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46)
- 2023(12472)
- 2022(10628)
- 2021(9712)
- 2020(8256)
- 2019(19081)
- 2018(18621)
- 2017(35614)
- 2016(19862)
- 2015(22776)
- 2014(23275)
- 2013(23039)
- 2012(21991)
- 2011(20109)
- 2010(20493)
- 2009(18925)
- 2008(18738)
- 2007(17262)
- 2006(15319)
- 2005(14258)
- 学科
- 济(90881)
- 经济(90773)
- 管理(48970)
- 业(47905)
- 企(34220)
- 企业(34220)
- 方法(32906)
- 中国(29195)
- 地方(28885)
- 数学(28876)
- 数学方法(28619)
- 农(28332)
- 业经(19443)
- 农业(19329)
- 财(18832)
- 学(18493)
- 制(17356)
- 贸(15641)
- 贸易(15630)
- 地方经济(15420)
- 融(15194)
- 金融(15192)
- 易(15017)
- 银(14642)
- 银行(14610)
- 发(14439)
- 环境(14311)
- 行(14159)
- 和(12938)
- 理论(12645)
- 机构
- 学院(290220)
- 大学(286716)
- 济(119032)
- 经济(116263)
- 研究(106447)
- 管理(103171)
- 理学(86937)
- 理学院(85718)
- 管理学(84245)
- 管理学院(83672)
- 中国(80370)
- 科学(66628)
- 京(62486)
- 所(56212)
- 农(54957)
- 财(54720)
- 研究所(50708)
- 中心(48919)
- 江(47699)
- 业大(43928)
- 农业(42854)
- 范(42515)
- 师范(42126)
- 财经(42068)
- 北京(39936)
- 院(38041)
- 州(38017)
- 经(37838)
- 经济学(36512)
- 省(36257)
- 基金
- 项目(186073)
- 科学(144339)
- 研究(138391)
- 基金(129576)
- 家(113053)
- 国家(112014)
- 科学基金(93936)
- 社会(85673)
- 社会科(80849)
- 社会科学(80824)
- 省(77045)
- 基金项目(68959)
- 教育(63549)
- 划(63474)
- 自然(58479)
- 编号(58080)
- 自然科(56965)
- 自然科学(56947)
- 自然科学基金(55897)
- 资助(52339)
- 成果(47998)
- 发(46438)
- 重点(43127)
- 课题(42102)
- 部(40307)
- 创(38065)
- 发展(37269)
- 展(36654)
- 创新(35669)
- 科研(35040)
- 期刊
- 济(143987)
- 经济(143987)
- 研究(88806)
- 中国(67403)
- 农(52031)
- 学报(45979)
- 科学(42618)
- 财(41193)
- 教育(37579)
- 管理(36292)
- 农业(35008)
- 大学(34092)
- 学学(31866)
- 融(29881)
- 金融(29881)
- 技术(26710)
- 业经(24995)
- 经济研究(21722)
- 财经(20834)
- 问题(19602)
- 业(18488)
- 经(17965)
- 资源(15547)
- 贸(14640)
- 技术经济(14469)
- 版(14031)
- 图书(13952)
- 商业(13661)
- 理论(13164)
- 统计(13114)
共检索到455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贺三维 甘杨旸 叶文敏 梅磊
专业镇是促进县域经济崛起和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该文主要以广东省专业镇为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研究工业专业镇、农业专业镇和服务专业镇的时空演变过程,重点分析专业镇布局的边缘特征和聚类特征,并从就业密度视角解析镇域经济发展与专业镇空间集群的空间关系,提出政策启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广东省60.6%的专业镇主要为工业专业镇,且主要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珠三角和粤东地区,而农业专业镇主要分布在欠发达的粤北地区,服务专业镇数量最少;2)广东省专业镇的空间布局符合空间界面理论,在空间上主要形成了珠三角集群、江门—佛山—中山集群和东莞集群,呈现出"雁群效应";3)广东省就业空间呈现出多中心态势,镇域就业密度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和粤东地区,与专业镇的空间集群具有较强的空间一致性,而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河源、韶关、清远等粤北地区.最后提出了强化对口帮扶和跨区域合作机制、建立健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以现代科技促进农业专业镇发展等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和平 刘志
密度时空演变不仅折射出城市化空间格局,同时城市密度的不再降低也是城市高密度发展的最直接表征,衡量城市密度的主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毛容积率)。基于1981-2014年的城市数据,从时间维度纵向分析历年城市密度的变化规律,表现为建筑密度快速上升与人口密度下降并列的状态;空间维度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横向分析城市密度的空间分布规律,表现为不同时间切面城市密度分布基本与"瑷珲—腾冲"线保持一致,随着时间的演变,城市密度分界线呈现出顺时针转动的变化趋势。最后基于城市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视角提出城市高密度发展的识别标准,通过对我国城市高密度发展现实状况的基本判断,提出引导城市紧凑集约发展的基本途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熊雪如 安树伟
以广东省83个县域为研究单元,运用空间统计标准椭圆方法刻画21世纪以来广东省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时空演变轨迹。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总体层面,广东省新空间拓展经历了2000—2006年、2007—2012年、2013—2018年3个重要拓展阶段,其变化趋势与产业转型升级、区域政策密切相关。通过产业结构层面进一步分解发现,工业与服务业均以集聚为主,并分别拥有不同的空间拓展历程和特点,广东省内各区域间存在明显的区域传递。未来东南部区域将会成为带动广东省拓展区域发展的新空间,引领全省经济增长并推动未来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关键词:
新空间 标准差椭圆 时空演变 广东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卢阳禄 王红梅 胡月明 刘光盛 程迎轩 肖雄
