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84)
- 2023(13342)
- 2022(11780)
- 2021(11058)
- 2020(9304)
- 2019(21784)
- 2018(21597)
- 2017(42282)
- 2016(22829)
- 2015(25617)
- 2014(25574)
- 2013(25465)
- 2012(23518)
- 2011(21254)
- 2010(21631)
- 2009(19736)
- 2008(19147)
- 2007(16931)
- 2006(15094)
- 2005(13375)
- 学科
- 济(93636)
- 经济(93538)
- 管理(65277)
- 业(64631)
- 企(53543)
- 企业(53543)
- 方法(39898)
- 数学(33642)
- 数学方法(33182)
- 农(26323)
- 中国(24395)
- 财(22866)
- 业经(21565)
- 地方(21268)
- 学(18727)
- 贸(18604)
- 贸易(18595)
- 易(18072)
- 农业(17532)
- 制(17100)
- 理论(16105)
- 策(15695)
- 和(15114)
- 技术(15019)
- 银(14225)
- 融(14212)
- 金融(14209)
- 银行(14183)
- 环境(13872)
- 行(13551)
- 机构
- 大学(322126)
- 学院(321226)
- 济(132110)
- 管理(130683)
- 经济(129267)
- 理学(112741)
- 理学院(111546)
- 管理学(109792)
- 研究(109687)
- 管理学院(109195)
- 中国(81516)
- 京(69077)
- 科学(65160)
- 财(60341)
- 所(54275)
- 研究所(49167)
- 中心(49053)
- 农(48333)
- 财经(47636)
- 江(47138)
- 业大(45483)
- 北京(44132)
- 经(43252)
- 范(42923)
- 师范(42629)
- 院(40078)
- 州(38933)
- 经济学(38194)
- 农业(37535)
- 财经大学(35234)
- 基金
- 项目(215552)
- 科学(169955)
- 研究(162061)
- 基金(155691)
- 家(133872)
- 国家(132739)
- 科学基金(114446)
- 社会(100965)
- 社会科(95779)
- 社会科学(95754)
- 省(83746)
- 基金项目(82300)
- 教育(73770)
- 自然(73449)
- 自然科(71681)
- 自然科学(71666)
- 自然科学基金(70360)
- 划(70266)
- 编号(67259)
- 资助(64443)
- 成果(55791)
- 重点(47793)
- 部(47747)
- 发(46836)
- 课题(46473)
- 创(44803)
- 项目编号(41633)
- 创新(41580)
- 教育部(41223)
- 人文(40666)
- 期刊
- 济(148367)
- 经济(148367)
- 研究(99314)
- 中国(61084)
- 管理(49434)
- 学报(46074)
- 农(44312)
- 科学(44231)
- 财(43781)
- 教育(38134)
- 大学(35606)
- 学学(33085)
- 农业(30922)
- 融(29911)
- 金融(29911)
- 技术(28254)
- 业经(24492)
- 经济研究(23326)
- 财经(22462)
- 问题(19358)
- 经(19220)
- 图书(18003)
- 贸(16896)
- 理论(16170)
- 业(15970)
- 国际(15960)
- 技术经济(15940)
- 科技(15645)
- 现代(15342)
- 实践(14849)
共检索到481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吴伟萍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孕育着新的机遇,广东应以这次产业转移为契机,及时调整产业发展路向,并通过营造适宜产业发展的环境、创新利用引资渠道、发挥产业“簇群”效应、培育技术创新体系、重构粤港澳经贸合作平台等措施,有效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广东 策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柳坤阳
全球化经济发展带动了资源要素、资本要素、技术要素的空前转移和融合,国际产业转移是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并对国家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产业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含义,阐述了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梳理了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产业 产业转移 产业经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坚
西部地区主动承接产业转移选择包括产业类型和产业转移时机两个方面,其中产业转移时机选择研究更显重要。影响产业转移时机选择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周期及阶段、产品和产业的生命周期及阶段、产业优化时期和资源有效配置最佳期。其约束条件有5个:一是产业结构平稳发展阶段;二是产业收缩期;三是产业政策实施时点;四是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稳定期;五是非资源有效配置最佳期。应对策略是:(1)产业转移时机选择组合策略;(2)产业转移时机选择差异化策略;(3)产业转移时机选择优选化策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旭轩
本文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为例,探讨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何在承接来自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同时,做好本地产业升级的问题。广西要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把承接广东产业转移与本地产业升级相结合,把当前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便宜的静态比较优势,与长期发展需要的动态比较优势相结合,在大力承接广东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同时,大力发展未来可能具有比较优势的冶金、机械制造、船舶等资本密集型产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升级 粤桂合作 雁阵模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雨明 黄小勇
本文结合永州实际,从区位、资源、成本方面分析了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优势,提出了当前金融支持产业梯度转移的制约因素,并就金融如何支持产业梯度转移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产业转移 金融支持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胡兴华
