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92)
2023(10688)
2022(8554)
2021(7856)
2020(6542)
2019(14703)
2018(14307)
2017(27048)
2016(14923)
2015(16715)
2014(16651)
2013(16284)
2012(15171)
2011(13517)
2010(13782)
2009(12958)
2008(13184)
2007(12089)
2006(10691)
2005(9481)
作者
(41104)
(34575)
(34496)
(32903)
(22149)
(16195)
(15490)
(13020)
(13006)
(12686)
(11927)
(11673)
(11258)
(11191)
(11172)
(10462)
(10189)
(10102)
(10078)
(9947)
(8756)
(8444)
(8272)
(8073)
(7891)
(7837)
(7695)
(7537)
(6956)
(6834)
学科
(55749)
经济(55655)
管理(54053)
(43139)
(37009)
企业(37009)
(31654)
方法(20888)
中国(18540)
(18020)
数学(17690)
数学方法(17476)
(16268)
财政(15572)
(14804)
财务(14772)
财务管理(14718)
业经(14258)
企业财务(14042)
地方(13315)
(12730)
(12192)
(11679)
(10894)
银行(10875)
体制(10354)
(10286)
农业(10128)
(10062)
金融(10059)
机构
大学(209169)
学院(207273)
(85675)
经济(83879)
管理(77711)
研究(71406)
理学(66175)
理学院(65387)
管理学(64414)
管理学院(63983)
中国(54565)
(53438)
(43468)
科学(41107)
财经(37473)
(35441)
(33962)
(33376)
中心(32331)
研究所(31296)
(31256)
经济学(27981)
财经大学(27608)
业大(27272)
北京(27070)
(26886)
师范(26622)
(26274)
(26097)
经济学院(25253)
基金
项目(136214)
科学(107981)
研究(102581)
基金(99860)
(86544)
国家(85828)
科学基金(73735)
社会(67572)
社会科(63975)
社会科学(63956)
(52401)
基金项目(52192)
教育(47053)
自然(45036)
自然科(43994)
自然科学(43980)
(43908)
自然科学基金(43205)
编号(40747)
资助(39398)
成果(35634)
(31707)
重点(31198)
(31177)
课题(29159)
国家社会(29046)
(28695)
(28479)
教育部(27289)
(27202)
期刊
(99474)
经济(99474)
研究(68335)
中国(47934)
(47676)
学报(31620)
管理(29566)
(28906)
科学(28716)
大学(25065)
教育(23734)
学学(23329)
(20738)
金融(20738)
财经(19910)
农业(18858)
(17103)
技术(16467)
经济研究(16348)
业经(14730)
问题(12932)
图书(11817)
会计(11601)
财会(11068)
(10720)
(10101)
(9981)
财政(9981)
(9276)
书馆(9124)
共检索到328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黎旭东  岳芳敏  
一、广东公共财政制度变迁的历程和路径(一)广东公共财政改革的历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5—1998年)、初始阶段。改革目标:通过政企分开、收支两条线等举措,主要解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革主要内容和措施:(1)使党政军公检法司与经商办企业脱钩,解决政府部门利用手中权力资源牟利的问题,取消政府部门直接配置资源的权力。(2)财政改革重点是通过“收支两条线”等集中财权财力、规范收支行为的办法,治理政府“三乱”问题(指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包括乱摊派),重点保障公用经费来有效遏制以权牟利和权力寻租的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陆军  
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近期确立的政府改革目标。服务型政府的成功建设始终离不开公共财政制度作保障。必须加快以公共化为取向的财政体制变革,改革公共收入制度、公共支出制度,并逐步理顺公共服务供给中各级政府财权事权划分。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崔振龙  
一、政府审计是国家预算管理的一个必要环节 一个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应包括:批准确立、组织实施、报告执行情况和结果、监督鉴证、决算批准五个环节。而政府审计就是预算管理的监督鉴证环节。政府及其部门按照立法机关批准的预算,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并提出执行情况和结果的报告,然后由立法机关进行审查批准。在立法机关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审批之前,通常都应由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进行审计,以考察其执行过程的合法性,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以及结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任燚  
财政制度是政府与社会之间最基本的制度安排,因此财政制度的变迁也就自然成为了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两者之间关系演化的脉络,本文首先从国家起源的角度指出了国家的本质是财政收入最大化,然后描述了几种财政制度及与之相应的国家特征,并分别阐述了与之对应的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最后,指出在国家预算体制下,公民的权利才真正得以完全实现,政府权力才真正得以受到限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强  
