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17)
2023(3095)
2022(2581)
2021(2391)
2020(2018)
2019(4414)
2018(4319)
2017(8012)
2016(4334)
2015(4695)
2014(4620)
2013(4618)
2012(4224)
2011(3871)
2010(4000)
2009(3712)
2008(3513)
2007(3160)
2006(2888)
2005(2582)
作者
(12937)
(11320)
(11117)
(10580)
(7016)
(5533)
(4834)
(4275)
(4140)
(4076)
(3992)
(3881)
(3776)
(3582)
(3562)
(3441)
(3367)
(3338)
(3262)
(3181)
(2852)
(2709)
(2634)
(2586)
(2582)
(2548)
(2466)
(2457)
(2357)
(2312)
学科
(17075)
经济(17060)
(9899)
管理(8752)
方法(6974)
(6355)
(6278)
企业(6278)
农业(5233)
地方(5182)
数学(4953)
数学方法(4884)
中国(4721)
(4643)
业经(4192)
(4132)
(3558)
理论(3436)
税收(3356)
(3322)
(2777)
贸易(2774)
(2655)
环境(2596)
(2497)
(2402)
人口(2343)
(2305)
地方经济(2209)
经济理论(2181)
机构
学院(62720)
大学(61188)
研究(23340)
管理(22538)
(21117)
经济(20588)
理学(19207)
理学院(18881)
管理学(18450)
管理学院(18324)
中国(16958)
科学(16343)
(13198)
(11845)
(11360)
师范(11240)
研究所(10980)
(10969)
(10678)
中心(10598)
(10214)
(10105)
旅游(9979)
(9671)
师范大学(9319)
业大(9071)
(8925)
(8561)
北京(8538)
财经(8511)
基金
项目(44296)
科学(35430)
基金(32691)
研究(30287)
(29635)
国家(29415)
科学基金(24974)
社会(19317)
社会科(18358)
社会科学(18355)
基金项目(18308)
(17913)
自然(17330)
自然科(16876)
自然科学(16873)
自然科学基金(16582)
(15070)
资助(13338)
教育(13214)
编号(11539)
(10526)
重点(10344)
(9021)
成果(8880)
科研(8749)
计划(8650)
(8570)
课题(8110)
国家社会(8074)
创新(8035)
期刊
(25503)
经济(25503)
研究(16801)
科学(11403)
中国(11163)
学报(10738)
(9665)
大学(7957)
学学(7510)
管理(7030)
(6870)
农业(6710)
(6492)
旅游(6492)
(6492)
(6351)
教育(5248)
学刊(5231)
旅游学(5225)
游学(5225)
资源(4955)
业经(4841)
技术(3794)
经济研究(3682)
(3656)
金融(3656)
财经(3463)
(3443)
问题(3357)
科技(3167)
共检索到918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耀峰  孙学强  李君轶  
广东省是旅游大省,是接待入境旅游重要的口岸之一。广东省每年接待的入境游客有不计其数的向西部12省区转移,这种转移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规律和特征。运用转移态指数、亲景度、转移密度指数三个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入境旅游流以广州作为中转站向西部各省区转移的特征,从而为西部各省区的入境旅游的发展与规划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永明  马耀峰  王美霞  
选取典型入境旅游口岸城市——北京市为案例地,通过实地抽样调查获取分析数据,构建旅游流扩散指数,并结合利用GIS技术、位序—规模法则、路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北京入境旅游流向中国其他城市空间扩散的特征及扩散路径模式。结果表明:北京入境旅游流空间扩散强度在全国其它城市间分布不均衡,向传统旅游城市或省会中心城市扩散强度较高;空间扩散态势呈集中型扩散,空间扩散格局还处于核心极化阶段。入境旅游流流出北京后首次扩散方向主要集中在东南向和西南向,整个扩散路径上的旅游流流向主要集中在东南、西南→东→西南、西南→东北等三个方向,旅游流扩散路径比较集中,受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区位、城市经济联系等要素驱动明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宏盈  马耀峰  
上海已成为我国西部省区的"二手客源地"之一,其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扩散是我国入境旅游流运动的一个缩影。入境流的空间转移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区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转移态是反映旅游流流向和流量的重要指标,计算研究发现旅沪客流主要流向旅游资源富集的区域(川、渝、桂、滇、陕等)。结合实际修正了传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指数,并计算上海与西部省区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对转移态与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进行耦合分析,结果显示:边境5省区(内蒙古、新疆、云南、广西、西藏)属于非耦合区域,甘肃为低耦合区域,重庆、四川、贵州属于中耦合区域,陕西、青海、宁夏属高耦合区域。在此基础上对西部不同类型省区如何更好的吸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佑印  马耀峰  马红丽  顾静  
以北京为集聚扩散点,借助杠杆原理,本文分析了1996~2006年北京与我国15个热点旅游省市双向入境旅游流平衡点动态转移规律。结果表明,15条旅游流中流动强度最大的是北京←→上海、北京←→广东两条入境旅游流,集聚扩散流平衡点的总体转移规律呈现出逐年向北京趋近的态势;从转移幅度来看,近距离和远距离对流省市与北京之间的平衡点向北京转移的幅度大于中距离对流省市,总体呈现出"U"形结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宏盈  
广东是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领头羊",每天由广东入境中转前往我国西部省区的入境旅游者不计其数,这种扩散流动形成了广东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梯度转移。文章计算分析了广东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扩散转移态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ArcGIS软件测算中转地与目的地间的空间距离,对比广东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扩散,发现广东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扩散以1 300km为界,可分为随距离递增和随距离递减两大圈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宏盈  马耀峰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同时也是我国海外游客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入境中转口岸之一,数以万计的入境游客经北京中转前往国内各旅游目的地。我国西部地区拥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向其转移。通过对北京入境旅游流向西部各省区流动的游客转移态和市场竞争态的分析,研究了北京入境旅游流向我国西部地区各省区的梯度转移特征,以期对西部省区制定旅游规划、开展市场营销、发展国际旅游业起到参考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宏盈  
