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38)
- 2023(19577)
- 2022(16669)
- 2021(15546)
- 2020(12911)
- 2019(29302)
- 2018(28926)
- 2017(55286)
- 2016(29862)
- 2015(33668)
- 2014(33080)
- 2013(32076)
- 2012(29487)
- 2011(26681)
- 2010(26726)
- 2009(24044)
- 2008(23296)
- 2007(20431)
- 2006(17965)
- 2005(15648)
- 学科
- 济(120407)
- 经济(120297)
- 管理(87368)
- 业(84738)
- 企(70598)
- 企业(70598)
- 方法(50369)
- 数学(42921)
- 数学方法(42310)
- 中国(35659)
- 农(33436)
- 地方(30614)
- 业经(29063)
- 财(28036)
- 学(24092)
- 技术(23749)
- 农业(22755)
- 制(21789)
- 理论(21585)
- 贸(21142)
- 贸易(21125)
- 易(20427)
- 银(19379)
- 银行(19333)
- 和(19332)
- 环境(19232)
- 行(18544)
- 融(18450)
- 金融(18446)
- 务(17482)
- 机构
- 学院(410566)
- 大学(408534)
- 管理(163496)
- 济(162712)
- 经济(159077)
- 理学(141261)
- 理学院(139656)
- 研究(137582)
- 管理学(137170)
- 管理学院(136394)
- 中国(102628)
- 京(87002)
- 科学(84399)
- 财(73240)
- 所(67405)
- 农(63253)
- 中心(62850)
- 研究所(61369)
- 江(61098)
- 业大(59007)
- 财经(58414)
- 范(56885)
- 师范(56361)
- 北京(54851)
- 经(53179)
- 院(51081)
- 州(50244)
- 农业(48903)
- 经济学(48011)
- 技术(45322)
- 基金
- 项目(282694)
- 科学(223682)
- 研究(210721)
- 基金(203031)
- 家(176014)
- 国家(174462)
- 科学基金(151123)
- 社会(132453)
- 社会科(125456)
- 社会科学(125426)
- 省(112558)
- 基金项目(107676)
- 教育(98154)
- 自然(97050)
- 自然科(94836)
- 自然科学(94816)
- 划(93857)
- 自然科学基金(93096)
- 编号(86992)
- 资助(82387)
- 成果(70111)
- 发(63527)
- 重点(63500)
- 部(61790)
- 创(61517)
- 课题(60703)
- 创新(56845)
- 国家社会(54004)
- 科研(53348)
- 教育部(53338)
- 期刊
- 济(180496)
- 经济(180496)
- 研究(120206)
- 中国(84990)
- 管理(62589)
- 学报(60649)
- 科学(58014)
- 农(57552)
- 教育(55525)
- 财(54828)
- 大学(47063)
- 学学(43891)
- 农业(40227)
- 技术(39262)
- 融(36040)
- 金融(36040)
- 业经(31794)
- 经济研究(28368)
- 财经(27578)
- 经(23726)
- 问题(23026)
- 图书(22557)
- 业(21354)
- 科技(20975)
- 技术经济(20104)
- 商业(18988)
- 理论(18672)
- 现代(18557)
- 资源(18405)
- 坛(18361)
共检索到608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晶瑛 贲雪峰 张建国 谢长青
本文认为,对创新型人才的开发培养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文章通过对现有企业创新型人才理论的评述,从阐述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关系入手,提出了广东省完善创新型人才开发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路。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 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香花 苏彩平
在创新系统的视角下,文章从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介机构以及环境四个角度构建了含有42个指标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初步筛选出5个重要指标、18个普通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主基底变量筛选出了13个相互正交的指标变量。采用个性综合评价从东、中、西部地区,对我国30个省市和13个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绍波 顾新
四川区域自主创新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科技投入和产出优势、科技人才优势和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但是,四川区域自主创新仍存在企业总体上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体制问题突出、产业链不完善、创新基础薄弱等诸多问题。四川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完善政府政策,改革创新体制,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快产业集群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链。
关键词:
四川 自主创新 对策措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克俊
创新是高新科技园区的本质特征。我国高新区发展新阶段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赋予高新区的历史使命,是高新区"二次创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需要。本文在提出国家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指出了重要途径是整合创新资源,关键是培育创新型企业,重要抓手是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和战略工程,而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则是不可缺少的环境支撑。
关键词:
高新区 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丽辉 陈晶瑛
提高创新对广东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必须清晰地了解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因素。本文运用知识生产函数对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区域创新规模与R&D经费支出力度、创新人员投入强度、人均GDP、技术合同成交额都显著正相关;广东区域创新效率与人均GDP和R&D经费支出力度显著正相关,但与创新人员投入强度、技术合同成交额负相关。
关键词:
广东 区域创新能力 影响因素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天君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客观选择和现实要求。创新型城市是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对其他区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对于新乡市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蕾 王亚星