本文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协调发展、重心迁移等模型,以广东省为实证,揭示两者间协调发展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呈较强正相关,本质上属互促共进关系,但受发展阶段和地区差异影响,两者间仍存在矛盾;户籍城镇化率是协调发展等级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后者随前者同向变化;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协调发展等级较高,协调发展类型对经济实力依赖较小,主要受产业结构、耕地资源禀赋等影响;协调发展度重心大体向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城乡统筹发展的地理空间转移;促进协调发展应结合地区特色及所处协调阶段,采取差异化创新驱动发展策略,注重加大农业机械投入、...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储霞玲
本文在对广东省专业镇的产业分布及时间演化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空间地理学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Open GeoDA分析工具,从区域、市域、县域3个层面对2000—2018年广东省专业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关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产业分布看,以第二产业专业镇居多,占全省专业镇总数的60.23%。从时间分布看,广东省专业镇分别以2005、2008年为节点,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2005年认定数量最多。从空间分布看,珠三角地区的专业镇数量最多,占全省专业镇总数的40.5%,其次是粤北地区占30.1%,粤东、粤西地区共占全省数量的29.4%。广东省专业镇呈现出整体离散、局部集聚的特征,珠三角地区形成工业制造业专业镇集聚,粤北、粤西地区形成农业专业镇集聚。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文凯
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专业镇经济已经成为目前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专业镇经济不同于市场体系和企业组织的特殊优势,总结了广东省专业镇的形成机制,从不同角度划分了各种类型专业镇的成长模式。在评价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未来专业镇经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专业镇经济 形成机制 区域经济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海燕 濮励杰 张健 朱明 赵艳 符蓉
研究目的:将城镇建设用地和经济效益两者结合,对江苏省1998—2008年的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和局部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城镇用地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土地利用政策制定等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区域差异统计分析(变差系数、泰尔指数)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研究结果:自1998年以来江苏省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有所提高,存在南北分异特征,地区间差异不断降低;建设用地经济密度重心向西北转移;县市区层面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分布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苏南地区主要表现为高值集聚,苏北地区表现为低值集聚。研究结论:区域差异统计分析与ESDA方法相结合能揭示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飞
为研究中国省域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文章利用1998—2013年全国31个省区的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空间效应与影响因素,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人均受教育程度的改善、人口城镇化率的提升有助于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提高,三产业产值比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及经济外向度的作用为负,省域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存在较大的外溢效应。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密度 空间面板 协同机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胜林 何潇 曹磊 李海奎 徐期瑚 刘晓彤
【目的】分析不同因子对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影响,为林木选育、碳汇计量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基于广东省樟树、木荷、枫香3个乡土阔叶树种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实测数据,利用含协变量和无交互作用的多因子方差分析法,从5大类30个因子(11个定性因子、19个定量因子)中,筛选出与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相关的因子,进而用增强回归树(BRT)来分析不同因子对3个树种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影响程度的大小。【结果】(1)植被类型、枝下高、胸径、植被总覆盖度、冠幅东西向宽度是影响樟树树干密度的主要因子,地市、植被类型是影响木荷树干密度的主要因子,坡向、海拔、平均高度为影响枫香树干密度的主要因子;3个树种树干密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无共同主要影响因子。(2)影响樟树木材密度的主要因子有枝下高、植被类型、海拔、植被总覆盖度、平均高度、灌木盖度、年龄、胸径、林种、土层厚度,影响木荷木材密度的主要因子有年龄、草本盖度、枝下高、平均胸径、土层厚度、植被类型,影响枫香木材密度的主要因子为坡向、海拔、平均高度、枝下高;3个树种木材密度具有共同主要影响因子枝下高,其相对贡献率相近,均在10%左右。(3)林分因子和单木因子同为影响樟树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主导因子,其相对贡献率之和分别为87.04%和76.92%。林分因子、单木因子和地域因子是影响木荷树干密度的主导因子,其相对贡献率之和为79.96%;影响木荷木材密度的主导因子为林分因子、单木因子和土壤因子,其相对贡献率之和为83.04%。地形因子、林分因子和单木因子同是影响枫香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主导因子,其相对贡献率之和分别为83.98%和92.70%。【结论】本文通过多因子方差分析和增强回归树对不同因子进行分析,得出林分因子和单木因子同是影响樟树、木荷、枫香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主导因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瑞 史文中