长三角地区是陕西省入境旅游发展重要的"二手"客源地之一,2007年陕西接待的入境游客中有32.63%是从长三角地区扩散转移而来。通过分析长三角入境旅游流向陕西的扩散对陕西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两者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产生的短期和长期滞后影响效应,认为入境旅游流的扩散对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两地区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是持续的,对滞后1期和2期仍产生影响,但效应逐渐减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红丽  马耀峰  李君轶  张佑印  
文章以我国入境旅游流时空演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环渤海旅游区的西向旅游流(成渝、云贵、泛西安)流量、标准差变异系数、转移态、转移密度等指标的分析,总结出环渤海入境旅游客流流向西部三大典型旅游区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发现:由环渤海旅游区入境的客流向西部三大典型区转移客流累计量最大的为泛西安,其次为成渝和云贵旅游区,总体呈现出明显的距离衰减特征;由环渤海扩散的入境游客比较偏爱以泛西安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类旅游产品,具有趋同性的特点;环渤海入境旅游流向西部三大典型旅游区的转移态存在明显差异,泛西安旅游区对环渤海旅游区依赖程度最大,其次为成渝和云贵旅游区。并根据所得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祖涛  周玉翠  梁滨  
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以集聚扩散理论为基础,从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视角构建旅游流动力模型、旅游流强度模型和旅游流集聚扩散指数模型。研究发现:①武汉城市圈内单向旅游流强度值存在较大的差距,双向旅游流强度值不等。②武汉是最大的集聚地和扩散地,黄冈是圈内重要的集聚地和扩散地。③通过旅游流集聚扩散指数构成的二维空间分析,武汉和黄冈属于高集聚高扩散类,鄂州和孝感属于低集聚高扩散类,黄石、仙桃、潜江和天门属于低集聚低扩散类,咸宁属于高集聚低扩散类。④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武汉—孝感、鄂州—黄冈是圈内实力最强劲的旅游流发展路径,也是未来旅游流空间结构重点要发展的两条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文姣  肖鹏  
新经济地理构建的中心-外围模式为产业的空间分布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文章构造了空间权重矩阵,运用wu-hausman方法来检验泛长三角地区FDI是否存在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的格局。此外,还采用了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该区域FDI的整体扩散以及收敛态势。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魏颖  马耀峰  李创新  
本研究以东部典型入境口岸城市上海为研究对象,以市场调查资料为数据来源,从节点、方向及路径三个角度研究上海市入境旅游流的路径转移扩散规律。研究结果显示,以上海作为入境口岸的入境旅游流扩散人次排前十的节点城市依次为:北京、西安、杭州、成都、南京、桂林、广州、昆明、苏州、深圳;按照旅游流扩散方向可将入境旅游流扩散方向分为四类:北向、南向、西北向和西南向,并在每个方向上分别归纳出4条扩散路径,其中上海→北京→西安这一路径人数比例最高,上海→成都→西安→北京次之,上海→西安→北京处于第三位;同时研究显示,入境旅游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国良  钟亚秋  王李清潆  刘昕  
借用万有引力模型分析四川省各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情况,根据旅游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可确定旅游流进入区域中心城市(成都市)后的主要空间扩散方向为西北(成都—都江堰市)、西南(成都—乐山市)和东北(成都—德阳—绵阳)三个方向,以此为基础,结合游客流向抽样调查资料,将四川省旅游流的空间扩散路径归纳为14条。文章还对不同细分流的空间扩散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田里   刘岚   陈军  
本文从旅游需求市场的区位特征与旅游产业集聚关系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个用于解释入境旅游产业集聚原因及机制的分析框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从宏观角度构建入境客流整体网模型,揭示入境客流空间分布整体情况;从中观视角将整体网划分为四个局域网,分析入境客流境内扩散的区域偏好。最后从微观视角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门槛模型,解释需求区位变化驱动入境旅游产业聚集和扩散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入境客流网络结构差异是驱动我国入境旅游产业集聚或扩散的重要力量,即入境旅客流动扩散的区域化差异导致入境客流网络结构发生改变,入境客流网络结构变化反映入境旅游需求市场变化,这种变化将导致入境旅游产业在区域间聚集或扩散。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唐澜  吴晋峰  
通过构建入境观光休闲旅游流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中国入境观光休闲旅游流的空间结构与流动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①中国入境观光休闲旅游流主要分布在以北京、西安、成都、桂林、香港、广州、上海为顶点的多边形区域内,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入境观光休闲旅游流的集中分布地区;②中国入境观光休闲旅游流的空间转移能力较低,其有向流动符合"二八定律",即80%的有向流动发生在20%的城市对之间,80%的总流量集中在16%的城市对之间;③北京位于中国入境观光休闲旅游流网络的中心位置,是最重要的集散中心和中转中心;④中国入境观光休闲旅游流网络为"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成员数占网络成员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荣  张秋红  
旅游业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兴起,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并被人们赞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我国旅游业也正在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不断推出和创新旅游产品,以满足国内外市场对旅游的需求。那么,旅游产品在投放市场后如何扩散?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状况及市场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