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08)
2023(10985)
2022(9995)
2021(9633)
2020(8190)
2019(18839)
2018(18944)
2017(36615)
2016(20392)
2015(23175)
2014(23423)
2013(23167)
2012(21674)
2011(19286)
2010(19319)
2009(17807)
2008(17498)
2007(15330)
2006(13583)
2005(12061)
作者
(60159)
(49854)
(49378)
(47247)
(32011)
(24180)
(22440)
(19622)
(19113)
(18016)
(17439)
(16763)
(15792)
(15702)
(15428)
(15238)
(15028)
(14806)
(14372)
(14132)
(12445)
(12257)
(12017)
(11423)
(11258)
(11094)
(11038)
(10957)
(10066)
(9864)
学科
(80833)
经济(80731)
管理(57396)
(53971)
(44269)
企业(44269)
方法(35836)
数学(30669)
数学方法(30171)
(23721)
(20670)
中国(20451)
地方(19687)
(19578)
业经(17624)
农业(15732)
(14812)
理论(13777)
(13656)
贸易(13647)
(13191)
(13069)
环境(12594)
(12202)
财务(12130)
财务管理(12096)
技术(11966)
教育(11454)
企业财务(11409)
(11174)
机构
大学(287654)
学院(285797)
管理(114284)
(106333)
经济(103581)
理学(98266)
理学院(97120)
研究(96390)
管理学(95219)
管理学院(94728)
中国(72260)
科学(63304)
(62925)
(50483)
(49844)
(48548)
业大(46026)
研究所(45275)
中心(44567)
(43795)
(39890)
北京(39752)
师范(39542)
农业(39532)
财经(38483)
(35964)
(34941)
(34742)
(32286)
师范大学(31932)
基金
项目(194681)
科学(151296)
研究(141789)
基金(138647)
(120945)
国家(119888)
科学基金(102124)
社会(85802)
社会科(80973)
社会科学(80944)
(78423)
基金项目(74660)
自然(68233)
自然科(66575)
自然科学(66558)
自然科学基金(65301)
(65014)
教育(64695)
编号(59488)
资助(57360)
成果(48546)
重点(43260)
(42092)
(41183)
课题(40904)
(39668)
科研(37137)
创新(36988)
项目编号(35834)
大学(35749)
期刊
(122570)
经济(122570)
研究(83716)
中国(58996)
学报(48231)
(46836)
科学(44233)
管理(41314)
(36393)
大学(35627)
教育(34555)
学学(33213)
农业(32428)
技术(25069)
(23451)
金融(23451)
业经(20515)
图书(18258)
财经(18031)
经济研究(17052)
问题(16217)
(16019)
(15297)
理论(15068)
资源(14948)
科技(14375)
实践(13935)
(13935)
(13927)
技术经济(13800)
共检索到427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志  
在分析研究广东省"三旧"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土地利用管理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三旧"改造中土地规划管理和改造区域土地调整制度的创新方案,理清"三旧"改造中的土地利益共享机制,建立一套事前监管、事中监督和事后监控的动态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稳定化和常态化的土地监管秩序,进一步规范、引导"三旧"改造的开展与实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艳梅  李景刚  张效军  
通过城市更新改造,实现城市土地的再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是当前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城市改造与土地利用效益的变化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价与分析。以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三旧"改造为例,在对禅城区"三旧"改造概况介绍的基础上,建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禅城区"三旧"改造前后土地利用效益变化进行动态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禅城区经过四年的"三旧"改造,土地利用效益总体上有显著的提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改造中,仍需大力调整土地功能及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梁宇哲  张顺瑶  
用非期望SBM测算2000-2016年广东省21地级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分析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变,引入象限图、重心和偏移一致性指数测度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的配置一致性、均衡一致性、偏移一致性。研究表明:(1)广东省土地利用效率在0.7781到0.9559间波动,有效城市数量范围为14到19,整体效率较高;粤东一直DEA有效,粤北和粤西土地利用效率变化相对较小,珠三角变化显著;(2)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发展的配置一致性低,超过一半城市集中于高效率一低经济水平;(3)两系统均衡点的移动范围及速度不一致,形成了均衡发展的势能差放缓的速度使均衡格局渐稳定;(4)两者偏移一致年份达62.5%,其均衡发展方向一致性较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芷君  刘毅华  林华荣  
科学揭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缓解高碳土地利用模式并探寻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意义重大。文章在计算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基础上,应用Tapio脱钩模型探讨广东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间的脱钩关系,并分析脱钩关系的时空演变趋势及原因。结果表明:(1)1996—2015年,广东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从扩张性负脱钩逐渐向弱脱钩和强脱钩转变;(2)2005—2015年,市域层面主要表现为强脱钩、弱脱钩和扩张性负脱钩三种状态,其中2000—2005年以轻度弱脱钩为主,2010—2015年以高度弱脱钩为主;(3)脱钩程度较高的市域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和森林覆盖率高的山区,而负脱钩的地区主要是以发展高耗能工业为主的地区。在研究时段内,广东省在节能减排工作和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脱钩水平较低以及脱钩发展区域差异显著。因此,广东省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采取相应的脱钩政策以期实现低碳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次芳  王权典  
广东"三旧"改造是土地整理实践的创新举措,是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破解土地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其实质是土地盘整后的再开发与循环利用。对"三旧"改造涉及的房屋拆迁与土地权属等重大利益关系调整问题的研究,重在明确改造的政策机制,手段的合法性、合理性是其能否顺利实施的保证。借助城市更新与土地循环利用理论,通过规范、实证的研究,从利益关系规范调整的视角,综合考量村社集体经济发展、实施主体及其权责、"违建"处置等障碍性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和谐推进"三旧"改造的原则,分析了相关保障机制的关键因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晓  傅方煜  
低层次快速工业化和城镇空间连绵化是当前广东省城市更新面临的两大核心问题。长期以来城镇建设用地的低效开发带来土地存量资源的严重不足。为突破城镇建设中土地资源的瓶颈,广东省全面推动实施"三旧改造"规划,寄希望于通过全面拆迁改造实现城市产业升级和空间重构的双重目标。本文从规划思想、公益保障、组织模式、资格准入、成本核算、规划衔接、制度建设等方面辩证分析了"三旧改造"规划实施的正负影响,提出只有在总结"三旧改造"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城市更新的规划思路和技术方法,坚持推进城市更新的制度化建设,继续完善现有的城市更新体制,才能突破当前珠三角土地资源贫乏的发展困境,推动广东省乃至我国城镇建设走上集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晓丽  冯淑怡  吕沛璐  刘子铭  
