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02)
2023(2788)
2022(2453)
2021(2386)
2020(2200)
2019(4853)
2018(4800)
2017(9110)
2016(5319)
2015(6013)
2014(5886)
2013(5906)
2012(5830)
2011(5224)
2010(5192)
2009(4751)
2008(4723)
2007(4260)
2006(3673)
2005(3232)
作者
(17590)
(14913)
(14513)
(13925)
(9696)
(7381)
(6662)
(5862)
(5646)
(5428)
(5327)
(5274)
(4961)
(4900)
(4780)
(4631)
(4587)
(4375)
(4345)
(4252)
(3920)
(3908)
(3540)
(3357)
(3351)
(3263)
(3246)
(3224)
(3178)
(3121)
学科
(20395)
经济(20370)
(10369)
管理(9283)
地方(9046)
方法(8323)
(8015)
(7701)
数学(7387)
数学方法(7267)
(6058)
企业(6058)
农业(5817)
中国(4508)
(4322)
地方经济(4253)
业经(3964)
环境(3485)
(3459)
(3274)
森林(3274)
(3228)
(2993)
贸易(2991)
生态(2948)
(2928)
金融(2926)
(2869)
(2624)
教育(2568)
机构
大学(74346)
学院(73541)
研究(30707)
(27221)
经济(26550)
管理(25618)
科学(22538)
理学(21985)
理学院(21604)
(21231)
管理学(21080)
管理学院(20946)
中国(20749)
业大(17777)
(17591)
(17067)
研究所(16461)
农业(16328)
(14635)
中心(14061)
(13136)
(11826)
(11566)
(11124)
农业大学(11117)
师范(10969)
北京(10869)
(10198)
林业(9605)
研究院(9490)
基金
项目(55059)
科学(41530)
基金(37657)
研究(36533)
(35282)
国家(35007)
科学基金(28112)
(25751)
社会(21387)
基金项目(20483)
社会科(20073)
社会科学(20065)
自然(19945)
(19554)
自然科(19390)
自然科学(19383)
自然科学基金(19007)
资助(16130)
教育(15975)
编号(14073)
重点(13191)
(12728)
计划(12270)
科技(12229)
科研(11357)
(11286)
成果(10976)
课题(10765)
(10589)
(10362)
期刊
(31452)
经济(31452)
研究(19612)
学报(19157)
(18501)
中国(16090)
科学(15963)
大学(14058)
学学(13544)
农业(12523)
林业(9700)
(7756)
教育(7320)
管理(7129)
(6862)
业经(6244)
业大(6181)
(5403)
金融(5403)
资源(5063)
技术(5059)
科技(4969)
问题(4936)
(4910)
农业大学(4220)
经济研究(3838)
财经(3736)
经济问题(3584)
统计(3410)
(3239)
共检索到112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赵庆  钱万惠  唐洪辉  杨清  严俊  
针对不同林分保健功能的差异,提出林分保健功能分析方法,为今后森林保健和森林康养的建设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广东省佛山市云勇森林公园中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林,灰木莲Magnolia blumei林,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林,黧蒴锥Castanopsis fissa林,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林和阔叶混交林等6种林分,在10:00-16:00森林保健旅游高峰期,分析体感舒适程度等级、空气离子指数、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植物精气相对含量等4个指标,开展林分保健功能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6种林分的体感舒适程度等级总体上均处在"舒适"及以上水平;6种林分的空气离子指数等级总体上处在Ⅲ级和Ⅳ级水平,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6种林分的细颗粒物(PM_(2.5))和总悬浮颗粒物(TSP)总体上处在一级质量浓度限值范围内,湿地松林、黧蒴锥林、尾叶桉林和阔叶混交林的可吸入颗粒物(PM_(10))均超过了一级质量浓度限值;6种林分所释放的植物精气物质相对含量均较低,其中阴香林释放5种(相对含量为8.15%),灰木莲林释放3种(3.01%),湿地松林释放4种(3.92%),尾叶桉林释放3种(2.91%),黧蒴锥林释放4种物质(7.99%),阔叶混交林释放3种(1.91%);综合评判,阴香林和黧蒴锥林的综合保健功能在6种林分中表现最佳。林分内的相对湿度对体感舒适度和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均有影响,发挥森林保健功能需充分关注林分内相对湿度的最优阈值。云勇森林公园旅游更适宜出行的时间为10:00-14:00。通过模拟植物自然状态下释放到林分空气中的植物精气相对含量较低,需考虑有利于植物精气类物质积累的森林小环境营建与林分结构配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庆  钱万惠  唐洪辉  杨清  
