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7)
2023(1188)
2022(932)
2021(915)
2020(798)
2019(1786)
2018(1652)
2017(2560)
2016(1588)
2015(1832)
2014(1795)
2013(1860)
2012(1842)
2011(1690)
2010(1598)
2009(1546)
2008(1529)
2007(1479)
2006(1315)
2005(1126)
作者
(7623)
(6640)
(6504)
(6253)
(4336)
(3403)
(2838)
(2685)
(2608)
(2546)
(2446)
(2420)
(2398)
(2341)
(2273)
(2163)
(2161)
(2141)
(2101)
(1897)
(1875)
(1816)
(1697)
(1565)
(1542)
(1503)
(1489)
(1485)
(1467)
(1460)
学科
(4465)
(3921)
经济(3918)
(3179)
森林(3179)
(3169)
(2088)
管理(1914)
生态(1896)
地方(1711)
方法(1682)
(1601)
土壤(1600)
(1535)
数学(1509)
数学方法(1473)
生态学(1432)
生物(1393)
(1283)
企业(1283)
农业(1098)
业经(911)
环境(889)
水产(828)
生物学(812)
中国(802)
森林土壤(796)
及其(772)
(770)
(751)
机构
大学(24854)
学院(24815)
研究(13536)
科学(12162)
(12054)
业大(9888)
农业(9269)
(8742)
中国(8701)
研究所(8432)
林业(7734)
(7392)
(6688)
(6531)
实验(6386)
管理(6165)
农业大学(6159)
(6030)
实验室(6021)
(5733)
(5702)
重点(5650)
经济(5558)
中心(5454)
研究院(5089)
理学(4976)
理学院(4881)
(4788)
技术(4636)
管理学(4609)
基金
项目(21215)
(14921)
国家(14850)
科学(14191)
基金(13446)
研究(10441)
科学基金(10340)
(9557)
自然(8936)
自然科(8621)
自然科学(8615)
自然科学基金(8472)
(8221)
科技(7509)
基金项目(7115)
计划(6562)
资助(6121)
重点(5650)
专项(5357)
科研(4882)
(4743)
(4629)
社会(4189)
技术(4052)
教育(4001)
(3949)
社会科(3890)
社会科学(3887)
创新(3823)
(3790)
期刊
学报(12954)
(10080)
科学(9287)
大学(8899)
学学(8835)
林业(8164)
(6851)
经济(6851)
农业(6642)
中国(4726)
研究(4644)
业大(4618)
(3771)
科技(3274)
农业大学(2947)
(2650)
科技大(2577)
科技大学(2577)
自然(2438)
(2268)
业经(2141)
自然科(1987)
自然科学(1987)
农林(1980)
(1980)
中国农业(1898)
管理(1786)
北京(1707)
林业大学(1671)
资源(1640)
共检索到38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春华  周光益  赵厚本  周志平  邱治军  
采用全挖法对广东天井山成熟杉木人工林中具不同优势度和胸径(D)的8株样木进行了根系生物量实测,以D、D2H参数建立了根系生物量模型,分析了该森林根系生物量在各森林层次、各直径级的分配规律等。结果表明:(1)与单一胸径为自变量相比,树高的引入并没有显著提高方程的精度;根系生物量建议首选三次方程来拟合,其次是二次方程和幂函数。(2)该森林总地下根系生物量平均为29.27 t·hm-2,其中乔木层根系(28.11t·hm-2)占96.04%,灌木、草本层分别占0.38%和3.59%;乔木层根系生物量中,根头(W ST)、粗根(W C)、大根(W L)、中根(W M)、小根(W S)和细根(W F)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郭泽鑫  曹聪  刘萍  
【目的】构建适宜于广东杉木人工林生物量模型,精准估测广东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对提高广东杉木人工林森林经营成效与森林碳汇效益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基于2007、2012、2017年广东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杉木人工林固定样地数据,采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和哑变量建模方法,构建基于林分因子和材积源的杉木人工林林分生物量模型,比较检验各模型拟合效果,提出适宜于广东杉木人工林林分生物量预测模型。【结果】1)构建基于林分因子和材积源的一元、二元常规模型及含龄组哑变量模型8套,共16个地上、地下生物量模型,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4,总相对误差TRE以及平均系统误差MSE均保持在±3%范围内,平均预估精度均在97.90%以上。2)材积源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优于基于林分因子的生物量模型,引入平均树高二元模型较一元模型提升不显著,含龄组因子哑变量模型优于常规模型。3)材积源一元哑变量模型精度高,实用性强,为本研究推荐模型。【结论】杉木林分生物量受立地质量、林分密度、林龄、树种组成等多重因素影响,构建模型时需综合考虑林分生长影响因素,林分胸高断面积、蓄积量等都是重要的预测变量。生物量与蓄积量高度相关,材积源模型具有更高精度。杉木林分生物量模型受林龄影响显著,需区分建模。本研究所建模型具有较高的预估精度,适用于广东省杉木人工纯林或相对纯林,可在实践中推广。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周国模  姚建祥  乔卫阳  杨琪红  朱国军  徐文友  
