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18)
2023(6402)
2022(5297)
2021(5080)
2020(4249)
2019(9552)
2018(9536)
2017(18560)
2016(10343)
2015(11256)
2014(11421)
2013(11633)
2012(10666)
2011(9839)
2010(9980)
2009(9269)
2008(9337)
2007(8551)
2006(7674)
2005(6742)
作者
(31130)
(26843)
(26077)
(24882)
(16521)
(13150)
(11813)
(10573)
(10035)
(9432)
(9288)
(8972)
(8421)
(8390)
(8287)
(8198)
(7779)
(7606)
(7467)
(7452)
(6765)
(6743)
(6506)
(6230)
(6043)
(6037)
(5964)
(5899)
(5654)
(5388)
学科
(45675)
经济(45635)
(44467)
(37452)
农业(29605)
管理(24344)
方法(16997)
(16761)
企业(16761)
数学(15383)
数学方法(15192)
业经(14147)
中国(10741)
地方(10371)
农业经济(9954)
(9678)
(9594)
(9126)
(8936)
农村(8930)
(8544)
(8115)
土地(7920)
资源(7282)
(7192)
发展(7187)
(7183)
及其(7172)
技术(7120)
(7110)
机构
学院(151261)
大学(146064)
(62499)
经济(61236)
管理(59113)
研究(52927)
(51682)
理学(51488)
理学院(50983)
管理学(50101)
管理学院(49842)
中国(41122)
农业(39522)
科学(35070)
业大(32833)
(30299)
(28158)
研究所(25831)
中心(25731)
(25073)
农业大学(24164)
(23409)
(20236)
财经(20036)
(19874)
经济管理(19562)
(19366)
师范(19176)
(18983)
(18303)
基金
项目(105506)
科学(82300)
研究(76321)
基金(75323)
(66773)
国家(66111)
科学基金(55750)
社会(48516)
社会科(45584)
社会科学(45566)
(44017)
基金项目(40529)
自然(35900)
(35184)
自然科(34895)
自然科学(34882)
自然科学基金(34243)
教育(32603)
编号(32102)
资助(30170)
(29919)
成果(24698)
(24225)
重点(23526)
(23475)
(21402)
(21036)
课题(20945)
(20707)
国家社会(20082)
期刊
(73818)
经济(73818)
(56831)
农业(38693)
研究(37569)
中国(33475)
学报(28348)
科学(25490)
大学(21133)
学学(20247)
业经(19328)
(18145)
(17427)
管理(15585)
(15543)
金融(15543)
农业经济(13295)
农村(13055)
(13055)
技术(12114)
教育(11740)
资源(11399)
问题(11125)
(10144)
业大(9126)
财经(9022)
世界(8856)
经济问题(8842)
农村经济(8747)
经济研究(8392)
共检索到2235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忠珍  许桂芝  欧俊  黄玉芬  刘辉  杨少海  
广东是我国地热资源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论文通过从相关文献查询和采样的方法,共收集到广东10个不同区域的15个不同地热水的理化性质指标。重点对其pH值、离子含量、矿化度、氟含量、重金属含量、砷含量等进行分析,并结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对其尾水的农用适宜性进行了初评,结果表明:氟含量是限制其农用性最主要的限制因子,其次是氯化物,矿化度是第三限制因子。广东大部分地区地热水不适宜直接农用,适当稀释后可用作农田灌溉水。为了更好地补给地热水,减缓地热水资源衰减趋势,建议建立科学合理的回灌系统。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黄跃进  唐锦春  孙柄楠  
农用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合理使用农用土地的重要前提。文章讨论了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 的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理和主要过程, 并提出了农用土地适宜性的模糊评定数学模型。实验证明, 利用GIS 技术结合模糊评定数学模型可以提高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准确性及效率。图2 参3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日高修吾  黄智敏  黄璟  田小海  
分析了四湖地区土地利用现状 ,其宜农耕地最多 ,作物种类繁多 ,耕作制度也多样 ;水域面积大 ,可养殖面积占水域的一半以上 ,其养殖潜力很大 ;宜林、宜放牧土地少 ;后备土地资源较少。土地利用的主要障碍因子是水文与排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土地利用的产出效益低 ;种植业结构欠合理 ;掠夺式经营 ,土壤肥力减退 ,污染加重 ;滥占耕地现象日趋严重 ;过度围湖造田导致生态恶化。同时 ,从气候等方面分析了四湖地区涝渍特征 ,又着重对现有六种主要种植制度作了简要的适宜性评价。据此 ,按照系统工程整体性、关联性、有序性的原则 ,对未来该地区农业总体发展走向、土地利用规划给予了展望。四湖地区农业总体发展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冯晓利  何伟  蒋贵国  潘洪义  