财政模式决定财政制度,1949年以来我国财政模式历经五次转型,与之相应产生了五种财政制度。在对70年财政制度演进的历史脉络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笔者从目的、作用时间、建设标准、历史来源四个维度对现代财政制度的内涵做出了界定,并对生产建设型财政制度、分灶吃饭型财政制度、公共财政制度与现代财政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厘清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揭示了财政制度要与资源配置方式相适应,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客观规律,以客观规律及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所匹配的财政制度特征为建设方向,提出加快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总体架构,并从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税收制度改革、调整政府间财政关系三个方面提出具体举措。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王红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制度的建设 ,教育财政也必须进行与公共财政制度相适应的改革。本文提出了公共财政制度下教育财政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 ,提出了构建与公共财政制度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的改革思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云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目标和新的出发点,"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无疑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这也是财政学界讨论研究的重点课题。研究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首要的问题是全面认识现代财政制度与公共财政的关系,本文以此为中心进行了三方面的探讨。首先探讨了公共财政是否现代财政制度的问题,认为公共财政学还不能称为现代公共财政学或者说完全的现代公共财政学;其次分析了公共财政与我国提出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适应性问题,认为公共财政存在的一些缺陷不能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再次研究了如何正确处理公共财政与建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姚先霞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公共财政没有全面覆盖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体。随着中央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以及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公共财政的阳光如何普照广大农村地区,农民怎样享受财政体制改革的成果等一系列问题都将显性化。基于对现实的判断和思考,本文提出了构建农村公共财政研究范式的设想,以期弥补公共财政理论体系的缺陷和公共财政对农村问题关注的不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尚希  杨元杰  张洵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我国现实状况出发,以公共服务的供给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含义,从理论上提出了公共服务与公共财政关系的逻辑矩阵,并运用实际数据实证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的现实差距以及公共财政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深化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骁  周克清  
随着"四个全面"战略的持续实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不断加快,国家治理机制正在发生重大改变。我国传统的政府治理与市场治理的二元结构将被政府治理、市场治理与社会治理三体系替代,必将导致公共产品供求格局发生裂变,政府必须转变为法治政府、有限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为此,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必须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及政府角色的变化,制定财政基本法及相关法律,实现税收法治与财政支出活动的法治化;加强民主协商,增进参与主体间的协商沟通实现民主理财;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促进社会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安体富  王海勇  
消费与投资增长不协调是我国当前宏观经济中的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严重障碍,公共财政制度不完善是这一问题产生的财政体制根源。所以, 加快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就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我国当前来说,公共财政应该加大对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三农"问题、收入分配和就业问题的支持力度和调控力度。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锡文  韩俊  赵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晔  
作为新时期深化改革的新战略理念,顶层设计具有系统性、治本性、高端性和长远性特征,其要求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突破口,从而带来全局性改革的整体进展和全面深化;统观全局可以发现,公共财政制度处于整体体制改革的连接点上,又对众多长远性改革措施具有重大影响,是改革顶层设计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从而在全局性改革中居于核心地位;从顶层设计战略理念出发,进一步深化我国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的总体方向是民生化、民主化、均等化、分权化和可持续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林勤玉  
环境污染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已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丧失后劲。环境保护具有的外部效应 ,决定了只有政府的积极介入才能更加有效配置这一领域的社会资源。政府推进公共财政的建立 ,将为环境保护提供制度上的支持。对加快环境保护进程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元起  王飞  
本文分析了公共财政和宪政的历史演进过程,指出宪政与公共财政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公共财政既是宪政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宪政也是公共财政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公共财政的发展和完善必须以宪政为基础。宪政以贯彻和实行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规范和代议制度(或代表制度)为基本特征,因此,现代公共财政必须以由宪法规范确认、受议会(或代表大会)决定和监督权为发展完善的基础。从宪政基础角度探讨当今中国公共财政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之路,对完善我国公共财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