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在ArcGIS以及GeoDa的支持下,从时空变化的角度,对广东省2002—2012年城镇化发展以及城镇化过程中的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发展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到2012年,广东省各个城市的城镇化已经全部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发展并不完全一致,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布局上有较大的异质性,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都集中在东莞以及周边地区,而城镇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集中在珠三角偏东北部的沿海城市。同时,第一产业对城镇经济发展影响较小,第二、第三产业作用较大,不同的产业构成也有各自的空间布局特点以及空间布局变化特征。第一产业空间分布在近10年均衡性变弱,东部比重减少较快;第二产业趋于沿海分布,差异性减弱,空间分布均衡性提高;第三产业差异缓慢增大,空间分布较为均衡。通过分析,从而掌握广东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状况的空间布局以及时空变化特点,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镇化 城镇经济 空间分析 广东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海锋 卢阳禄 李波 胡月明 刘轶伦
本文基于最新国家政策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要求,建立由城镇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资源环境诸因素构成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GIS空间分析法和障碍度模型,对2004-2013年广东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时空格局以及障碍因子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时空格局 障碍因子 广东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海锋 卢阳禄 李波 胡月明 刘轶伦
本文基于最新国家政策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要求,建立由城镇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资源环境诸因素构成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GIS空间分析法和障碍度模型,对2004-2013年广东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时空格局以及障碍因子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时空格局 障碍因子 广东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忠暖 江锦 曾舜英
运用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对1994,2003,2012年广东省各地级市城镇化与交通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借鉴物理耦合协调概念建立协调发展指数,对广东省域城镇化与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4—2012年间广东省城镇化加速发展,内部差异呈缩小趋势,珠三角为当前城镇化高值区,粤西为城镇化高速发展区,粤北为城镇化塌陷区;广东交通系统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内部差异增大,粤东地区交通发展始终处于落后地位;各地级市城镇化与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状况不断改善,但以低层次协调发展为主,城镇化与交通系统两者的关系由20世纪90年代的城镇化滞后转变为现阶段的交通滞后。
关键词:
城镇化 区际交通 协调发展 广东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储霞玲 黄修杰 姚飞 马力 洪建军
[目的]利用种植业产量数据,在县域层面上分析1997—2016年广东省农业专业化的时空演化规律及空间集聚效应。[方法]在通过区位熵模型计算农业专业化指数的基础上,引入重心模型和GIS空间可视化技术分析广东省农业专业化程度的时空分异特征,最后利用空间自相关探究广东省农业专业化的时空集聚效应。[结果](1)1997—2016年广东省农业专业化程度逐渐提升,尤以2007—2016年提升速度最快,这种变化趋势得益于广东省专业镇相关政策实施效果的显现。(2)粮食生产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目前已在粤北(河源市和梅州市西部)、粤西(阳江市)和珠三角(江门市)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蔬菜专业化集聚优势区基本未发生变化,主要分布在广州市和东莞市等城市化水平较高区域。瓜果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空间集聚效应不明显,种植区域分散和相对集中并存,专业化集聚优势区从粤北地区转移到珠三角及偏北区域(肇封开县、德庆县、郁南县)。桑茶专业化区域重心从广东省东北部转移到西南部,目前在粤北的云浮、粤西的茂名形成了明显的专业化分工区域,但规模较小。(3)广东省已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专业化格局。粮食专业化产区的空间布局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决定了蔬菜专业化产区的分布呈现杜能模型的圈层结构,瓜果和桑茶专业化产区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其空间布局具有一定的继承性。[结论]应从优化调整农业专业化空间布局、突破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广东省农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效益。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初可佳 李昂
近年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也存在许多影响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以广东省A市为例,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角度,系统描述了该基金运行的现状,并评估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剖析了制度设计和基金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为政策制定者解决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平衡问题、提高制度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基金平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