根据100块标准地材料,利用100株平均木解析木,探讨了杉木人工林生物量与胸径(D)、树高(H)及林木各部分生物量,总生物量与材积(V去皮、V带皮)的回归关系,选出了D、H与各器官生物量之间相关最密切的方程及材积与生物量的最佳估测模型,初步研究了生物量与林龄、地位指数和密度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耿丹  夏朝宗  张国斌  刘晓东  康峰峰  
【目的】本研究选择湖南、安徽、江西3省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构建乔灌层调查因子与其生物量之间的估算模型。试图获取更为可靠、精准的灌木层生物量估算模型,为提高估算杉木人工林灌木层生物量模型精度提供参考。【方法】在研究区域进行典型抽样调查,测定不同林龄杉木林上层乔木郁闭度Cs、林分密度Ds(株/hm2)、平均胸径Dm(cm),下层灌木平均高度H(m)、平均地径D(cm)、盖度C、灌木层枝、干、叶、根干鲜质量(kg),通过计算获得乔木层杉木蓄积量V(m3/hm2)、灌木层生物量数据(t/hm2)。通过Pears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匡冬姣  雷丕锋  
为了研究杉木人工林地下细根的碳分配及其随年龄变化规律,于2014年4月用土壤钻法对湖南省会同县杉木人工林三个不同林龄(7年生、17年生和25年生)细根生物量变化、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0~60 cm土层内杉木细根生物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7、17、25年生杉木林细根生物量分别为239.79 g·m-2、271.90 g·m-2和191.60 g·m-2,占杉木细根总生物量的68.45%、56.39%和68.64%。而林下植被层地下细根生物量随杉木林年龄的增大而减少,7年、17年和25年生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层细根生物量为别为207.20 g·m-2,54.8...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振  吴凯  李智  吴明晶  马祥庆  吴鹏飞  
选择炼山造林后27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Monsi分层切割法对所选取的平均标准木进行生物量测定,并测定各营养器官的C、N、P、K含量,分析炼山对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炼山对杉木人工林地生产力具有不利影响.尽管炼山在初期对杉木的树高、胸径生长有积极影响,但从第7年开始,不炼山的杉木林树高、胸径超过炼山后的杉木林,并且差距逐渐增大;至炼山后第27年,不炼山杉木林树高、胸径仍大于炼山杉木林.从生物量来看,不炼山处理林分生物量与炼山处理之间的差异虽未达显著水平,但叶、皮和根的生物量均明显大于炼山处理.未炼山的林分养分及C积累量均大于炼山处理后的林分,两种处理对于养分及C积累量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对其他器官均未有明显的影响.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则生  
利用杉木人工林标准地材料建立生长收获预估模型,根据技术经济指标采用净现值法研究经济成熟。结果表明:在现有技术经济指标的情况下,利率为5%时杉木人工林经济成熟龄为17年。若其它条件保持不变,木材价格或成本每增减20%,杉木人工林经济成熟龄将推迟或提前1年。利率对经济成熟龄的到来有显著影响,利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经济成熟龄将提前1年。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钦相  陈绘画  
根据固定标准地调查材料,引入立木价值生长概念,分析不同立地条件下杉木的经济成熟。结果表明: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杉木的经济成熟,会有不同的结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涂宏涛  孙玉军  刘素真  董云飞  方景  
根据7块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标准地调查的数据,对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及其垂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林木和各器官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增加,树干所占比重最大且逐渐增大,在林龄28年时,乔木层的生物量最大为167.86 t/hm2。杉木人工林碳储量垂直分布序列为乔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分别为50.28 t/hm2、4.32 t/hm2、1.50 t/hm2,平均年固碳量分别为2.44 t/hm2·a-1、0.19 t/hm2·a-1、0.14 t/hm2·a-1。杉木人工林总平均生物量、总平均碳储量和总平均年固碳量分别为119.05 t/hm2、56.10 t/hm2、2.7...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段爱国  张建国  何彩云  童书振  