文章在对我国30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总体特征,根据评价结果将其划分为领先型、优势型、潜力型和后进型四种区域,并对四类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特征、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分类 特征 发展对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崔萍
文章从区域的视角出发,运用广东省珠三角9市2003~2011年的非衡平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广东承接研发外包对区域自主创新的影响。基于广东承接研发外包对区域创新影响的实证检验表明,广东承接研发外包对区域自主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劳动力素质对广东区域创新提升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方自主创新的能力。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广东承接研发外包对区域自主创新促进作用的因素,实证检验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均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研发外包 区域自主创新 广东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姜卫韬
本文从中小企业家社会资本的视角探讨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从结构、资源、策略三个层面剖析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构成因子,阐述企业家关系网络、企业家社会资源、创新机会策略分别从控制利益、信息利益、策略有效性等方面建构获取创新赢利机会的结构能力、资源能力和策略能力。并基于结构洞理论推导结构自治、非冗余性、结构洞策略等相应的影响因子及作用路径,进而构建企业家社会资本影响机制理论结构模型,初步建立了企业家社会资本增殖范式下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遵循中小企业家社会资本的修补脉络,聚焦于联系紧密化、联系差异化、联系细分化设计了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三种策略。通过辨析补洞策略、寻洞策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彭建娟 李建华
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一个系统层次的概念,成为区域发展差异的构成因素。自主创新强调创新主体为实现自益性而对创新结果的自发追求,带有创新本身强烈的功利性,由此具有不稳定性。自主创新能力表现多元创新主体对创新的主动追求意识及对创新收益的主导能力。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是对区域创新不稳定性加以过滤的介质。自主创新能力特征的识别有助于为各区域特色自主创新能力路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自主创新能力 区域 特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屹 薛惠娟
通过建立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国内28个省区市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测评。结果表明,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赖于投入能力、配置能力、支撑能力及产出能力的均衡匹配,各项能力对不同区域产业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对于各项能力不均衡的部分省区市,发挥优势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能力结构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但各项能力之间的均衡仍是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魁 陈丽珍
本文以国家创新能力理论模型为基础,综合运用演绎法和归纳法构建了评价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运用相关性分析和鉴别力分析方法对原指标体系进行指标筛选,然后采用熵值法对各指标进行赋权,并以江苏省为例计算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实证结果表明,江苏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上是不断发展的,但创新环境近年来却出现了恶化的趋势,特别指出的是,现阶段强化连接能力对发展江苏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开放条件 区域 自主创新能力 江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玉帅 刘子君 万懿
新常态下,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提升泛珠三角区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的关键。在对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重新构建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泛珠三角的9省份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评价。针对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不均、差距扩大等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泛珠三角区 自主创新 因子分析 评价研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彭建娟 李建华 项国明
运用方差分析验证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地带划分的适用性。应用锡尔指标法衡量目前自主创新能力的区域差距,从而为探讨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均衡发展的路径选择提供量化支持。
关键词:
自主创新能力 区域差距 中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力 王宏起 武建龙
产业联盟是快速有效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新型产业网络化组织。从社会网络视角,综合运用网络结构、关系和位置分析方法,揭示产业联盟改变产业创新网络功能属性进而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并结合产业创新网络周期性演化,研究基于产业联盟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动态提升过程与路径,旨在从动态视角进一步刻画基于产业联盟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理,为有效发挥产业联盟创新带动作用提供理论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