针对不同季节、同一林分内部在体感舒适度、滞尘、释放负氧离子和挥发植物精气等功能的差异,在多个时间维度下开展林分保健功能的季节差异研究,为构建森林保健综合评价方法提供新的思路。选取广东省佛山市云勇森林公园中阴香林、灰木莲林、湿地松林、黧蒴锥林、桉树林和阔叶混交林6种林分,分别在2016年12月,2017年5月和9月3个时段的10:00—16:00森林保健旅游高峰期,分析体感舒适程度等级、空气离子指数、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植物精气相对含量4个指标,开展林分保健功能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6种林分的体感舒适程度等级总体上均处在"舒适"及以上水平,2017年5月,6种林分的体感舒适度均为最优;6种林分的空气离子指数等级在不同的季节呈现明显的规律,除桉树林之外的其它5种林分,2017年5月的空气离子指数等级均为最优;6种林分的PM2.5总体上处在一级质量浓度限值范围内,不同林分的空气质量呈现出不同季节变化趋势,阴香林、灰木莲林、黧蒴锥林和阔叶混交林在2017年9月时的空气质量表现为最优,而湿地松林和桉树林则在2016年12月时的空气质量表现为最优。6种林分所释放的植物精气物质相对含量均较低,但2017年5月和2017年9月的6种林分植物精气整体含量高于2016年12月。2017年5月的阴香林和灰木莲林综合保健功能表现最优;同一林分不同季节的体感舒适度具有显著差异,森林保健功能的发挥与林分内气温和风速条件联系更为紧密;不同林分内PM2.5含量受季节变化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阴香林和灰木莲林对PM2.5的滞尘效果较为稳定;植物精气的挥发量和成分组成与气温有一定的关联,需进一步研究不同林分植物精气挥发阈值;云勇森林公园旅游更适宜的出行季节和林分为每年5月时的阴香林和灰木莲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舒欣  何双玉  胡菲菲  何茜  苏艳  李吉跃  
【目的】开展不同林分保健功能综合评价,不仅能为森林康养游憩出行提供选择依据,还能为今后森林康养林的构建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年夏季(6-8月),在广东省广州市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中选取了毛竹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枫香林、杉木林和枫香杉木混交林5种林分,并设置1个无林地对照组,分析空气负离子浓度、空气含氧量、人体舒适度和植物精气4个指标的变化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构建森林综合保健指数和评价等级,对不同林分的综合保健功能进行评价。【结果】(1)从空气负离子浓度来看,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8 377±3 749)个/cm3)和毛竹林((4 257±2 021)个/cm3)处于Ⅰ级很适宜水平,杉木林((2 930±1 917)个/cm3)、枫香杉木混交林((2 907±2 012)个/cm3)和枫香林((2 529±1 996)个/cm3)均处于Ⅱ级适宜水平;无林地对照组((1 386±556)个/cm3)处于Ⅲ级较适宜水平。(2)5种林分和无林地对照组的空气含氧量均处于Ⅱ级较高水平,其中枫香杉木混交林(21.807%)最高,无林地对照组(21.338%)最低。(3)从人体舒适度来看,毛竹林(2.78)最佳,其次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2.81),无林地对照组(4.85)最差,5种林分均处于Ⅰ级非常舒适水平,无林地对照组处于Ⅱ级舒适水平。(4)从植物精气相对含量来看,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最高(21.11%),其次为杉木林(14.75%)。在6-8月,植物精气种类数量和相对含量呈现递增趋势,不同月份森林释放的植物精气物质有较大差异,6月主要为萜烯类(占50.7%)和醇类;7月释放的主要为醇类(占30.9%)、酯类和萜烯类;8月释放植物精气种类的相对含量较均衡,以萜烯类(占23.1%)为主。(5)构建了森林综合保健指数(FCHI),根据FCHI值划分为5个评价等级,其中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0.904)和毛竹林(0.614)的综合保健功能处于Ⅰ级,其保健功能非常强;杉木林(0.455)、枫香杉木混交林(0.407)和枫香林(0.390)处于Ⅱ级,保健功能强;而无林地对照组(0.00)处于Ⅴ级,不具备保健功能。【结论】在夏季,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的保健功效最佳,其次为毛竹林,在森林康养旅游中,建议游客优先选择这两种林分进行游憩。此外,今后在森林康养基地规划建设中,应注重保护性开发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毛竹林的景观资源,合理利用其康养活动空间;在提升康养保健功能的林分改造中,可以仿照天然林的群落结构,适当配植多树种混交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钰亮  谭益民  
在2011年通过实地调查获取数据,利用SPSS17.0软件分析,得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的人口学特征与行为特征,并得出游客的森林保健意识与游客的出游次数、旅游质量、旅游意愿、游客学历、旅游花费等特征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从而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粟娟  谢德兴  廖少波  梁家强  孙冰  
森林的多目标利用是当前林业界努力探索的方向 ,其中以维护大众健康为主的利用价值可能最易受到重视。休闲保健型森林以供人们休闲游憩、强身健体为主要经营目的 ,其营建在中国刚刚起步 ,其类型、作用、地位、意义 ,营建项目、途径和措施 ,以及与国民健康的关系等诸多方面不为大多数人所了解。本文强调森林在现代人休闲活动中的重要性 ,归纳了休闲保健型森林对人们精神、身体、技能诸方面的功效 ,以及休闲保健型森林的 3种服务模式。介绍了珠海市板樟山森林公园休闲保健型森林的营建 ,并提出进一步改造的途径和措施 :(1)诱鸟森林的营建 :诱鸟林的选址、诱鸟林的植物配置、诱鸟区的活动项目设置。 (2 )休闲保健型森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巧辉  刘晶岚  王小平  
