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42)
- 2023(3978)
- 2022(3561)
- 2021(3370)
- 2020(2903)
- 2019(6903)
- 2018(6901)
- 2017(13604)
- 2016(7607)
- 2015(8240)
- 2014(8304)
- 2013(8164)
- 2012(7885)
- 2011(7163)
- 2010(7438)
- 2009(6931)
- 2008(6888)
- 2007(6129)
- 2006(5609)
- 2005(5027)
- 学科
- 济(32957)
- 经济(32929)
- 管理(24118)
- 业(20354)
- 企(17791)
- 企业(17791)
- 方法(15932)
- 数学(13793)
- 数学方法(13618)
- 学(11021)
- 环境(10089)
- 财(8969)
- 地方(7447)
- 中国(7320)
- 农(7315)
- 划(6878)
- 制(6702)
- 业经(6029)
- 务(5569)
- 财务(5554)
- 财务管理(5541)
- 和(5435)
- 企业财务(5379)
- 贸(5316)
- 贸易(5315)
- 结构(5313)
- 体(5296)
- 易(5094)
- 理论(4856)
- 产业(4847)
- 机构
- 大学(116504)
- 学院(113732)
- 济(44241)
- 经济(43361)
- 研究(42811)
- 管理(41247)
- 理学(36090)
- 理学院(35569)
- 管理学(34730)
- 管理学院(34552)
- 中国(30918)
- 科学(29864)
- 京(25182)
- 所(23620)
- 研究所(22101)
- 农(22037)
- 财(20104)
- 业大(19877)
- 中心(18047)
- 江(17613)
- 农业(17415)
- 财经(16464)
- 院(16162)
- 范(15990)
- 师范(15792)
- 北京(15747)
- 经(14948)
- 州(14159)
- 经济学(13946)
- 省(13461)
- 基金
- 项目(80230)
- 科学(63028)
- 基金(59514)
- 家(54406)
- 国家(54027)
- 研究(53031)
- 科学基金(45057)
- 社会(33946)
- 社会科(32148)
- 社会科学(32135)
- 基金项目(31813)
- 自然(31340)
- 省(30919)
- 自然科(30555)
- 自然科学(30540)
- 自然科学基金(30028)
- 划(26742)
- 资助(24735)
- 教育(24034)
- 编号(19152)
- 重点(19015)
- 部(17667)
- 发(16995)
- 科研(16167)
- 计划(16147)
- 创(16030)
- 成果(15950)
- 创新(15125)
- 教育部(14585)
- 科技(14448)
共检索到164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袁晨 裴瑞华 郑梓瑶 吴鹏举 黄娜 李一帆 胡忠军
为探讨广东东莞松木山水库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其结构特征在沉浮网间的差异性,在该水库设置3个采样点采用多网目刺网对鱼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到鱼类17种,隶属4目6科,物种数以鲤形目为主(占58.82%)。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显示,优势种为海南似■(IRI占比29.66%)、■(18.98%)、尼罗非鲫(18.46%)、鲢(14.85%)和莫桑比克非鲫(11.36%),其中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数量(NPUE)以海南似■(45.72%)占优、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质量(BPUE)以尼罗非鲫(34.60%)为主。聚类分析表明,鱼类物种组成在季节间无显著差异,物种数、NPUE和BPUE亦无季节变化。鱼类群落物种数、NPUE和BPUE沉浮网间无显著差异,但鱼类数量组成沉浮网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与海南似■有关,其NPUE浮网显著高于沉网,其他5种主要鱼类的NPUE沉浮网间无显著差异。透明度、pH和总磷是影响鱼类物种数量时空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表明,松木山水库鱼类多样性低,可能与水面积较小、连通性低、外来种入侵及入库河道以人工排渠为主有关,为科学合理评估鱼类数量组成建议水库鱼类调查需要同时使用沉浮网。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袁晨 裴瑞华 郑梓瑶 吴鹏举 黄娜 李一帆 胡忠军