用模糊综合评价分析的数学方法评价双流县农用地适宜性,根据因素因子选择原则及研究区域农用地实际情况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再以白家镇这一评价单元为例介绍并演示了模糊综合评价具体实施过程,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研究区域农用地适宜性等级。结果表明,双流县现有Ⅱ级适宜度农用地比例为5.53%,Ⅲ级适宜度农用地比例为81.17%,Ⅳ级适宜度农用地比例为13.30%,无Ⅰ级和Ⅴ级适宜度农用地,双流县农用地总体适宜度为Ⅲ级,并对各适宜程度的提高和改善提出了相应建议。经实际操作以及确定结果的检验,证明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晓旭  张怀清  刘锐  
本文将传统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数值计算和GIS图形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洞庭湖流域为例选取了土壤侵蚀、环境、洪水威胁、气候4个因子作为参评因子,利用成对比较排序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然后通过GIS工具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洞庭湖流域的农用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同时考虑研究区的特殊地理区位,对该流域农用地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因子权重加大后重新进行评价并与一般的评价进行比较,获得了较逼真的评价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潇   吴克宁   刘亚男   高先虎  
[目的]土地类型反映了自然地理特征的同质性。为做好农用地保护工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自然资源部关于“宜耕则耕”“宜园则园”“宜林则林”等要求,有必要开展以土地类型为单元的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方法]文章首先,在构建的西峡县土地类型的三级分类框架的基础上,采用自上而下的叠置法与自下而上的合并法划分土地类型。其次,以土地类型的最小单元为评价单元,综合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因素,分别建立了针对耕地、园地和林地的适宜性评价体系。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求和法相结合的方法评价西峡县各类农用地的适宜性。[结果](1)西峡县的土地类型有3个等级,包括14个土地类、299个土地亚类和570个土地单元。(2)西峡县86%以上的区域为林地适宜区,约47%的区域适宜园地,而只有13%的区域适宜耕地。(3)各类农用地的高度适宜区(S1)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南部河流谷地地带。各类农用地的勉强适宜区(S3)在空间分布不均匀,且研究区北部的大部分山地区域均不适宜(N)作为耕地。[结论]基于土地类型的适宜性评价可以识别潜在适宜作为农业利用的土地,并可为农用地的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胤汉  刘彦随  
在对陕西省农业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对农业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拓宽和深化了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提高了土地资源适宜性的精度和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露   潘启迪   郭文华   李超   肖飞   张玉韩   孙丹峰   孙强强  
为开展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利用文献计量法,聚焦土地自然属性,基于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自然地理条件,梳理农用地适宜性影响因素,选取12个指标构建土地宜耕、宜园、宜林、宜草性评价体系。基于限制性因子法与1OAO原则筛选不适宜区,针对适宜区利用综合评价法考虑适宜程度,最终形成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标准,并以2020年石羊河流域为实证区开展验证。结果表明:2020年石羊河流域内仅有2.69%的土地属于耕地适宜区,42.96%不适宜发展耕地;园地适宜区有17.08%,不适宜区有19.12%;林地适宜区有10.27%,不适宜区有6.17%;研究区域内无草地不适宜区,适宜区有12.93%。本研究根据2020年研究区土地覆被现状与2010—2020年农用地转化等实际情况,验证上述评价结果是否合理,结果表明仅存在3.76%的耕地分布在耕地不适宜地区、林地不适宜区没有林地分布,农用地转入和转出也主要分布于一般适宜区和适宜区,基本上符合因地制宜发展,证实了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因此,利用限制性因子法开展适宜性评价贴合实际,能够为未来农业生产空间布局提供支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玲  张少凯  张欢欢  张云霞  杜丽伟  
本研究以开封市特色农作物大蒜为研究对象,结合地球化学调查和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根据研究区优质大蒜生长所需的土壤元素及其含量值,选取了污染元素As(砷)、Pb(铅)、Cd(镉)、Hg(汞)和Cr(铬)作为有害污染元素,全量B(硼)、S(硫)、Se(硒)、Zn(锌)和Cu(铜)作为有益元素,构建评价模型,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对区域特色农作物大蒜进行适宜性评价以及种植区划。研究区域只有Pb、Cd的污染指数有小范围大于1,土壤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199.07%的土壤处于安全无污染级别,0.93%的土壤存在污染,主要分布在市区及周边;2有益元素单项富集指数中S元素比较丰富,其他元素处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韦玲霞  