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浪潮逐步形成。如何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并根据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重新制定和调整我国的产业政策,成为顺利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特征和趋势的研究,对我国承接国际产业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俊江 李一鸣
在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呈现新趋势:承接产业由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对外直接投资(ODI)、外商直接投资(FDI)和离岸外包成为产业转移的主要路径,产业转移由垂直分工向垂直与水平复合型分工方式发展。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更加积极,由被动地接受边缘产业或环节向主动"走出去"转变。同时,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行业的市场竞争力,避免海外高新技术在我国市场形成垄断;重视独立自主研发,提高在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达球
产业转移是一种全球共生的经济现象,有其内在的规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承接产业转移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广西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面临严峻的形势和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认清形势,借鉴发达地区经验,进一步采取措施,做好产业转移承接工作,促进广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成功经验 梯度推进 广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惠调艳 胡新 马莉
承接能力是吸引产业转移的重要基础。本文以陕西省软件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选取全国18个省的19个指标,对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为:软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可归结为产业竞争优势和投资环境因子、产业规模与增长因子、政府因子、效益因子和市场因子五方面的驱动力。陕西软件产业在因子1和因子5上得分较高,而在因子2上得分较低,综合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较强。在此基础上,从招商引资、本地企业培育、软硬件环境完善三个方面提出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承接能力 因子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润华 肖晓军
文章分析了江西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了江西应选择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纺织服装业作为重点承接产业,并提出了新形势下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
关键词:
江西 承接 产业转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熊耀献 黎基钦 陈勇新 覃乐敏 黄云贵 孔祥鹏 姚让和 胡德期 吴胜泽 吴永华 甘德富 邓泽耀 陈刚 叶绍清 罗琳 郑志军 莫婷 刘景欣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青 陈湛匀
外商直接投资已逐渐成为服务业国际转移的主要方式。本文在Feenstra and Hanson(1997)的外购理论基础上,借鉴R.Posner(1961)以及Fisher and Samuelson(1980)的模型框架,修正了一个服务业转移模型分析其福利效应,并基于我国1989-2005年间的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测度说明:在服务业承接FDI国际转移的初期,东道国的福利效应集中体现为吸收大量非技术性劳动就业,但对人均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随着FDI的大量涌入,带动国内对于服务业技术性劳动需求及其工资水平增加,激励了非技术性劳动向技术性劳动转变,最终实现了服务业整体人均劳动生...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冯超
"新一轮开放"以提高外资利用效率、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和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为重点,为中部地区解决产业结构低端化;服务业比重偏低,传统服务业仍占据主导地位;沿海产业向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动力有所衰减等问题提供了机遇。中部地区应通过建立公平竞争的开放制度,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经济内生增长机制及多元化渠道开放;积极开展区域合作,提升产业竞争力;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来构建产业支撑体系。
关键词:
新一轮开放 产业支撑体系 中部地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傅强 魏琪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国际分工格局和生产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国际产业转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理论视角分析了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和特征。研究认为: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深化主导了本轮国际产业转移;跨国公司根据产品价值增值特性组织全球生产,促使产业转移的主体、内容、方式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我国应沿着全球价值链阶梯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产业转移方式和价值链治理模式。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产品内分工 国际产业转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尹磊
文章指出,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产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负面影响。西部地区应该通过改善投资条件、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措施,并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承接产业转移。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升级 优势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