新(33380)
科研(33021)
(30741)
国家社会(30699)
期刊
(102725)
经济(102725)
研究(61715)
学报(47048)
(46714)
中国(41076)
科学(40321)
大学(33771)
学学(32469)
(32150)
农业(31438)
管理(29769)
技术(18718)
业经(18289)
教育(18153)
(17535)
金融(17535)
经济研究(17307)
(17039)
财经(17029)
(14754)
问题(14627)
(13320)
技术经济(12766)
科技(12665)
业大(12626)
商业(12331)
(11564)
统计(11257)
农业大学(10846)
共检索到332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祥  
对广东省内企业问卷调查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直角转轴法方法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区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可归结为投资软环境、原材料与市场、区域政策、集体行动与社会特征、产业关联与知识外溢、区位与基础设施等7个要素禀赋因子。同时,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显示,区域政策、区位与基础设施、要素禀赋等3个因子的重要性因企业投资规模的不同存在差异;投资软环境、区位与基础设施、要素禀赋等3个因子的重要性因企业的产业类型不同存在差异;而区位与基础设施因素对主要出口和非出口企业的重要性也不一样。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对各地如何有效推进产业转移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扬  徐现祥  舒元  
本文通过对2000~2007年间广东省21个地级市实际人均GDP的总体差异和各市38个二位码工业行业的集聚度测算发现,2005年左右省内各市实际人均GDP差距出现了缩小的趋势;在广东省内经济差距的缩小的同时,2005年左右广东省的工业集聚度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研究表明,广东省城市间的产业空间转移是引起省内人均GDP差距缩小的主要原因。其中,高耗能行业与劳均资本存量较低的传统制造行业转移态势明显。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省内产业转移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中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宗平  朱勤丰  
运用E-G指数测度2006—2015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制造业占比与排名变化,藉此观察广东省制造业集聚与转移态势。研究发现,珠三角地区的劳动、资本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均向外围地区转移,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则一直集聚在珠三角地区。面板回归结果显示,在影响广东省制造业转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内部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外部环境因素和政府干预的作用均较微弱。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祥  
产业的集聚和扩散是区域发展的向心力和离心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二者的大小又要受到行业关联效应和要素结构的影响。由于关联效应和要素结构不同,不同类型产业表现出不同的扩散特征:关联度低、劳动密集度低的产业扩散倾向不强,多在经济条件类似的地区之间扩散;关联度高、劳动密集度低的产业地区粘性最强,核心企业一般不会改变生产区位,通常会发生配套企业向周边邻近地区转移的的空间连续性扩散;关联度高、劳动密集度高的产业扩散具有一定的倾向,核心企业可能会迁移,并引起配套企业集体向要素成本较低的地区扩散;关联度低、劳动密集度高的产业扩散倾向最强,区位迁移通常会跨越较大的空间维度。各级政府在制定促进产业和区域协调发展政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国俊  邓毛颖  姚洋洋  李雄英  
产业绿色发展对构建高效低耗、绿色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产业绿色增长度、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政府政策支撑力三个维度构建广东省产业绿色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了2005-2015年广东省及各市产业绿色发展综合水平,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剖析了广东省各市产业绿色发展的空间关联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误差模型对广东省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从总体水平看,广东省产业绿色发展综合水平基本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从空间分布看,其总体水平的空间格局呈现"核心—边缘"状,高水平主要集聚在珠三角,而中低水平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外围地区;(3)从空间演化看,2005-2015年广东省各市的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略有扩大,但总体格局保持相对稳定;(4)从空间关联特征看,广东省各市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集聚格局基本稳定,珠三角城市处于高值集聚的热点地区,外围地区的东翼和北部山区部分城市处于低值集聚的冷点地区;(5)空间误差模型结果显示全球化、市场化、居民收入水平、政府调控和科技水平均对广东省产业绿色发展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城镇化对产业绿色发展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成祖松  王先柱  冷娜娜  
通过在泛长三角地区实地调查所获得的微观数据,运用二元选择模型中的probit模型对产业转移粘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区位特征因素来看,当地是否拥有转移企业需要的原材料、土地可获得性及成本优势、劳动力数量等是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从集聚效应因素来看,当地是否拥有成熟的产业链、是否拥有产业集群、是否有较大的市场等对企业做出转移决策有较大的影响;从区域政策因素来看,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增加了地区对企业的吸引力。我们发现所有显著因素中,集聚效应中对产业粘性的边际效应最大,集聚效应在产业粘性中起主导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严薇  赵宏宇  夏恩君  
国际产业转移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关注的问题。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全球战略目标;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本文在分析国际产业转移效应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国际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为国际产业转移效应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子红  
