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30)
- 2023(12504)
- 2022(10427)
- 2021(9629)
- 2020(7906)
- 2019(18346)
- 2018(18365)
- 2017(35577)
- 2016(19647)
- 2015(22084)
- 2014(22413)
- 2013(21897)
- 2012(19571)
- 2011(17491)
- 2010(17336)
- 2009(15775)
- 2008(15224)
- 2007(13117)
- 2006(11549)
- 2005(9984)
- 学科
- 济(79707)
- 经济(79622)
- 管理(55245)
- 业(51708)
- 企(42734)
- 企业(42734)
- 方法(35679)
- 数学(30835)
- 数学方法(30470)
- 中国(23163)
- 农(21689)
- 地方(18628)
- 业经(18510)
- 财(17418)
- 学(17118)
- 农业(14460)
- 理论(13449)
- 制(13067)
- 环境(12924)
- 和(12830)
- 贸(12151)
- 贸易(12145)
- 技术(12089)
- 易(11705)
- 务(11196)
- 财务(11126)
- 财务管理(11104)
- 划(11034)
- 发(10899)
- 教育(10559)
- 机构
- 大学(276026)
- 学院(274058)
- 管理(111941)
- 济(104565)
- 经济(102012)
- 理学(97505)
- 理学院(96412)
- 管理学(94714)
- 管理学院(94240)
- 研究(91022)
- 中国(64792)
- 京(59560)
- 科学(58820)
- 财(45347)
- 所(44945)
- 农(43517)
- 业大(42421)
- 研究所(41393)
- 中心(40568)
- 江(38571)
- 范(37761)
- 师范(37448)
- 北京(37382)
- 财经(37198)
- 农业(34021)
- 经(33853)
- 院(33769)
- 州(32529)
- 师范大学(30492)
- 经济学(30313)
- 基金
- 项目(195412)
- 科学(153541)
- 研究(142602)
- 基金(140532)
- 家(122122)
- 国家(121107)
- 科学基金(104623)
- 社会(89055)
- 社会科(84267)
- 社会科学(84243)
- 省(77134)
- 基金项目(75684)
- 自然(68555)
- 自然科(66953)
- 自然科学(66938)
- 自然科学基金(65684)
- 划(64719)
- 教育(64664)
- 编号(58656)
- 资助(56868)
- 成果(46779)
- 重点(43292)
- 部(42068)
- 发(41604)
- 课题(40334)
- 创(40146)
- 创新(37428)
- 科研(36984)
- 国家社会(35917)
- 教育部(35817)
- 期刊
- 济(112219)
- 经济(112219)
- 研究(79449)
- 中国(48736)
- 学报(43293)
- 科学(40551)
- 农(39427)
- 管理(39105)
- 大学(32575)
- 财(32505)
- 教育(31606)
- 学学(30455)
- 农业(27869)
- 技术(24139)
- 融(19602)
- 金融(19602)
- 业经(19026)
- 经济研究(17167)
- 财经(16894)
- 问题(16301)
- 图书(16092)
- 经(14302)
- 科技(14227)
- 业(14115)
- 理论(13563)
- 技术经济(13363)
- 资源(13162)
- 现代(13083)
- 实践(12661)
- 践(12661)
共检索到387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韩兆洲 肖峰
新型城市化作为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课题之一,将是影响我国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也将对全球生态系统、经济发展及人类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本文从新型城市化的内涵出发,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新型城市化指标体系,借鉴现代化标准研究,参考世界各国指标数据,得出新型城市化进程标准,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功效系数法对广东省及21个地区新型城市化进程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表明:广东新型城市化总体水平相对较高,但新型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之间的差异较大,新型城市化区域发展水平也极不平衡,应引起广东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昭 张红
新型社区居民在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着缺乏认同感与归属感、市场排斥下的职业分化、社会关系网络的解体、价值观念的失范四个方面的困境,为了实现从被动市民化向主动市民化的转变,必须发挥新型社区居民的自身主体性,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和居民四方主动参与和良性互动的格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彬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农业转移人口生活成本增加、城市管理遭遇更大的压力、社会兜底机制不健全、征地拆迁的巨大利益等原因,我国出现了低水平的"逆城市化"现象。因此,需要同步配套相关改革,真正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关键词:
城镇化 逆城市化 农业转移人口 劳动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泉
实践表明,城市化的顺利推进仍然是构成中国城乡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通过分类研究城市化进程中中心城市(区)带动区域城市化发展的不同具体表现形式和状态,不难发现中国保持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必须基于符合城乡发展实践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策略,不断引导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城乡形态进一步合理化,最终通过新型城市形态发展打破旧有城市结构布局,进而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的实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矩 曲延芬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投资环境不仅具有投资环境的一般性,而且表现出自身相对独立的特殊性。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模型"和"相对最佳标准综合评价模型",将投资环境的一般性与城市投资环境的特殊性结合起来,建立城市投资环境评价的AHP ROSCE模型,并用其指导城市投资环境的评价。
关键词:
城市化 投资环境 评价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厉伟 但承龙 孙文华
