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19)
2023(14417)
2022(12330)
2021(11415)
2020(9427)
2019(21791)
2018(21630)
2017(41773)
2016(22608)
2015(25069)
2014(25148)
2013(25036)
2012(23377)
2011(21131)
2010(21319)
2009(19236)
2008(18611)
2007(16357)
2006(14523)
2005(12981)
作者
(66326)
(55064)
(54645)
(51933)
(35044)
(26384)
(24838)
(21624)
(20966)
(19684)
(18874)
(18629)
(17599)
(17560)
(17075)
(17009)
(16349)
(16098)
(15668)
(15666)
(13729)
(13671)
(13245)
(12530)
(12369)
(12256)
(12245)
(12124)
(11113)
(10791)
学科
(99849)
经济(99761)
管理(61033)
(60259)
(48467)
企业(48467)
方法(39594)
数学(33833)
数学方法(33490)
中国(28708)
地方(27617)
(27071)
业经(23468)
(21092)
(20646)
农业(18340)
(17053)
(16774)
贸易(16758)
(16137)
技术(15729)
环境(15637)
(15391)
地方经济(15205)
(14866)
银行(14821)
理论(14789)
(14705)
金融(14703)
(14384)
机构
大学(320767)
学院(320429)
(129279)
管理(126471)
经济(126440)
研究(113327)
理学(109110)
理学院(107778)
管理学(106019)
管理学院(105443)
中国(82999)
科学(71061)
(70175)
(57202)
(56737)
(52867)
研究所(52200)
中心(50202)
业大(48255)
(47367)
财经(45242)
(44876)
北京(44846)
师范(44451)
(41704)
农业(41160)
(41050)
(39185)
经济学(38015)
师范大学(36067)
基金
项目(220180)
科学(173477)
研究(161445)
基金(158330)
(138081)
国家(136918)
科学基金(117521)
社会(101206)
社会科(96038)
社会科学(96014)
(87214)
基金项目(85102)
自然(76173)
自然科(74380)
自然科学(74365)
(73030)
自然科学基金(73023)
教育(72912)
编号(65787)
资助(64482)
成果(53000)
(51393)
重点(49533)
(47619)
课题(45997)
(45710)
创新(42620)
科研(41557)
发展(41143)
国家社会(41113)
期刊
(147396)
经济(147396)
研究(97692)
中国(63563)
学报(49865)
(48417)
科学(47557)
管理(47146)
(39978)
教育(37575)
大学(37369)
学学(35018)
农业(34080)
(28061)
金融(28061)
技术(28022)
业经(25714)
经济研究(23255)
财经(21230)
问题(19468)
(18222)
图书(18012)
(17336)
科技(16471)
技术经济(15924)
理论(15520)
现代(15174)
商业(15102)
资源(14871)
实践(14192)
共检索到477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赖文凤  骆晨  
以广东省的市域为经济单元,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密度分析法,对1994—2015年广东省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逐渐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东莞为中心的第三产业圈,周边城市为第二产业外圈,并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圈层式空间格局。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发展水平较高,其他地区相对落后。全省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比较高,产业发展水平的空间聚集特征明显,高-高区域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低-低区域主要分布在其他地区,有较明显的两极分化异质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赖文凤  骆晨  
以广东省的市域为经济单元,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密度分析法,对1994—2015年广东省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逐渐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东莞为中心的第三产业圈,周边城市为第二产业外圈,并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圈层式空间格局。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发展水平较高,其他地区相对落后。全省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比较高,产业发展水平的空间聚集特征明显,高-高区域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低-低区域主要分布在其他地区,有较明显的两极分化异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延平  李明生  
广东省正在进行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合理性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对广东省产业结构总体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广东省产业发展正处于"二、三、一"向"三、二、一"后期工业化阶段发展的过渡阶段;应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了广东省2010年及2015年的产业结构演进趋势,并据此剖析了产业演进转型中的偏差与问题,最后给出了广东省推进产业结构演进的战略选择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国俊  邓毛颖  姚洋洋  李雄英  
产业绿色发展对构建高效低耗、绿色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产业绿色增长度、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政府政策支撑力三个维度构建广东省产业绿色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了2005-2015年广东省及各市产业绿色发展综合水平,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剖析了广东省各市产业绿色发展的空间关联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误差模型对广东省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从总体水平看,广东省产业绿色发展综合水平基本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从空间分布看,其总体水平的空间格局呈现"核心—边缘"状,高水平主要集聚在珠三角,而中低水平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外围地区;(3)从空间演化看,2005-2015年广东省各市的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略有扩大,但总体格局保持相对稳定;(4)从空间关联特征看,广东省各市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集聚格局基本稳定,珠三角城市处于高值集聚的热点地区,外围地区的东翼和北部山区部分城市处于低值集聚的冷点地区;(5)空间误差模型结果显示全球化、市场化、居民收入水平、政府调控和科技水平均对广东省产业绿色发展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城镇化对产业绿色发展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麦强盛  孙东川  