区际产业转移,是解决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区际产业转移往往受到生产要素区位、市场、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加快区际产业转移,必须针对这些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志胜  
文章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工业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工业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且在东部核心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产业转移。针对东部核心地区的产业转移,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验证了本地市场效应、价格指数效应、拥挤效应及工资差异等聚集力和排斥力对产业转移同时存在影响,影响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本地市场效应,而价格指数效应对产业转移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伟  
笔者通过对我国传统产业地区转移的影响因素以及条件进行了分析,建立产业地区转移条件的分析模型,在对模型实证的基础上,给出了我国当前传统产业大规模地区转移没有出现的原因,在于中西部劳动力的优势不足以弥补东部投资效率的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宾津佑  
传统村落是体现农耕文明、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探讨传统村落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广东省263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最近邻指数、变异系数、核密度估计、冷热点分析、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探究广东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空间分布来看,广东省传统村落总体呈不均衡分布态势,在空间上呈倒"T"型多核心凝聚式分布,即形成了以梅州―潮汕揭地区、广佛地区、清远瑶族少数民族地区以及湛江雷州地区为主的四大核心集聚区域;2)从四大地理区域看,广东省传统村落分布数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粤北山区>珠三角>东翼>西翼地区;3)从市域层面看,主要集中分布在梅州市、清远市、佛山市三市,约占总数的50%;4)广东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异格局的形成是自然资源环境本底、社会经济人文因素等多重因素交互耦合作用的结果,山水格局奠定了传统村落分布的宏观格局,社会经济因素进一步强化了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文化因素是传统村落延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政策因素对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与存续起着重要的外在调控和导向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肖斌  程晓静  
物流业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当前广东省大力发展物流业,将其视作推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本文采用DEA分析法,以广东辖区内21个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2015年物流业的面板数据对物流效率进行总体评价,并试图找出物流效率在珠江三角洲、东西两翼及山区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地区物流综合效率水平不高,资源存在浪费。城市之间、地区之间的效率指标差距较大,其中珠三角地区物流效率水平比较高,西翼效率水平一般,东翼及山区效率水平较低。文章最后对导致效率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效率表现的不足提供相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梅林海  边晶  
文章通过搜集2001—2010年广东省能源消耗量及各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建立区域能源消耗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利用灰关联分析的方法计算出各项指标和能源消耗量的关联度,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在各影响因素中对广东省能源消费的关联度最高,其次依次为对外开放程度、固定资产投资、总人口、产业结构、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结构。最后,通过对全国和广东的实证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何谕  廖辉  杨保清  晁恒  李贵才  
村镇系统是城乡综合体要素聚集与空间融合的重要载体。基于多维研究视角,引入生命力概念模型,构建村镇系统生命力评价体系,采用2008—2019年广东省20个城市村镇系统的空间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属性双聚类模型和ESDA方法剖析村镇系统生命力时空格局、区域类型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广东省村镇系统生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并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可划分为珠三角综合驱动成熟区、滨海功能拓展发育区、北部生态约束衰弱区和中部核心辐射稳健区四大区域。地形、交通、经济与政策、城市与人口、生态规制等对村镇系统生命力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市场与产业是影响村镇系统社会经济要素的核心,交通便捷程度尤其是高铁等快速交通网正深刻变革着村镇系统的空间格局,以城市群为代表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驱动力正在左右着村镇系统空间演化的未来走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静达  
当前,在地区间产业转移和劳动力大潮回流的大背景下,我国各省市的就业具有β收敛的特征。本文基于各地区的异质性特点,中西部地区在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和投资环境等方面发展较快,积极影响了就业的发展和增长。但由于第三产业与就业具有密切的关系,东部和中西部拉动就业的方式相异。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选取相应指标,构建模型,分析了产业转移背景下区域的就业变化及影响因素,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