森林保健游憩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型游憩形式,是旅游业与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森林公园游憩者保健游憩因素与健康效益感知量表的构建,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410位游憩者样本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践理论模型验证,同时以健康状态作为调节变量进行多群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公园保健游憩体验要素是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与游憩机会,健康效益感知为生理健康恢复、心理情绪调节、社会适应力改善与环境道德品质导向;健康状态的游憩者对于森林公园保健游憩体验与健康效益感知的其中四条路径感知显著,亚健康状态的游憩者对于其中七条路径感知显著;不同健康状态的游憩者对于森林公园保健游憩体验与健康效益感知存在差异性,健康状态的调节效应得到部分证实。该研究有助于为森林公园改善公众健康状况的社会效益提供指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巧辉  刘晶岚  王小平  
森林保健游憩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型游憩形式,是旅游业与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森林公园游憩者保健游憩因素与健康效益感知量表的构建,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410位游憩者样本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践理论模型验证,同时以健康状态作为调节变量进行多群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公园保健游憩体验要素是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与游憩机会,健康效益感知为生理健康恢复、心理情绪调节、社会适应力改善与环境道德品质导向;健康状态的游憩者对于森林公园保健游憩体验与健康效益感知的其中四条路径感知显著,亚健康状态的游憩者对于其中七条路径感知显著;不同健康状态的游憩者对于森林公园保健游憩体验与健康效益感知存在差异性,健康状态的调节效应得到部分证实。该研究有助于为森林公园改善公众健康状况的社会效益提供指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双全  胡雪儿  赵晓彤  王根茂  汤炎  
森林康养成为近年来十分流行的一种生态与健康结合的体验方式,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森林康养产业,成为未来森林服务业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结合森林疗养、康养以及人体保健等相关知识,以宜春市上高县镜山森林公园的游客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进入森林公园前后游客的心理焦虑状况差异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不同人的焦虑状况具有差异性,森林公园对缓解其焦虑状况也有差异,从而为森林的多功能利用提供依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吴沁娇  宋艳冬  陶士杰  王丽  周如意  陈武  潘心禾  周宇峰  周国模  
【目的】研究不同林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释放特征,为开展森林康养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年9月25—29日,采用吸附管采样离线分析和实时在线分析相结合,分析浙江丽水白云国家森林公园5种典型林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阔叶混交林(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和白栎Quercus fabri)、杉阔混交林(杉木和樟树Cinnamomun camphora)、毛竹Phyllosachys edulis林]的VOCs组分与摩尔分数。【结果】(1)除毛竹林外,其他4种林分主要释放单萜;杉木林、柳杉林、阔叶混交林和杉阔混交林的单萜释放量分别占总VOCs的47.5%、60.0%、50.4%和39.9%。(2)不同林分单萜摩尔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柳杉林(3.15 nmol·mol~(-1))、阔叶混交林(1.89 nmol·mol~(-1))、杉木林(1.69 nmol·mol~(-1))、杉阔混交林(1.47 nmol·mol~(-1))、毛竹林(1.24 nmol·mol~(-1)),其中柳杉林的单萜摩尔分数显著高于其他林分(P<0.05)。(3)不同林分的人体呼吸层单萜摩尔分数日变化趋势不同,其中:杉木林和阔叶混交林呈逐渐下降趋势,杉阔混交林和柳杉林呈逐渐上升趋势,毛竹林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4)单萜摩尔分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因林分不同而不同:柳杉林与杉阔混交林均与相对湿度、细颗粒物(PM_(2.5))、可吸入颗粒物(PM_(10))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杉木林和阔叶混交林单萜摩尔分数与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毛竹林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柳杉林单萜摩尔分数和占比均高于其他林分,在选择森林康养场所时优先推荐。图4表2参46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秋月  余坤勇  项佳  林丽丽  黄河  谢巧雅  刘健  