为探讨广东东莞松木山水库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其结构特征在沉浮网间的差异性,在该水库设置3个采样点采用多网目刺网对鱼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到鱼类17种,隶属4目、6科,物种数以鲤形目为主(占58.82%)。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显示,优势种为海南似鱎(IRI占比29.66%)、?(18.98%)、尼罗非鲫(18.46%)、鲢(14.85%)和莫桑比克非鲫(11.36%),其中单位努力捕捞数量(NPUE)以海南似鱎(45.72%)占优、单位努力捕捞重量(BPUE)以尼罗非鲫(34.60%)为主。聚类分析表明,鱼类物种组成在季节间无显著差异,物种数、NPUE和BPUE亦无季节变化(P>0.05)。鱼类群落物种数、NPUE和BPUE沉浮网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鱼类数量组成沉浮网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与海南似鱎有关,其NPUE浮网显著高于沉网(P0.05)。透明度、pH和总磷是影响鱼类物种数量时空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表明,松木山水库鱼类多样性低,可能与水面积较小、连通性低、外来种入侵及入库河道以人工排渠为主有关,为科学合理评估鱼类数量组成建议水库鱼类调查需要同时使用沉浮网。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安建国 吴立昌 施练东 郑丹萍 刘其根 胡忠军
为掌握汤浦水库鱼类群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采用多网目单层刺网并辅以地笼和三层刺网在该水库的6个站点进行了鱼类样品采集和环境因子测定,分析了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共采集41种鱼类,隶属3目,鲤形目物种数最多(87.80%),鳙、贝氏?、鲢和?为优势种。生态类型、食性和栖息地类型分别以定居型(92.68%)、杂食性(60.98%)和上层(48.78%)鱼类为主。鱼类物种组成、单位努力捕获数量(NPUE)和单位努力捕获重量(BPUE)均存在显著的季节和水平空间差异,物种数(S)仅存在显著的水平空间差异,渔获物聚为点纹银鮈、?和贝氏?3个群落,NPUE、BPUE和S从中游到下游有逐渐下降的趋势,NPUE和BPUE春夏季显著高于秋冬季,但3者也受到了站点和季节显著交互作用的影响。物种组成在水层间差异显著,NPUE、BPUE和S在水层和季节间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春夏秋季鱼类集中在上层,冬季下层较高。NPUE和BPUE与叶绿素a(Chl.a)、总磷(TP)、pH和/或总氮(TN)显著正相关;RDA分析表明,水温(WT)、pH、TN和Chl.a是影响鱼类物种时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汤浦水库鱼类物种多样性虽然较高但功能多样性不容乐观,鱼类时空分布与表征初级生产力的因素有关,垂直分布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盛海燕 姚佳玫 何剑波 刘明亮 韩轶才 虞左明
于2009年按季度对浙江省临安市内的青山水库进行调查,测定了水体环境因子、浮游植物群落,采用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水库水质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探讨了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山水库处于轻度富营养化和中度富营养化之间,水库入库处营养状态综合指数高于库中和大坝处。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40属89种。不同季节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类不同,春季以硅藻、隐藻和甲藻为主,夏季以蓝藻和绿藻为主,秋季以蓝藻、硅藻和隐藻为主,冬季以硅藻和隐藻为主。相关分析表明,青山水库浮游植物密度与出入库流量和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总磷呈显著正相关。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出入库流量、水温、溶解氧和营养盐是影...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高天扬 谢迪 彭宁东 李潮 张少平 罗锦桢 王春晖 赵俊
为详细了解北江鱼类群落结构,于2014年3月-2016年2月对北江鱼类资源进行了每月一次的野外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鱼类77种,隶属于8目16科56属。其中鲤形目44种,占总数的57.1%;鲈形目10种,占总数的13.0%;鲇形目8种,占总数的10.3%;其余的鳉形目、合鳃鱼目、鲱形目、鲑形目和鲻形目种数均少于5种。在全部77种鱼类中,只有(Hemiculter leucisculus)、鲤(Cyprinus carpio)和鲮(Cirrhina molitorella)三种鱼类属于年度优势种。典型对应分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歆璞 张玮 王丽卿 蒋嫣红 刘彩红 郑小燕
自2011年1月、4-12月逐月对上海市水源地——青草沙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和分析。本研究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99属223种,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86.37×104~2 594.63×104cell/L,全年优势种为小环藻、卷曲鱼腥藻、微小色球藻、针晶蓝纤维藻、球衣藻、啮蚀隐藻,偶有咸水和半咸水种检出。蓝藻密度在全年占据优势,优势类群季节演替明显,表现为:春季为色球藻属、蓝纤维藻属,夏季为微囊藻属,秋季为卷曲鱼腥藻、鞘丝藻属。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温、悬浮物含量和浮游动物的牧食作用相关。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河口性 青草沙水库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曾嘉维 林坤 王学锋 李纯厚