研究目的: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评价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持续利用实现的程度。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演绎法。研究结果: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持续利用的目标可归结为耕地保护、用地结构优化和土地生态优化,可具体从粮食安全、城市体系合理性、城镇用地规模合理性、城镇内部用地合理性以及土地生态系统等几方面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结论:上述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价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持续利用实现程度的工具。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丁任重 侯荔江 顾文军
成都作为四川省最大的中心城市 ,在西南乃至西部地区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成都的城市化总体水平比较低 ,城市结构不平衡 ,城市郊区化已开始 ,市域内各类城镇的带动能力有限。因此 ,成都城市化今后发展的方向应当是 :( 1)提高对加快成都城市化进程重要性的认识 ;( 2 )以规划为龙头 ,严格执行规划 ,处理好城市化进程中的若干重要关系 ;( 3)调整对产业结构与布局 ,增强城市的经济辐射力 ;( 4 )推动制度创新和理念创新 ,促进成都的城市化建设。
关键词:
成都市 城市化 进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聂春霞 刘晏良 甘昶春
对新疆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进行预警研究,目的是在城市化引起生态环境退化之前,以便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构建城市化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可拓学评价模型,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新疆2010~2014年的生态质量评价指标进行预测,对新疆2005~2014年城市化生态质量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05~2014年,资源子系统经历改善—恶化—改善的过程,生态子系统先改善后恶化,环境子系统不断改善,总体上,城市化生态质量不断改善。因此,新疆城市化进程中,应当控制人口增长,节约水资源,保证充足的水资源量和生态用水量;节约居民和工矿用地,保护绿洲,提高森林覆盖和森林病虫害防治;不断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减少工业三废...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一鸣 杨宜勇 史育龙 刘勇 曹广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蒙荫莉
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S型曲线数学方程式的研究表明,存在S型曲线核是中国城市化进程S型曲线的重要特征,中国城市化进程同样沿着S型曲线轨迹发展。
关键词:
城市化 S型曲线 S型曲线核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富生
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 ,江西省人口城市化进程有明显的特征 ,但纵观江西发展 2 0年 ,已不难看出江西城市发展尚存在主观战略与客观实际的矛盾 ,按照人口经济地域分异规律 ,江西省新世纪初人口城市化的政策应立足实际 ,围绕市场经济体制对人口迁移的要求 ,逐步形成以城市密集区 ,大中城市吸收人口为主 ,小城市、农村和小城镇吸收人口为辅的人口城市化格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厉伟 李银 但承龙 黄贤金
对于快速城市化的国家和地区而言,城市化进程始终是影响土地持续利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该文在概括了城市化进程中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历程的基础上,摆脱了以往土地持续利用评价中的一般性表述,综合了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对城市化与土地利用两者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有针对性地从粮食安全评价、城镇用地规模合理性、城镇内部用地合理性以及土地生态系统评价等几方面构建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南京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化这一宏观背景下,南京市的土地持续利用状况总体是向可持续方向发展,但指标体系内部某些领域的评价则较以往有着很大的退步。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持续利用 评价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曹华林 李爱国
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理论与方法,建立"人的城市化"的心理基础与动力机制模型,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证实个体在安居和乐业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社会交往,产生"城市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进而在心理层面实现"城市化"。"城市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是"人的城市化"的心理基础和精神驱动力;良好的"社会交往"是"人的城市化"的社会基础和社会驱动力;安居和乐业是"人的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物质驱动力。循此机理,"人的城市化"应该以农村转移人口的安居和乐业为根本,以促进社会交往为核心手段,以提高"城市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为突破口和着力点。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首届广东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国际研讨会纪要首届广东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国际研讨会不久前在广东举行,来自十几个发达国家和国内二十多个省、市的学者、政府官员共15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次研讨会对推动广东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与会代表认为,从整体...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俞德鹏
人们习惯上认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东高西低,即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超前而西部地区滞后,这显然是对各省份城市化水平进行单纯对比的结果。但是一个地区城市化进程适度与否不在于该地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而取决于城市化水平与该地经济发展程度的适应状况。在选择了合理的度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与适当的对比参照系之后,我国1991年各省份的城市化水平与该省份经济发展程度的适应状况的量化分析,得出的结论却与习惯说法大相径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