通过对野外标准地实测与分析获取森林公园林分结构特征和温度的相关信息,研究林分非空间结构特征与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对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非空间结构及空间结构特征对空间热环境模型的影响占比分别为66.25%、33.75%.林分非空间结构中的郁闭度、树高、枝下高对空间热环境的影响最显著,而胸径、林分胸高断面积、植株密度对空间热环境的影响不显著.郁闭度与气温呈线性负相关,树高、枝下高与空间热环境存在显著正相关,郁闭度每增加0.1,空气温度降低0.4℃;而树高每增加0.1 m,温度增加0.013℃;枝下高每增加0.1 m,温度增加0.017℃.空间结构特征中混交度与空间热环境呈正相关,混交度每增加0.1,温度增加0.19℃;开阔比与空间热环境呈负相关关系,开阔比每增加0.1,温度下降0.22℃.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游云飞  
应用Costanza提出的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标分析了福建省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生态服务功能,并研究了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功能及其价值估算,旨在为福建省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背景资料和科学依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奇伟   张秀卿   格日乐图   郭欣欣   杨崟   吴敏军   史久西  
【目的】基于景观资源评价和多目标规划开展森林公园功能区划优化研究,为森林公园景观功能区划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大安顶森林公园为研究区,开展各景观单元生态恢复力、视觉敏感度和景观美景度评价,结果通过线性变换转换为重点保护、维持现状、局部调节和建设改造等4项管理对策适宜度,最终运用多目标规划法(VMP)寻找各景观单元最优管理对策。【结果】(1)建立了以生态恢复力、视觉敏感度和景观美景度为核心的森林公园生态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结果显示,大安顶森林公园生态恢复力、视觉敏感度总体水平较高区域差异较大,景观美景度较高但区域差异较小;(2)提出了属性指标-管理对策适宜度的线性变换模型,实现多指标评价结果向公园功能区划的适宜度转换;(3)应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就研究区20个景观单元的管理寻找到最优方案,寻优结果与景观实际情况高度耦合;(4)5个多目标规划方法中,理想点法、目标规划法、模糊规划法可划为一组,功效函数法和最大最小法为另一组,2组内部规划结果基本一致,组间稍有差异,其中以模糊规划方法平衡性最好。【结论】森林公园生态景观质量评价研究所获的结果数据通过属性指标-管理对策适宜度模型转换后,应用多目标规划在全局和景观单元水平寻找到管理对策最优解,结果与实际情况高度耦合;5个常见多目标规划方法中,理想点法、目标规划法、模糊规划法表现良好,模糊规划法最优,推荐应用。图4表3参28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丁振民  赖启福  黄秀娟  朱佳佳  林萍萍  
基于我国大陆31个省市2003~2014年森林公园的面板数据,以传统的经济带为研究的宏观单元空间,运用DEA效率测算方法对我国森林公园的旅游效率进行了测算;成功地借助多种收敛检验模型对不同地理空间的森林公园旅游效率的差异水平以及收敛性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我国森林公园旅游效率呈两端高中间低的"V"谷状,并且各经济带内的旅游效率均呈上升的趋势,但是各经济带内的旅游效率波动程度差异较大;中国森林公园旅游效率改善的贡献主要来自于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效率的提高,西部地区对全国旅游效率的改善贡献较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秀娟  
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利用2003—2008年的数据,对我国森林公园发展效率进行研究,为我国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运行效率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测算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TFP),比较中国31个省区间和东、中、西三大区域间的效率及TFP增长率。结果显示:省区间比较,上海、浙江等地区的效率最高,贵州、山西等地区的TFP增长率最高;三大区域间比较,东部地区的效率最高,中部地区的TFP增长率最大,西部地区的效率和TFP增长率都最低。最后,从要素投入、旅游吸引力、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等几个方面对影响效率大小及其差异的原因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提出继续加...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慧琴  张彩虹  
对国内外有关森林公园(国家公园)投资管理的研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森林公园作为林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国家及地方政府每年对森林公园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从有关森林公园的研究成果来看,从投资管理角度展开的研究并未形成体系。森林公园投资管理、投资管理机制、投资管理绩效及其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