基于大岗山林区相似立地条件前后3次生物量调查研究资料,结合杉木人工林固定样地长期观测材料对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变化规律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得到了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对于同一林分,除叶生物量和某些枝生物量存在一个减小的时期外(5a至8a时),单株和林分各组分生物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在12a前的林分速生期间,叶、枝、干所占比重微弱增加,致使地上部分比重增加,而根比重减小;在干材期(12~16a),单株各组分所占比例趋于稳定。(2)立地指数对单株和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及生物量分配比率均存在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随着林龄的变化而变化,并受初植密度的制约。(3)随着初植密度的增大,单株各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施文涛  谢昕云  刘西军  张驰  柯立  徐小牛  
根据杉木人工林年龄(10、22、45、48和50年生)梯度,在安徽大别山海拔较高山地调查了23块20m×20m的样地,采集18株不同径阶和树高的标准木,进行了生物量测定。利用7种常用的分别以D、D2、DH和D2 H为自变量的生物量模型对其进行拟合,得到35个生物量估算模型。结果显示,幂函数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多项式模型效果较差,从中优选出5个最优模型,枝、干、根和全株的最优模型是W=aDb形式的幂函数模型,叶的最优模型是W=a+bD2+cD4形式的多项式模型。杉木不同器官的碳含量变化范围在46.64%~53.13%,过熟林(45~50年生)杉木不同器官的碳含量按高低排列均为树皮>树根>树叶>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费玲  钟全林  程栋梁  徐朝斌  张中瑞  张蕾蕾  
【目的】研究林下灌木层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的分配关系探究不同起源森林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灌木层地上地下生物量是否符合等速生长规律,抚育管理等人工经营措施是否会影响其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关系,为开展森林生态系统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以天然常绿阔叶林和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其不同龄组及所有灌木层样方植物的地上生物量(y)与地下生物量(x)数据,应用SMATR软件,采用对数方程lgy=b+A lg x拟合灌木层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关系,并对不同起源森林各龄组灌木层的A(生长指数)和b(生长常数)值进行分析。【结果】不同龄组天然常绿阔叶林的灌木层生长指数A值分别为幼龄林0.94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建国  段爱国  童书振  孙洪刚  邓宗富  张守攻  
以受冰冻雪灾较为严重的江西省大岗山林区杉木近成熟林分为研究对象,探讨杉木林分结构和立地条件与杉木受损类型及灾害发生程度的关系,得到几点主要结论:1)冰冻雪压造成大岗山林区杉木受害株数比例达66.84%,受灾相当严重,杉木林分受害类型可分为弯梢、断梢、斜干、断干、倒地及翻蔸等6种,其中断干和断梢为最主要的2种受害类型。2)杉木林分结构对冰冻雪压危害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灾害主要发生于径阶相对较小的林木,林分内径阶越大的林木其受害程度明显越轻;林分密度与受害强度具极显著正相关,密度越高,林分受损株数愈多,且密度主要影响断干、翻蔸这2种不可逆的受损类型,合理的密度调控至关重要。3)杉木林分的立地条件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丁思一  佘济云  杨庆朋  汪思龙  
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酶活性都是反映土壤养分和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但间伐、修枝和去除林下植被等经营措施对其影响如何还不太清楚。以湖南省会同县杉木人工林研为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森林经营措施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地相比,间伐、修枝和去除林下植被均显著减小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和酶活性,分别为对照样地的79.96%、76.69%和70.70%;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坤  曹林  汪贵斌  申鑫  曹福亮  
【目的】利用3-PG模型估算江苏南部地区杉木人工林各器官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LAI),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方法】以苏南丘陵地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气候和林分观测历史数据确定3-PG模型参数并运行模型,估算杉木人工林的LAI和林分不同器官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趋势,并对预测值和观测值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初始林分密度为4 600株/hm2的杉木人工林在5年时林分达到郁闭,LAI为5.5;干生物量在23年达到最大值,为74.5t/hm2;根和叶的生物量均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先增后减,根生物量在第10年达到最大值(17.5t/hm2),叶生物量在第6年达到最大值(10.25t/hm...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