[目的]地形条件对农用地整治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是整治项目选址必须考虑的因素。[方法]该研究应用Arcgis地理软件及数字高程模型,结合海拔高度、坡度、地表破碎度3个地形因子,综合评价天水市农用地整治项目选址适宜性。[结果]天水市的土地面积主要分布在坡度为10°~15°的海拔高度为1 319~2 011m的地区,地势复杂,地貌分异明显;秦州区和麦积区整体海拔高度相对较小,天水市中部地区,地势相对平坦,土地整治较为适宜;地表破碎度、海拔高度及坡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天水市各乡镇的综合地形复杂度平均值为0.308,处于非常适宜、比较适宜,临界适宜的乡镇有74个;新兴镇、洛门镇、郭川乡、新阳乡、安远镇、兴丰乡坡度均在15°以下,综合地形复杂度较小,且集中连片程度较好,是农用地整治项目选址较为适宜地区。[结论]应用地形复杂度对天水市农用地整治项目进行选址,集中整合开发整治农用地,对于提高工程效率,减少地形约束、降低施工成本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晓明  阮晓红  潘扎荣  张亚平  
随着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建立安全、稳定、可靠的应急备用水源日益重要。利用2005~2009年苏州地区地下水水质连续监测和补充监测资料,对第Ⅱ承压含水层进行了应急利用(生活饮用和工业利用)的水质适宜性和安全性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Ⅱ承含水层主要水化学类型为Na-HCO3、Ca-HCO3和Na-CaHCO3型,水质总体稳定,年际差异很小;地下水水质指数(WQI)均值较低(位于49.98~68.75之间),地下水没有受到有机物污染,可作为应急利用水源;WQI的水质指标贡献率表明,As、Fe、pH和Mn指标的贡献率最大,局部区域As、Fe、Mn及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较高,应急利用时应进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毕于运  高春雨  王亚静  李刚  李建政  
本文以户用沼气的自然适应性评价为主要依据,以冻土和气温为主要指标,按照户用沼气池安全越冬和沼气常温厌氧发酵的自然适宜性标准,根据安全性、效率性、共轭性、行政区域的完整性等分区原则,把我国农村户用沼气的发展划分为南方自然适宜区、北方及川藏高原条件适宜区、高寒地带非适宜区等3大类型区,各类型区又分别划分为一定数量的亚区。其中,南方自然适宜区可分为华南(含藏东南)最自然适宜区等3个亚区,北方及川藏高原条件适宜区可分为华北平原至黄土高原简易覆盖保温适宜区等5个亚区,高寒地带非适宜区则分为东北西北部高纬度严寒地带非适宜区等2个亚区。文章最后分别对各大区和各亚区的基本状况、户用沼气自然适宜性和户用沼气池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包风霞  杨改河  冯永忠  陈豫  
【目的】建立合理的陕北黄土高原农村户用沼气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为陕北黄土高原农村户用沼气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以延安市为例,应用DPS多元统计软件中提供的主成分分析法,对延安市农村户用沼气区域适宜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区域划分。【结果】延安市农村户用沼气区域适宜性综合得分排序结果为:吴旗县(4.927 66)>安塞县(2.593 485)>洛川县(1.087 115)>志丹县(0.104 478)>延川县(-0.423 69)>宜川县(-1.541 01)>黄龙县(-3.539 25);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其划分为3类:户用沼气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适宜区包括延川...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亚静  毕于运  高春雨  
目的正确评价中国现存秸秆可收集利用量以及各种利用途径的适宜性,充分认识中国秸秆资源的开发潜力。方法主要结合相关研究所测定的秸秆田间残留量等数据信息,以黄淮海地区主要农作物的收获留茬高度调查结果为主要依据,对中国各类秸秆资源的可收集利用系数进行估算,进而计算出2005年中国各类秸秆资源的可收集利用量。还采用各类秸秆适宜性分级的方法,对秸秆资源用于燃料、饲料、肥料、工业原料以及食用菌基料等用途的适宜性和其各自的可收集利用量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2005年中国秸秆可收集利用总量为68595×104t,平均可收集系数为0.81;残留田间和收集过程中浪费的秸秆占19%。其中,粮食作物秸秆可收集利用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晓平  何昌明  胡紫红  聂佳  
摸清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多宜性是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该资源的基础。以抚州市临川区为研究区,构建了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和矩阵匹配方法,评价了研究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单目标适宜性及综合适宜性。从单目标适宜性来看,临川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耕地适宜性及建设用地适宜性程度不高,两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差异;从综合适宜性来看,多宜性占比高,开发利用时应依据其适宜程度选择开发方向,并考虑其空间聚集情况,从区域尺度统筹规划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