为了解雷州湾及其附近海域渔业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物理影响因素,于2016—2017年开展了4个季度的底拖网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运用聚类分析、相似性百分比分析以及冗余分析研究了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雷州湾附近海域共捕获鱼类256种,以底层鱼类和暖水性鱼类为主;各季节均可划分为两个亚群落(Anosim test:R=0.28~0.77, P
关键词:
鱼类 群落结构 雷州湾 环境因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雪辉 邱永松 杜飞雁 林昭进 孙典荣 黄硕琳
根据2007年在北部湾海域进行的4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对北部湾鱼类的种类组成和群落格局进行分析。该调查共采获鱼类323种,隶属于18目101科。以冬季出现种类数最多,为231种;秋季和夏季次之,分别为217种和214种;春季最少,为186种。运用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方法分析了北部湾鱼类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该海域鱼类可划分为5个群落,为较为稳定的东北部沿岸群落(群落Ⅰ)、海南岛西岸群落(群落Ⅱ)、北部湾中南部群落(群落Ⅲ)、白龙尾岛附近海域群落(群落Ⅳ)和季节波动较大的琼州海峡西侧群落(群落Ⅴ)。ANOSIN检验表明,各群落间鱼类组成的差异极为显著(R=0.896~0....
关键词:
鱼类种类组成 群落格局 环境因子 北部湾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严文逸 王绍祥 顾静 陈立婧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逐月对上海水源地——青草沙水库进行浮游藻类调査研究。2014年发现优势种25种,2015年只有12种,两年均出现的优势种为:不定微囊藻(Microcystis incerta)、伪鱼腥藻属未定种(Pseudoanabaena sp.)、小环藻属未定种(Cyclotella sp.)、镰形纤维藻奇异变种(Ankistrodesmus falcatus var.mirabilis)和平壁克里藻(Klebsormidium scopulinum)。2015年较2014年种类数大幅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翟璐 韩东燕 傅道军 张崇良 薛莹
为了进一步研究胶州湾及其邻近水域鱼类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文根据2011年冬季(2月)、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在胶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态多样性指数和多元分析方法等研究了胶州湾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并分析了胶州湾鱼类群落结构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57种,隶属于2纲10目31科46属,种类组成以暖温性和暖水性鱼类为主。主要优势种有方氏云鳚(Pholis fangi)和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等。胶州湾鱼类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D的季节变化范围为1...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芮银 蒋日进 王好学 栾会妮 印瑞 朱玉丹 张琳琳
为了解大陈洋产卵场保护区的保护效果,基于2018年4月(春季)和11月(秋季)在大陈洋产卵场保护区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对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共捕获鱼类83种,隶属于9目51科,其中优势种鱼类2种,重要种18种,隶属于5目11科,优势种为六丝钝尾虾虎鱼和龙头鱼。等级聚类(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测度(NMDS)分析表明,春、秋季鱼类群落在空间上均可分为3组且群落组间显著差异(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锋 李天才 甘维熊 姚维志 付梅 熊波 苏胜齐
