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59)
2023(5351)
2022(4474)
2021(4070)
2020(3336)
2019(7542)
2018(7421)
2017(14812)
2016(8493)
2015(9194)
2014(9241)
2013(9193)
2012(9078)
2011(8117)
2010(8223)
2009(7229)
2008(6982)
2007(6402)
2006(5860)
2005(5277)
作者
(24285)
(20404)
(20122)
(19497)
(13284)
(9768)
(9137)
(7984)
(7958)
(7579)
(6984)
(6873)
(6653)
(6610)
(6590)
(6383)
(6345)
(6123)
(6024)
(6019)
(5260)
(5106)
(4905)
(4778)
(4752)
(4750)
(4510)
(4456)
(4352)
(4117)
学科
(31245)
经济(31221)
管理(24912)
(21358)
(15112)
企业(15112)
(13073)
环境(11489)
地方(10808)
方法(10029)
数学(9053)
中国(8992)
数学方法(8888)
农业(8658)
(8265)
(7981)
(7547)
业经(6921)
(6556)
(6527)
贸易(6524)
(6422)
(6348)
及其(5879)
资源(5707)
政策(5362)
(5337)
(5190)
银行(5175)
(5028)
机构
学院(114913)
大学(111368)
(48326)
经济(47081)
管理(43753)
研究(42972)
理学(36919)
理学院(36509)
管理学(35828)
管理学院(35610)
中国(32376)
科学(26707)
(24539)
(23236)
(22621)
(22428)
中心(20541)
研究所(20307)
(20192)
农业(19136)
业大(19120)
(17126)
财经(16687)
(15800)
(15668)
(15654)
师范(15637)
(15024)
北京(14355)
经济学(13687)
基金
项目(75994)
科学(59590)
研究(57197)
基金(53030)
(46045)
国家(45604)
科学基金(38703)
社会(34667)
(34098)
社会科(32792)
社会科学(32784)
基金项目(27565)
(26688)
教育(25609)
自然(25238)
自然科(24590)
自然科学(24582)
自然科学基金(24115)
编号(23911)
资助(22080)
成果(19592)
(18505)
课题(17586)
重点(17368)
(16583)
(15577)
发展(15026)
(14759)
创新(14650)
(14601)
期刊
(58035)
经济(58035)
研究(34865)
中国(25877)
(22960)
学报(17626)
科学(16566)
农业(15725)
(15475)
管理(15385)
(14067)
金融(14067)
教育(13376)
大学(13147)
学学(12422)
业经(10429)
技术(9875)
经济研究(8242)
(7899)
财经(7313)
问题(7244)
资源(6460)
(6456)
(6325)
国际(5673)
科技(5510)
技术经济(5358)
(5301)
(5269)
论坛(5269)
共检索到182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宇  
广东省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1%左右,区域碳收支处于严重赤字状态。从不同部门产生的排放量来看,土壤呼吸和能源消费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二氧化碳的人均排放量高于香港与全国平均水平。应探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区域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及驱动因素的科学研究,全面推广清洁发展机制,倡导建设低碳型社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兵兵  徐康宁  陈庭强  
本文基于DEA的分析方法测算了1990-2011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技术进步状况,然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方法,分全国整体、分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分阶段(1990-2000年,2001-2011年),综合多因素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从全国整体上来看,技术进步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有效手段,外国投资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污染避难所"假说不成立,而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工业产值、人口变量则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正相关;②分区域来看,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东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负相关,中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籍艳丽  郜元兴  
二氧化碳(CO2)排放与减排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因素分解法对中国1997-2007年CO2排放强度进行了因素分析。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既测度了直接CO2排放,也测度了间接CO2排放;并考虑了各类不同种类能源的碳排放因子的差别,因此更具准确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模式的转变是CO2排放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能源强度;而需求模式的作用较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在未来发展中不仅要注重生产领域的减排,更应重视培养清洁需求的模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巍贤  杨芳  
本文将内生增长理论与环境污染模型相结合,运用1997-2007年中国省市面板数据,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着重研究了技术进步(包括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CO2减排的贡献。本文得到如下结论:总体而言,我国CO2排放总量上升与经济总量的扩大、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等因素正相关;其次,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对我国的CO2减排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自主研发对引进技术的吸收能力较低,在促进生产率提高和节能减排方面,与技术引进形成互补优势的能力尚待提高;再次,技术进步对我国CO2排放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龙家勇  吴承祯  洪伟  林君燕  
相邻原则构造空间邻接矩阵,以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分析研究我国省域2000~2008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空间差异性。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统计值由2000年0.159增大到2001年0.202 9,后减小到2007年的0.197 9,继续减小到2008年的-0.034 9,趋势分析表明:中国省域碳排放量在2000~2007年之间存在空间正相关,且总体上呈减弱趋势,到2008年呈显著性很弱的负相关。对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分析确定了碳排放量的空间集聚模式及空间演变态势,其散点图揭示我国存在中东部碳排放量高而西部低的空间聚集现象。并对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走上低碳发展道路,实现全国经济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丽萍  