以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并结合广东省佛山市联滘地区的具体案例,从外部环境变化和集体行动两方面揭示"三旧"改造制度创新的激发和实现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土地要素相对价格、产权结构、政策法律限制和集体信念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原有制度安排变得不相适应,诱使相关行为主体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对制度安排进行修正,由此产生了低效存量建设用地二次开发的制度创新需求;同时,地方政府、开发商、村集体(村民)三大行为主体通过集体行动进行利益调整和再分配,最终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均衡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制度变迁成本,有效推动了"三旧"改造的实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翠薇  濮励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人地矛盾冲突加剧等问题随之产生。江苏省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城市化提升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1978年的13.7%上升到2002年的44.7%,产生的城市问题具有典型代表性。在对江苏省1978年以来城市化发展和城市建成区面积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城市用地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展,2000年是1991年的1.5倍,人均建成区面积也不断上升,小城市上升幅度最大,为40 m2,特大城市最小,为17 m2,人均建成区面积从小城市到特大城市呈倒三角形分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云泰  张晓玲  杜官印  
城市新区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立足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城镇建设经验,城市新区建设理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但现实中,各地新区规划和建设中经常出现人地关系不协调的现象,并引发一系列土地利用和管理问题。本文以河南省,对城市新区建设中的土地利用和管理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新区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汤青  徐勇  刘毅  
研究目的:分析广东省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和特征,划分快速型、中速型、慢速型和稳定型4种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探讨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化和工业化耦合关系。研究方法:GIS技术,统计分析与耦合分析方法。研究结果: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粤东地区次之,粤西地区和北部山区相对稳定;城市化、产业非农化与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有较高一致性,表现出良好的正相关性。土地利用变化越剧烈的地区,其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越大;处于城市化加速和完成阶段、工业化中期和后期的县市区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研究结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是导致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必须通过掌握广东省土地利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章伟  陈凤桂  张虹鸥  陈莉  
利用文献资料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分析广东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空间分异,探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协调程度,为广东省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功能调整提供决策支持。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空间差异明显,协调发展水平偏低。其中珠江三角洲城市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滞后型,珠江三角洲外围城市则主要表现为社会经济滞后型。广东省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格局基本相符,生态环境效益呈现出与社会经济效益逆向发展的态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佑启,何英彬  
尺度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详尽地阐述了尺度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各个方面的复杂关系,讨论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尺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为了解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中的尺度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邢志勤  
大力发展特色小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带动城镇与乡村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城乡土地利用性质的不同,土地供需以及利用问题成为制约特色小镇发展建设的瓶颈,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将直接决定特色小镇的未来发展。目前,特色小镇建设的土地利用问题表现在农村集体用地和商用土地的利用权属、土地流转问题以及因特色小镇建设带来的土地收益分配等问题,这就需要从深远考虑,突破城镇化发展路径,转变特色小镇建设思路,协调特色小镇建设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洁瑕  陈佑启  姚艳敏  石淑芹  
针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的需要,建立了基于土地利用功能内涵的土地利用分区方案,以综合区分区域的功能特点。在回顾以往土地利用区划的特点及问题的基础上,首先界定土地利用功能概念,即在区域土地资源背景调查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大功能评价,分析其现状、趋势及分异规律,进而根据区域发展的要求,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分区;然后提出基于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方案,即采用"3S"技术和列联表互斥矩阵分类方法,依据土地利用功能内涵及分区原则,在土地资源利用基础上,从土地利用经济、社会与土地生态环境3个方面进行区域的划分。最后,以吉林省为例,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结果表明,该方案实践...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余  姜博  赵映慧  赵毅  邹铁安  薛睿  
基于遥感数据,利用GIS,ESDA和GWR模型,分析东北三省2000—2018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格局及空间相关性,进而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8年,东北三省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类型相互转变明显。(2)2000—2018年东北三省土地利用净碳排放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增长率达31.3%;土地利用净碳排放区域差异显著,高值区集中在哈尔滨、齐齐哈尔、沈阳和大连,低值区集中在大兴安岭、长白山等山区。(3)Moran’sI指数呈先增后降趋势,整体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局部热点区分布在辽宁省的阜新、锦州、鞍山、营口和大连,冷点区集中在黑龙江省的鹤岗、双鸭山、鸡西和佳木斯及吉林省的白山和通化。(4)东北三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地利用强度、工业结构、总人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