【目的】为了研究官地水库年度水体理化性质和营养含量变化,调查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特征,并对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通过实地和实验室相结合测定了官地水库水体理化性质和营养含量,并采用野外收集水样、实验室定性定量观察的方式鉴定了藻类种类、计算了群落多样性,并利用Pearson和RDA进行了相应分析。【结果】全年水温、DO、pH、透明度、硬度、电导率和化学需氧量平均值分别为14.9℃、10.8 mg/L、8.51、238 cm、4.0 mmol/L、243.4μs/cm和5.1 mg/L;冬春季总氮较高但总磷极低,夏秋季总氮较低而总磷较高;香农维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均仅在冬春季B断面较低,其它季节和断面多样性指数均较高。官地水库全年鉴定出6门97种(属)藻类,年优势度较高藻类种群达26种,硅藻门和绿藻门种(属)数在全年和各季度均为最多,而秋季藻类门类数和种(属)数均明显较低;空间上藻类密度自上游而下逐渐升高,全年平均值为139.8×10~4 cell/L。【结论】官地水库水温较低、溶解氧高、呈弱碱性、营养物质含量低,属于寡营养水体,水质处于I~III类之间。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较高,指示水质总体处于良好状态。冬春季以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藻类为主,夏秋季以硅藻门和绿藻门藻类为主,总体上为绿-硅藻水相。硬度、水温、化学需氧量和总磷是官地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尤其是水温;冬春季总磷是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夏秋季则为总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廖传松 陈思宝 叶少文 卢涛 李为 王齐东 郭传波 张堂林 刘家寿
三峡水库蓄水后鱼类资源的变化及其管理备受关注。为探究三峡水库鱼类群落空间格局及主要鱼类种群生态学特征,于2015—2016年调查了三峡水库的鱼类资源,分析了12种鱼类的年龄结构。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类89种,其中库首、库中和库尾分别采集到62、62和85种。鱼类群落结构呈现空间差异,从生物量来看,库首以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yhys molitrix)、?属(Helmiculter spp.)等为优势类群;库中为黄颡鱼属(Pelteobagrus spp.)、蛇鮈属(Saurogobio spp.)和银鮈属(Squalidus spp.)、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等;库尾则是吻鮈属(Rhinogobio spp.)和铜鱼属(Coreius spp.)等。基于定居类型、生活水层和摄食习性,三个江段鱼类群落均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12种鱼类的年龄为1~7龄,以1~3龄为优势年龄组,比例占到了88.51%。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鱼类群落呈现空间梯度变化,重要鱼类种群呈现低龄化现象,本研究可为禁渔生态效益评估和鱼类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君轶 吴金明 杜浩 张辉 邵俭 危起伟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嘉陵江源头水域鱼类群落变化特征,本研究于2019年在嘉陵江源头水域开展了春夏两季的鱼类调查工作。结果显示:两次调查共采集到鱼类19种,分属2目6科,其中鲤科10种,鳅科5种,平鳍鳅科、鳍科、鲇科和鲿科各1种;嘉陵江源干流和支流小峪河鱼类群落优势度指数较高,各河段优势种以鲤科鱼类为主。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河流鱼类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36~2.06、0.59~0.73和1.52~2.63,嘉陵江源干流河段和小峪河鱼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高于其他河流,而安河鱼类丰富度指数最高;与嘉陵江源历史记载相比,鱼类群落结构为中等相似。鱼类群落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除小峪河鱼类群落较为稳定外,其余河段鱼类群落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扰动。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河道曲折系数是影响调查区域内优势鳍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银肖 杨慧兰 谭慧敏 王敏 穆淑梅 康现江 陈咏霞
2019年5月、8月、10月和2020年8月、10月对白洋淀30个位点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并分析了白洋淀鱼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共采集鱼类30种,隶属于4目12科,其中鲤形目最多,占56.67%。相对重要指数(IRI)分析显示,优势种(IRI ≥ 500)有9种,以鲫、麦穗鱼和红鳍鲌为主。单因素方差(ANOVA)分析显示,个体数、物种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D_(Ma))、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在不同季节间呈显著差异(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