根据云南省能源消费量,计算了由能源消费产生的CO2排放量及单位GDP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近1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云南省能源消费及能源消费导致的CO2排放总量也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云南的碳排放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人均碳排放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是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的主体,其碳排放占总量的75%。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宋杰鲲  曹子建  张凯新  
节能减排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客观测度各地区二氧化碳的影子价格,为科学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SBM模型研究了考虑能源消费结构约束下我国省域2005年~2012年二氧化碳的影子价格,并与在未考虑能源消费结构下的结果以及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二氧化碳影子价格要高于欠发达地区;在是否考虑能源消费结构下各地区的二氧化碳影子价格差异较大,这反映出能源禀赋对二氧化碳的影子价格有很大影响;整体上基于SBM模型的二氧化碳影子价格要低于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影子价格。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杰鲲  曹子建  张凯新  
"十三五"全文中提出要"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实行重点单位碳排放报告、核查、核证和配额管理制度。本文通过构建环境SBM模型,基于对偶理论给出二氧化碳影子价格测算公式,并定义了竞争性、发展性和发展竞争性影子价格,以此对我国2005-2014年省域二氧化碳排放影子价格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对各省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不同省的碳边际减排成本不同,多数省减排技术没有实现稳步提升,减排效果尚不稳定。本文结合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为各省碳减排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雪梅   曹丹丹   王鑫   杨秀平  
各省份积极贯彻落实碳达峰行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达峰是我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构建CO_2排放状态定量判断模型分析省域碳排放状态,并运用支持向量机多情景预测2019—2035年27个省份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与碳达峰时间。能源“双控”指标将27个省份分为高消费高强度、高消费低强度、低消费低强度与低消费高强度的四个区域,分析每个区域的碳达峰与能源“双控”指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将“碳达峰”看作一个过程,目前我国6个省份处于下降期,4个平台期与17个上升期;(2)在低碳情景下各省份的碳排放水平最低,碳达峰进展最顺利,21个省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3)从整体上看高消费高强度与低消费低强度区域能源“双控”进展更顺利,高消费低强度与低消费低强度区域“碳达峰”进程更快。能源“双控”与控制碳排放增长密切相关。为此,针对不同区域的能源“双控”进展与碳排放状态提出参考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雪梅   曹丹丹   王鑫   杨秀平  
各省份积极贯彻落实碳达峰行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达峰是我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构建CO_2排放状态定量判断模型分析省域碳排放状态,并运用支持向量机多情景预测2019—2035年27个省份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与碳达峰时间。能源“双控”指标将27个省份分为高消费高强度、高消费低强度、低消费低强度与低消费高强度的四个区域,分析每个区域的碳达峰与能源“双控”指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将“碳达峰”看作一个过程,目前我国6个省份处于下降期,4个平台期与17个上升期;(2)在低碳情景下各省份的碳排放水平最低,碳达峰进展最顺利,21个省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3)从整体上看高消费高强度与低消费低强度区域能源“双控”进展更顺利,高消费低强度与低消费低强度区域“碳达峰”进程更快。能源“双控”与控制碳排放增长密切相关。为此,针对不同区域的能源“双控”进展与碳排放状态提出参考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杰鲲  
发展低碳经济是当前和未来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本文首先对我国1990-2006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其次分析了影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增长、人口、产业结构和技术等四个方面,并探讨了各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敏  蒋琴儿  
二氧化碳的减排日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浙江省也为此作出众多努力。文章运用投入产出及结构分解方法对浙江省2002—2009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进行计算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各年生产排放量都大于消费排放量;最终需求、调入及进口是导致消费排放增加的三个主要因素;出口规模是影响出口排放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此期间,中间投入效应有一定的改善;单位产值能耗效应也有较大改善;单位能源碳排放效应非常小,改善不太明显。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何运信  许婷  钟立新  
文章从总量和结构两个维度研究了金融发展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并实证分析了这种影响的实现路径,结果发现:第一,金融发展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有显著影响。从金融总量来看,传统金融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负相关,新兴金融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呈倒U型关系;从金融结构来看,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之比、中小银行的行业占比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显著负相关,而新兴金融与传统金融之比则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存在倒U型关系。第二,金融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都可以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这些结果说明,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推动金融总量增长,也要重视从不同维度优化金融结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国志  李宗植  
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减排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文章对我国30个省份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将其分为低排放、中排放、高排放三个不同区域并进行比较。同时,基于STIRPAT模型和面板数据方法,文章分析了人口、经济和技术对不同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差异性不断扩大;不同区域人口、经济、技术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弹性系数是不一样的,经济快速增长是各区域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但是要达到曲线的拐点需要经历非常漫长的时间。另外,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现象,当期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