在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的过程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已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瞩目。广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于:向产业链的高端前进,掌控全球生产制造体系的前端如研发、设计;强化自主创新,变"广东制造"为"广东创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产业竞争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使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0%以上,这是赶超高级经济体的必由之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建梅  
产业结构的研究方法有多种,本文通过比较广东省与台湾省的地平线图来分析广东省产业结构的现状与调整方向。在研究中探讨了国家内部区域产业自给率的修正公式,并提出了在用自给率比较产业结构时,首先要先比较需求结构的观点。一、地平线图简介 W.列昂惕夫在“发展的结构”一文中,提出了发展结构的地平线图方法。地平线图可以反映出各个产业与区域外同类产业的联系;区域内部各产业的生产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以及以内部需求来看各产业的重要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袁建文  王玉潜  
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所谓经济发展,一方面是国民生产总值等总量的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是与之相伴的产业结构不断演进,总量和结构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的两个相对独立运动的经济现象。一般说,在经济发展中,总量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的状态。广东省经济发展长期徘徊于粗放型经济增长之中,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很多,如传统经济体制的限制,经济管理水平低,以及理论、政策的误导等。随着改革的深入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注意到,长期性的和根本性的原因是结构问题,且主要是产业结构问题。为推进广东省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必须首先把握广东省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玲玲  陈兴挺  
文章基于广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获得的启示,从产业关联配套与集聚力、第三产业拉动力、产业技术提升力、劳动就业促进力、产业转移的持续力五个方面对产业转移在工业结构高度化中的推动力进行深入分析,构造了评价体系,同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为示例作应用说明,为更好地总结广东省产业转移成效、推广发展模式和创新发展道路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玲玲  陈兴挺  
基于广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获得的启示,从产业关联配套与集聚力、第三产业拉动力、产业技术提升力、劳动就业促进力、产业转移的持续力五个方面对产业转移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中的推动力进行深入分析,构造评价体系,同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为示例作应用说明,为总结广东省产业转移发展成效,推广发展模式,创新发展道路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洁   高荣蔓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并促进经济增长。探究如何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然而现有研究忽视了人力资本投资方式对二者协调发展的具体影响。为了揭示各种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协调度的关系,本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理论,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贵州省五种人力资本投资方式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度的差异性影响,发现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迁移、培训、教育、科研、卫生人力资本投资。研究结果丰富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为提高相关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效能,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协调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延平  李明生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规律性的表现。区域人力资本是影响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的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文章应用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分析了广东省总量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作用,包括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人力资本水平的贡献率;同时也分析了三次产业的人力资本贡献率。最后得出结论:广东省人力资本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贡献率仍然较低,区域人力资本的存量与结构不能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立君  许振凌  石军伟  
文章运用中国各省1990—2016年间的数据研究了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关系。结果发现我国大部分省份的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不协调问题,主要表现为越是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越容易产生"早熟"的产业结构高级化,但其工业结构升级的水平却整体而言比较低。文章将此现象称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之谜",对此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分析了相关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玥  王文涛  
山西省是我国的能源大省,长期以来因煤而兴,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以煤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对山西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严峻挑战,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基于此,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山西省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导向。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宋雪清  
中国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宋雪清本文根据地区产业结构截面数据对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一些内在规律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变化趋势研究产业结构的产业分类方法很多,比较著名的就是三次产业划分法,它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家琛  
教育作为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方式,不仅可以通过提高一国或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能够以推动产业技术升级的方式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文章以天津市1981~2010年的数据所展开的研究表明,教育发展水平的提升能有效的助推地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长期中两者之间存在均衡的发展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